第6话:他人即地狱VS人人皆同伴


3楼猫 发布时间:2022-07-02 12:37:12 作者:仅仅是一人 Language

说第五话是让人胃疼的话,第六话就是让人反胃。

黑市贩卖肉,不止有医院里搬来的尸体,还有活的“现咬现有”的新鲜货,代入一下卖淫、代孕、贩毒、贩卖器官是不是有点酸爽呢?

康德说过人非工具,在“一步到胃”的动物社会里,他人的确非工具,但他人就是食物?

《动物狂想曲》第六话主要讲了雷格西等肉食动物误入贩卖肉食的黑市的前后的故事。

开场是一段插曲,新闻报道有新的食杀事件发生,凶手疑似是狼。这个信息让校园空气凝重起来。雷格西他和他的犬科杰克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冷眼。话剧社一年级新生母狼朱诺更是遭到无端的霸凌,幸得路过的雷格西出手相救。

之后就是话剧社开会,为了准备陨石祭奠的事,话剧社要派人出校园与政府方沟通,因为食杀事件刚发生,社长考虑到草食动物出外安全可能受威胁,决定让雷格西等肉食动物学生出外办事。临行前路易还特地提醒了不能去黑市。这里可以看出黑市可能是一个人尽皆知的。

之后雷格西、老虎比尔、老鹰青叶等肉食动物出了校园。在白天,他们体会到了成人世界有序、自由的。到了旁晚时分,这几学生迷路,不知不觉来到传说中的“黑市”的门口。

在这儿,男孩们看到了贩卖自己手指的羊,比尔兴奋提议凑钱买羊的一只手指吃,雷格西不同意,愤而离开。可他比较粗心跑进了黑市内,在那儿遭遇黑市的心理医生熊猫,被他敲晕带回心理诊所后接受糖加大棒式非专业的心理咨询。

从熊猫心理咨询师出来后,在街头重遇同行出来的同学青叶。青叶也说自己其实不愿意食肉,因为想到了话剧社的同伴。雷格西非常感叹。

在彩色霓虹灯中是雷格西和青叶的背影,本话结束。

第六话的结构极工整,校内剧情、校外剧情互相交替,充满了理想和现实对垒的暗喻。

以雷格斯未代表的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初次进入社会,面对社会的黑暗面感到困惑,面对他人的同流合污感到愤怒,面对他人的质疑感到迷茫——

是我不正常,还是别人不正常?

到底是我不愿忍受欺凌的不正常,还是愿意忍受欺凌的你不正常?

是我拒绝啃食同伴不成熟,还是对啃食同类这类事免疫的你不成熟?

是跨种族爱上兔子的我有毛病,还是随便把我的爱定义为扭曲的你有毛病?

有谁定义“正常”“健康”“成熟”“应该”的标准?

为什么总有人,有不可避免的自以为是,拿着各种不明确的标准要人遵守?

客观来说,答案很多的原因可能是因为答案本身不确定。

肉食动物啃食肉类是个习性,动物们既不知道那是否能改,也不知道那是否不能改,这样的不确定在讨论“是否应该去黑市”这个问题上会让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不同的答案存在本身又带来了新的更多的不确定。

在充满不确定的世界里有什么是确定的呢?大概是以下这点:

人和动物都根据心里对外界的印象选择面对外界的行为。化为本话内容,就是春在雷格西的回忆里的提问——“你是如何看待我的呢?”

第六话春本兔没有出场,但在卖手指的山羊向雷格西展示他的“商品”时,她却通过回忆的方式,扮演了雷格西的“理智”。这一段是本集里唯一的回忆杀,制作组或原作者没将春与雷格西的对话顺接开头而将这部分作为回忆杀展示在故事的中间,有可能是因为这段对于本话故事有比较重要的意义。事实上,“你是如何看待我的”这个问题或许是贯穿了本话的最重要问题,本话也是围绕着“你”这个个体如何看待“我”这另一个体展开。

这是一个表面高度发达的动物社会,动物混居,禁止食肉,规矩多多、连鸟类都要考飞行执照,但这显然不是一个完美社会:频繁发生的食杀事件和人尽皆知的非法黑市,似乎宣示着肉食动物不是成了潜在杀人犯,就是成了道貌岸然的伪君子;不加掩饰的动物歧视和长期存在的动物霸凌,似乎暗示着草食动物依仗法律和政治正确随意践踏肉食动物的生命、人格、尊严。关于“你是如何看待我呢”这样的问题,本话展现了那么两种答案:

答案A “他人即食物/工具,食物/工具即商品”。

这种答案的声音一直在回响,似乎是从社会暗处的非法黑市里传出,借着比尔的口被盖印为“成熟”,被认为是“成年动物”的想法。

持这种答案的动物,多少有些自我为中心,看不到他人,容易将个体简化为群体,将单个人的过错扩大到整个群体。欺凌朱诺的人也没考虑过凶手只是狼不是朱诺。比尔提议凑钱卖山羊手指时可能压根没想过自己的草食同学会怎么想,他还会将部分的食肉动物都要采用黑市而忽略了也有不吃肉的肉食动物(比方说熊猫这个黑白共存的大叔)。

给出这种答案的动物表面上很“上道”,知道遵守规则,但他们因为害怕法律制裁而遵守规则,但他们不理解社会规则的真实含义,没意识到自己因为遵守规则而收益,在压抑本鞥之后会要求更多的放纵作为补偿,充满了“我应得”“我委屈”的情绪。

答案B“他人是同伴,同伴的同伴也是同伴”。

第二种答案声音很微弱,仅仅来自雷格西和青叶这两个年轻人,他们是社会的少数派,不知道自己是否正确,会感到迷茫。持这种答案的人特别理想化,但充满知觉,看到他人个体,考虑了他人实际感受和利益,他们能感受到了别人的信赖,也愿意回应他人的信赖,会将对亲近人的尊重推广到对类似的人身上,不会合理化对他人的伤害行为。他因为爱而限制了捕猎的本能,比起食物他们有更高的追求。

在这段回忆杀里,兔子春有一段话,她有他们会重新变得要好的预感。这段话初看有点唐突,因为雷格西和兔子春其实重来没有要好过,“重新要好”更是无从谈起。创作者们让春说出这样的话或许另有深意,或许这个“你”与“我”在指向单个个体之间的友好的同时,可能也暗指雷格西和春所代表的群体——肉食动物和草食动物,强者和弱者,男性和女性。春所说的“重新变得要好”的预感,是指这些不同社会成员之间重新变得要好的预感。

A和B都仍是自然一员,实质上也都没有天性上的优劣之分,但哪边更可能在一个草食和肉食动物群居已成定局、未来也会继续如此的社会里获得发展大概不用说也挺清楚的了。

《动物狂想曲》动画版目前更新到第六话,整理内容时敲打这篇文章时发现本话发现“责任”“同伴”之类的词在这个动画里还是挺重要的。刚好最近看过一本叫介绍个体心理学的日本小书,感觉其中的思想和《动物狂想曲》到目前为止表达出来的还有点类似,这本书叫《获得幸福的勇气》,其前作是《被讨厌的勇气》,作者是岸见一郎和古贺史健。

以下引用《获得幸福的勇气》的一段话:

“行为方面的目标有以下两点:(1)自立。(2)与社会和谐共处。

支撑这种行为的心理方面的目标也有以下两点: (1)“我有能力”的意识。 (2)“人人都是我的伙伴”的意识。”

‘我有能力’的意识就类似于路易在上几话里说到的“你为什么不能为自己的强大的负责”。

‘人人都是我的同伴’的意识就是第六话里老鹰青叶的这番话,我想到了我的同伴,所以我觉得吃肉这件事恶心。

类似书内容的文字也不少见,但把动画和书联系起来主要是因为一个巧合——

《获得幸福的勇气》这本书的作者所介绍个体心理学,而个体心理学创始人就叫“阿德勒”,正好和路易他扮演的那个话剧主角同名。

挺巧的,不是吗?当然也可能是巧合,只是分享给大家看看而已。

第六话在角色刻画上也做得很出色,本华有新角色的登场,也有旧角色也有加强塑造,可以明显看到本作里的角色们都是非常鲜活的。

朱诺很可爱,可能是很委屈才能做到耳朵一直卷着。路易手持正论,是个优秀的领导者,他还就挺记仇(笑)。比尔大大咧咧,打完架就忘掉,大声谈论女人,还想凑钱尝尝动物手指,开朗是开朗,但看着还挺危险的。

看到的动物越多就越能发现:有了标签就有了不能被标签代表的动物。

熊猫先生这个标签体系无法收容的代表。他既是肉食动物,但也能吃素,正如他的毛色也是既有黑又有白的,他是社会标签无法标记的中间人,可能还是社会边缘人——熊猫大叔显然不是个合格的心理医生,因为心理咨询根本不是这样的,但考虑一下正规专业的心理医生有多少个会抛弃光鲜舒适的生活走进黑市去拯救迷途的食肉动物?虽然熊猫大叔的业务能力比较粗糙,但它作为黑与白边界的摆渡人不也帅气吗?

动画信息

动物狂想曲 第一季
中文名:动物狂想曲 第一季
原 名:BEASTARS
又 名:野兽巨星 / 兽星 / ビースターズ
首 播:2019-10-10(日本)
IMDb:tt11043632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 2022 3楼猫动漫 站点地图 广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