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之子讓我開始「珍視」晴天


3樓貓 發佈時間:2022-08-24 20:18:58 作者:D. Language

看這部電影,不完全是因為新海誠。 《你的名字》上映的時候,真的很想和那個人一起去看,但總也沒有機會,最後也慢慢地走散了。 自始至終都沒有在電影院裡看過新海誠的電影。所以《天氣之子》更像是一個機會。 當然,最後碰巧有了時機,但最終也沒能邀請到喜歡的人一起看。 這似乎是像新海誠大多數電影的調性,總是會帶著點些許的遺憾。 電影的畫面,還是精緻到令人讚歎,故事的框架也和新海誠的之前作品相差無幾,但最後在走出電影院後,聽到好幾個人說,不好看。 對此,我想起了幾年前的那部電影《大魚海棠》,在備受期待之中不斷跳票,終於等到上映,卻讓不少人都感覺到不明所以,從而給出了差評。 說回這部電影,大體上是用精緻的畫面講述了一個虛構的奇幻故事。 不知道因為什麼原因,東京的這個夏天一直在下雨,沒有停止的跡象。 離家出走,獨自到東京謀生的小男生,因為未成年,沒有學生證而找不到工作,就像他總是會說的那句「東京真是太可怕了」。 而女主因為父母相繼去世,又不想讓自己和弟弟被人領養,於是小小的年紀,便設法尋找各種工作,去賺錢養家。 因為女主具有「晴天娃娃」之類的功能,而感受到自己的意義,感受到了晴天帶給人們的歡樂,如果一切都這樣發展下去也是很好的, 但凡是都有代價,一次次地祈求晴天,讓她的身體開始變得透明,最後要完全破除糟糕的天氣,唯有犧牲掉自己,就像是神話故事裡的「獻祭」。 所以最後的結局,看起來就是情感的維繫,戰勝了這種拯救世界的情懷,不必關心整個東京的陷落,我只要你能夠好好的活在人間。 也許正因於此,有人說天氣之子中,傳達的價值觀不對。 但其實,這本身就是一個架空的故事,一個本來能拯救,卻放棄了拯救,而選擇了自救,究竟有什麼好指責的呢。

擁有拯救世界的能力,代價是需要犧牲自己,所以怎麼去選擇,應該還不至於上升到道德的高度。 何況,其實還拯救了一次,因為情感的維繫,又被拉了回來而已。 也許在這個故事裡,其實深層的映射了很多東西。我一直在想,作者是想要表達什麼,或者說他想要帶出的道理是什麼。 天氣和心情的關係,在電影裡被無數次的提起,似乎他們在某些時候是想通的。連綿不斷的陰雨天,就像是人們的壞情緒一樣,無法擺脫,令人沉悶、煩迷而又無可奈何。 所以擁有晴天娃娃功能的女主,成為了傳遞和散播歡樂的源頭。只要有人請求,就會用自己生命的代價,換回小範圍的晴天,以及一大片的開心。 這份交易,如果沒有最後捨棄自我的代價,也許是一項皆大歡喜的事情 在前半段,我覺得是主角在可怕的社會裡,努力地找到自己的位置,以及存活下去的根本。 就像他那句「東京太可怕了」一樣,現代社會帶給人的那種陌生感,以及行色匆匆的人群,都在告訴著你,一個外來者,或者說弱勢群體,沒有任何可以立足的有地方。 那麼在機緣巧合之下,發掘出來的「有求必應」的讓天變晴的能力,讓他們找到了自己可以帶給這個世界歡樂,以及讓自己得到了價值認同,而且獲得了珍貴的開心時光。 但東京為什麼會陰雨不斷,氣象失衡,是整部電影都沒有明顯提及的事情。考慮到這是一部虛構的故事,那麼陰雨天代表的又是什麼呢? 如果把它當做情緒亦或者負能量的話,那麼有著晴天功能的主角,其實就用自己的能力在帶給這個世界正向的感染。只不過,這種強大的陰雨天,最終需要犧牲掉她,才能挽回。 所以,她選擇了用自己來拯救東京,而他卻將她換了回來。原因則是兩個人的感情羈絆和命運維繫。 如果這樣看來,整個劇的節奏似乎是在渲染兩個人的感情,這正像是預告片裡,強調的那種介乎於愛情的成分。 倘若只是這個目的,那麼就無非像是《傾城之戀》中的故事一樣,用一座城市的陷落,來襯托兩個人的愛情。 無論如何,《言葉之庭》讓我愛上了下雨天,而《天氣之子》讓我愛上晴天。

動畫信息

天氣之子
中文名:天氣之子
原 名:天気の子
又 名:Weathering With You / Weather Child / Weather's Child / Child of Weather
首 播:2019-11-01(中國大陸) / 2019-07-19(日本)
IMDb:tt9426210

相關閱讀

最近更新

隨機推薦


© 2022 3樓貓動漫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