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ue Tears》——淺談故事中『行為藝術』的象徵性考察


3樓貓 發佈時間:2022-07-20 16:39:12 作者:桐原木月 Language

這部作品在豆瓣上僅僅只有7.9的評分,在我看來十分不認同。接下來按文法和主題來談談本作的故事性以及主題的象徵性含義。

文/郭文放
改編/桐原木月

一、解謎的文法——從故事文法看主題
《True Tears》——淺談故事中『行為藝術』的象徵性考察 - 第1張
true tears第一話的開頭給人以不可思議的印象。這是因為本應是女主人公之一的湯淺比呂美很自然的出現在主角的家中,毫無違和,理所當然地融入了畫面之中。
《True Tears》——淺談故事中『行為藝術』的象徵性考察 - 第2張

這點只要和另一個女主人公的石動乃繪相比較就能知道其特別之處。石動乃繪是在第一話的中盤登場的,這個登場就順理成章的有著其異質性:她登上校園庭院裡的樹枝上,從那裡俯視主人公。(非日常化行為,非正常女生行為)
《True Tears》——淺談故事中『行為藝術』的象徵性考察 - 第3張

緊接著,她本來已經以“不要隨便看”而拒絕了真一郎卻又以“我下不來了”為由跳在他的身上,把真一郎當成了她的緩衝靠墊。這裡,一般來說對於石動乃繪的印象就是被像上面所述的行為所象徵的奇人吧。然而真正奇特的並不在此,這是因為描繪女主角的登場時,為了給人一種在日常環境下卻不同於日常行為的衝擊感,這樣的人物行為和個性特寫尤為鮮明。
《True Tears》——淺談故事中『行為藝術』的象徵性考察 - 第4張
實際上,換一種角度來看,比呂美的登場方式才是真正奇特的。主角從二樓自己的房間下來的時候,她卻完全沒有與男主打招呼,沒有任何主動交流的趨向,只是專注於自己的工作。

主角問道“你在做什麼”。
而她答道“我看人手好像不夠呢”。

雖然真一郎以“是這麼回事”表示理解,恐怕觀眾會很難共有他的這種領會。至少可以感覺出比呂美並沒有直接回答這個問題。

當然,從後面明確的設定裡可以得知,她的父母雙亡,不得已寄居在真一郎家,而真一郎家經營酒窖,白吃白住的她就難免得主動幫忙打點他家的生意。關於這點剛才的場景確實給觀眾帶來了迷惑,而這個迷惑是在之後會被解開的。而這本身也給故事帶來了特異性。
《True Tears》——淺談故事中『行為藝術』的象徵性考察 - 第5張

二、故事女性角色的特殊性——選擇的意義

於是如果說還有疑點的話,那麼就是,看了OP之類影像的話就會明顯發現這部作品裡還有一個女主角的這點。

她就是安藤愛子。跟她比,乃繪和比呂美等人反而有著明確的角色作用。愛子是作為比主角大一歲的青梅竹馬,並以與乃繪或比呂美所演繹的那種奇特無緣的方式自然地登場的。雖然在這部這三人外沒有其他顯眼的女性角色存在的作品裡可以說有著足夠的魅力,而喜歡著主角的這點也可以想象得出她有著女主人公的屬性和作用,可是卻很難把她與乃繪和比呂美放在同一個立場上考慮。這是因為,她最終,或者說從一開始,就沒有在真一郎的選擇範圍之內。

那麼是不是說她本應該是沒有必要的存在呢?
《True Tears》——淺談故事中『行為藝術』的象徵性考察 - 第6張

當然不是。我們在這裡可以看出一個簡單的均衡,都有著一種無意識的對比心理。
這就是為了使得比呂美的立場成立的一種均衡。很顯然,相比愛子與乃繪,愛子很普通,乃繪很特別。然而,比呂美卻有著比起乃繪是普通的同時,比起愛子是特別的這種中間立場。這樣子,如果跳至故事的結局的話,就會發現真一郎選擇了在這個立場的比呂美是有著一定的意義的。而這又是一種什麼意義呢?

true tears裡面也並非沒有直接的衝突,但是這部作品的中心卻是由純粹的內面的糾葛和“擦身而過”組成的。比如乃繪或比呂美的言行都過於不到位,而愛子本應是主要人物卻和乃繪和比呂美基本沒有牽連或瓜葛。這種關係狹縫中吹出的間隙風給true tears帶來了奇妙感觸。(人物關係的微妙性)

此時值得注目的應該就是比呂美了。這是因為相對於一種孤高的存在,比呂美明顯就有著揹負著性徵搖擺的身軀。此外她還被以一種特殊的方式所描繪出來。對於她來說愛子實在是很普通,愛子的行為方式實在是很人類化,青春化和理性化。而比呂美在另一面也有著不可解的地方。這個不可解就是因為與男主的關係問題,糾葛過於複雜而引起的。

在這個意義上,事實上乃繪和比呂美完全就是在相同的立場之上了。
《True Tears》——淺談故事中『行為藝術』的象徵性考察 - 第7張

三、作品場景、事物以及人物行為的象徵意義

這個事實與其在這一類作品的內部進行比較,不如與外部的作品比較更為容易理解。比如,實際上true tears在表層上看和AIR有著很相似的地方。在這裡,神尾觀鈴和烏鴉的空,石動乃繪和雞的地面這兩個組合間能看出一組強烈的對應關係。女主角本人的性格在某處是超常的這一點,互相都對鳥有著特別深刻的感情的這一點,展現出的對於男性主人公的依存的這一點等等的共同點不勝枚舉。然而很明顯的是,比起共通性以上更為顯眼的不如說是一種強烈的差異。
《True Tears》——淺談故事中『行為藝術』的象徵性考察 - 第8張

最為強烈的差異,就是相對於空是選擇了飛翔的烏鴉,地面則是沒有選擇飛翔的雞這一對比。而鳥的性質就原原本本地表象出各自人物的性質。這個差異作為了象徵性的差異在兩個作品中明確地被分隔了開來。true tear就是作為不能飛的存在,即人類的故事而展開的。

佐證這一點的就是雷轟丸的存在。這是在地面之前的一隻的雞,作為能夠飛的存在而集聚了乃繪的期待。但是卻早早地於第一話裡被狸給活活吃掉,從故事中消失了。真一郎之所以會一開始被她注視,就是因為他有著這種能夠捕捉到本應在逝去前飛翔的存在的才能。而實際上真一郎在繪本中將故事展開繪畫成本來沒能飛成的雷轟丸畫成了最終展翅飛翔。然而,這裡有必要注意的是,這說到底不過是虛構的故事而已的這點,和不如說真一郎是因為畫了這幅畫才變得遠離乃繪的這個事實。例如,true tears的最後,是在雷轟丸墓前站立的乃繪的影像與STAFF的名單重疊相映中結束的。稍微牽強附會地說,這裡所埋葬的就是AIR式的超越性。
《True Tears》——淺談故事中『行為藝術』的象徵性考察 - 第9張

此時,乃繪和比呂美同時作為墮落了的存在而活著。比呂美失去雙親後成為孤兒被招到主人公的家裡時;乃繪則是在祖母去世的同時,將眼淚“送了出去”的時候。在這一點上兩人都被同樣的重力所束縛,從表現論上的舞臺準備考慮,這倆人則有著形成對照的態度。相對於乃繪的常常反覆登上高樹枝再在從上面跳下來,
《True Tears》——淺談故事中『行為藝術』的象徵性考察 - 第10張

比呂美則是注目於她打籃球的場景,
《True Tears》——淺談故事中『行為藝術』的象徵性考察 - 第11張

也就是從地面起跳的樣子。而這與其說是她自己在飛,不如考慮成她投的球在飛來的正確。如此看來,後者是有合理性的,而前者是具非合理性的。畢竟人是不能飛的。<圖片23>(補充:動畫細節——地板的人物倒影 )

事實上在true tears裡天空象徵的是死亡。比如對於乃繪來說那是死去的奶奶所在的地方。然而,在談論這個主題的時候天空這個象徵變得真正切實起來的卻不如說是比呂美這一邊。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她最近剛剛失去雙親。然而相對於乃繪有著強烈的慾望想填補眼淚和天空的空缺,比呂美則是乾脆地把這個缺漏留在了那裡。這個對於天空的態度的不同,才是和真一郎的戀愛問題直接連接著的。

此外,想要成為繪本作家的這種將希望寄託於虛構與現實兩面的真一郎戀愛上會在這兩人之間搖擺的觀點來看也很自然。他作為一個有血有肉的人喜歡比呂美的同時,卻又不能放棄將目光投向乃繪。最終話裡說道“我喜歡的是比呂美。不過我看到你心就會震顫。”也就是表明,他曾一度不能將對人的愛和對崇高的東西的憧憬區別開來。然而,通過對這個事實的自我發覺,真一郎就變得能夠選擇比呂美了。而這對於乃繪來說並不一定就意味著是壞的結局。這是因為她對眼淚和飛翔的探究本來一開始是與真一郎並沒有關係的。或者甚至可以說,與真一郎的分別在一定程度上反而保證了她的探究。比如說,乃繪一時間並沒有能夠接受給雷轟丸立了墓碑的實際上是比呂美的這個事實。然而她最後來到墓碑前是意味著她開始面對至此一直逃避著的雷轟丸的這個詛咒。這個行為使得真一郎將虛構雷轟丸放飛而成為的可能。他就這樣朝著天空飛去了。然而,這並不意味著像是乃繪和天空向連結了之類的結論,相反地,正是由此她與天空實現了訣別。

既然是故事就難免迎來一定的結局,作為構成這個過程的“區別不能”,或是“搖擺不定”的態度正是岡田麿裡式文法的亮點。這是因為成長正是要通過這種浮游不定才能被描繪出來。而因為這種不定的感覺所帶來的神祕性或是幻想性更是錦上添花。

四、聖地巡演——虛構的現實相連接的感觸

例如,為了將問題簡單化,我們選取三個事實上可以說是岡田原作的作品作為素材:true tears,花開伊呂波,那朵花。雖然那朵花的面麻是一個例外,本質上三部作品全部都是王道的青春群眾劇。也就是說,在這裡一般意義上的超越性的東西,SF式的東西是不會登場的。例如神,或是魔法,又或是極度發達的科學技術之類的設定全都沒有呈現在故事當中。於是這些作品一眼看上去就彷彿能夠簡單地被真人電影化。然而在我們注意到下一個瞬間的時候,我們就會感觸到想要實現這些作品的真人化大概是絕對不可能的了。這是為什麼呢?答案很簡單。因為這些作品描繪的風景實在是太虛美了。
《True Tears》——淺談故事中『行為藝術』的象徵性考察 - 第12張
想要捕捉這種美絕非難事。這是因為作為背景的美,能夠感到其素樸的感覺。至少這三部作品在這點上無一例外。
《True Tears》——淺談故事中『行為藝術』的象徵性考察 - 第13張


這與某種流行的趨勢是背道而馳的。是什麼呢?就是聖地巡禮。以京都動畫為代表的帶有聖地巡禮式思路的作畫,都是以精細而美麗的畫面存在作為前提,卻基本上採取模寫真實場景的畫法。
這樣就能給予觀眾一種和虛構的現實相連接的感觸,引起強烈的消費運動。而作為真實場景的神社以及京都動畫等作為聖地都會隨之改變。

true tears是富山縣,
《True Tears》——淺談故事中『行為藝術』的象徵性考察 - 第14張
《True Tears》——淺談故事中『行為藝術』的象徵性考察 - 第15張

花開伊呂波是石川縣,
《True Tears》——淺談故事中『行為藝術』的象徵性考察 - 第16張

而那朵花就是秩父,
《True Tears》——淺談故事中『行為藝術』的象徵性考察 - 第17張

各自的地區都有以跟動畫相應的形式搞起各種當地活動。然而,從畫面裡感覺到的印象卻是動畫中的以這些地方為原型的風景都是比現實更為美麗的這一點。

這並非是毫無理由的事情。一個理由就在於這些作品都是通過聚焦田舍鄉下的景點來描繪自然的這個特點。就像以前著名的文藝評論家小林秀雄所說的“有美麗的花存在,而沒有花的美這種東西”,勉強點說,這些動畫裡描繪出的正是“花的美”。然而“花的美”又是什麼呢?這就是逝去之物的美。這就是一種法國哲學家莫里斯·梅洛-龐蒂式的自然,評論家淺田彰式的自然。於是這裡描繪的自然在從本質上是一種與現實絕緣的自然。

然而這是故意這樣描繪的。這是因為這些作品表層的主題都恰恰是“青春”。這是一種被抽出的青春,一種逝去的時間。確實青春可以被認為是被萬人所共有的東西。然而實際共有的只是一般性青春到來的時代,也就是思春期的普遍性而已,並非具體的事件。無論是從本質上亦或是從通俗上,看完這些作品能夠聯想到“確實我的高中時代也曾是這個樣子啊”的人恐怕是不存在的。這些作品就是被做成了不會讓人這麼聯想的。

然而青春就正是一種這樣子被描寫出來的主題。它並沒有作為直接被共有的東西,卻是一種在說不定誰都曾經歷過那個時代,誰都曾接近過那種體驗的這點上被人們所共有的概念。所以,不應該是現實性的去描繪,只有採取虛構的筆觸才能描繪得出來。
《True Tears》——淺談故事中『行為藝術』的象徵性考察 - 第18張
自然的虛美和這種虛構性共奏。幻想性這個詞正是指的這種現象。作品裡登場的孩子們正是與這種虛構創作在嬉戲著。如此一來,成長一眼看上去也變得讓人感覺到像是與這個時代的訣別一般了。也變得讓人感覺到這個主題的目的正變成了精神分析裡的去勢的開始,和Fort-Da的遊戲的結束了。岡田所描繪的世界魅惑我們的的確應該說是一種懷舊的純粹的美。它越是美,就越是讓人感覺到一種不得不超越它的誘惑。這是因為,只要它還是懷舊,就是作為一種曾經也許存在過的,而現在已經不存在的東西而出現的。面麻所象徵的正是這種問題系。她作為少年時代的亡靈而回歸到現代,那麼如果這是通俗性的關於成長的故事的話,與這個亡靈的訣別就成為了故事的最終目的。然而這樣就好了麼?

(去勢:對可能會失去性器的焦慮情態。根據精神分析學的觀點,所有男性(成人或兒童)都會產生去勢焦慮。這種去勢情態主要表現為失去陽具——在去勢的威脅中阻止男孩沾染手淫,失去性慾快感能力;或者喪失男性特徵。除了男性,精神分析學家斷言女性也會產生去勢情結,在這種情結的作用下,她們感到自己“被去勢了”,感到有一種強迫性衝動,要證實身上存在著陽具的象徵性替代物,或者對任何器官或活動已經同陽具等位而感到焦慮。)

(Fort-Da:弗洛伊德曾經描述過幼童的一種奇行,他發現他們有時會把自己藏起來,好讓大人找不著,這時他們會感到格外的緊張,深怕大人會自此忘卻他們,甚至趁機拋棄他們。可是在這個躲藏的過程裡,他們卻又享受著刺激的快感,把它當成一個好玩的遊戲。然後,他們或者被發現,或者乾脆耐不住性子自己跑了出來,與父母相擁團圓。這就是有名的“去/來”(fort/da)遊戲,後來成了精神分析史上著名的模式,引起無數的詮釋和爭論。)

此時,作為懷舊的自然之美,就成了與剛才所提到的作為死的表象的天空極為相通的概念。反覆說過的乃繪的為了將“送出去的眼淚”取回的這個使命,其實就是對於失去的東西的一種渴望。她很悲傷卻哭不出來,而受眼淚的恩惠的卻是比呂美和愛子。第十二話裡看到哭泣著向真一郎傾訴愛意的比呂美的眼淚,乃繪說道“你的眼淚很漂亮”。可是她卻不會去收集這種眼淚。這是因為,恐怕她已經發現了,這種欠缺感是不能用別的東西所填補的。
《True Tears》——淺談故事中『行為藝術』的象徵性考察 - 第19張

原本乃繪的眼淚就是從她祖母那獲得的東西。臨近去世的祖母對因悲傷而淚流不止的乃繪說道“我就快要去‘天上’了,到時候幫乃繪把眼淚也給你帶走啊,這樣就不會再哭泣了”。隨後乃繪就這樣失去了眼淚。當乃繪的哥哥指出這是不可能的時候,祖母就說到這不是誰都可以的,只能將最為珍貴的人的眼淚帶走。當然,這裡說起來只是限定於這個場面的謊言般的話語。而當初乃繪收集眼淚說起來則是由接近這個謊言的形式成立的。所以才無視了祖母所說的幾個條件。例如,能帶走眼淚的只有死者之類的。所以乃繪的使命之所以是不可能被實現的是因為她是活著的。<圖片24>
此時,故事這個詞就變得和原來它所含有的寬泛的文脈和含義毫無關係,在這個場合它指的更像是將她們的故事通過動畫這個包裝包裹起來的這件事本身。而在這種特殊的詞的使用方法裡,故事和自然的美相得益彰。如果說聖地巡禮的邏輯是想要將角色提取到現實中來的話,懷舊的邏輯則是要將角色封印到更深一層的虛構當中去。當然,虛構的登場人物活在過去是在某種意義上是很自然的。這是因為,過去這個概念本身就是一種虛構。

而這兩者真的是同樣的虛構麼?

歡迎關注豆瓣用戶:桐原木月
悅讀、漫研、考察。

不定期為各位推送 原創/改編 的動漫考察欄目和動漫劇評解析,還望各位多多支持。

動畫信息

真實之淚
中文名:真實之淚
原 名:true tears
又 名:None
首 播:2008-01-05(日本)
IMDb:tt1161697

相關閱讀

最近更新

隨機推薦


© 2022 3樓貓動漫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