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剃须。然后捡到女高中生》:父权社会的欲望投射


3楼猫 发布时间:2022-07-12 16:54:31 作者:字由 Language

本文的目的是以父权社会的文化生产和消费环境着眼,试图以创作者的视角解析《剃须》诞生的内在思路和现实逻辑,以人物形象为切口,对一些矛盾的地方做出了因果分析,对一些出彩的地方给予了肯定。它是一部失败或是成功的作品,任他人评说。

男主吉田某天下班回家发现了流浪街头的女高中生沙优,在一番拉扯后将女孩带回自己的公寓留宿。第二天心生恻隐允许让沙优长期居留。在此过程中沙优多次发出性暗示和性邀请,但吉田不为所动。他的理由竟然是“成年人有义务帮助失足少女”以及“我只喜欢大胸女人”。这不由得让人大跌眼镜,也因此造成了某种延宕——冲着“看肉”去的宅男们没想到男主这么“不解气”,面对如此充满诱惑、面容姣好的美少女,竟然不去动手。更重要的是,她是自愿的。这不是强奸和胁迫。

我们可以认为这是狡猾的作者布置的一条“情欲线”,目的是为了抓住观众注意力,让焦躁的、“待冲的”宅男们耐着性子看下去。事实证明,他成功了。但结局却让人失望——到结尾都没上过床!

如果按照现代社会的流行话语来形容男主,那只有一个词:直男癌,而且是晚期。在外在表现上,吉田只会说“啊?”“是吗?”“哈?”“哦!”。在内在道德上,吉田完美的道德完人形象与饥渴难耐的“想看肉”的接受者们如此不同,这使得“玛丽吉田”与“JK”“大叔”“巨乳”“制服”等出现的性暗示格格不入,也让本片的定位不尴不尬。男主多次拒绝女主的色诱,却对女同事的巨乳痴迷不易(剧中还安排了女主和巨乳女同事的比乳情节);看似“绿茶”的巨乳女同事竟然是个处女;业务能力一流、被两个女人同时暗恋的男主27岁还单身;这些极为矛盾的设定其实是作者主观意识的斗争恶果,用一句中国俗语来说就是“又想当婊子,又想立牌坊”。在文学作品中,“道德完人”比比皆是,《九三年》中的郭万、《悲惨世界》中悔过的冉阿让、《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都沉淀为文学发展史上经典中的经典。但本剧没有作家的工笔,却想有灵魂的震撼,结果弄巧成拙,让本作定位不上不下,极为尴尬。这一点突出表现为网民们对该作的定位上。有人说是“媚宅番”,有人说是“救赎番”,还有说是“催泪番”。它什么都是,它什么也不是。

吉田是一个传统道德的卫道士。他脱胎于父权社会,于是女主形象全部都是围绕他的展开;他的“任务”是维护父权秩序,女主对性的轻浮与父权道德相抵触,所以需要“被拯救”;女人是一种附庸,所以公司两个女人都暗恋一个直男;父权宣扬无所不能,所以有了第六话无法解释的“差点被蹂躏的女主在工作日被从天而降的社畜男主所拯救”的狗血情节。

吉田的“艳遇”从另一方面说明了只有符合“吉田”这样的男人才可以享受女人的膜拜和追求。本片中反复出现的“温柔”是女人们爱慕吉田的现实动因,这种解释是牵强的。“直男癌”一词的出现就是女性对傲慢父权社会进行的解构和反讽。现在的女孩都不吃吉田这一套了,所以“吉田”们便跌跌撞撞搞出这么一部不三不四的——我甚至都不愿意称之为作品的东西,来修补这一缺漏。《剃须》的出现是父权社会道德机制的自我修复,但它的效果实在是不尽人意。哄哄初中生还行,他们会哭的稀里哗啦,反手在B站上标为5星神作,但要蛊惑那些身经百战的“拳师”,还是用力不足啊。

非常有趣和讽刺的是,本片中唯一的圆形人物竟然是流氓矢田。他以不可告人的隐私逼迫女主和他上床,又在关键时刻帮女主逃避追捕。不过作者为了“大局”着想,矢田的下半身没有得逞,让广大宅男们悲痛欲绝、扼腕长叹。矢田是最接近现实的人物,这不仅表现在他的性格的复杂,更在侧面上描绘了当代社会男性的生存状况。细观本片,黄发的杀马特矢田是一个懒散、轻浮、吊儿郎当、对任何事都显得有点漫不经心的年轻人,他见到女人就想做爱,但也遵守法律,不欺辱良家妇女(女主第一次是她自愿、第二次是半自愿,被逮住后主动要求男主的惩罚)。这就是现代主义裹挟下的年轻人真实的生存状况。有数据证明,日本社会社会压力空前增大,导致了年轻人的结婚意愿普遍降低。在这样的环境下,矢田就是日本男人的代表,既无力回天又野心勃勃、既深感压抑又想放飞自我、既默认现实又轻视生命。是这样的一个社会造就了这样的男人。但本片的失误就在于,它并没有批判原有的社会现实,反而是在强化它;它不要求所有人反思,而是安排了一个“救世主”吉田;它把少女失足认定为家庭不和的个案,却没看到全日本的“家”都在分崩离析(甚至母亲都变得尖酸刻薄)。在这里我不得不提到日本导演小津安二郎,他在半个多世纪前就已经预感到了这种趋势,并且一叶知秋般地将“家”的分散用散文诗般的电影语言完美呈现,至今是研究日本社会的重要参考。非常可惜的是,后来者拍的东西,竟然如此不堪卒观。

女主角沙优是一个富家千金,哥哥是公司社长,腰缠万贯。可由于母女关系不合,在好友遭校园欺凌自杀后,与母亲发生口角愤而出走。很多网友指出女主哥哥的“迷惑行为”——给了妹妹三十万日元随便走,妹妹失踪半年后才到处亲自寻找。如果这还不算荒诞,那么女主在东京的卖身求宿的经历则更显得让人无法理解。已有论者指出女主具有性瘾的某些症状,这一点我颇为赞同,因为只有这才能解释背靠金山的她为什么为了留宿不惜糟践自己的身体。从女主单方面的性暗示来看,她所谓的“被需求”很可能包含了很多的欲望成分和生理快感。某天幸运的她撞上了君子玛丽吉田,便又想故计重施。她原以为吉田会乖乖上钩,却没想到吉田是一个比性冷淡还可怕的道德完人,坚决不和比自己年轻的女子上床。如果你在此看到了荒诞,你就会理解为什么吉田是一个没有灵魂的工具人。女主异常轻松地得到了“救赎”,那么这种“救赎”还有什么分量?

换一种角度看《剃须》,会体会到一种若有若无的黑色幽默。如果态度并不是那么严肃,或许你会在本剧当中找到不少乐趣。吉田的直男行为竟能吸粉无数,让两个大美女为他争风吃醋,到头来一个和他毫不相干的女孩竟可以不劳而获。所谓情场十年功,不爱终是空。回北海道后,第一个去的地方竟是好友自杀的天台。在男主不到20分钟的抚慰后,女主彻底告别过去,开始谋划任何与母亲和解。可怜死去的女孩又被一个人遗忘。死者百口莫能辩,生者一笑全勾销。还有,没有什么问题是下跪所不能解决的。女儿失踪半年不寻找,三人跪拜一刻愁怨了。一生母女情谊薄,到头不如路人亲。颇耐人寻味。

抛开“爽文化”的标签不谈,动漫由于多种因素(经费紧缺的限制,表现方式的局限),导致动漫缺乏电影镜头中人物动作的连续和面部表情的细腻,从而失去了真实性,这是动漫叙事的痼疾。这一点在《剃须》的长对话场景中表现的特别明显。很多情况下都是一人慢吞吞说完之后另一人再说,在此过程中双方表情极度僵硬,跟木偶戏相差无几,观感极度尴尬。所以,很多动漫制作者们并不以细节取胜,而是以内容煽情为先。宫崎骏系列之所以能感动全世界的观众,和它们故事内核蕴含的人文精神不无关系。很遗憾的是,本剧导演又玩过火了,进而走向了另一极端——夸张。是的,片中莫名其妙的大吼大叫、音调上扬、光速流泪完全脱离现实实际,让人物的性格塑造尽数崩坏——连真实都不要了,剩下的所有还有什么意义?这并不是虚构不虚构的问题。许多伟大的作品都有虚构,比如卡夫卡的《骑桶者》、罗斯的《乳房》和《2001太空漫游》。它们要么是人物形象立体丰满,要么是场景叙事符合实际,要么是精神现实触目惊心。想象力的基础是现实,完全的虚构并不存在。《剃须》的缺点不在于虚构,而在于轻浮,飘飘然欲升天霄,怪异乎如见恶鬼。经费不足不是借口,创新表达更是扯淡。艺术皆有标准,这一点不容置疑。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笔者并没有对父权社会做出任何价值判断。本文的目的是以父权社会的文化生产和消费环境着眼,试图以创作者的视角解析《剃须》诞生的内在思路和现实逻辑,以人物形象为切口,对一些矛盾的地方做出了因果分析,对一些出彩的地方给予了肯定。在最后,我对动漫和电影的表现方式进行了对比,指出了动漫的先天局限和《剃须》在此处失败的“突围”。当然,我的解析只是从一个视角出发,读者可以有更多的想象。

动画信息

剃须。然后捡到女高中生。
中文名:剃须。然后捡到女高中生。
原 名:ひげを剃る。そして女子高生を拾う。
又 名:刮掉胡子的我与捡到的女高中生
首 播:2021-04-05(日本)
IMDb:tt13198632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 2022 3楼猫动漫 站点地图 广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