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最好的样子,莫过于此


3楼猫 发布时间:2022-09-02 00:42:50 作者:Fantasy🌈 Language

神啊,为什么要教会我打开牢笼的方法?

《利兹与青鸟》是2018年上映、由京都动画制作的动画电影,属于《吹响!上低音号》系列的独立剧情。电影主要讲述以铠冢霙和伞木希美为核心的管乐队成员,在高三最后的学期,准备音乐大赛和备战“高考”时发生的故事。

影片以性格内向的霙的视角展开,而开朗活泼的希美占据了她最多的关注。在九十分钟的时长内,影片讲述了两个天性截然不同的女孩间,一段微小却(对当事人来说)宏大的悲欢离合。

爱情最好的样子,莫过于此 - 第1张
音乐教室里霙和希美的背影

一 镜语·爱的凝视

我一向爱看九十分钟左右的电影,能在较短时间内讲好一个故事的作品,必然拥有更高的叙事效率。在我看来,《利兹与青鸟》就是一部叙事效率极高的电影。整部影片,能用镜头叙述的内容,不会多添一句台词,而能由观众体会的感情,也不会任由人物去表露。

我们知道,青春期少女或许是这颗星球上最敏感、最细腻的生物。她们性格各异,但往往都不喜欢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维,也少用主动行为展示自己的情绪,而是将一切深藏在心。这“六月天”般的年龄和性别特征,给了众多文学作品丰富的创作空间。

在《利兹与青鸟》中,创作者如何展示少女们的感情呢?摄影机(画笔)固然不通人心,却能拍下(画出)人的表情和肢体。影片中,女性主角们的感情状态是通过眼睛、手、脚这些人体的“纤细”部位展示的。

爱情最好的样子,莫过于此 - 第2张
霙的眼部特写

眼睛:除了接收信息,眼睛也是传递信息的器官。语言会产生误解,但眼神却是不会说谎的。《利兹与青鸟》中有频繁的眼部特写,影片开头场景就很标志性:霙坐在教学楼前的台阶上等待希美,凭脚步声辨认出后者时,眼神立刻变得不同。

正如人们说,看到喜欢的人,眼睛都会发光。开片这个镜头,给全片定下了基调:霙是喜欢希美的。有了这个镜头,这一点无需更多语言或剧情来交代。

爱情最好的样子,莫过于此 - 第3张
霙的标志性手部动作

手:手也是传达感情的重要器官,握手、牵手、拥抱都是由手完成。影片没有牵手、没有感情意义上的拥抱(只有“游戏的”),但手的地位仍然重要。大家应该对影片中霙标志性的手部动作(捋头发)印象深刻。她这么做是为什么呢?

大家在生活中,一定都有一些“手头禅”吧?这些习惯性的、潜意识的手部动作,比如摸鼻梁,比如插口袋,有些是无意义的,有些是为了机体舒适,而还有一些是可以传达情绪的。有些人看到喜欢的人会捂嘴,会咳嗽,都是如此。注意霙使用该动作的场景,你会发现这些镜头不是无意义的,而是默默言说人物特定的内心活动。

爱情最好的样子,莫过于此 - 第4张
梨梨花和希美的脚部特写

脚:眼睛和手可以传达感情,脚也可以。可脚是用来走路的,怎么传达感情呢?不,如果脚不能传达感情,人为什么会发明舞蹈呢?在影片中,脚算是举“足”轻重了。

影片中几次希美的脚步特写,比如上图,梨梨花向希美询问霙的个人情况时,希美的双腿交叉了起来。还有一次在音乐教室,希美邀请霙游泳,霙却反常地反问能不能邀请别人,这个时候,希美的双脚也像上图一样交叉了。其中蕴含的是什么样的情绪,大家可以自己体会。

二 互文·爱的决断

结构主义兴起后,互文性成为现代文学的重要理论。在一些著名文学作品如《蜘蛛女之吻》《胡利娅姨妈与作家》中,互文结构贯穿始终。

在《利兹与青鸟》中,互文发生在电影(影片的主要剧情)—文字(《利兹与青鸟》故事)—音乐(《利兹与青鸟》交响乐)三者之间。而且,这三者互为互文,相映成辉。

爱情最好的样子,莫过于此 - 第5张
霙和希美

电影与文字:影片的核心人物是霙和希美,为什么片名却是《利兹与青鸟》呢?霙和希美,究竟谁是利兹,谁又是青鸟?看过电影的朋友一定知道答案,但答案并不重要。

影片中出现文本,绝不是单纯讲一个故事,而是借“小”故事构建“大”故事。影片中,霙和希美阅读的《利兹与青鸟》,故事是以两人各自视角分别展开的,得到的解读也互不相同。纵观全片,两人如何将自身代入故事,或者说如何将故事投影到自身,正是决定剧情走向的关键。

爱情最好的样子,莫过于此 - 第6张
真·利兹与青鸟

文字与音乐:这层互文很好理解。因为游离于剧情之外,文字与音乐间的互文以一种先赋的形式实现,即,音乐是根据故事创作的,并反过来拓宽了故事的内涵。要理解文字与音乐的互文,只消听一遍原声带就可以了。

爱情最好的样子,莫过于此 - 第7张
另一对“利兹与青鸟”

电影与音乐:自电影诞生来,音乐就是其不可或缺的部分。作为局部的音乐能和作为整体的电影引发互文吗?当然可以。音乐不等于配乐,影片中的训练场景,音乐是人物控制乐器发出的,这种“音乐”应当作为自然声,即剧情的组成部分来理解。

如果说大多数电影配乐作为烘托气氛的手段,是一种形式,那么《利兹与青鸟》中的“音乐”则是承载人物感情、承载剧情的内容。这样一来,音乐自然可以与(音乐以外的)剧情形成互文。比如说,三次训练时双簧管和长笛的演奏状态,不仅仅是训练的结果,更是人物情绪的体现。

三 结局·爱的和解

这是一部爱情电影。观看爱情电影时,观众往往最关心“她俩最后怎么了”,也就是:Ending。但《利兹与青鸟》一定程度上是一部反爱情电影(类似《情书》《四月物语》),因为它不告诉你它算Happy Ending还是Bad Ending,全由观众解读。

影片为什么要给出一个(在感情关系上)如此暧昧的结局呢?因为爱情电影的任务本就不在于给出一个或悲或喜的确切结局,而应是展示人物在感情关系中的运动轨迹。相比一些空洞的“归宿”,这种肉眼可见的变化历程才是活生生的。

在《利兹与青鸟》中,霙与希美的感情关系具有两种视角,却意外的对称。且在影片最后,创作者给出了某种意义上最“完满”的结局。

爱情最好的样子,莫过于此 - 第8张
霙和希美的视线

视角:影片的线索人物是霙,但既然主人公有两位,那影片当然也可以以另一位主人公——希美的视角展开。

大家在第一遍看本片时,或许是全程跟随霙的视线,将她的情绪作为自己的情绪,将她的立场作为自己的立场,却不会去想,如果这是一个关于希美的故事,会是个怎样的故事?这个结局会是一个怎样的结局?但如果你这么做了,你会发现,之前忽略了许多没被注意到的东西。

感情,不正是有限视角吗?在恋爱中,人是自我中心的,人是会忽略他人感受的。说白了,人会被爱情冲昏头脑、蒙蔽双眼。所以,在另一个视角中,《利兹与青鸟》是一个完全不一样的故事。

爱情最好的样子,莫过于此 - 第9张
霙和希美的对称影像

对称:这里说的对称,不是韦斯·安德森的构图对称,而是剧情上的对称。什么是剧情上的对称?看完全片我们会知道,利兹与青鸟是双重身份,霙和希美两人,实际上互为利兹与青鸟。而这种身份上的对称,正是两人的双向感情关系决定的。

有些观众会觉得,霙喜欢的是希美,而希美喜欢的是音乐,所以她们的感情并不势均力敌。这种理解并不正确。请问,你会为一个你不喜欢的人吃醋吗?不会。嫉妒产生于亲密关系(可以是假想的)中。影片中,希美对霙的嫉妒不仅体现于人际关系,也体现于音乐才华——试想,在共享领域努力追赶对方,本身就是一种爱的表现吧。

至于霙,感情中看似弱势的一方,却掌控着“生杀大权”——音乐是维系两人关系的纽带,而在音乐领域,她是主宰。然而,她并不能真正行使“特权”,因为她希望维护和希美的关系。

因此,霙和希美的感情关系是平衡的,是势均力敌的。

爱情最好的样子,莫过于此 - 第10张
故事的结局是“完满”的

结局:最后说说影片的结局吧。观众对爱情故事往往有误解,其实,爱情故事不在于互相喜欢的人有没有在一起,而是在这段感情中收获了什么。当然,感情关系本身也可以是收获,但在《利兹与青鸟》中,很遗憾,并不是。

显然,经历过“爱的拥抱”和告白后,霙和希美两人已不可能在一起了(不过在学生时代,“在一起”真有严格定义吗?)。然而,整个影片后半段聚焦的,从来不是“在一起”,而是:放飞。

“放飞”是整部影片的主题,也是《利兹与青鸟》的故事和乐曲的主题。正如故事中,利兹放飞青鸟的同时,青鸟也给了利兹自由。这与现实中,霙和希美的互相放飞形成映证:希美不再执着于在音乐上与霙一较高下,而霙也不再固执地单方面依赖着希美。

在无法在一起的情况下,和解、放手、给对方自由,或许是一段感情最好的结局。在擦肩而过的悲欢离合中,霙和希美,既成为了更好的自己,也成就了更好的对方。

爱情最好的样子,莫过于此 - 第11张
放手意味着自由

动画信息

利兹与青鸟
中文名:利兹与青鸟
原 名:リズと青い鳥
又 名:莉兹与青鸟 / 吹响悠风号全新剧场版1 / 吹响吧!上低音号剧场版完全新作霙与希美的故事 / 劇場版 響け!ユーフォニアム 完全新作 みぞれと希美の物語 / Liz and the Blue Bird / Liz und ein Blauer Vogel
首 播:2018-04-21(日本)
IMDb:tt7089878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 2022 3楼猫动漫 站点地图 广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