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维度


3楼猫 发布时间:2022-09-01 02:49:04 作者:丛 Language

1995年,《攻壳机动队1》(Ghost in the shell)以华美的CG画面、华丽的音乐和晦涩得有些华而不实的情节(如果你只有耐心看一遍的话)出现在人们眼前。这部影片展示了作为动画大国的日本的第一流制作水准,也深刻表达出导演押井守探讨人性和人类前景的野心。但是,只有在沃卓斯基兄弟的《黑客帝国》三部风行于世之后,动画迷们才会约略记起《黑客》三部曲中著名的绿色数码雨原来是从《攻壳1》当中移植而来,沃卓斯基无疑对《攻壳》表达的题材情有独钟。而此时时间已经过去了十年,2004年,《攻壳机动队2》展现了更为绚丽的动画效果和更为晦涩难懂的情节,从而引发我们对这部典型的(同时也是必将成为经典的)赛伯朋克风格的动画片的深深思索。



其实,如果单从剧情所表达的深度来说,《攻壳2》还远远谈不上超越前部。在《攻壳1》中素子于最后的战役里和傀儡王结合融入了网络,无论故事情节多么精致和引人入胜,这个构想其实只是西方80年代中期科幻小说界所兴起的“赛伯朋克运动”[1]的某次呼应;而2只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以九课主要成员巴特为叙述主角,讲述在此背景下诡异而离奇的刑侦探案故事。



但是电影的好看之处也就在于,无论支持它的哲学—文化背景是如何老套,电影(动画)总能凭其画面的张力、剧情的迷宫和扣人心弦的悬念打出征服观众的王牌。更何况,赛伯朋克运动中,小说家原初的构想就已经设下一个充满无限诱惑的黑洞,使人在真假虚实之间流连忘返。因而,《攻壳2》从电子人生的真假分辨中所剥离出来的几个子问题是相当诱人的。



首先是对剧情的疑问。巴特在超市买狗粮的时候遇袭是处于真实场景,还是仅仅是虚拟空间呢?可以肯定的是,巴特确实进了那家超市为自己的宠物狗购买一种“巴吉度”牌子的狗粮(不会是做广告吧),但是,巴特看到的场景真实吗?此前镜头已经显示有人暗中接入巴特的电子脑,那么,很有可能巴特的遇袭(或者说自残)仅仅是出于幻象的原因,电影虽然没有直接用“第一人称视角”来叙述这段情节,但是通过光线、音效和人物动作的微妙变化,成功凸现紧张和惊悚的氛围。如果把对这段情节的疑问进一步扩充和延展,我们自然会想起《黑客帝国》中对真和假的追问质疑。《黑客1》的真假和《攻壳》处于同一个维度,摩菲斯对尼奥说,欢迎来到真实世界,至此尼奥才发现原来人类实际上是机器的生物电池,他们生活在电脑设计出的一个虚拟空间——21世纪。从欺骗中醒来的救世主尼奥在此后为了还人类以真实而展开了不懈的奋斗。而沃卓斯基兄弟的可贵之处在于,他们虽然借鉴却不照搬,他们把自己的想象或者说构思勇敢向前推进,在《黑客》2、3中,我们才恍然大悟地发现,原来锡安也是虚拟世界,只不过是计算机为了自我升级的需要而设定的一个“对手”!和《攻壳》在两集中都一成不变地严守真实和虚拟之间的明确分野相比(尽管有了义肢、电子脑和网络灵魂,但这些就都是实在的概念,并不如《黑客》三部那样,似庄周梦蝶和阳羡鹅笼般环环相套,莫分真假),沃卓斯基兄弟是更前卫、更悲观还是革命更彻底呢?也许是兼而有之吧。《攻壳》在对人类境遇的判断和关注还处在伦理学的维度(机器人应该有灵魂吗?机器人应该接受人类强加的灵魂吗?),而沃卓斯基兄弟却在把人类从这个世界上抹杀的同时,对人类的终极处境进行了追问(在机器面前,生存,还是毁灭?)。《攻壳》故事的哲学景深无疑不及《黑客》,但《攻壳》的启迪意义却在诡异莫名的情节当中展现出相当的张力。回到刚才的疑问,《黑客》会把整个卖狗粮的超市处理成一个赛伯空间,但《攻壳》却小心翼翼地维护这个场景的真实性,只在巴特的电子脑中设计幻境。这种有意为之的谨慎反而给情节的诡谲增加了更多可能性。



其次是个生死问题——多么老套、平凡、经典而又深刻。《攻壳2》搬出了孔子的话“未知生,焉知死”,在寻找黑客基姆的途中,巴特和陀古萨还在一堵墙上看到了“生死去来,棚头傀儡,一线断时,落落磊磊”这样的偈子(实际上出自世阿弥的能剧《花镜》)。难道《攻壳》真的准备重拾传统恢复到这个穿越千古的文学—艺术母题?很显然,以上所引两句都是意有所指。孔子的本意在于回避死亡的问题,把目光投向现实;而《攻壳》却借这句话告诉我们,当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生死再也不是可以明确判断的问题。《花镜》中的句子本讲灵魂之重要,用在《攻壳》的故事中正是恰到好处阐述了人在网络当中抛却肉身畅游的可能性。



从装了义肢的九课成员,到在网络中漫游的素子,再到全身插满电线宛若行尸走肉的黑客基姆,什么是生,什么是死?这个问题的呈现只是两集《攻壳》的一个背景、一道灵光,从第一集中素子潜水时的冥思,到第二集基姆宅邸的那些镜花水月的文字幻影,这个问题一闪而过;在赛伯文化的背景下,这样的追问也并没有什么终极答案,却呈现了这样的事实:生死辨析的问题上,占统治地位的再也不是哲学思辨(如庄子)和性格缺陷(如哈姆雷特),虽然延宕和疑问仍然存在,但是技术本身占领了这个问题的关键,科技的发展甚至使得我们没有来得及发展触恰当的新语言来描述生死的状态。传统意义上的死亡会伴随着灵魂的呈现和飞升,赛伯文化背景下的语境却把灵魂的遨游当作生的一部分——义肢毁掉的素子“死”去了吗?没有,广大的网络中,她无处不在,九课的冷漠男人巴特不会感到孤独的。



因而,《攻壳》所做的虽然不是终极性思考,却无疑以电影的形式提供了一个合适的平台,表达了人在赛伯文化语境下的种种可能性,这里面有令人振奋的波澜,也有让人感到沮丧的灰色未来。不过,最后还是让我们来看看《攻壳1》的结尾的一段谣歌歌词。整首歌的内容在祝福草薙素子(复制人)与傀儡师(一支有自我思想的程式)之间的合婚,将产生了新的合体。缥缈的女声美妙绝伦,让人觉得这两部电影最终的目的不是探索,不是忧思,而是无穷无尽的美丽。


“若吾起舞时,丽人亦沉醉;若吾起舞时,皓月亦鸣响。神降合婚夜,破晓虎鸫啼。远神惠赐,远神惠赐……” 

[1] 从1984年开始,一位名不见经传的美国作家威廉·吉伯森(WILLIAN GIBSON)连续发表了三部内容相当怪异、场景和情节相互连接的长篇小说。这三部作品分别是《神经浪漫者》(NEUROMANCER,1984)、《计零》(COUNT ZERO,1986)和《蒙娜·丽萨超速档》(MONA LISA OVERDRIVE,1988)。这三部作品一下子在久已无声的科幻世界里掀起了巨大的波澜。 吉伯森的三部小说有时被称为“点阵三部曲(MATRIX TRILOGY)”,有时又被称为“漫生三部曲(SPRAWL TRILOGY)”。这是一套从构思到风格都非常奇特的作品。故事讲述一群“电脑牛仔”如何使自己与计算机网络相互连通、并放弃躯体进入控制空间(Cyberspace)去进行奇妙的探险。——吴岩《国外科幻小说的最新流派——“赛伯朋克”》

动画信息

攻壳机动队2:无罪
中文名:攻壳机动队2:无罪
原 名:攻殻機動隊2 イノセンス
又 名:Ghost in the Shell 2: Innocence
首 播:2004-03-06(日本) / 2004-05-20(戛纳电影节)
IMDb:tt0347246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 2022 3楼猫动漫 站点地图 广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