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识“意”,是指向世界的那根箭头。
从佛学的角度,“我”只是幻象。根据哥德尔定理,“我”是个逻辑怪圈。“我思,故我在”,这句话并不准确,更恰当的表达是,“这里存在一个正在思的‘我’”。复归到现象的根本,真实的只有对世界的各种应对,当这些应对能够收敛到一个人格之上,“我”就诞生了。
在同一个身体里面拥有两个人格的两仪式(织), 她的“意”这根箭头并不指向世界,而是指向身体内的另一个自己。从外表看,她是一个人,但本身其实是复数的存在,有着完整的阴阳互动,自成一体,“孤单”,但从不“孤独”。在她的身体之内,阿尼玛(式)和阿尼玛斯(织)都浮现在意识层面,二者平衡,互为镜面,水乳交融构成一个完整世界。
但这一完整世界有个命门。人其实不爱人。人以为自己被爱,于是爱人,然后失望,既而封闭。而跳过这一步的两仪,当然也自然爱无能。但黑桐对两仪的爱,字面意义上闯入了两仪式的世界之后,让式和织对黑桐的倾向的优先级以及喜欢与否出现了差异,构成了错位,于是两仪世界开始失衡。
对普通人来说,内部灵魂的“自杀”如蛇蜕皮,“吾日三省吾身”,“君子豹变”,都是在被称为“我”的这个存在依然能够大体能够组织起来的前提下的自我转化超越。但两仪的失衡是原本在实在层面上互补的二者脱节,式和织的关系从一个有异然而均质的牛奶状,变为了如同水油不相容的分裂。这种失衡并不是有机的变化,可以随着自我调整而重新归位;而是绵绵不断注入一个之前并不存在的新元素——“爱”,直接让她的存在不再稳固。为了恢复平衡,两仪要不杀死掉外在的“爱”的源头黑桐,要不清理掉自身的拉扯。最终,织选择死,腾出世界的空位,对两仪而言,一部分消灭了,双生对立被割除,剩下一种空洞的纯粹。普通人人格的二重性并不进入意识,活得虽然拖泥带水,带有着生命本身的挣扎。但如果当二重人格其中一位彻底被克服之后,挣扎消失了,白茫茫的干净一片,反而失去了生活的内容。
对两仪来说,这个失衡是黑桐而起。织消失之后,式的“意”必须指向包括黑桐的外面的“世界”。织当初的希望,就是黑桐成为这个填入空洞的那一位,这是她对两仪式和黑桐干也的愿景。因爱失去的平衡,最终也只能因爱来重新平衡——《杀人考察》这一章,整个就是为这一全篇的二人情感核心打开一个存在论的首页。
但对普通人来说,从一开始就不会有如同两仪一般“意”观自身之中另一存在这一状态,从未阴阳明明白白的一体,“意”只能在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中不断求索填满自身空洞的那一位,终究意难平。
动画信息

原 名:劇場版 空の境界 第二章 殺人考察(前)
又 名:空之境界电影版2:杀人考察(前) / Gekijô ban Kara no kyôkai: Dai ni shô - Satsujin kôsatsu (zen)
首 播:2007-12-29
IMDb:tt1155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