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不总是幸福的童话


3楼猫 发布时间:2022-06-28 21:06:27 作者:谵妄 Language

《虫师》的第一集到最后一集,断断续续看了三年。不是动画太长,只是觉得看一集少一集,很舍不得,便总沉浸在片尾曲中。撇开已饱受赞誉的配乐不谈,《虫师》在文字处理上也是极其用心的,每一集的标题、旁白、对话都经过字斟句酌——《绿之座》、《睑之光》、《踏草之声》……扑面而来的是与同时期作品截然不同的气息,像是经过精心雕琢的诗的韵味。 文学讲究传承,《虫师》让人想起川上弘美(漆原友纪喜爱的作家)的小说,往上是写《雪国》、《伊豆舞女》的川端康成,再往上是写《源氏物语》的紫式部。这由古日本源流而来的物哀精神便浸润在了《虫师》的意境中。名为虫师,实讲人事。它讲述了一个个没有关联的寻常故事,用极淡的墨汁勾勒出人间轮廓,其中种种浓烈的情感都显得渺小。说是寻常,是因为剥掉虫这一外衣后我们会发现它的内核不是惊心动魄的传奇,也不是优哉游哉的日常,不过是一些最普通的人所持有的最普通的绝望:生老病死、爱恨情仇,诸如此类。但这些故事与虫糅合在一起就产生了奇特的效果,像是在故事外面罩上了虫衣织成的水晶球,得从现实世界中抽离,变得朦胧不真切。虫所带来的奇幻元素使作者不再拘泥于物理世界的约束,可以随性调配现实与想象的浓淡,借虫之体融入怪谈、民俗、传说。 作为意象的虫无疑是隐喻,隐喻的特点之一便是极其丰富的可阐释性。为何选它为载体?虫(更像是微生物)可算是自然界最微小的生物,它们脆弱而又顽强;作为个体也许短至一瞬,作为群体却无穷无尽;渺茫甚草芥,又无处不在。虫在漆原友纪笔下象征着生命的本质,这些以往总被视为敌人的小家伙们或许是第一次被如此宽容的笔触细细描绘。 虽然每一集中出现的虫都不相同,但它们之间还是有着某种共性。第二集的“黑暗瞳虫”向人昭现地下绚烂的光之河,而作为交换,深渊的回望逐渐剥夺人的视觉并最终导致失明;第三集的“呍”产生“无音”,“阿”吞食寂静并携来听觉之外的声音,小至窃窃私语,大至嘈杂虫声;再如使人梦想成真的“梦野间”,使人忘却烦恼、朝生暮死的“昼颜花”……虫们在自然法则的分配下以各自的方式生存着,与之偶遇的人们会得到曾只存在于想象中的异能,并同时失去更为珍贵的东西。与传统的教诲有得必有失的民间传说(浮士德)、寓言故事(丢斧子的樵夫等)不同,《虫师》中的人们常是被迫与虫接触,他们无知、混沌不知所以,虫便因此成了死亡的见证者甚至肇事者。 死亡是《虫师》中避不开的话题,在这里人们的生命就像虫一样脆弱:曾轻贴耳畔的母亲的双手、久伴身旁的妻子的笑靥、耳鬓厮磨的恋人的温度,下一个镜头就烟消云散,只留下回想起时脸上浮起的吃力笑容,或是滑落的温热眼泪。死亡背后没有愤怒,只有无奈,便有了银古常说的一句台词,“这不是人的过错,也不是虫的过错,双方都只是为了生存。”就这样轻描淡写地告诉你一个绝望的事实:为了生存,死亡是必须的,而在这场生与死的无止尽的战争中,唯一陪伴身边的却只有记忆。 另一个频繁出现的意象是光(光之河/光之酒)。光之河表面上看是一条在地下流淌的金色河流,但里面流动的不是水而是虫(生命),也可以理解为生命之河(同样,光之酒是生命之酒)。一般来说,光象征希望,但在《虫师》里人们却不为此而追求它,他们追求的是一些更本能的体验:想再看一次那奇异的风景,想再尝一次记忆中的佳酿……与光的接触使人纯粹,生命体验重新占据了生活的核心而无暇顾及他物。有时候,你也会有点羡慕那穷尽一生只为再喝一口光酒的酿酒师。 《虫师》的旁白总是由一个老妪缓缓道来,带有俳句的韵味。与之相对应,故事中总有个小孩,长者的波澜不惊与童稚的天真敏感多少冲淡了成人世界的冷酷与迟钝。当然不乏大团圆,但片尾处更多的是这样的形象:一个家破人亡、惧怕睡眠的磨刀师、一个失去伴侣的制砚少女、一个献身山林被人遗忘的老虫师……他们明明各自迎来了在旁观者看来如此悲凉的结局,却只让痛苦与不幸留存在日后坊间的只言片语里,而你能看到的只是一张张平静而坚忍的面孔。

这也是为什么他们的笑总使我动容。

大概这就是《虫师》的魅力吧。

附上一张虫的图,那紫色的就是

一些不总是幸福的童话 - 第1张
会使人得寒病而死却如云朵一般美丽的“噬云”

动画信息

虫师
中文名:虫师
原 名:蟲師
又 名:むしし / mushishi
首 播:2005-10-22(日本)
IMDb:tt0807832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 2022 3楼猫动漫 站点地图 广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