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米安》与《少女革命》ver.2


3楼猫 发布时间:2022-07-10 02:47:12 作者:Woodring Language

之前版本精神分析部分弄错了,黑塞深受的虽然是精神分析派的影响,但不是佛洛依德而应该是荣格的。感谢starchild指出。

**
因为恶魔大、ken和黑猫的三篇分析,于是有了看看黑塞《德米安》的念头。正巧看着封面眼熟,一翻书架居然是有此书的,于是欣然拆封。本来以为这书以我的速度起码也要看个半月,没想到上周六出了趟门一不小心就把它看完了。
http://site.douban.com/widget/notes/178912/note/157505164/
http://site.douban.com/widget/notes/178912/note/157702780/
http://kuroneko2002.blogbus.com/logs/38983220.html
  
确实,看过此书之后回想少女革命能从动画中解读出一些新的东西。但个人倾向于同意ken的观点,若太将它当做解读的钥匙,恐怕未必走对了方向。
  
也来凑个热闹,趁着兴头写点。 原本丢日记的,不过果然还是想看看批评讨论什么的,还是就丢评论来吧,有人来凑热闹的几率大一点。。。orz~
  
1 关于两个世界
《德米安》这本书的起点,是描述神圣光明和恐怖禁忌的两个并存的世界。乖孩子的童年被保护和教育在光明的世界里面,并且假装那个恐怖禁忌的世界并不存在。《少女革命》中也明显地存在着两个世界,在几乎每个人物的塑造上都体现了现实校园生活表面的光辉对照个人羞于表述的内心complex的模式。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细看黑塞所描述的两个世界,并不是少女革命中间的“表面的”、“正确规则”的世界对抗“表面下的真实”的黑暗世界。德米安中所说的两个世界是一种宗教式的道德观的挣扎,清教徒式的神圣美好与充满神秘邪恶却有诱惑力的“非正派”生活之间的选择。这也是促使我wiki黑塞背景的原因之一,一开场的思考起点让我本能地判断作者多半是出身在牧师家庭或者是本身曾经是攻读神学的。
对于缺乏宗教感和宗教基础,甚至对比欧洲文明传统来说是缺乏“道德感”的东亚文化而言,少女革命两个世界思考显然跟德米安完全不在一个层面上。少女革命中两个世界在同一个人身上的抗争是是否试图维持表面的正确性而并没有涉及表面本身价值的正确性(事实上已经将之默认为是一种世界勉强出来的虚伪了)。而德米安中,两个世界的斗争,光明世界本身是真实正确的这个想法一直在纠缠着辛克莱直到他彻底脱离童年,并且在价值观上彻底抛弃了光明世界之后,他还不断对光明世界的价值观和在其中生活的人的问题进行反思。
因此,如果在解读两个世界上将两部作品进行类比参考,显然是对德米安最核心主题之一的误读。
  
2 关于挑战和自我
显然德米安和少女革命的重要主题之一都是自我和挑战现存的世界,然而这部分也是两部作品区别最大的部分之一。
个人并不认同少女革命不是成长故事的这个判断。诚然,在少女革命中,决斗者在决斗进行之前已存了毁坏性的表面和其下世界,即是从少年时代开始而不是完全空白的童年时代开始,但是少女革命中的决斗者们的自我人格并不是一个完整整合的人格,他们基本都处于两个世界割裂地存在于一个个体上的状况。经历决斗的失败,他们完成了向世界妥协的仪式,或是部分地放弃自己表面之下的真实世界,或是将部分真实摆放在表面上供他人嘲讽,这本身正是成长的一个重要过程。 因此,在少女革命中,寻找自我是一个统一自我的过程,即直面自己的“自我”、“本我”和“超我”之间的距离并且尽可能缩小三者之间的距离,不管这结果是否是扭曲的。
再看德米安。首先,德米安中的寻找自我是从空白的童年时代开始。然后,跳过童年部分直接看少年时代,辛克莱确实也是面对一个两个割裂世界的互相斗争的情境。然而这里的寻找自我并不是一个自我整合的过程,而是一个彻底抛弃一个世界投入另外一个世界,在不同的世界观价值观中游走,寻找哪个才是自己所求的过程。 因此,在德米安中的挑战失败,或是放弃了思考躲回了既定的安全的道德价值中去,或是被自己的某些欲望所束缚,无法完全跟从“真正的自我”的指引(强调不可被私欲所束缚,哪怕再艰难也要跟随“自我”的思路,显然还是深受基督教的影响)。
这两者的思考层面再一次完全不同。少女革命所关心的自我和挑战不过是在心理学层面上的探讨和救赎,甚至没有太多涉及到价值观。而德米安中的自我和挑战是从哲学层面起直指宗教、真理这些终极问题本身。
  
3 关于性
两部作品显然都有受精神分析派学说的影响,性必然是一个绕不过的话题。
少女革命中,性所涉及的涵盖了童年阴影(例如剧场版中桐生冬芽幼年受性侵犯的情节),恋兄恋妹情结,性取向,以及gender identity(例如乌蒂娜自身公主/王子身份的挣扎),这些大抵没有超出流行媒体喜欢玩的段子的范畴,话题性和戏剧性的作用多于对性本身的讨论。
而德米安中性是最关键的词语之一。黑塞显然受精神分析派的思想影响很深,在后半部分占了很大分量的艾娃夫人(没看过原文,猜想其实原文就是夏娃?),作为带辛克莱进入该隐印记群体的领路人,她在辛克莱的妄想中扮演着母亲情人妓女情欲和高贵合一的形象。此处的内容应该运用到了荣格的“原型”的类型。因为个人对荣格的理论没有什么了解,无法进一步阐述,望指教。
  
4 关于“阿布拉克萨斯”
几乎每篇讨论少女革命和德米安关系的文章都从鸟破壳而出开始。
寻找德米安,小说的原句是“鸟奋力冲破蛋壳。这颗蛋是这个世界。若想出生,就得摧毁一个世界。这只鸟飞向上帝。这个上帝的名字是阿布拉克萨斯。”小说中,阿布拉克萨斯是辛克莱所找到的“神”,它是世界的所有,包含了光明和黑暗,每个人的自我在其中都有所归宿而有所命运的指向。虽然少女革命中的宣言没有关于阿布拉克萨斯的后半部分,但是很明显可以看出,凤晓生是阿布拉克萨斯的化身(可参照剧场版的宣传语)。
然而,这两者虽然都被赋予了同时包含两重性的特质和堕天使的隐喻,但其实指代完全不同。
德米安中辛克莱所认为的阿布拉克萨斯是一个自然的包含一且的存在,在其中既可以追求圣神光明,也可以追求如今这个壳中的世界(显然他所指的还是跟随上帝的世界)所认为的邪恶肮脏。辛克莱相信它所代表的是真正的真理和自由。因此,德米安中表达的是只有破除了被灌输的(主要是针对基督教的)关于什么是光明神圣的这层壳,真正自己寻找思考,才能走向真理。
而少女革命中的凤晓生本身却成为了世界必须突破的壳的存在。他的双重性是从给予希望的身份开始,加以绝望结束。其实认真分析一下不难发现,少女革命中所攻击的对象并不单是所谓压抑自我的表面虚伪的世界,而是整个包含了割裂痛苦的世界全部本身。至于突破这个世界之后目标是什么,要去到哪里,其实它根本没有想讨论。因此作为“阿布拉克萨斯”这个世界的全部的凤晓生成为了需要突破的对象,并且在剧场版中是已故之身。
因此不难看出,德米安自始至终的主线是黑塞对于自己宗教信仰、道德观和世界的真理追求成长变化的梳理,他已经脱离最初寻找的茫然状态,找到了自己的信仰。而少女革命是在对于自我和家庭、友谊、感情、社会人际关系的梳理之后,对这个世界本身充满了愤怒。这个愤怒并不引向特定的方向,也不具有明确的答案。说到底,仍旧是一颗不死的中二之心熊熊燃烧。
  
**
  
个人认为,就如在探讨EVA的时候被庵野那个棍玩弄的宗教相关词汇吸引去太多注意力是一种过度诠释一样(私以为EVA在哲学宗教层面出于兴趣的卖弄成分远远大于真正的探讨),直接用德米安套在少女革命头上也是一种过度诠释。事实上,并非借用意象或者纯粹掉书袋增加情调用意,而是清晰直指哲学命题的动画,个人阅片经验而言大约也就是是攻壳系列了。不过其也只是是简单明了地陈述了“我同意这样的一种观点”,并没有太多深入地进行辩论和探讨。
个人看法是,不论是因为榎户的脚本还是几原监督本身的想法,德米安的一些结构和意象,以及黑塞思想的一些边角料确实是运用到了少女革命之中。但就本质而言,分析少女革命的探讨的主题和意义时,还是应该更多地回归到心理学层面的分析上。
  
其实,写此文,原本主要是想整理一下读德米安之后的思路。少女革命的动画毕竟是很多年前看的了,实在无法就一些细节细细阐述,若有记忆出错还望指正。

其实个人并不认同德米安的大部分观点,那本书在我看来是另外一种中二之心熊熊燃烧,不过这是题外话。

以及,谁来告诉我怎样能从少女革命按图索骥到漫长的告别。。。

**
ken新增了对漫长的告别的回答,在此~
http://site.douban.com/widget/notes/178912/note/157702780/

动画信息

少女革命
中文名:少女革命
原 名:少女革命ウテナ
又 名:Shôjo kakumei Utena / Revolutionary Girl Utena
首 播:1997-04-02(日本)
IMDb:tt0205410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 2022 3楼猫动漫 站点地图 广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