牆與質疑精神


3樓貓 發佈時間:2022-06-27 19:18:49 作者:seekyou Language

劇透警告!!!!文中有漫畫結尾劇透!!!

進擊的巨人有一個很有意思的開場白,“那一天,人類終於回憶起被巨人支配的恐怖,以及被囚禁在籠中的屈辱。”說他有意思,不只是因為很有百年孤獨的神韻。看到後面才能發現,諫山創為了製造反轉效果,在故意誤導讀者,讓讀者以為牆外沒有人類。實際上,這個句子的主語應該是“牆”中的人類。

牆是進擊的巨人很重要的一個設定,可以引伸出很多意義。

首先是物理的牆,在巨人世界裡,城牆即保護了牆內的人類,又限制了牆內人類的自由,就如同古代的閉關鎖國政策。而打破這堵牆既帶來了戰爭和災難,又讓牆內人有機會了解這個世界。

其次是思想的牆,在巨人的世界裡,對立雙方被不同的政權消除記憶、篡改歷史、灌輸仇恨,導致雙方的矛盾衝突無法調解,最終走向悲劇。這堵思想的牆也是現實存在的,不僅存在於歷史,還依然存在於現在的某些國家和地區。在中文互聯網世界,大家也都知道有一堵“牆”的存在。

最後是心理的牆,諫山創在訪談中提到“(人們)經常會無意識地認為自己的主觀基本都是正確的”,這是一種心理防禦機制,是在這個互聯網時代也讓我感到無力的一堵牆。人的觀點、信念一旦確立,就很難改變,因為否認外部世界比否認自己更容易讓內心接受,所以人們更願意看自己相信的東西,面對互聯網時代的海量信息,也只取符合自己觀點的那一部分,然後不斷地自我強化,自我造牆。這堵牆諫山創沒有在漫畫中正面描繪,卻正是他想通過漫畫作品攻擊的,也通過讀者的反饋表現得淋漓盡致。

以上這幾堵牆正是巨人世界衝突的根源,大概也是現實世界中不同族群、宗教之間充滿偏見、對立乃至戰爭衝突的原因。

質疑精神

如何打破思想之牆和心理之牆?我想答案大概是質疑精神。所謂質疑精神,不僅僅是指獨立思考、從不同角度思考,更要求我們把批判的矛頭指向自己,對於我們自己秉持的每一個觀點,永遠要嘗試站在它的對立面進行反駁。就如同蘇格拉底說:未經審視的人生是沒有價值的。沒有經過質疑和反思,任何信念都只是一種迷信。

進擊的巨人整部作品都具有濃厚的質疑精神。諫山創在敘事和人物塑造方面一直在有意進行造牆和破牆,他總是先描繪人物和事實不完整的一面,故意讓讀者形成既定認知,再揭露出被隱藏的另一面,不僅形成劇情反轉,也造成讀者觀點上的顛覆。於是隨著劇情的推進,世界的複雜性表現出來了。例如萊納的形象就有多次顛覆,經歷了英勇的戰友、凶殘的間諜兼劊子手、飽受戰爭身心折磨的士兵這幾次轉換,我們很難評價他是一個好人還是壞人;艾爾迪亞王室家族的形象也存在顛覆,從表面上是維護腐朽統治和特權利益的家族顛覆為犧牲自身和種族利益換取和平的家族,當然,你同樣難以判斷他們的做法是對是錯。

到了劇情後半段,諫山創突然調轉敘事視點,讓讀者代入對立陣營的視角,這幾乎是在強迫讀者反向思考,讓讀者質疑以前的觀點是否正確。於此同時,反諷的意味也更加濃厚了。其中最精彩的莫過於“獻出心臟”這句臺詞了。在故事前半段,這是調查兵團願意為了“人類”的自由和真相獻出生命的宣言,而到了故事後半段,這句話成了法西斯煽動民眾、宣揚極端民族主義和軍國主義的口號。

在瑪麗亞之牆奪還戰中,埃爾文團長極具感染力的戰前動員讓我熱血沸騰,又讓我心生疑慮:當年神風特攻隊發動襲擊前,大概也可以來這么一段吧。後面諫山創果然把我的疑慮畫出來了,出現了多次“獻出心臟”的諷刺版本。我的理解是:任何以自我犧牲為要求的宏大敘事都值得警惕。

巨人故事中的人物也表現出了不同程度的質疑精神:

調查兵團歷任團長是最具有質疑和反思精神的一類人,艾爾文自小就對洗腦教育提出疑問,“牆外沒有人類這個結論是怎么調查出來的呢”,在發起最終的死亡衝鋒前,會想起無數戰死的調查團員,質疑自己為了追尋真相犧牲這么多部下的正當性。韓吉被耶派小將打壓時,會回想起自己打壓舊王爪牙時的對話,感慨大家都一樣,都是大環境下身不由己的一顆棋子。阿爾敏時刻都在反省,以至於顯得猶豫、懦弱,讓大家喜歡不起來。

萊納和賈碧的質疑精神稍弱,開始時被洗腦,對被灌輸的理念深信不疑,但是接觸到牆另一邊的世界後,也逐步打破了自己思想上的那堵牆。

最不具有質疑精神的是艾倫,他有最強的信念感,最強的意志力,但是對超出他理解的現實總是習慣性排斥,他也從來也沒有懷疑自己行為的正當性。即使在接觸到牆另一邊的世界後,他也沒有改變想法,他只是覺得很失望。

有意思的是,讀者在充分浸入敵對方視角後,也產生了和劇中人物類似的不同反應。有的人能夠理解和同情馬萊艾爾迪亞人;有的人覺得價值混亂,難以接受;還有人覺得阿尼、萊納等馬萊戰犯該死,對他們存活到故事結局感到失望。(我還是想在這裡強調一下,戰犯主要是指戰爭的發起者,並不能把所有參與戰爭的士兵都稱為戰犯)。

我一直喜歡有質疑精神的作品,這可能是我偏愛進擊的巨人的原因。米蘭昆德拉也是我非常喜歡的一個具有質疑精神的作家,他在《小說的藝術》中引用了這樣兩句話,“事情要比你想像的複雜。這是小說永恆的真理“, ”需要面對的不是一個惟一的、絕對的真理,而是一大堆相互矛盾的相對真理“。我想,進擊的巨人應該符合他定義中的小說的藝術追求。

政治光譜

進擊的巨人漫畫完結之後,大量國內讀者指責諫山創是右翼、極右翼,這種說法當然不是空穴來風,進擊的巨人後期確實有很強的政治意味。那諫山創真的是右翼嗎?

先從左和右的概念說起,作為政治立場的一種劃分方法,實際上左和右的概念非常複雜,在不同的領域和議題,具體含義也不盡相同,其中有一種經典的看法是:平等為左;自由為右。簡單來說,左派支持對對弱勢群體進行更多的援助,以減小不平等;而右派相對與減小不平等,更偏好保障自由競爭。如果將國與國、族群與族群之間的關係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類比,國際關係同樣存在左和右,左意味著合作與互助,右意味著競爭與對抗。法西斯的侵略擴張和種族滅絕就是極右的典型。

以我粗淺的理解,從歷史發展進程來看,社會形態確實是一路向左的,從奴隸社會到資本主義社會乃至社會主義社會,階級之間的剝削、壓迫已大大減輕,人與人之間更平等,而上層階級受到的約束越來越多,變得不自由。這也難怪革命導師會認為人類社會的終極形態是共產主義,但這還涉及到一個人性到底能走多遠的問題。左派對人性樂觀,認為人天生具有同理心,憑藉理性與共識,人類可以構建一個更好的世界,減少不平等;而右派對人性悲觀,認為人性自私的本能無法克服,人與人之間的競爭與傾軋不可避免。

雖然我認為左派代表進步,但也不能說左派一定是好的,右派一定是壞的。歷史上左派犯下的錯誤也不少,要么高估人性導致制度完全無效率,要么以極端手段實踐左派理論而造成了實際上的更不平等。總之走極端是要不得的,畢竟步子邁得太大了,容易扯著蛋。

回到進擊的巨人,我認為巨人後期出現各派政治光譜可以這樣劃分:

耶派:目的是確保帕島的安全和自由發展,同時讓104班小夥伴不受巨人之力所累(艾倫目的),手段是發動地鳴消滅島外所有人。這顯然是右派,而且是極右派,即使在整體偏右的殘酷的巨人世界,以徹底毀滅牆外世界來保障自身的自由的做法也顯得太過極端。而艾倫一直高喊“自由”口號,也與其右派的政治光譜向契合。

韓派:目的是謀求帕島和牆外世界和平發展,手段是地鳴威懾和談判。艾倫發動地鳴滅世後,韓派的主要目的是阻止艾倫滅世。在整體偏右的巨人世界,韓派顯然屬於偏左派。

吉派:目的是徹底消滅巨人之力,為世界帶來和平。手段是全體艾爾迪亞人絕育。吉派的利他主義還是比較像左派的,但是這種極端的損己利人幾乎不可能在現實中存在,姑且把它劃分為極左吧。

那進擊的巨人整體表達是偏左還是偏右呢?在這裡我忍不住要那它和三體進行對比。

進擊的巨人和三體十分巧合地都提到了一個關於森林的理論,三體的黑暗森林理論認為,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個文明都是帶槍的獵人,如果發現了別的生命,不管對方是天使還是魔鬼,獵人要確保自己的存活,只能開槍殺了他。巨人的世界確實像黑暗森林一般殘酷,但諫山創借薩沙父親之口,道出了走出森林的期望:這個世界是個持續互相殺戮的巨大森林,薩沙會死是因為在這個森林中徘徊不前,上一代的罪惡與醜恨不要留給下一代,要讓孩子們走出森林。

而結局方面,巨人和三體剛好也是對稱的。巨人的結局是極右派艾倫造成了80%人類被滅絕,而戰爭未徹底停止;三體的結局是左派導致了地球文明的毀滅。

從結局來看,我傾向認為進擊的巨人表達了偏左的觀點,如果說三體結局講述了左派主角造成的悲劇,是對左的批判;那么巨人結局講述的是極右派主角造成的悲劇,是對右的批判。當然,巨人和三體的背景不同,一個是國家尺度的衝突,一個是星球尺度衝突,不太好類比,但仍然可以說明的是,參照系雖然不同,表達的方向仍然是可以確定的,就像不管在哪條車道開車,都存在向左和向右。

社會實驗與行為藝術

臨近結尾,艾倫地鳴滅世行為的正當性在讀者圈引起了大量的討論、爭吵,堪稱社會實驗。如果要做個類比的話,我認為這個實驗相當於:如果生在二戰時期的日本或者德國,你會不會支持希特勒和日本天皇?

諫山創確實有意在這么做,他在訪談中說過:“本以為自己是受害者,卻變成了加害者,有時候還是不要過於信任自己比較好。無意中認為主角的行為是正義的,我覺得這其實是夾雜了自己的主觀認識,經常會無意識的認為自己的主觀基本都是正確的。我只是想畫出誰都可能成為加害者,誰的內心中都有成為惡人的一面。”所以諫山創在馬來篇把艾倫的形象畫得更討喜,來緩衝他行為上的更惡劣,以免讀者過早排斥與艾倫共情。

從結果來看,諫山創顯然成功證明了誰的內心中都有成為惡人的一面。不管在國內哪個網絡平臺,支持耶派人數都呈現壓倒性的優勢。畢竟大多數人很難做到像三笠那樣,情感上愛著艾倫,理智上否定艾倫的行為。

關於耶韓之爭,各大平臺的討論貼中也留下了大量人間觀察樣本。很多耶派認為,諫山創筆下的這個世界沒有其他解法,發動地鳴不可避免,諫山創也不知道怎么解決戰爭問題。

真的沒有解法嗎?巨人世界裡的戰爭確實難以避免,但這並不意味著戰爭問題沒有答案。我覺得諫山創已經把答案畫出來了,而且不止一次地在強調:1)記錄下人類這段愚蠢荒謬的歷史,傳達給後人,讓他們不要再範同樣的錯誤;2)在訴諸極端手段之前,永遠先談談。

我們能夠享受這幾十年的和平年代,不正是人類在犯下一次次愚蠢的錯誤後,逐步認清錯誤,並把它寫進歷史、揉進文藝作品中,逐步在全人類達成共識嗎;不正是國家與族群間的交流、交易越來越頻繁,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戰爭才難以開啟嗎?有時候答案其實很簡單,什么是好,什么是壞,寫在世界每一個角落,但是我們可能不知道答案是怎么得出來的。在我們國家,政治、哲學、倫理這些學科只有答案,沒有推理過程。這些答案不論是對是錯,輕飄飄地灌進我們大腦,又輕飄飄地被吹走。

關於結局,諫山創在訪談中提到“想要傷害讀者”,我想他最想做的大概是打破讀者的心理之牆,讓讀者對自己的理念有所反思。所以我以為結局一定是對艾倫的否定,對某些人來說刺痛是必然的。但實際上結局的刺痛大大超過了我的預期,老實說我的心理之牆也被打破了。諫山創給出的結局對比常見結局簡直是反其道而行之,沒有價值表達,沒有任何美感,有意排斥共情,堪稱行為藝術。

艾倫、阿爾敏、萊納、讓在最後一話的表現可能談不上OOC,但顯露出來的確實是醜的一面,讓人無法與之共情。弒母橋段不僅難以下嚥,還直接宣告高喊“自由”的艾倫完全不自由,是劇本的奴隸;阿爾敏那句“謝謝你為我們成為儈子手”簡直可以類比參拜招魂社。始祖尤米爾的心結從自由與奴役的宏大主題降格到斯德哥爾摩綜合徵。最後一話中觀感最好的反而是表現帕島軍國主義的那幾幅,因為隱隱約約可以看到反諷,看到價值表達。與之相比,138話可能是個更能讓人接受的結局,138話是有美感的悲劇,而139話是醜陋的團圓。

最後一話為什么呈現出這樣一個結果,真是一個謎題。究竟是諫山創能力不足導致最後一話大失水準,還是讀者累積了太多不切實際的預期難免失望,還是諫山創為了達成傷害讀者的惡意玩笑,還是故意把最後一話做成靶子蓄意對日漫文化發動自殺式襲擊?我也答不出來。不過我能看到的是,諫山創把質疑、反思和自我批判精神貫徹到了最後。

巨人最終話出來之前,彈幕網站上有關巨人的視頻總是能看到滿屏的“獻出心臟”,而最終話出來後,又變成滿屏的“rnm退心臟“,不知道這算不算達成了諫山創傷害讀者的目的。如果在現實世界中,巨人讀者能夠對那些看似崇高實則荒誕的極端理念也以“rnm退心臟”迴應,那可能真是達成諫山創所願了。

動畫信息

進擊的巨人 最終季 Part.2
中文名:進擊的巨人 最終季 Part.2
原 名:進撃の巨人 The Final Season Part.2
又 名:Attack on Titan: The Final Season - Part 2
首 播:2022-01-10(日本)
IMDb:tt14342824

相關閱讀

最近更新

隨機推薦


© 2022 3樓貓動漫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