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一点解读SAC现象的文章


3楼猫 发布时间:2022-06-29 12:40:56 作者:小园听风 Language

文章一,《从攻壳机动队STAND ALONE COMPLEX探讨Stand Alone Complex》。来源http://faculty.ndhu.edu.tw/~acg/anime/sac.htm,原文繁体,转为简体。

文:SilentLain

新古典学派经济学家认为,当市场上所有资讯透明、对称时,将没有任何企业占有独占地位或是绝对优势,因此个人可以完全自由选择,而整体市场利益将可最佳化[1]。若把它延伸到社会学,当所有资讯对所有人公开,透明时,每个人将可依照自我意识自由的做出选择,而整个社会因为大家不同的选择,而成为一个多元化的社会。综合以上论述,当所有讯息透明时,整体将因为个体的自由选择而呈现多元化的结果,而整体利益也将最大化。

关于这点,攻壳机动队STAND ALONE COMPLEX(以下简称攻壳)[2]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剧中笑脸男事件背后所透露的意义是:当所有资讯公开、透明时,个体的独立性将逐渐消失在庞大的资讯中,因为庞大的资讯量,会让个体错将他人的动机、思想误认为是自我自由选择、独立思考的结果。而这样的结果将导致一种吊诡的一致性:每一个个体都认为自己是独立思考,自己的思想具有独立性以及原创性,所做的选择出自于自我自由意志的选择,但整体所呈现出来的却是大家一致的共同性。这种状况下的共同性和一般传统定义共同性的最大差别在于个体并没有意识到此一共同性的产生,反而执着于自我的原创性,因此形成所谓「没有原版(大家都认为自己是此种思想、动机的原版)的复制品(大家的思想一致)」。这就是Stand Alone Complex(以下简称SAC)。这种现象和过度追求个人主义[3]的社会很接近:当社会中每一个人都追求个人主义,提倡独立思考,追求人与人的差异性的同时,整体社会所呈现的却是空前的一致性:「所有人都追求和他人的差异性」这一致性。

不少人举过各式各样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SAC,像是时尚(穿着打扮,言行举止…)、流行(ACG中充斥的各种萌要素)以至于价值观、意识形态。关于这部分,我持保留态度。SAC的特色在于「没有原版的复制品」,而我没有办法确认这些例子到底是不是「没有原版的复制品」。许多时尚流行的起因在于某些特定艺人或公众人物的言行举止、打扮穿着;现在年轻人之间流行的星爷用语出自于周星驰的系列电影;ACG中的萌要素(猫耳、女仆、ツンデレ)通常是因为某些特定作品而大红特红。这些都不能算是SAC,因为他们存在一个明确的原版,而大家也并不认为这种行为、想法具有独创性以及原创性。那,到底什么是SAC呢?这个问题就交给各位去努力发掘吧!

这种现象,有没有解决或改变之道呢?攻壳女主角草薙素子认为,她在塔奇克马(又译:攻壳车)[4]们身上看到这个问题的解答:好奇心。塔奇克马们每天都会进行个体间讯息的同步化,这点和SAC所假设资讯完全透明化的前提很接近,差别在于SAC现象使得人类在追求个体差异性时产生一致性,而塔奇克马们却在追求一致性的资讯同步化过程中,得到个体差异性。为什么会造成截然不同的结果?关键在于好奇心。我认为,好奇心在此可以解读为「求知欲」,也就是对所有事物抱有赤子之心。因为这种好奇心,塔奇克马们会去思考资讯背后的涵义,不会盲目的接受讯息,因此,即使在资讯同步的状况下,也能够发展其个体之独立人格。

当初在动画中看到这答案时给与我无比震惊!从以前开始,就有一个问题时常困扰着我:到底是什么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从唯物论[5]的观点来看,这个问题的答案是环境。因为每个人的生长环境,所接受的资讯不尽相同,所以造成每个人的思想、观念、价值观不尽相等。以此论点来看,如果大家的所接受的资讯都一样,那人和人之间还会有差异吗?当我观看这部动画时,这个问题又再次在我脑海中浮现,SAC现象可说是这个问题的一个子集合。而动画中所提的解决方法,好奇心,这个比较偏向唯心论[6]的解答,则有可能是SAC现象,甚至于这整个问题的解答。至于到底是不是,这就要留待时间以及科技来证明了。

Reference:
[1]巧克力经济学,P.97
[2]攻壳机动队STAND ALONE COMPLEX
原作是士郎正宗所画的科幻漫画「攻壳机动队」,探讨人与机械之间差异性模糊化后,所衍生定义以及相关问题。1995年由名导演押井守使用同世界观拍摄剧场版动画,结果震惊全球。「攻壳机动队STAND ALONE COMPLEX」则是2002年时由神山健治导演以同样世界观另外拍摄的TV动画系列。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6%94%BB%E5%A3%B3%E6%9C%BA%E5%8A%A8%E9%98%9F_STAND_ALONE_COMPLEX&variant=zh -tw
[3]个人主义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80%8B%E4%BA%BA%E4%B8%BB%E7%BE%A9&variant= zh-tw
[4]塔奇克马
多足型思考战车,它们的AI发展是这部作品的重点之ㄧ 。
[5]唯物论: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94%AF%E7%89%A9%E8%AB%96&variant=zh-tw
[6]唯心论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94%AF%E5%BF%83%E8%AB%96&variant=zh-tw

==============================================
==============================================
==============================================
==============================================

文章二,《阅读笔记:攻壳Stand Alone Complex、沉默螺旋与人工灵魂》。来源http://blog.roodo.com/simon7617cafe/archives/12210543.html,原文繁体,转为简体。修正个别标点及别字。原文只有两段,第二段很长,内容虽然几经转折但思路顺畅、联系密切,但为阅读方便只好在转发时分段。以下第三段开始为我加入的分段。


看完攻壳的 Stand Alone Complex (SAC) 的 The Laughing Man 笑脸男篇,很难不接着它的情境继续设想。而也许就像某个同样在讨论这个题目的网路文章说的:「每个看过SAC的人都很清楚,其社会原型几乎不存在,但却造成了效应的延伸,吸引了像你我这样来反复琢磨其中深意并且在无意之中把它「神化」之人,这是什么现象呢?没错,Stand Alone Complex。」所以,看完SAC,我们讨论著SAC,而这本来也就是SAC的行为。只是不知道这样的发展,是不是在原创者的意料之内呢?不管是或不是,似乎都可以用SAC来解释。就像在剧中,草薙素子思索着那些呼应,或是模仿着笑脸男的行为产生的原因,而荒卷课长给她的回答是:「有些时候,观众的反应也是戏剧的一部分。」与这样的回答相类似的,李国修也曾说过:「幕起,看见一出戏;幕落,我是剧中人」。所以,我们所阅听的内容,其实对我们的思考、判断、或情绪其实影响至深,认同也好,反对也好,总之我们的思惟其实常会融入阅听的内容而受到改变。或许,这也就是SAC之所以产生的基础。

在小说《历史学家》里说到:「也许你相信你的选择是正确的,但你需要思考它为什么是正确的。」只是,当人们坚持着自己的相信时,究竟有多少真正经过检视?有多少真正经过思考?不说别的,从这几年台湾的政治演变,很清楚的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形。而这样的情形,也就是攻壳SAC所提出的,对于独立思考或行为是否存在的质疑。「个别独立发生,却又有高度一致性的思想或行动。」、「没有原版的复制行动或思想」这是攻壳里对于SAC的解释。只是,这样的个别事件发生,真的可以视为「独立事件」吗?
对于SAC的详细解读,有人提出:「当资讯如此快速大量的流通时,独立思考真的存在吗?亦或不知不觉中,我们都是被资讯所操纵的傀儡?自认单独一人在网路前思考,但其实我们都是被某种潮流不由自主推送着?」于是就有了剧中所产生的现象:独立个体不约而同做出了相似的行为,形成一种集体的盲动。虽说是「不存在原创,但产生了复制品。」可是,所谓的原创真的不存在吗?我想,其实是因为先有了一个倾向或趋势出现,于是衍生出基于同一方向或概念,而或许有些许差异的跟随者,或是复制品出现。

在SAC剧中质疑了「独立产生」的可能性。因为不管是思想或是行为,不可能凭空出现,都需要一定的资讯喂养与知识的累积。或许,文化,或是意识形态的养成,可以符合这样的状况。同样的,为了一个虚拟的信念,不同的人运用各自不同的方法来达到相似的行为目的,这在独裁专制政体下,或是政教合一的神权体制下的社会里经常可见。例如现在政府倾中媚中,下面各级政府人员、地方势力或是各行业中的利益共同团体自然善体上意的配合,于是各种未经上级指示的媚中行动一一出现。人们自动的配合,甚至在未经整体规划之下在各个细节与方向自行发展;同时人们也自动形成思想警察,心中都有个小警总。而且,这些虽然是自行发展的,但都不离开倾向于上位者喜好的方向,所担心的只有爆冲过头,而没有不及;只有马屁,没有不识相。我想,最具体的呈现,就是中国文革过程里的种种现象。当然,也出现在现在中国民族主义大旗下的种种吹捧行为。相类似的,所谓的时尚流行趋势,似乎也是如此。整体的结果,是由各个「独立个体 (Stand Alone)」产生的集体行为或现象,成为一种复合体 (Complex)。

不过,这样的SAC现象,以及产生的结果,似乎又符合人们因为害怕孤立,而参考意见气候与准感官统计的模式所产生的沉默螺旋效应 (spiral of silence) 理论。若是以这样的效应结果来看,Stand Alone Complex 里的 Stand alone,可以解释为「孤立」,而 Complex 则是医学上所说的「心理情结」或症状疾病。沉默螺旋效应的理论基础,来自于探讨人们之所以会有社会化行为,或者行为符合所谓的社会期待,往往是因为对于孤立的恐惧感。通常它的发生来自对于一个有争议的议题的判断。常常人们会先就这个议题,感受自己身边的「意见气候」,然后判断一下自己的意见是否属于多数意见。当人们觉得自己的意见属于多数或处于较大音量的优势时,就会倾向于大胆地表达这种意见;而若是发觉自己的意见属于少数或处于劣势的,就会为了防止自己被孤立而保持沉默。于是,越是保持沉默的人,越是觉得自己的观点不为人所接受,由此一来,他们越倾向于继续保持沉默。于是逐渐地,就会变成占有优势地位的意见声音越来越强大,越来越变成主流;而持劣势意见的人保持沉默,因而声音越来越小。这样的重复回圈,就成为「一方越来越大声疾呼,而另一方越来越沉默」的渐进式过程。而对于还没有自己意见的人,相对的就容易受到优势意见的影响,或是直接采纳优势意见。在沉默螺旋效应当中,声音越大的,就变得似乎越主流,声音越小的,就越变得不主流,不被重视。可是这和真正的事实不一定相符合。

然而,在这两种情形下,各自所发生的SAC,却很容易会把原本不是真相的意见成为事实。主流的声音掌握发言权与诠释权,再加上SAC而来的行动配合,就能有效的消灭非主流的存在。最典型的例子,就是2004年的319刺杀总统案。当时的蓝营声音如此的强大,一面倒的主张所谓的自导自演,甚至鬼扯一堆如奇美小护士之类的唬滥。结果至今仍然没有证据能够支持他们的说法。同时间,还一一出现福小姐、猪皮测试等等的各方神探。相对的,在这样的强势主张之下,掩护了原本正常对于这样的事件会引起的合理怀疑与侦办方向,例如中国买凶;例如蓝营人士进行刺杀行动;例如地方签赌组头意图影响赌盘等等。这些应该在这件刺杀案中被探讨检验猜测的行凶动机,在319案件当时几乎完全消失不见,变成似乎只有自导自演才成为唯一的正解一般。所在这样的情形之下,难怪不论李昌钰的检验,以及后来找出的凶手及可能的行凶动机,一律都被无视消音。当然,在这当中,主流意见及配合媒体的操控斧凿斑斑。不过,整个社会的舆论氛围,或者意见气候,似乎就此定调一般。这样的情形,简直就是攻壳SAC笑脸男事件的翻版,连笑脸男模仿者的出现,以及有心人士借机操作牟利的情形都如出一辙。

让人很惊讶的是,这样拙劣的操纵,居然也就此达到目的。沉默,不表示意见,这似乎是东方社会中常见的习性,也是所谓的以和为贵、乡愿的具体表现。于是,在这种情形之下,敢于发出声音的,不论是非,似乎总是能得到他所想要的。这在政治上、社会上,甚至在司法上,现在都已是常见的现象。于是,长久下来,在其他的声音沉默之下,这些占优势声音的人也开始以为自己是对的,而是非、真相早已不再重要。在电影《特种部队 (Basic)》当中就说了:「事实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看起来像是什么。」于是,也难怪要质疑,是否真有独立思考的存在。是社会意见、或是群众真的可以弱智至此吗?懒得自行判断,不敢自行判断,从众,变成沉默螺旋效应出现的温床。在这种情形之下,资讯的传播将会出现偏见,即使在现在的网路世界中,打开入口网站 portal website 或是 Google 搜寻,得到的结果仍然会依照广告行销、或是该资讯的热门程度而排序。所以,并不是所有资讯都有着均等的机会被阅听者所接收到。所以,像《群众的智慧 (The Wisdom of Crowds) 》一书所指出的”多数较少数更为聪明”的现象,并不容易出现。因为在沉默螺旋效应当中,较大声的,只是看起来是多数,可是并不是真正的多数。所以,在SAC的现象当中,理应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个体,或是个性,就这样消失了。理论上,多数人所形成的群体,在资讯充足的条件之下,应该是能够做出不同的判断的。而后在不同的判断当中,经由群体的相互平均之下,而获得一个较聪明的结论。但是,在SAC当中,由于害怕孤立,由于从众心理,人们却仿佛丧失了自我一般,在行动与思想上有着高度的一致性。所以,不管是对于对于独立思考的质疑,或是出于对于孤立的恐惧情节,这两种对于SAC的解释似乎形成了如同摩比乌斯环 (Mobius Band) 一般的二而为一。

这样现象的发生,或许是来自于偏见。这里的偏见,所指的是人类对于资讯会变得有选择性的接收、处理及判读。而这样的选择性是怎么产生的?成年以后,当人的意识形态定型之后,往往对于资讯会有选择性的接收,或许是懒了,或许是不再抱有好奇心去探究,更或许就是基本的从众、害怕被孤立的心理。一般来说,将资讯,进一步处理成知识,所需要的整理的能力,在这个阶段,似乎不存在有取舍、好恶的存在。但是在将知识转化为意识形态、智慧、经验等等的过程,往往就会牵涉到取舍。而这样的取舍,是否能不带有情绪,就很难说了。另一方面,转化的过程,是否能有整合的能力,是否能有进一步思考背后含意的能力,也是一个关键。思考,本身应该也是 Neutral 的。但是以「人」来思考,就难免带有非理性的 bias 因素。而 AI (Artificial Intelligent,人工智慧) 呢?在攻壳里的 Tachikoma AI,在产生灵魂Ghost之后,个体的差异也凸显了出来。但是,AI们并没有产生沉默螺旋的现象。或许,这是因为在AI,在资讯的分析和解读上,相对于人,并没有偏见、文化差异或是受到意识形态影响的问题。所有的资讯都是中性 Neutral 的。草薙素子猜想在资讯同步后的AI们,产生各自独立个性的原因,来自于好奇心。由此来看,或许心智的成长或是发展,有它的成长曲线在。固然,人们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慢慢地会经由知识经验的累积,而加快同类型资料的处理速度,不过在这同时,因为处理模型已经逐渐的形成,也就是说,意识形态已经成型,所以对于资讯的处理判读也就会产生偏见。于是,随着年龄、生活经历的累积、或是意识形态的形成,好奇心可能会逐渐消失,所以心智的成长也就趋于缓慢而逐渐定型。所以人们对于资讯,会产生接收或是解读上的偏见,而且不再以逻辑方式分析处理。尤其是若只接受单方面的资讯喂养,就更容易受到SAC的操控。或许,这是因为人脑的处理能力有限吗?相对来说,AI则可以重复而不厌烦,没有习惯模式地,中立的,处理着单纯的资讯。所以可以一直是 Neutral 的。

不过,若是照剧情当中,其实也很难说。因为 Tachikoma 的AI也已经演化出情绪了。只是,究竟在这人工的灵魂当中,情绪会是怎么产生的呢?相对来想,攻壳剧场版一的傀儡师,这个自称诞生于资讯之海,具有意识的人工智慧灵魂,有没有情绪呢?就剧情上来说,似乎是有的。所以他恐惧并逃避六课的追杀,并且有找寻同类(素子)的动作产生。只是,情绪的定义究竟是什么?以人类来说,情绪又是如何产生的呢?一般来说,有好恶,才会有情绪。基本上,情绪是属于非理性的。所以全理性基础的AI,应该是无法具备情绪这样的非理性元素的。所以,非理性,算是一种灵魂的特征吗?因为,非理性,等于是为理性逻辑的系统投入水平思考的变数进去。所以,大致来说,情绪、意识形态、文化、教育、好恶等等,从对于行为的影响来说,应该都算是非理性的。只是,这些非理性的因素,也更容易产生SAC。但是,就因为SAC的发生,所以灵魂的独立特征,也似乎因为一致性的结果而就此消失。这又是一种矛盾。

SAC的结果当中,有着「一致性」的特性。可是,一致性却往往代表着停滞的危险。就像 Apple Seed 2 里面的情节。想要将所有人的想法和行动统一一致,结果所招致的,应该就只会是灭亡。若是以生物演化的观点来看,「变异」的出现有着绝对的必要性。所以,在攻壳剧场版一当中,德古沙问素子为何会招募他进入公安九课,素子的回答是:当所有的组件或是组成都是一样的,必定会存在着致命的缺陷。所以在九课当中几乎都是改造人,出身佣兵或是特种部队的情形下,招募了他这个刑警出身、大部分仍是肉身,且有正常家庭的成员。所以,在一个团体当中,有着不一样的因素存在,有着其生存上的必要性。相对的,像《群众的智慧》里所提到的,高度菁英集中所形成的决策机制,往往就会发生危机。书中所举的例子是美国NASA在哥伦比亚号号太空梭的受损风险评估,而最近的例子,就是丰田汽车的危机处理问题了。相对的,九课的荒卷课长就说:「九课并不存在团队合作,充其量不过是在「个人表现」的结果中,产生的「团队默契」罢了。」所以,在生物系统当中,是不是也必定有着这样的变异要素呢?在生物演化体系里,可以明显的见到这样的情形,那么,细胞生理的运作、器官组织之间的协同、人体各项生理运作的反应与调控、疾病的发生,是不是都有这样的因素?另一方面,相对的,若是以系统设定控制,主动在运算过程当中投入变数,像《奈米猎杀 Prey》里面的程式运算过程一样,会不会也产生这样的情形呢?因此,变异的发生或需求,可能不只是来自于那十万分之一的平均基因突变机率,而可能有更多更精细的调控在内。所以这可能并不像类似基因或是多重代理人程式矩阵当中所应用,或是所期待的,在 bottom up 模式当中所出现的「突现」现象。

变异的发生,应该是生物体的特性,也应该是独立的象征。然而,独立的个体,依照自行的独立的判断,而做出相似的,或是协同性的行动或思考,这可以视为是一种经由「群众的智慧」而抵销个体判断差异的结果,但从结果来看,却也是一种SAC。所以,SAC是一定会发生的吗?当结果或是答案不是唯一的时候,SAC的出现就会变成了缺点,沉默螺旋效应的出现就是其一。能够怎么做呢?是否真的像是在SAC的一开头,草薙素子所说的:「不喜欢这个世界的话,就闭起眼睛,蒙上耳朵的过日子吧!」就像笑脸男所作的,就像麦田捕手主角所说的一样:「我想让自己就像个又聋又哑的人一样。」

==============================================
==============================================
==============================================
==============================================

文章三,《Stand Alone Complex之于笑脸男人事件》。来源http://hi.baidu.com/%B1%AD%C3%E6%C3%A8/blog/item/0006b2383feb0e2697ddd8ad.html。另外,有篇基于此的高度重复文章《stand alone complex》。来源http://forum.shisu.edu.cn/viewthread.php?tid=29233。在此将后者的一部分杂入前者,但杂入部分以【】注明。

【攻壳机动队第一部最后一集,素子和笑脸男的对话中“stand alone complex”第一次作为台词出现 。】

【DVD映像特典里,Stand Alone 一词解释为一些反对网络化、机械化,将自己脱离网络以外的人,但是因为全球的网络化与电子脑(Cyberbrain)的盛行,这些Stand Alone的人在脱离网络之后,变成真的与世隔绝,连正常生活也出现了问题,从而感到失望。这种心理就称之为StandAlone Complex。】

“孤立个体集合体”,Stand Alone Complex的通用诠释,在动画中特指原先互无关系、各自独立的人们在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情况下,为了某个相同目的而统一行动的现象(笑脸男现象和个别的十一人)。基于无数独立意识个体的思想与行为交会,形成的复杂且具有意识系统中产生更高级形式的指导性整体意识通过对stand alone的个体施加干预而产生影响的现象。

“独立于复杂系统”。就像笑脸男说的,“其实这个社会本身就潜藏着引发这个现象的系统”。现象,就是stand alone complex,就好像笑脸男开始只不过把那个有关村井疫苗的信息以绑架的形式扩散了出去但引发了后来连续笑脸男事件,而系统,就是指社会的大众心理,概括地来说,“不存在的作品竟然产生出了原创的拷贝” 。



解释之一【stand alone COMPLEX】

最终回中,素子与笑脸男人开始了继第九话后最长的一次对话,也是最后一次。其中二人不断的引述各类人物的言论,此次的对话,出现了几个重要的人物,首先是并非在此话中出现但却有举足轻重作用的心理分析学者Wilhelm Stekel,作为与弗洛伊德同时代却又与其意见相左的精神病学家,现在最为出名的多半是因为那句对成熟与否的界定(同样出现在《麦》中):“一个不成熟的男人是为了某种高尚的事业英勇献身,一个成熟的男人是为了某种高尚的事业而卑贱地活着”。素子用它来形容笑脸男人的心态,最为合适,或许这也是一切事件的原点。

第二个充当了笑脸男人想法的诠释者角色的是Dziga Vertov。这位有着激进思想的前苏联导演一直遵守着自创的法则,坚持用自己的创新手法拍摄他所愿意拍摄的东西,即现实,并让观众能通过自己的电影去“感受世界”。但正如评论家所说,Vertov的作品被要求从认知到质询,以电影的形式来向世界展示真相,从这点来看,他和笑脸男人的初始动机有相似之处,只是作为让大众看到真相这一存在;而后期,笑脸男人不得不半屈从于现实,承认自己的幼稚和单纯,却也与Vertov看上去“激进但大半生却不得不服从于政权”的特点相符。

当笑脸男人事件的心理和社会影响度都大大超过葵他自己的预料时,这个固守于图书馆的少年开始反思自己的存在和消失究竟会对剩下的人产生多少影响,从而出现了第三位和第四位诠释者——Frederic Jameson和大泽真幸。前者是后现代理论的主力支持者和研究者,后者则是致力于决定社会秩序的相对社会范式产生机制论者。Frederic Jameson提出的论点,四个后现代主义关键性的二律背反:时间与空间,主体与客体,天性与人性,以及最后乌托邦的概念。在后现代主义的问题上,Jameson一直恪守着后现代的模糊性,即在社会体系和文化现象中始终保持着模糊而核心的思想,同时逐渐摒弃快乐主义的辅助。这种对抗性文化正是Jameson的后现代主义最能被人接受并加以应用的部分。在葵看来,信息并行化的结果最终导致了个体性的消失,Jameson的理论似乎更尽职的解释着个性和个人的终结,这其中取消了对任何因果性和确定性的追求,排除了意义统一构成的可能性和终极价值存在的可能性。主体消失后的自我成了这样一种状态:自我的荒谬,自我的萎缩,自我的缺席及自我的零散化,从而起到了“原版消失而拷贝版在扮演着原版角色”的作用;或许还有“拼贴”的意味在其中:各种没有新意的模仿被重新排列组合,成为一个个“新的实体”出现在人们面前,一如那些被大大小小的计划牵制着的拷贝版笑脸男人,而即使其消失,影响依然渗透到了社会体系的要害,从而继续控制着整个社会机器的运作,换句话讲,消失只能使影响扩大化,说到这里,Jameson恐怕就会在笑了,笑脸男人的所作所为几乎是沿着自己设定的方向演化下去。

至于说到个体,大泽真幸不能不提,暂且按下SAC中所引用的言论不表,单单说到他在“个体和第三人的场合”领域的研究,结合Jameson的理论,素子和笑脸男人的谈话就可以渐渐明朗化了。在大泽真幸的研究领域中,个体的交流性始终是驱使社会活动产生和发展的原动力,对“个体”的强调,事实上正中后现代情结的下怀:后现代所期望的模糊性在社会体系与自然环境的非连续性中得以体现。素子说笑脸男人实际上却少了一个对“个体”理解的切入点即好奇心,因为这是交流性的表现特点之一,可以说在“好奇”的基础上,交流才会成为可能,继而演化为维持个体以及所在系统的充分条件。

在社会中每个人代表着个体来活动,但由于种种的因素,如教育、社会理念、惯性、宣传、习惯、文化、特性等,反而导致代表个体的人的活动,相当集中的完成了经验同步的构筑,互相交互混合、影响。每个理解都是相对独立的,但是又都统一在融合的名下,组合在一起,即成为“相对独立的复合体”。


将上面的言论列为方程组,有可能会得出如下解:stand alone始终只是作为complex的注脚出现的,真正的重心在于“复合”;每个理解都是相对独立的,但是又都统一在融合的名下,组合在一起,即为“相对独立的复合体”。

解释之二【STAND ALONE complex 】

很可能上述一切“都是一个骗局”。Jameson依然重要人物之一,后现代主义依然能解释每一句话,在除却“拼贴”之外的“精神分裂”特点在这个时候就能大派用场,这是一种非连续的、孤立的感受,时间连续性被打破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时的强烈感受,笑脸男人怕是对这点深有体会,他将自己最初的行为解释为“使命”,因为无意中窥见了真相的一角;而后在目睹了社会丑恶后,对个体性的消失和其影响力产生怀疑,以致最后对自己后来的行为和整个社会感到“绝望”,成为了消失的媒介。对于大众来说,“笑脸男人”成了虚幻怀旧的代表人物,被幻化成了各种形象,阻挡了人们真正的视线,就像“站在一间到处都是镜子的房间中”,分辨不出哪是真哪是假。这时,“对独立个体的情结”或许是对SAC更近人情的理解。如果这假设成立,那么所有的一切都掩饰不了SAC最后一话的言论“拼凑”的痕迹,即使有complex在最后托底,依然能显出论述逻辑上的无力,因为无论是笑脸男人还是素子,最终都只是片段的引用了一些人物的发言并占为己有,诠释问题的核心。社会体系与个体、自然环境的联系以及最终如何看待这种非连续性带来的不协调,都将会是难以自圆其说的问题。SAC充其量也不过是致以感性的表层的怀旧敬意,而非真诚的探讨罢了。


攻壳第一部TV版“Stand Alone Complex”,其剧情上的主线无非是通过“笑脸男人”高超的黑客技术与九课精湛的业务能力破获一桩权钱交易的犯罪行为。而隐藏在这桩案件背后的问题才是全剧所要表达的东西,这在SAC第26集中通过素子与笑脸男人的对话得到集中体现(采用了大量的文学、史学、心理学等等理论作为台词背后的依据,这便是攻壳的内涵之一了,感兴趣者去研究的话,每个题目都能写出篇论文)。

其实问题就隐藏在SAC这个标题当中。所谓Stand Alone Complex,其解释是多样的,如“不存在的原创品产出了原创的拷贝”、“由特立独行的人组成的某种团体”、“独立复合体”、“孤客情结”等等,是一个极为意识流的词组。把这些解释整合到一起的话,可以理解为“由孤立个体形成的集合体所体现的巨大意识”。这种巨大的意识是在人的自觉之外的,它无时无刻不在发挥着暗中引导人群的作用,同时又随着各个孤立个体所发生的改变而改变。

比如说SAC中进行权钱交易的政府官员们,作为个体的官员进行权钱交易无非是为自身牟取利益,但是若这种牟取行为发生了扩散,则可以解释为“牟取利益”这种想法其实是普遍存在于认可权钱交易的官员们之上的巨大意识作用,也就是说因为这群人都有一个内在的共同点“对自身利益的追求”,一旦有人把 “钱”送上门来要求交换“权”的时候,他们的行动就会超乎想象的默契;再比如那些崇拜以及模仿笑脸男人的普通民众,他们的行为看似杂乱无章,但是作用在他们之上的意识体仍然是存在的,就是说他们都有内在的共同点“对政府的不满以及不信任”,笑脸男人不过是一个催化剂,一个引发他们对这种不满和不信任进行宣泄的导火索;还有TV中其余各个看似独立的故事,其行为的出发点仍然可以解释为“巨大意识”的作用。再独立分析下去,又可以写几篇论文了。

在SAC第9集中以网络聊天的形式对笑脸男人事件的开端以及所获得的线索进行了总结,可以说是这部动画中最为难懂的一集。其实在讨论笑脸男人事件的同时,也暗示了“意识作用”的存在。剧中提及模仿笑脸男人现象时也有过类似“这究竟是什么原因”之类的一两句对话,甚至还怀疑所谓的笑脸男人不过是虚构(这里暗示得很明显了,虽然笑脸男人确实是存在,但是这样的怀疑正好符合了“意识作用才是主体”的主旨)。

最后笑脸男人与素子在图书馆中的对话也是一个重点部分。两人通过对一直以来所发生的种种现象的讨论,不约而同的把原因都总结到了“Stand Alone Complex”之上。不过这种种现象包含了一个绝对的前提:一个能够把这种意识作用最大化的合适触媒。

笑脸男人说自己对于此桩犯罪的接触始于在网络中接收到一份“由本来不存在的原创体发出的原创拷贝”,所谓“不存在的原创体发出的原创拷贝”直接理解就是“无中生有”,但是道理很明显的摆在那里,没有前因何来后果?因此这句话可以理解为笑脸男人无意间接触到了由各方面情报所组成的复合体,这又回到了漫画中的情报论范畴。而所谓“情报复合体”,在TV版的设定下,或许可以理解为就是超出人类自觉的“巨大意识”的雏形(来自权钱交易的广大受害者,出钱者,出权者等,每个人肯定会做些事,一点一点集合起来,就会产生巨大的波浪)。来自各方面的情报综合到一起,就形成了一个没有固定来源的原创拷贝。因此与其说是“无中生有”,不如说是以人类现有的能力无法查清楚其所有的来源。

至于笑脸男人的心态完全可以用一句笑脸图标上的英文来表达:“I thougth what I'd do was. I'd pretend to be one of those (blind) deaf-mutes, or should I?”,这其实反映了笑脸男人孤立于社会之外,但是又心有不甘的“孤立情结”。为了获取情报或者其余不可知的理由,笑脸男人把自己禁闭在一个巨大的图书馆内,一方面与现实世界几乎脱节,一方面又不得不保持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比如通过网络)。其实这也是这个时代的一种通病。这种通病的存在使得由孤立体所组成的大众对情报的敏感程度上升到一定范围,由于笑脸男人的心态与普通大众的心态之间存在彼此类似的点,于是通过这些点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共鸣,建立出了“由不存在的原创体(笑脸男人外在的公众印象)发出的原创拷贝(模仿笑脸男人的行为)”的关系,从而实现了 “Stand Alone Complex”这种互动,进而继续放大到成为一个广泛的社会现象。

 

最后自留几个链接,无关SAC现象的。
《<攻壳机动队 2nd GIG>——关于出岛武装冲突的若干议论》http://www.lkong.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21613&extra=%26page%3D1
《<无罪——攻壳机动队>—— 哲学的探讨》
http://www.cnblogs.com/kidd2829/articles/199887.html
《ghost in the shell 转》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2697017/
《我自己攻壳机动队资料备份楼》
http://bbs.saraba1st.com/2b/read-htm-tid-571450.html

动画信息

攻壳机动队 第一季
中文名:攻壳机动队 第一季
原 名:攻殻機動隊 STAND ALONE COMPLEX
又 名:攻壳机动队 S.A.C. Ghost in the Shell: Stand Alone Complex / 攻壳机动队 STAND ALONE COMPLEX / Ghost in the Shell: Stand Alone Complex
首 播:2002-10-01(日本)
IMDb:tt0346314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 2022 3楼猫动漫 站点地图 广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