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新海誠


3樓貓 發佈時間:2022-08-05 23:24:01 作者:離歌笑 Language

在《你的名字》之前,“新海誠”對於許多普通觀眾來說,或許只是一個有些熟悉的名字。聽過他的作品,或許還看過一兩部,《秒速五釐米》或者《言葉之庭》。每每提及,談到的必定是那每一幀都可以截下來作為壁紙的畫面。說實話,看到豆瓣與知乎上如此之多介紹誠哥的文章,我多少有些驚訝:潛意識中,我還一直以為大眾早已對這個名字耳熟能詳。卻沒想到,畢其數十年之功,也不過是僅僅留下一個符號化的印象。大概是這是每個文藝工作者都需要面對的宿命。

這部時隔三年的作品取得了巨大的(商業)成功。不僅在日本本土累計票房突破200億日元,成為年度最暢銷影片,也在全世界範圍內受到影迷的熱捧——僅以中國而言,豆瓣將近30萬的評分人數就足以證明它的熱度。電影的走紅,除開難以估算的“運氣”因素,個人覺得更多是因為誠哥在故事劇本上所做出的突破。

從出道作品《星之聲》開始,一直以來誠哥的故事風格都可以概括成一句話:哪怕世界毀滅,我也只想好好談場戀愛。廣闊的宇宙空間,僅僅充當著年輕戀人們表達各自寂寞心情的背景;不斷升級的戰事規模,所代表著的,是越來越難以傳達的思念與逐漸消逝的戀情。正如美加子所言,他們就像是“被地球和宇宙分開的戀人”一樣。


就像在《雲之彼端,約定的地方》中,那座北方穹頂下的高塔並不重要,戰爭也可放在一邊,不能忘卻的,是年少時喜歡過的女生和曾經許下諾言要實現的夢想。而這一切,在《秒速五釐米》當中達到了極致。我至今記得貴樹在大雪的夜裡乘坐新幹線去見明理,而列車上卻多次播放著“無法通行”的廣播;還有分開數年之後,天各一方的兩人仍然記得彼此的約定,可遙遠的距離卻讓兩顆心距離越來越遠。貴樹將無處寄託的情感寫在手機的短訊裡,又逐字逐句將它們刪去。



誠哥也嘗試著做出改變,試圖在青春愛戀的框架之內,進行更加複雜的敘事。經歷過數次失敗之後,這一次似乎終於抓住了一些門道。

全片開頭節奏明快,輕鬆幽默:互換身份的討巧設定、通過快速剪輯交代主人公生活概況、雙方在充滿“差錯”的日常生活中逐漸熟識起來,這些似曾相識的情節/手法都是成熟電影流水線的產物。彗星出現之後,故事進入高潮,並邁向另一個方向:世俗神話的敘述。自此,影片在意義結構上進入了雙線敘事。其一是社會神話層面,我們在戰勝外來威脅(且外部威脅常常是某種社會內在困境的外部投射)的過程中,重新整合起自己的社群(小鎮)。或許可以猜測,小鎮遭遇到的威脅來自於現代文明的不斷擴張將傳統文化逼至窮途。三葉的父親棄神社而去、同學對於口嚼酒的不解,以及三葉“下輩子要做一個東京的帥哥”的願望等,都可以看作危機的表現。另一方面便是承擔起拯救世界使命的英雄的自我拯救,即個人的神話或自主意志的神話:一個在現代社會中遭到挫敗、體驗著匱乏的個體在拯救社會的過程中收穫真愛、治癒創傷,重獲生命的意義和圓滿。或許影片的成功之處,正在於它給出了雙重的撫慰和雙重的滿足。而如果結尾處像部分觀眾希冀的一樣,停留在橋上兩人擦肩而過的一刻,怕是就不能吸引那麼多觀眾自願走進影院貢獻票房了。

然而成功的代價卻是將青春期那些微妙的苦澀與難言的隱痛,一股腦塞入了宏大敘事當中,並將之消弭於無形。曾經頻繁出現的青春期的經典標誌:列車,電線杆,夕陽下的課室,冬日裡凍紅的雙頰與搓紅的雙手,通通消失於無形,不得不說十分可惜。

這是新海誠的重生,也是舊風格的死去。從前那種細膩的感動,今後怕是無緣再見了。

在接受採訪時,新海誠表示:“我個人認為不止是宮崎駿導演,包括庵野秀明、細田守等眾多動畫導演前輩們的電影作品的品質,都是我無法匹敵的。”這絕對不是謙虛,而是作為一名導演擁有的自知之明與誠實。即便除去宮崎、今敏、庵野三座大山,以作品質量而言,距離細田守都還有一定距離。

不過倒也無需急躁,新海誠如今才剛過四十,宮崎駿也是在不惑之年執導了第一部經典作品《風之谷》,由此聲名大噪。這位“年輕人”能否在日本影史上佔據足夠的分量,還尚未可知。

動畫信息

你的名字。
中文名:你的名字。
原 名:君の名は。
又 名:你的名字 / 君之名 / Your Name / Kimi no na wa.
首 播:2016-12-02(中國大陸) / 2016-08-26(日本)
IMDb:tt5311514

相關閱讀

最近更新

隨機推薦


© 2022 3樓貓動漫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