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战电影如何冒犯观众,以及对反战电影的一点想法


3楼猫 发布时间:2022-09-09 05:21:30 作者:李zhaoyu Language

这部动画实在是温情过了头,以至于丧失了真实感。电影给人以一种日本才是受害国,美国是打破日本人平静生活的侵略者的感觉。让人诟病的那句女主的话的确是反映了当时很多日本人(当然也有很多战后出生者也有这种想法)的心理,这让我想到了冯提尔那部著名的《欧洲特快车》中战败后的德国人大多还是支持纳粹并发起人狼计划的情节,被洗脑后的人总是不愿面对自己失败的结果。而这反映的是历史事实,似乎不足以以此指责导演没有丝毫的反思,可是这种真实与前面的非真实感造成了极度的不和谐感,正是这种感觉使得这部电影丧失了批判力度,那句台词也就挑拨了观众的神经。电影内人物的执迷不悟造就了把观众激怒的后果,而执迷不悟是否必然激怒观众呢?当然不是,冒犯观众不是大问题,关键在如何消解它。德国电影《桥》中的德国青年不甘心德国战败,疯狂抵抗,但是观众并没有觉得被冒犯。这和该电影最后的幻灭情节关系很大,德国青年的“英勇”行为被消解在最后的幻灭之中,给人一种幼稚和命中注定的感觉,通过这点,电影也就达到了一定的批判力度。反观本片,作为反战电影可谓十分失败。

谈及意识形态问题,有人说电影是艺术,不应以意识形态来衡量,实际,与战争有关的电影必然反映一定的意识形态,战争也离不开意识形态。拍一部与战争有关的电影必然涉及意识形态与倾向问题。《从海底出击》最后的结尾改动就说明了问题,电影以德国潜艇的"英勇行动"为主要情节,观众观看过程中会产生一种代入感,他们会和潜艇上的德国人站在一起,随着各种危机及其化解,观众也感到紧张刺激以及感到如释重负,但是纳粹最后取得良好战果是有的人不能接受的,所以就有了这么个解决方案-——那就是最后的盟军轰炸情节。另外,对于有的导演来说,拍电影就是在搞政治,奥利弗斯通拍的《野战排》和《生于七月四日》都是很好的反战电影,它们也都反映了导演的政治态度,这是毋庸置疑的。以意识形态考量战争电影也是正当之举,而批评的方法也不止一种。

最后,反战电影大致有几种类型:煽情的反战电影,写实的反战电影和荒诞的反战电影等。煽情的很多,比如《钢琴师》,《萤火虫之墓》,《美丽人生》,这种电影容易显得很廉价;写实的也有,比如《自己去看》,这种电影往往易于滑向暴力;荒诞的,比如《全金属外壳》,《鬼子来了》,这种电影往往比较癫狂。当然,这种分类十分不科学,电影风格也多种多样,兼而有之的情况也不少。另外,还有一种更高级反战电影,那是一种更深的真实,只是目前还没有人拍出来。

这只是本人的一点想法,并不成熟,也没有什么理论依据,作为“影评”显然是不合格的。本来是写短评,可是短评装不下,就凑合弄成影评了,写的不好还望谅解

动画信息

在这世界的角落
中文名:在这世界的角落
原 名:この世界の片隅に
又 名:谢谢你,在世界角落中找到我(港) / 谢谢你,在世界的角落找到我(台) / 在这世界的一隅 / 这个世界的角落 / In This Corner of the World
首 播:2016-11-12(日本)
IMDb:tt4769824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 2022 3楼猫动漫 站点地图 广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