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妖的前世今生


3楼猫 发布时间:2022-08-29 16:39:32 作者:Luc Language

        读《聊斋》时,中国人不只会被妖气所吓倒,更从妖的身上反射出人的种种丑恶嘴脸,妖的执着和纯真,有时比那些伪善的人更可爱。借妖寓人的故事,各国都会有一些,大都篇幅不长,短小生动,寥寥几笔,刻画出天下万物的芸芸众生。日本人对妖的态度,传统上更为开放和变换,出于岛国居民对自然的敬畏之心,神秘主义的文化传统在日本民间津津乐道。譬如河童的存在,就从单纯的魂妖,演变为了水之精灵,继而成为动漫里的可爱角色。

善之精灵

        《河童之夏》的原名是“跟河童小咕一起的暑假时光”,一望便知是充满童趣的儿童电影风格,两小时下来,带来了更多的思考,自情入理,强过宣教。影片中的主角便是一只从江户时代‘穿越’至今的幼体河童,因偶然重现现代的东京都,引出的一连串幽默温馨,带有淡淡忧伤寂孤的简单故事。
        
        河童这种妖怪,本就不是夺人性命的恶妖,更何况,动画片里的小咕被描绘成忽闪两只纯真大眼睛的‘未成年体’,眼神中时常充满纯真和委屈,自然博得观众的喜爱。在日本的古代传说中,河童住在日本各地的河川或池子里,依各地的习惯,有不同的名字,但是共通点是,他们都是‘住在河川里的孩子’,因此才会叫做河童。在大量民间溯源里,河童或被当作河神受到民众的膜拜,或是水神的使者,从水神降下的霜所诞生的。 这个形象最初可能来自于中国的‘河伯’,传到日本后,与当地的百姓也曾有番争斗。据说河童曾有有一位名叫九千坊的头目,带领着一族从中国辗转来到九州岛的球磨川云仙温泉一带。他经常率领着部下出现在村庄里,惹出许多麻烦,由于他拥有能够将马拉到河边的怪力,所以村里的人都敌不过他。知道此事极为震怒的熊本城主加藤清正,利用河童最讨厌的猿将为害百姓的河童好好地教训了一番,从此以后河童只好乖乖地住在熊本县筑后川。河童族其后成为水天宫的使者,其分社位在江户之赤羽河岸有马氏的宅邸,再度移到日本桥附近。

        从这个最原始的故事雏形里,人们已经看到河童一族与人类之间的摩擦和争斗,对于地域狭小的日本来说,河童这类妖怪的存在,意味着自然资源的竞争和再分配。农业社会时的人类要发展,自然要重新开阔沼泽湖泊,侵袭河童的生存境地。比起人类的贪婪无止境,《河童之夏》里的父子是如此纯真善良,小咕的爸爸希望用礼貌的方式,乞求武士大人放弃开耕沼泽,却落到个惨遭杀戮的下场。比起尚处在农耕观念的河童,已经步入江户时代的人类早已是利欲熏心,为了金钱和地位自相残杀,哪会顾及别族的生存。更何况,河童这类妖怪除了自身某些滑稽的特长外,并不具备暴力的攻击性,在人类突飞猛进的科技面前,只有甘为鱼肉的命运。小咕能逃脱一劫,长眠百年,作为活体来到今天的世界上,已经是一种幸运。

        作为一个水域国家,雨水和与之相伴的精灵神怪成了日本文化中不可分割的元素。大部分传说里的河童的形象,并不具备攻击性,适合编入童话。在康一家中的小咕,其身份介于家人和宠物之间,其形象一如日本古书的记载,也正好符合现在的卡通造型:河童身高大约一公尺,和小孩子的差不多,脸上长着鸟嘴,背上有甲壳,为暗绿色的保护色,擅于相扑。河童指间有蹼,能在水中以惊人的速度游泳,据说上了年纪的河童,便能拥有神通,可以用心电感应来洞察人心里的想法,他们的头上有个装了水的盘子,若是盘里的水没了,法力就会消失。这些特长都成为了影片中幽默的笑点,也成为影片前半段康一家温馨的源泉。从古代的日本,水神的形象被诸多地方的信仰所接受,影片中不单有善良的河童,也出现了威严的龙形。当小咕爬上具有现代文明标志意义的东京塔时,他的困苦招来了足以令人类敬畏的神龙。这成了整部影片的转折点,也只有这样,作为善妖的河童一族才能博得人类残余的同情,去寻找孤岛上一点点生存的空间。

贪恶如人

        文明的进步,让人类的残暴从血淋淋的刀剑掠夺,收敛为另一种内在的贪婪,但并未消失。《河童之夏》里有儿童电影里的好人家,善良的父母,单纯直率的同龄儿童,影片中最美好的景色,都来自于这段无忧无虑的和睦时光。日本动画者在处理这种场景时,很会拿捏那种淡淡的宁静忧伤,蓝天白云稻田湖泊,原惠一笔下的日本乡间,承袭了真人版电影里营造出的那种氛围。同样是入围《电影旬报》的年度十佳,《河童之夏》一如其他优秀的日系电影,甚至于更纯净,符合影片老少咸宜的定位。相比宫崎骏的童话故事,《河童之夏》没那么瑰丽浪漫,较贴近于真实生活,小咕的模样,也没有金鱼姬或龙猫那么讨巧可爱。黑夜里乍一见到河童父子,人类会本能的举起刀剑,影片开始时的血腥,给整部作品定下了一个悲伤的基调。小咕的结局是注定的,他甚至无法像《平成合狸战》里的那群狸猫一样,找到自己的同伴,变幻外形后融入到人类社会中。

        影片原作和主创在这个矛盾上的坚持,使得《河童之夏》有着不同于宫崎骏浪漫主义风格的另一面。我们也可以把这部影片看做具有现实批判意味的‘妖怪现形录’,小咕不会像狸猫那样化为人形,更无法让自己清澈的心灵被人类的贪欲所污染,他宁愿躲入山林,也不必去学着人类的狡诈功利,这个启示已经达到了寓言的功用,感动孩子,更教化成年人。另外,单纯来看小咕的塑造,简直是个完美的孩子。它既有儿童的纯真和聪慧,又没有康一兄妹的懦弱和娇气,其天性善解人意,通情达理,极易与各种生物交流,如果不是生存空间被动挤压,他能够与人类,动物,自然达到最大限度的和睦共处,简直是地球上最理想的生物状态。

        河童悲寂的命运,与人类不知休止的贪婪举止,构成了一正一反强烈的对比。开篇时武士大人的刀剑,是人类对自然摧残最极端的表现。随着文明的发展,这种摧残逐渐转为隐形,表面和谐如日本社会,人类的粗暴索取仍然毫无遏制之心,浑浑噩噩,充斥着愚昧和狂妄。幸而,作为一部具有疗伤功效的动画片,导演原惠一还是给了这个故事足够光明的引线,带着一种乐观的期望,放了小咕一马,给它找到一个精神家园,留下重回人类的可能性。作为妖怪的河童出现,自然会成为猎奇人群和媒体的焦点,自私和卑鄙在白纸版干净的河童面前,愈发显得丑鄙不堪。在平时,自以为是的人类不会对如今的索取产生一丝反省,似乎作为地球的主宰,这种侵占是理所当然的。现代科技的进步,也磨灭了人类对自然仅存的一点点敬畏之心,妖怪如河童,也可以物化的成为赚钱工具,被电视台的摄像机到处捕捉。在导演细腻的视角下,观众才会发现河童和黄狗受伤的心灵,站在他们的立场去看待人类的侵犯。对于河童收藏家来说,那个断臂是值得炫耀的家族资本,而对于小咕来说,这是父亲冰冷的遗骸。在人类的荒唐和自私面前,弱小的河童只能独自悲鸣:“人类从我们这里抢走水和地,然后是风和天空,连神的居所也占为己有,作为交换肯定要失去灵魂吧…”这是预言还是报应,人类早该听此一言,垂目自省。

画中夏日

《河童之夏》改编自日本著名儿童文学家木暮正夫河童系列,作为剧场版动画,影片中除了河童命运的主线,还有另外一段少男少女的感情副线。这种若隐若现的初恋情结,在日式动漫里也颇为常见。略带自闭怪癖的同龄人,相互间敞开心扉,让整个故事更加丰富立体。河童尝试融入康一家的主线,被导演处理的不疾不徐,一步步的铺垫,在夏日的鸟鸣蝉叫中把观众带入田园般的生活中。作为一部具有反思意味的商业动画片,原惠一也适时的把整个情绪推向高潮,在泪水和愤慨中震撼人们的良心。小咕上电视,见到父亲的断臂,逃脱上铁塔,暴雨和神龙出现,这一段剧情是整部影片诉求的分水岭,也让不习惯日式电影过缓节奏的观众有了继续关注小咕命运的动力。

        与许多热卖动画不同,《河童之下》里的人物造型师极简的,某些表情甚至是粗糙到雷同的地步。显然,这不是影片主创刻画的重点,相比人类的冷漠和残忍,河童才是最为灵巧聪慧的生物。动画里的阿咕虽然是龟背鸟嘴,但一双眼睛饱含感情,惊讶,悲伤,愤慨,喜悦,各种神情都从此表露出来,再配以声优到位的演绎,活脱脱一个真实的河童跃然银幕上。更多的时候,这部动漫的情感戏是靠对话完成,尤其是康一家庭成员的关爱,康一和纱代子的理解,小咕和黄狗的交流,逐渐完成了出场角色完整的相互关系,催人泪下。

        比起人物表情的简略,影片中的背景描绘可谓是浪漫之极,2D手绘辅以少量的3D表现,其中田园郊野,小镇山峦,河川大海,达到一种诗化的境地。小咕和康一都曾去寻找河童可能生存的地区,所到之处无不牧歌般舒缓宜人。日本电影擅长的配乐和取景,在动画片里愈发显得唯美,当康一在黄昏中追着邮车奔跑时,那份真挚的友情打动的不仅仅是儿童。从东京郊外到冲绳山原,影片中的大自然秀丽繁茂,想想曾经的河童和其他物种已然灭绝,世界上能生存的环境越发稀少,这全拜人类所赠。长此以往,何处再去寻找我们的家园,河童的今天,可能就是人类的明天。

Luc,2009年4月25日
发表于《看电影》5月专栏

动画信息

河童之夏
中文名:河童之夏
原 名:河童のクゥと夏休み
又 名:跟河童小咕的暑假时光 / Summer Days with Coo
首 播:2007-07-28(日本)
IMDb:tt1179773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 2022 3楼猫动漫 站点地图 广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