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選擇、成長


3樓貓 發佈時間:2022-08-19 14:45:57 作者:viento Language

宮崎駿的電影從小看到大,漸成一個難以割捨的情結。
向來覺得自己有些愚鈍又懶惰,太艱深的電影不看,看似簡單實則寓意豐富的電影亦不多想,心情並不昂揚的時候專挑頗俗濫的商業片來換傻哈哈一陣笑,評價電影時也常有光憑男女演員討人喜否、配樂動人否諸如此類不負責任之標準。所以我想,在認真影迷、電影人、知識分子眼裡,我這種人就是導致電影身為藝術之重要表達手段普遍水準每況愈下的害蟲之一。
不過我是真喜歡電影,它們於我來說意義遠大於消遣手段。當然,看電影前和看電影時,自然只為消遣。而那些之外的意義,是後來才慢慢顯現出來的。

我是那種會把喜歡電影反覆看了一遍又一遍的人之一,宮崎駿的電影是喜歡的電影中之重要類別。
基於文首所述緣由,即使是重複看喜歡的電影,也處於放空狀態,腦子沒動,只是心動。不過在前天晚上,我才真正感覺到,很多東西真學不來,時候到了就成了。

KIKI躺在草地上聽天氣預報,臨時起意決定提前修行旅程,當夜就這麼上路了。前夜當聽到那個13歲出外修行一年的規則時,立刻想到“Grand tour”。
查了下這個詞的翻譯,有直白的“壯旅”,意譯的“修業旅行”(但好像失卻了grand的全部意味)。始於17世紀左右,剛開始是英國、緊接著西歐的上層貴族青年的“藝術修行之旅”,橫穿海峽,一路北下,主要經過法國和意大利,學習語言,親臨藝術殿堂,“尋找西方藝術源頭”與其他地方貴族交際。從貴族到有錢人到平民,從歐洲到美國。一直到現代,想來跟“gap year”差不多,姑且譯之為“間隔年”,感覺比壯旅或修業旅行都好多了。
第一次接觸到這個詞是在瑞典學瑞典語的時候,那是個名為Jonas的德國男孩,我問他正值學校假期嗎。他答,是上大學之前的“gap year”。那時見識短淺的我怎麼都聽不明白他講的是啥,於是旁邊的美國女孩Erica解釋給我聽:(西方)青少年在上大學前或者畢業之後工作之前常常會選擇旅行一年。多數大學也會理解,允許你晚一年去報到。
我當時聽了心動不已,當時正值大一暑假,於是暗暗盤算在大二和大三之間來一個,但後來終究無法說服父母,想來讓我每個暑假四處亂跑已經是他們耐心極限。只能妥協,將之延後,大約是畢業之後工作之前吧。
後來再與之相逢是這個學期的“旅行哲學”課。老師提起,說:我們這兒的青年,即使有條件也不會這麼做。大家總擔憂這麼晃盪一年之後,要落後同齡人多少,卻沒有想到這樣出去看世界的一年之後,人生會到如何不同的地方。
所以聽到那個魔女的傳統那陣,心裡即時讚歎,這是如何的智慧?

我一點也不想定義旅行,或者抓出“旅遊”與之比較,區分“遊客”與“旅行者”。只想說說KIKI的經歷中有什麼打動我的地方。

我常想一個問題,旅行什麼地方最打動我。答案是“意外”。課上助教問一個問題:讓你選擇,1,待在家鄉至死不能外出;2,終身旅行,不得返家鄉。我毫不猶豫地選了前者。問起時,我說:要是一段時間沒有出去走走,我會覺得自己好像正在死掉。太戲劇化太矯情了的說辭了吧?
這麼說可能好些:一直待在一個熟悉的地方做類似的事情,我會慢慢消沉下去,覺得自己的生命力在一點一點地流走。
所以我想,旅途中的種種意外展示給我我從未遇到甚至從未想過的東西,關於我自己的和我意外的世界的,而這些東西都會加速我的改變與成長,這是它讓我著迷的地方。意外促使改變,持續地改變放到人類的時間段裡,大概可用上一個看似正襟危坐的詞:成長。

而我向來深信,no pain, no gain. 一帆風順毫無意外是件無聊且無益的事情。所以原本應當是月圓之夜卻下起了大暴雨,城市人最初的冷漠距離,錯過想去的舞會,城市女孩的驕傲,都是常態甚至是眷顧。
教授最喜歡問我們問題了。他說,旅行其實大部分情況下是很艱難的。然後跟我們講了他在新疆被打劫流落街頭的故事,和他在越南因為觸犯當地禁忌被全村人追殺的事情。然後再問我們,如果讓你們選擇要不要經歷這些,在不會死的前提下,你們願意嗎?看著我們下面三三兩兩的手,笑道:“你們真是有病呢?”
因為這樣的事情,不僅讓人成長,更重要的是留下成長記憶為自己佐證。

其實大部分人都長(老)得不知不覺地。這就是為啥人們總愛說“人生如夢”,或者“時間過得好快哦”之類的話。就我的體會,這樣的感覺是很令人心慌的。我已經在世界上待了二十多年了,可是我不知道大部分時間是怎麼過來的,好像什麼也沒做,時間就倏忽地消失不見了。
而旅行上的種種意外,不論好壞,因為不尋常而難忘,在那麼長卻感覺起來短得那麼心慌的過往時間裡,噔噔地標記下來,感覺上似乎使過去具象化了,而難以捉摸的過去時光也因具象化顯得稍稍長些,也算是聊解時間之神祕不受控制、不盡如人意帶來的恐懼和慌張吧。

所以一年修行之後,KIKI小朋友會記得那個月夜的大雨,被大群烏鴉攻擊和因之遇上畫家朋友的午後,在大雨中送菜、驕傲姑娘的不知好歹還有錯過舞會的失落,到後來的失去魔法和美救英雄。這些使她修行的一年變得可以追溯和可以捉摸,而不是尋常看店的午後或是尋常送貨的飛行。
(這就是電影的好處和不好處。它凝聚了最精彩的時候,試圖給你一些訊息,也很能打動人。但有時候也頗令人惱怒,因想到自己的無聊生活。)

小時候看的時候,就已經能感覺出來KIKI與蜻蜓一起試騎飛行器、掉下坡之後,為什麼生氣,也順理成章地猜想這就是失去魔法的原因了。因為嫉妒嘛。

那個城市的驕傲女孩,一點也不可愛,收到奶奶送去的派一點也不感激,看到送貨的我那麼辛苦送到亦是同樣的不耐煩與忽視。可是那人卻是蜻蜓的朋友,坐著拉風的車,有機會上飛行器遊玩。那麼不可愛的人,怎麼能有那麼擁有那麼多好東西呢?為什麼我沒有呢?

遇事不多想、不以惡意揣度他人、不因他人有自己沒有而生氣的純真時光就這麼戛然而止了,具體表現為飛行能力和理解貓語能力的失去。

在坡上努力奔跑試圖重新飛起來卻毫無用處,難道不是體現有很多事情,越努力有意識地去做,事實上是越遠離目的地嗎?瞭解到自己嫉妒的心情、譴責自己、說服自己不去嫉妒並不會讓嫉妒消失,晚上睡不著覺叮囑自己“別多想,趕快睡覺”反而愈加清醒,告訴自己要忘記不好的事情的時候記憶就討人厭地更加生動清晰……所以畫家朋友說的絕對是的經驗之談:畫不出來的時候就停止畫畫去做做別的事情。
因為這些困境的根源,都在另外的地方。

後來GIGI的貓叫一直讓我很傷心呢。而我也終於意識並接受了,很多東西是一旦失去就要不回來的。即使KIKI不再嫉妒了、長大成熟了,純真也不會回來。這是頗令人懊惱的一件事情。
我常聽有些人說不想長大,想繼續像小孩子一般沒心沒肺諸如此類的話,並一副深受現實世界壓迫而仍竭力保護自己童心的模樣。
我總想:話說到這份上的人,算是真真正正遠離了小孩子的世界了。小孩子之所以為小孩子,就是沒意識到自己是以及為什麼是小孩子這個事實。所有小孩子都急著長大,偷穿爸媽的鞋子與衣服得意地照鏡子,嚮往著那個他們一無所知的廣大世界。這種對未知的好奇心和對世界的興趣,才是小孩子最珍貴的東西吧。而那些在現實世界的不如意麵前膽怯了的人無力無奈地期盼回到過去的思想言語,搭建起了把“小孩子”和“非小孩子”兩個世界隔開的大鐵門。

生活確實不簡單,要得到快樂、幸福也不總是容易的,因為太多的慾望想滿足而難滿足,太多預料過的、未曾預料過的麻煩找上門來。小孩子們被保護在父母羽翼之下無需為口奔馳,而且他們的口在那時候還很小很小,有父母的地方就是家,有夥伴就有樂趣,衣服在泥土中變得髒兮兮也不要緊。

正如有些東西失去之後就很難找回來,有些東西有過之後也很難放下,這或許是為什麼大部分人都是不開心、不幸福的?很多時候這些東西倆倆一對只能選一個,請你選擇。太令人難受了!失去的那個東西總在心上擱著,擾得我心癢。但要我用手上這個去換?讓我再想想吧……

我不是個認真的商科學生,教科書很多都沒讀。但是在大一學到的一個東西我一直沒忘:trade-off(交換)是不可避免的。中國古話:有得必有失。

如我,我並非不擔心如果交換就得延遲畢業怎麼辦,畢業之後不老老實實找工作而去晃悠一年,整整落後他人一年怎麼辦,回來後找不到工作怎麼辦……
當然我知道不管最後我的選擇為何,我都會成長。至於到哪個方向上?我知道的也不比KIKI同學多,她說她要選一個靠海的地方。

P.S. 配樂真是好聽得不得了 :D。 KIKI上路那晚上遇到算命女巫時收音機裡的那首歌在隨身聽中很久很久,如今聽到仍會心喜不已。

動畫信息

魔女琪琪
中文名:魔女琪琪
原 名:魔女の宅急便
又 名:魔女琪琪(臺) / 小魔女限時專送 / Kiki's Delivery Service
首 播:1989-07-29(日本)
IMDb:tt0097814

相關閱讀

最近更新

隨機推薦


© 2022 3樓貓動漫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