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唯美梦幻童话,探究宫崎骏的电影美学


3楼猫 发布时间:2022-08-01 01:05:12 作者:哒哒喵 Language

《千与千寻》是日本著名动画大师宫崎骏指导的一部影片,也是他息影前的一部力作。这部影片于2011年在日本首映,仅仅上映10天,就吸引了10万名观众观看,并创下了相当惊人的票房纪录,并斩获无数大奖,被称作动画电影中的“东方明珠”。

透过唯美梦幻童话,探究宫崎骏的电影美学 - 第1张

这部影片讲述的是10岁的主人公千寻和父母无意之中进入了一个灵异世界,父母因为贪吃和不守规则而双双被变成猪。在这个由汤婆婆控制的奇幻世界里,每个人想要活下去,就要工作。为了救出爸爸妈妈,千寻在白龙的帮助下找到了工作。在历经了一番波折后,千寻凭借自己的善良和勇敢,最终救出了父母,并找回了自我。

《千与千寻》绝非仅仅是一部儿童历险故事,它细致的笔触所呈现出来的是一个饱含人生哲理的故事。宫崎骏将他的批判思维注入到这部影片的各个细微之处,通过深刻而又隐晦的方式,将对于人生的探究放大到我们面前。这部动画通过极具影响力的色彩,将纯真留给了孩子,又通过独特的主题渲染,将对生命的思考与考量留给了不再纯洁的成年人。

不得不说,日本动画在国际动画行业中已经风生水起展露异彩,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宫崎骏作为日本动画电影的一代大师,由他指导创作的《千与千寻》不仅对动画的色彩运用十分到位,主题思想和人文内涵也极为深刻。

我将透过这个唯美瑰丽的童话,从影片的色彩意向、背景音乐和主题呈现三方面,来浅析这部影片中所体现的宫崎骏的电影美学。

色彩意向:在唯美梦幻的美学感召下,是匠心独具的视觉呈现

电影是画面的集合,每一帧都是一个独立的审美客体,在物理手段和人眼特性的共同作用下连接在一起,让我们看到了色彩下连续的时间和空间。

在《千与千寻》中,美术色彩作为主动要的创作元素,不仅成功塑造了影片中的人物形象,也营造了故事深刻的主题和内涵。影片通过一个十岁女孩单纯清澈的视角,为我们构建了一个绚丽的魔幻世界,也通过纯属的色彩从另一个角度诠释了世界上的纯真与美好。

透过唯美梦幻童话,探究宫崎骏的电影美学 - 第2张

①色彩意向在人物塑造上的运用

在电影符号学看来,电影是一种语言,也是一种表意系统。在《千与千寻》中,色彩作为电影的关键呈现元素,通过不同色彩的运用和变换,为观众带来了不一样的戏剧化的美学和心理暗示效果。

在电影刚开始的时候,千寻还生活在现实的世界,那时她穿的是一件浅绿色的T恤衫。当她得到了工作,正式成为汤屋的一名员工时,她就换做了一身红色的日式短打和服。

之前的一淡绿和后来的一抹亮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不仅符合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在潜移默化中显现了影片的内涵。淡绿向暗红的转变,不仅是千寻的形象和汤屋内部的色调达到统一,也暗示着千寻想要救出父母的决心。

相比之下,一袭白衣的白龙则成为了影片中最清明的形象。年轻俊朗的白龙为了和汤婆婆学习法术,出卖了自己的灵魂。

白龙的形象设计可谓颇具深意,从表象来看,白色的衣着既符合白龙的名字,又暗喻着少女心中的白马王子形象。从更深的层面来看,如果将各种颜色混合在一起并运转,最终所呈现的便是白色,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而言,白色既是力量的象征,也是一种复杂的存在。在影片中,白色不仅彰显了白龙的正义和善良,也隐喻着他的神秘和矛盾。

纵观影片,最简洁的形象应该就是无脸男了。一个像袋子一样的黑色身体,一张面无表情的脸。可是,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形象,却成为了很多人心中挥之不去的鲜明存在。黑色,不仅象征着神秘,也暗喻着无脸男的寂寞和孤独。另一方面,黑色的无脸男增加了影片的神秘感,让观众在无形中感受了千寻对未来的境遇的迷茫和不安。

在《千与千寻》的神隐世界中,还有很多配角。比如身着深蓝色裙子的汤婆婆,穿着棕褐色长褂的锅炉爷爷,暗棕色的腐烂神……所有这些暗色系的设计,都体现着这个神秘世界的魔幻和吊诡。也正因如此,千寻和白龙的亮浅色调才与其他角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提醒着观众在纯真与神秘之间做出泾渭分明的切换。

我认为,这部影片中的每一个动画角色都有着鲜明的性格和命运,以及明确的色彩符号。同时,色彩设计又和整部动画的影像风格达到了和谐统一,不仅契合人物的形象特征,又充分呈现了影片的内涵。

透过唯美梦幻童话,探究宫崎骏的电影美学 - 第3张

②色彩意向在环境渲染上的运用

宫崎骏的动画作品是一种虚拟的艺术。我们对真实生活和自然的认识,取决于我们的双眼所能够看到的光和色,而在动画影片中,色彩则成为了重塑这种光和色的有力工具。

不得不说,宫崎骏的确是大师级的存在,他通过娴熟的色彩运用来感染观众,消除了动画环境与观众主观认知上的距离感。不仅强化了背景的逼真性,也并将观众带入到一个极具想象力的空间。

影片开场,千寻一家因为选错了路而阴差阳错驶向了神隐世界。一路上的背景暗沉诡异,预示着不好的事情即将发生。漆黑昏暗的隧道,更是将这种恐怖的气息推向了高潮。然而,笔触一转,画面突然变得明亮起来,蓝天白云,碧波荡漾。千寻的父母因此而决定一切十分美好,并开始享受着这里的一切。

街上的房子颜色绚丽,阳光灿烂,衬托出了千寻一家的好奇与憧憬。但是,阳光照耀下的浓厚阴影,却使得整个环境与灰色的基调统一起来,使观众预测到他们即将面临残酷的考验。

后来,千寻的父母因为贪吃变成了猪。为了救回父母,千寻在白龙的指引下来到了锅炉室。在去往锅炉室的路上,影片基调变成了暗色。锅炉室中昏幽的背景和明亮的火光形成了鲜明对比,不禁让人担忧千寻的平安。

这种色彩的压抑感并没有持续太久,影片借助千寻跟随玲子去找汤婆婆要工作为视点,通过换成两部电梯的场景转换,带领观众从整体上领略了汤屋的奢靡和奇异。

通过黑暗狭窄的电梯,汤屋的流光溢彩完美地呈现出来。亮红色漆途的围栏,满是浮世绘的日式窗栏,整个画面色彩丰富却层次分明。当电梯到达汤屋顶部的时候,画面幽静奢华,色彩艳丽的四个琉璃瓶矗立在汤婆婆房间的门口,朱红色的大门神秘古朴,与明绿色的地板形成了鲜明对比。影片通过对不同色彩的成熟运用,为我们呈现出了一个汤婆婆控制下的纸醉金迷般的物欲世界。

《千与千寻》如同宫崎骏的其他很多作品一样,体现着他对手绘形式和色彩的忠爱。他完美地把握了现实和想象的平衡,将主观色彩意识完美地运用在环境渲染上。不管是色彩的大跨度跳跃,还是服务于整体的和谐统一,都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同时也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在千寻被汤屋雇佣的第二天,她便在白龙的引领下去看望变身为猪的父母。此时,在宫崎骏大师的笔下,人与人、自然与人之间的关系被表现得淋漓尽致。蓝天之下,树木葱郁,鲜花似锦。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千寻和白龙的单纯与美好,也暗示了两人之间所萌发出的爱情。

在我看来,《千与千寻》与以往的魔幻色彩影片不同。它所呈现出的是一个非常瑰丽的奇幻世界。这种魔幻是基于生活的,而不是空中楼阁式的天马行空。亦真亦幻的场景不仅十分新颖,也具有强烈的人文特色,饱含着满满的生活气息。

透过唯美梦幻童话,探究宫崎骏的电影美学 - 第4张

③色彩意向在推动情节上的运用

著名美学家鲁道夫·爱因汉姆在《电影作为艺术》里曾说过:“在一部电影里,嗅觉、触觉或平衡感当然从不是通过直接的刺激来传达,而是通过视觉来暗示的。”动画电影的色彩影响远比其他影片更能刺激我们的视觉,从而引起共鸣。

当千寻误入神明世界的时候,天色渐暗,周围出现了很多像影子一样的幽暗物体。千寻因为害怕不停地向着来时路跑去。可是,原来的草原已变成了无边的湖水。周围一片漆黑,在河的远处却是一片暖色的灯火,光怪陆离。

影片正是通过这种明与暗,冷与暖的对比,衬托出了千寻的恐惧和无助,也将观众代入到镜框之中,担心着主人公的命运。可以说,此时的镜头画面已经不再是画面本身,而是参与到了影片的叙事。“故事的发生于发展具有生命般的真实与自由”,影片虽然是通过极具感召力的色彩呈现,代替了传统的只强调叙事重点的场景内部结构,但却使得整个情节更具有感染力和连贯性。

在白龙的指引下,千寻在夜幕之中,摸索着来到了锅炉爷爷工作的地方。此时,镜头远景推进,在幽暗孤冷的主体色调背景中,突显着锅炉爷爷门前温暖明亮的灯光。镜头色彩的变化,正如千寻的内心一样,从恐惧无助到看到希望。

千寻为了得到工作,来到了汤婆婆的房间。汤婆婆的房间里光线昏幽,符合之前走廊幽暗背景的暗示。房间中的色彩在整体上都进行了压灰处理,只有汤婆婆身上的首饰明亮耀眼。明绿、明黄、亮红色的戒指,以及金澄澄的耳环,成为了整个画面最刺激直观的呈现。正是这种色调的对比,才产生了联想与暗示的效果,预示着单纯的千寻即将陷入一个贪婪狡诈的物欲世界,在无形中推动着剧情的发展。

我认为,在电影《千与千寻》中,宫崎骏在色彩的使用上有着极大的跳跃性。偏红或偏黄的高亮度色彩与蓝偏红的色彩,在色谱上虽然具有明显的断层,但却因此给观众带来了视觉上的冲击。一副副的画面色彩语言,不仅有效地推动了电影故事情节的发展,也给观众带来了无限想象的空间。

与中国传统色彩的五行色彩符号不同的是,日本人是以“青、赤、白、黑”作为基础色的,没有黄色。宫崎骏却通过电影镜头和色彩语言巧妙的转化,将日本色彩文化与中国传统色彩文化底蕴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通过娴熟的色彩运用将影片主人公的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完美地呈现出了主人公的思想情感,并给观众带来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千与千寻》作为一部动画电影,和成人电影有着明显的区别。宫崎骏通过美术色彩的完美运用,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孩子眼中的世界。对于这部影片来说,美术色彩不仅是一种镜头语言,更是电影的情节渲染与主题思想。影片对于美术色彩的成熟把握,非常值得中国动漫影视借鉴学习。

透过唯美梦幻童话,探究宫崎骏的电影美学 - 第5张

背景音乐:天籁之音,奏响灵魂深处的乐章

《千与千寻》作为宫崎骏众多电影作品中最为瑰丽梦幻的一部,不仅镜头隽永清新,音乐也是直击灵魂。在影片童话般的世界中,富有变化的音乐更是为影片加分不少。很多人都说,影片中的音乐,是征服观众心里最后一道防线的利器。

在影片开始的时候,车上的小千被父母带往新的住处。音乐缓缓切入,钢琴声清丽隽永,像是细雨在水面上轻轻翘起的涟漪。小千想到即将到新的学校就读,心中满是惆怅,对未来的全新的一切充满抵触。此时,背景音乐的钢琴声逐渐低沉,满是伤感怅茫。

汽车在车路口转弯的时候,背景音乐在镜头的拉远过程中变得突显悠扬。在推动着剧情发展的同时,也让观众感同身受着主人公对此刻未知的好奇。就在车子进入阴森树林的同时,影片音乐急转而变,快节奏的鸣奏伴随着汽车的高速前行,紧紧抓住了观众的注意力,将观众的情绪代入到影片当中,感受着小千的紧张和忐忑。

小千看到路边神祠时,音乐突然变成了一声声的管弦乐,较之前的钢琴声高出了几个音度,起伏跌宕。随着敲打乐器的加入,神祠在音乐背景下显得格外庄严神秘。在到达神隐世界入口的一刻,音乐缓缓收尾,一切复归于平静。然而,这种留白方式却使观众对即将发生的事产生了更大的好奇,迫切地想要跟随小千的视角去体验将要发生的一切。

当小千一家从幽暗的隧道走出来后,眼前的景象是郁郁葱葱的草原,清风拂过,嫩草伏腰。此时背景音乐的处理真可谓十分玄妙。原本清新舒缓的钢琴声并没有改变或停止,与此相反,管弦乐再次响起。此处悠扬的钢琴与深邃的管弦乐的完美结合,不仅暗喻着千寻内心深处的单纯与美好,也暗示着即将发生的那些神秘与诡异。影片通过画面与音乐的精美结合,提醒着观众要做好准备,迎接一个颠覆现实的魔幻故事。

我一直认为,电影不仅是一种视觉媒体,同时也是一种听觉媒体。所有好的电影并不只是讲述精彩的故事,也不是高超的表演与迷人画面的组合,而是应该能够提供深度的体验,将音乐、音效和剧情融合在一起,让观众听到的声音和看到的画面一样,充满了层次感和细节度。

《千与千寻》无疑做到了这一点,在影片的每一个细微之处,都深谙着音乐的神奇力量。当在欣赏影片的过程中,我尝试闭上了眼睛。于是,感觉整个世界都在我的耳朵里活了过来。这,才是大师级的音符语言与影片配乐。

千寻见到了变成猪的父母后,跑到花丛中哭泣。细心的观众一定会发现,此时,片头的钢琴音乐再次响起。与之前的不同之处在于,这时的音乐更具张力,使我们感受到了千寻内心深处的纯真与坚定,也缓和了前面所营造的紧张感与恐惧感。

在这部影片中,音乐渲染不仅体现在渲染情绪和情节推动上,在人物塑造上同样有着重要作用。久石让倾情创作了音乐《无面男》,在无脸男与千寻第一次正式接触的时候徐徐响起。这段音乐以打击乐为主,清亮的金属质感配合轻快的手鼓切入,成功塑造了无脸男这个孤独而又神秘的角色。后来,在无脸男性情大变时,音乐的节奏变得较之前短促激昂。无脸男的孤独和愤怒全部爆发出来,不禁让人在担心千寻的安慰时,也对无脸男产生了深切的悲悯之情。

一部电影的配乐应该能够有效地串起整部电影,尤其是在转场的部分。影片作曲家要做的,绝对不应该是创作出脱离电影而存在的音乐,而是要使音乐服务和支撑银幕上徐徐展开的故事。当千寻决定乘坐列出去找钱婆婆的时候,意境唯美的《海》和《第六站台》在此处响起,将故事推向了情感渲染的高超,也将观众带入了一个梦幻的国度。

从千寻登上列出直至到达终点的近3分钟里,《第六站台》的旋律伴随着海面上的景色安静流淌。钢琴的忧伤音符在耳畔划过,激起的是淡淡的乡愁,管弦乐的加入则为曲调平添了一丝丝伤感。列车上所有人物的存在形式,像极了我们现在身处的社会,明明身边有很多人,却总感觉是那么遥远。此时,唯美的音乐像是一种指引,告诉我们要回归自己的内心,铭记最初的梦想,提醒着镜头前的每一个人,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了为什么出发。

在影片的最后,千寻通过了汤婆婆的考验,救回了父母,自己也重新获得了自由。伴随着人们的欢呼声,《归之日》的旋律激昂地响起,宣告着千寻的成功与成长。明快热烈的旋律,瞬间点燃了观众的情绪,也宣告了影片的华丽收尾。

在《千与千寻》中,简约主义音乐风格与影片的梦幻唯美相得益彰。不难看出,影片中所有的音乐始终在倾力与影片中的人物性格和场景变换相呼应。从而最大程度地增强了电影的感召力和表现力,为这个美轮美奂充满想象力的梦幻国度,奏响了灵魂深处的乐章。

在整部影片中,每首音乐都倾注了了无限情感,犹如天籁。影片中那些扣人心扉的音符,总是会不断在耳边响起,让人无法忘怀。

透过唯美梦幻童话,探究宫崎骏的电影美学 - 第6张

电影主题:唯美梦幻的童话背后,是对人生的思考与探究

精神分析电影学被称作第二电影符号学,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核心就是“梦”。弗洛伊德认为,梦产生于无意识系统,是一种被压抑的欲望。一部好的电影,应该是一个梦境,观众集体进入其中,但又能获得各自不同的体验。

《千与千寻》这部影片将迷失与成长,浓缩在一个荒诞却充满隐喻的华丽梦境中,让人们停下匆忙的脚步,重新审视内心深处那不被察觉的自己。当我们置身于影片美轮美奂的魔幻世界中时,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发现与体悟。

初看这部影片的时候,自己还很年轻,以为它仅仅是一部儿童历险影片。时过数年,在历经了很多事情之后,再回过头来看这部影片,才在其中看到了关于人生的智慧与哲理。

透过唯美梦幻童话,探究宫崎骏的电影美学 - 第7张

①成长,是从自我迷失到自我寻找的过程

影片刚开始的时候,千寻只是一个父母情感忽略下的小姑娘。因为要搬到新的地方居住,千寻不得不告别熟悉的校园和朋友。她躺在车座上,神情落寞。父母并没有看到她的失望和忧伤,也没有真正地给予她关心和安抚,只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规划着未来,告诉她新的学校很好。

千寻一直珍爱地抱着同学送给她的赠别礼物,也是她人生第一次收到的花束。她发现花儿有点蔫了,惊慌失措地告诉了父母。可是,父母只是漠然地告诉她,握得太紧当然会蔫,回去插到水里就好了。

她在隧道前有不好的预感,于是请求父母不要走进隧道,可父母根本不理会。她威胁说自己才不要去,父母就任由她留在原地。

很多人认为,影片的叙述重点是千寻的怯懦胆小,与后来她的勇敢形成了对比。我认为,这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宫崎骏在用这样的方式提醒父母,不要忽视孩子的情感。对于此时的千寻而言,没有人看到她的忧伤,也没有人理解她的惆怅。

就像很多孩子一样,千寻的自我迷失,来源于父母的情感忽视。生活中,很多父母总是会说“摔一跤能多疼,别哭了。”“这有什么害怕的,你是男孩子。”父母对孩子情感的否定,是导致孩子自我迷失的滥觞。在父母的否定和忽略下,孩子会逐渐与自我疏离,不再信任自己。

当千寻在神隐世界里不得不独自一人面对危险和绝望的时候,才通过各种磨炼,发现了自己内心的力量。

在她最痛苦无助的时候,白龙来到了她的身边。帮助她找工作,带她去看变成猪的父母,陪着她哭泣,鼓励她坚强。后来,在被小玲发现人类身份时,素不相识的锅炉爷爷发声袒护她,并用一条蝾螈作为酬谢,拜托小玲带她去汤婆婆那里找工作。得到了工作的千寻在小玲的照顾下,逐渐熟悉了工作,适应了这里的生活。在一次清洁浴缸的过程中,千寻为了药浴的牌子心急如焚。无脸男却在暗中默默地帮助了她,为她拿到了药浴的牌子。

这些小小的指引和帮助,都被千寻深深地铭记在心里。如同快要溺水的孩子,忽然看到陌生境地浮现出的一丝光亮。渐渐的,千寻学会了坚强,勇敢和执著。在身边人温暖的帮助下,她找回了那个在迷失中走失的自我,也因此重获内心的力量。

汤婆婆把千寻的名字改做“千”,想要她忘记自己的曾经和初心。但是,对于千寻来说,在被很多人温暖以待之后,早已不再迷失。

她用河神给的本来要用来拯救父母的仅剩一半的丸子帮助无脸男摆脱身体中的贪婪和污秽。她带着坊宝宝一起去找钱婆婆,帮助坊宝宝学会独立。她保护白龙,代替他去找钱婆婆道歉。最后,她拯救了自己的父母。

千寻找回自我的过程,就像她的名字一样让人难忘。历经千万次的磨难与寻找后,终因重获自我而蜕变成长。

我们每个人的成长之路,就如千寻一样。这场“英雄之旅”,看似是在于外界作战,其实却是在找寻迷失的自我。只有碰触了自己的痛苦,才能懂得别人的痛苦。只有得到过他人的接纳和帮助,才能帮助和接纳别人。

“丢失的东西是可以找回的,只要希望还在”。我们每个人丢失的东西,其实就生长在自己的心里。一个人要想长大,首先就要学会记住童年。

透过唯美梦幻童话,探究宫崎骏的电影美学 - 第8张

②孤独,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人生课题

很多人都说,在《千与千寻》中,印象最深刻的,不是勇敢执著的千寻,也不是温和聪慧的白龙,而是那个没有名字和样貌的“无脸男”。

没有人知道无脸男来自哪里,也没有人知道他究竟是谁。他只是默默地出现,默默地陪伴在千寻的身边,默默地关注着她的一切。

无脸男一直是被排斥的,不允许进入汤屋。他没有朋友,也没有物欲,象征着原始的人性。原来,越真实单纯的人,越孤独,因为他们被隔绝在这个时代之外。

在初次相见时,无脸男站在桥上,看着擦身而过的千寻,面似微笑。后来,千寻发现了无脸男孤单地站在雨里,于是留门让他进来。无脸男没有语言,也没有表情,但我相信在那一刻,他被千寻的“看见”深深感动着。

在无脸男的黑衣之下,隐藏的是无尽的孤独。他渴望被关注,渴望被爱,只要遇见一个人对自己好,他就可以拼命地付出。

千寻需要药浴的牌子,无脸男就变出一堆给他。可是千寻告诉他,有一块就够了。那是无脸男第一次露出失望的表情。后来,无脸男发现这里的人喜欢金子,于是就变出一堆想送给千寻,可是千寻告诉他,她想要的东西,他给不了。

这让我想起了艾米莉·狄金森在诗中写到的一句话:“原本我可以忍受黑暗,如果我不曾见过太阳”。无脸男曾被这个世界抛弃了很久,千寻的出现给他寂寞自卑的心灵带来了温暖。千寻的拒绝,使无脸男重又陷入孤独与自卑之中。他通过不停地吃食物,来填补自己内心的寂寞和空虚。然而,他吃的越多就越孤独,因为食物不能让他走出内心的孤单。

千寻问他,你从哪来?你也有父母吧?你的家在哪?这几句话像钉刺一样,戳中了无脸男的孤独。他把自己的脸缩回到硕大的身躯里,不断地呢喃,我好寂寞啊。这是他心底的脆弱,也是他来自灵魂的呐喊。

看到此时,便觉无脸男不再是无脸男,而是每一个保有孤独的你我。对于浩瀚宇宙来说,我们每个人都是无依无靠的孤儿,偶然地来到这个世上,又必然会离去。不管我们身处之地是怎样的繁花锦簇,不管我们的周围是怎样的热闹喧嚣,孤独始终存在于我们的生命之中。

《百年孤独》里说:“生命从来不曾离开过孤独而独立存在。无论是我们出生、我们成长、我们相爱还是我们成功失败,直到最后的最后,孤独犹如影子一样存在于生命一隅。”或许只是他人的一个忽略,久违的一首曲子,一次散场后的杯盘狼藉,都会唤起我们内心的孤独,提醒着我们要向内看,因为最重要的东西,不在别处。

很多人不明白无脸男最后为什么选择留在钱婆婆的身边,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钱婆婆不仅给他事情做,还开心地赞扬他做得很好,感谢他帮了大忙。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当一个人被真诚以待,充满欣赏地接纳、关心和重视,他就能面对更真实的自我,用全新的角度看待自己的生活。

我们每个人都是小人物,都会被忽视,但我们内心所有的孤独和脆弱,总会被另一个人看到。孤独是一种无常,也是一种礼物,它会使我们自我反思,从而点燃生命的内在能量,活出全新的可能。

透过唯美梦幻童话,探究宫崎骏的电影美学 - 第9张

③人生,是一场不断告别的旅行

宫崎骏这位鹤发童颜的老人,在《千与千寻》中为我们打造了一个梦幻的国度。影片中幻想的,非生活化的题材,反映着虚构的世界,但与以往任何魔幻作品不同,这部影片的描绘手法是近乎写实的,而非空中楼阁式的幻象。

在我看来,在这部影片中,宫崎骏并不仅仅是描绘了一个孩子的历险经历,更是通过对回忆的追溯,让我们再次重新思索人生,用那些已经久远的告别来唤起我们记忆深处的温暖。

这场告别,是从搬家开始的。在影片的开始,千寻跟随着父母搬到乡下,她落寞失望,对未知的一切充满迷茫。这让我想到自己幼年的搬家经历,要告别熟悉的环境,熟悉的小伙伴,熟悉的一切,那种忐忑与不安的心情,直到今天仍然记忆犹新。只是大人很难理解,搬家,对孩子来说,是一场冒险,也是一场告别。

影片中的神隐世界,就像我们充满想象力的童年,神隐世界中的一切,就是我们童年的缩影。我们曾经遇到过的那些人和那些事,随着剧情的展开而一一浮现。在那些告别中,我们完成了对往事的悼念。

锅炉爷爷为了保护千寻,对小玲说“她是我的小孙女。”恍惚间觉得,锅炉爷爷不就是在现实中早已离我们而去的祖辈吗?他们时而严肃古板,时而温暖和善,他们明明已是苍老暮年,但却好像无所不能的英雄一样,生出三头六臂,想尽一切办法护佑我们,尽力满足我们所有的小心愿。

汤婆婆和钱婆婆就像外婆和祖母一样,有着自己的原则和规矩,有时会恶狠狠地凶我们,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有时又有些不可理喻,动不动就发脾气。然而,多年以后我们终于明白,那些看似不近人情的唠叨,竟满含着深深的温情与关爱。

我们的一生,总会遇到默默关心和爱着我们的人。他们就像无脸男一样,在我们面前,心甘情愿地地尽尘埃里,再开出一朵花来,用无言的爱温暖和守护着我们。他们什么都不要,只想默默地对我们好。他们所有的一切,只愿留给一人,哪怕万劫不复,哪怕没有回报。事隔经年,拂去记忆的尘埃,在我们内心深处,定有着他们曾给予的光与热,那是一颗颗单纯洁净的心灵,以及赤诚无悔的祝福。

白龙就像我们曾经爱过的人,为了他,我们变得勇敢而执着。我们竭尽所能地付出,不管处境多么凶险,我们都凭借着一腔孤勇,始终站在他的身边。我们为之哭泣,为之欣喜,我们愿意为他付出自己的一切。也正因为这种勇敢与执着,我们终成为了更好的自己。存在于记忆深处的这个人,不必再相见,却永远不曾别离。对于那段刻骨的往事,从来不需要想起,但永远也不会忘记。

整部影片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个站台。很多行色匆匆的人走下列车,他们没有颜色,亦没有表情。这种模糊的存在,像极了那些曾经在我们生命中出现过,复又离去的人们。他们可能是我们儿时的玩伴,可能是那个曾经睡在上铺的兄弟,也或许是那个曾经承诺永远在一起的闺蜜。

此时才明白,人生中的大多数告别,都是悄无声息的。没有送别,也没有长亭古道,更没有劝君更尽一杯酒,不过就是在一个和平时一样的清晨,有的人留在了昨天。就像《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里所说的一样:“人生就是不断地放下、前行,但遗憾的是,我们总来不及好好告别”。

白龙的话始终萦绕在心头:“我只能送你到这里了,剩下的路你要自己走,不要回头。”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在这场没有回程路的人生旅途中,很多告别都无法回头。不畏将来,不念过往,才能走好人生这一程。

“曾经发生过的事情不可能忘记,只不过是想不起而已。”影片借钱婆婆之口告诉我们,所有发生过的事情,都不会消失,它们就在我们每个人记忆的最深处。即便埋葬至深,即便落满尘埃,但只需要一个偶然的契机,便会瞬间变得清晰,因为那是我们之所以成为如今这个自己的印记。

时间,是一列没有回程的列车,人生,是一场不断告别的旅行。有的人只是和我们同行一段,终又离去。无需郑重的道别,亦不需多余的言语,他们只是沉默地转身,告诉我们,不要回头,勇敢地向着那个叫做“未来“的地方奔去。

在《千与千寻》这个梦幻空间,宫崎骏将每一个角色,每一段剧情,都融入了关于人生的智慧和哲理。这位老人通过这部美轮美奂的动画,叩开了我们紧闭的心门,重新唤醒了我们心中最柔软的记忆,让我们在重拾心底的那些久远的感动与温暖后,再次整装出发,无畏前行。

透过唯美梦幻童话,探究宫崎骏的电影美学 - 第10张

结语

《千与千寻》无疑是动画领域的一部匠心之作,宫崎骏通过对这个童话般的故事细腻地描画,以及对色彩的纯熟运用,为我们展示了一场视觉盛宴。影片中天籁般的歌曲,更将我们心灵深处的情感化为一个个灵动的音符,倾泻而出。

这部影片用孩童的眼光和魔幻瑰丽的意境,将主题上升到人文关怀的高度思考。同时,饱含着无限温暖的情感与深刻的智慧。难怪很多人会感叹“能在影院看到这部影片,是这个时代的幸运。”感谢宫崎骏及整改影片团队,为我们精心打造了这样一部精彩绝伦,实至名归的佳作。

愿我们都能千帆过尽,初心不改,即便历经世事但双眸依旧清澈如昨,“做最温柔的梦,盛满世间行色匆匆。”

动画信息

千与千寻
中文名:千与千寻
原 名:千と千尋の神隠し
又 名:神隐少女(台) / 千与千寻的神隐 / Spirited Away / A Voyage of Chihiro / Sen to Chihiro no kamikakushi
首 播:2019-06-21(中国大陆) / 2001-07-20(日本)
IMDb:tt0245429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 2022 3楼猫动漫 站点地图 广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