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與幻想


3樓貓 發佈時間:2022-08-27 17:23:40 作者:光影人生 Language

我們大抵都有過這樣的小時候:

一大清早被叫起來,刷牙洗臉哄著吃完早餐,年輕的爸爸媽媽說:“乖,你自己在家玩一會兒,我們去上班,很快回來。”然後屋子就只剩下自己和一屋子玩具,或者還有一隻貓貓狗狗。

那個“很快回來”,從來都不是字面意義。在那樣的小時候裡,一個上午足以完成一次又一次巨大的冒險。時間就像被凍住的冰棍,在冬日微弱陽光的斜視裡,一滴一滴的流逝。有小夥伴的時候,吃午飯的叫喊還稍微來的早些,午飯不過是補充能量的功用。而獨自一人留守的孩子,則總能有意無意開啟幻想中神祕世界的入口,勇士般地徜徉其中,披荊斬棘直到到達午飯時間那個榮耀的時刻。

在那些幻想的世界裡,一塊牆上的汙跡都可以化身王子公主神鬼精靈,大人看到的是在屋裡瘋瘋癲癲跑來跑去間或對著牆壁自言自語的熊孩子,而對熊孩子自己,他正在以前所未有的責任感去完成被困牆壁上精靈的拜託。

兒童和成人之間,永遠隔著這麼一個世界,一個你小時候無比青睞但是長大後再也不相信存在的世界。有的時候覺得,長大真的很無趣呢!

如此以上的感慨,是在桃子向媽媽解釋屋子有妖怪而媽媽堅持不信那個橋段時發出的。

很多時候,長大的我們寧可相信心理醫生說,孩子胡言亂語是企在吸引大人關注的刻意行為。也不願承認,也許大概真的有那麼一個世界,在你不在的時間裡,向他們打開了大門。

我甚至有一點非議那些認為動畫片都是幼稚的大人們,他們一定是忘記了自己還是孩子時的記憶。而那些只能拍攝哄小孩動畫的工作者,他們也大抵記不清自己孩童時期的需要。不是把大人世界的三觀卡通化就能強加給孩子,你未曾真正進入過那個世界,如何能講出真實的孩子故事呢。

《給桃子的信》和《龍貓》有一點點像,我們且不去追究動畫背後那些深刻的影射。單單從孩子來看,她們都具有類似的家庭缺失,和不能滿足的關注度(好吧,心理醫生也不是完全不對)。她們都迫切希望解決這種缺失帶來的不安感,而大人未能幫助甚至注意到這點,致使孩子不得不自尋出路,《龍貓》裡的妹妹獨自去看媽媽,而桃子則對著一封信苦思冥想,異曲同工。

我想,即使將妖怪的部分完全剔除,《給桃子的信》這個故事也是完全成立的。桃子的愧疚致使她需要一個慰藉,她的孤獨又給了她無限幻想的空間。她虛構出三個妖怪來陪伴自己度過漫長個人時光,小妖怪跟隨母親去任何地方,是她潛在擔心母親會遭遇同樣的事一去不回。她和妖怪一起經歷野豬的追逐,是她在多次聽得野豬糟蹋農田後潛移默化的代入。便利店被偷,更可以看做她個人情感壓抑到極點的宣洩,這種宣洩有兩個作用:一是給自己找事做,二是她會期待被發現後得到關注。

以陽太為首的小夥伴,象徵著告別個人世界,融入社會團體的開始,沉溺於幻想之中的桃子必然十分抗拒。但是同時,她也逐漸意識到自己必須要接受那樣的未來。嘗試跳水,就是她自我掙扎的一個表現,忐忑磨蹭不願下水和被幻想中的妖怪推下去,可以看做她內心本我與自我的鬥爭。

這個片子貼現實,不玩超幻想最明顯的一點是,在桃子堅持去請醫生時,陪她同去的是媽媽的成人同學,而非未成年的陽太。所以我傾向於認為,三個妖精是桃子自己的虛構,為的是給自己一個關於父親離去的可接受理由。媽媽在最後認可了桃子的幻想,是她也需要這樣的理由來告別過去。

筆者承認,這樣的解讀也許真的過度了。但是一個可以經受住過度解讀,且依然成立的動畫片不才是我們希望的國產動畫發展方向麼?如今廣電新限娛令顯然給動畫市場提供了一個非常有利的發展環境,筆者可不希望明年打開電視,看到的全是喜羊羊與熊出沒,這種已然為孩子造成過不利引導的xx動畫。雖然沒有期待著很快看到自家出現宮崎駿、新海誠這類人物,但是衷心希望我們的動畫製作者,在開始一項新企劃之前,能夠回想一下自己的童年時光。或者,乾脆叫孩子們來操刀劇本,這樣一定比無趣大人們生拼硬湊的故事更有意思,筆者一直這般堅信著。

動畫信息

給小桃的信
中文名:給小桃的信
原 名:ももへの手紙
又 名:給小桃的信(臺) / 小桃の奇幻手紙(港) / A Letter to Momo / Momoe no tegami
首 播:2011-09-10(多倫多電影節) / 2012-04-21(日本)
IMDb:tt1853614

相關閱讀

最近更新

隨機推薦


© 2022 3樓貓動漫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