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世紀曆史,二戰,明治維新,入坑指南,以及東扯西扯的一些事情


3樓貓 發佈時間:2022-08-30 21:25:31 作者:有門手藝叫沙雕 Language

其實就是入坑指南吧。

推薦給朋友看這片,朋友表示像看懂了又沒看懂。我才開始意識到,這其實是一部只面向死忠粉,晦澀難懂又成人化的作品,並不是一部面向大眾的高達電影。高達系列產生過不少動畫電影,但像這一部一樣完全不顧及較低年齡觀眾或入門觀眾還算是比較少見。做到這個程度,對上一部,我只想起《0080-口袋裡的戰爭》。即使是已經非常成人化,針對高年齡層觀眾的《逆襲的夏亞/馬沙之反擊》,也在小說版的基礎上作了大幅的修改,例如富野的小說原著中的阿姆羅已經結婚,並且有大量複雜的感情戲和床戲,但電影版裡還是個黃金單身漢形象。電影版刻意強化了戰場刻畫,而兩位男主的渣男本性弱化了很多,反而是哈撒維這條故事線保留得比較完整。

而《閃光的哈撒維》,從現在第一部看來,非常忠於原著。改動比較大的地方似乎只有小說版中非常扯蛋的,和 Ksi G 在近海面對流層的大氣中空中對接,改成了相對合理的宇宙空間的對接場景。富野寫的過於日本人舊思維的囉裡吧嗦的對白(“嗯...那個....琪琪剛才說的...也可以這樣認為吧”,富野就很喜歡一些煩死人而且令人摸不著的奇怪的點),也改成了比較符合當代年輕人說話方式的對白,但總體的故事邏輯幾乎沒有改變。

文科生科幻,理科生科幻,藝術生科幻

最近剛好看了村瀨修功的另一個作品《虐殺器官》。高達寫於上世紀70年代,也剛好,在看一本寫於70年代的科幻小說《星之繼承者》, Zeta-G 的重製或許是有向這本書致敬的意思,或者是一個巧合?(《機動戰士Z高達-星之繼承者》)。對於文科生科幻,理科生科幻,和藝術生科幻這樣的分類過於簡單粗暴,但剛好和這三部作品就對應上了,這樣的分類有時也很有用。

伊藤計劃的小說可以說是典型的“文科生科幻”,基於很多語言學的理論,例如語言學對人類思維的影響。觸及到很多社會政治和人類學的問題,學術意義上的現代性與後現代的問題。而《星之繼承者》是典型的“理科生科幻”,科學技術細節精準,邏輯嚴謹,一絲不苟。但是對歷史和人類學總是有一些過於天真的描寫。

《星之繼承者》裡面,人類探索太空是一項崇高的事業,作者對人類文明充滿熱愛。人類這種從靈長類野獸進化而來的生物,到今天竟可以自由地探索宇宙的奧祕,作者對此充滿讚歎。移居外太空的人類,動機只有榮譽和永不滿足的好奇,人類只有在極端條件下才會發動戰爭(書中描寫的月球人的戰爭)。這一點甚至可以溯源到二戰中戰勝國與戰敗國的立場與複雜情感,所導致的現代英國人與日本人的思維比較,這一點下文再詳細扯一下蛋。

但是,《機動戰士高達》的宇宙世紀,有著一種與此完全相反的,反烏托邦的出發點。富野的立意,很明顯站在了社會政治與人類學的切入點。

宇宙世紀,是從人類開始意識到人口膨脹,地球環境不堪重負,決心建立宇宙殖民地開始的。宇宙最初的移民行動,美其名曰是星辰大海,實際上是一種近似“流放”的行為,生存環境惡劣,充滿未知與死亡。這是《閃光的哈撒維》將故事舞臺選在澳大利亞的一個重要原因。澳大利亞的第一批移民,非常諷刺地,同樣是英國的流放犯人,這與宇宙世紀最初建造殖民衛星的移民者們簡直異曲同工。當時的英國政府的立場,與現在(UC 0105 年)的聯邦政府的高官大臣的立場也非常相似。

人類是為了地球的恢復,迫於無奈移居太空。人類終究眷戀的還是地球。底層市民不惜以偷渡客身份也要寄居在地面上,聯邦政府高官更是不斷以自身的特權,拖家帶口地回到地球享受舊世紀的生活。這些,在《閃光的哈撒維》小說版裡多次提及,這也是馬伕蒂運動的目的:不惜以恐怖襲擊警告聯邦政府的高官大臣們,不要忘記宇宙移民的初衷。哈撒維的植物學研究生身份,也非常符合這一邏輯。

哈撒維,紐太普?

富野描寫過很多敏感的少年。宇宙世紀並沒有像其他機器人動畫一樣,很強調少年的熱血和友情。富野想刻畫的,更多是少年的“敏感”。富野能理解古典的歐洲藝術,希臘神話裡,也充滿了內心敏感的少年。這些少年或欣賞自己不能自拔,或酒後高歌狂歡,或和母親相戀殺死父親。一年戰爭更存在一個精通古典藝術的高級軍官-馬古比,自護高層連藝術口味也和納粹同出一轍(獨裁者偏愛古典藝術好像是歷史慣例)。《閃》中的機體命名,大部分取材希臘神話與河馬史詩。帕涅羅帕是神話《奧德賽》裡奧德修斯的妻子。

《機動戰士Z高達》是高達史的第二部作品。悲情的結局,複雜的政治關係,大紅大紫的天才設計師永野護擔任機械設定(他自己的《五星物語》也是牛X炸裂)。這在八十年代可以說是神作,當年沒有人做過像這樣的機器人動畫。主角嘉米尤的敏感指數可能比任何出現過的角色都要高,非常痛苦的角色,但動畫除了結局,畢竟比小說弱化了很多。這樣一個角色在今後的宇宙世紀再也沒有出現過,估計永久地被關在了精神病院的高牆下。

“New Type”到底是什麼?UC0079年以前,即一年戰爭前,革命家自護戴肯說,只有宇宙空間才能令人類進化到下一個階段,被重力所束縛的人類,無法將大腦徹底解放。而野心勃勃的查比家族,卻竊取了這一革命成果,為自己的野心服務。整個一年戰爭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映射。悲劇革命家自護戴肯像極了尼采,理論被歪曲成身份政治的武器。米洛夫斯基博士約等於愛恩斯坦,核武器改變了世界的遊戲規則。在今天這個年代打算入坑,從《Gundam The Origin》入坑應該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夏亞阿茲納布的王子復仇記視覺,真香。

“高度敏感與自省的人類”,這是我所理解的 NewType。“自省”是什麼意思?

《閃》中刻意弱化了NT的概念。雖然在豪恩澤號上,哈撒維讀懂了琪琪強大的精神暗示,但是在與琪琪的對話中,哈撒維明確地否定 NT 的存在,說NT只是一個戰場傳說。這一段是小說中沒有的。所有機械設定也沒有出現NT能用的精神裝置或武器。或者是村瀨或富野想表達的另一種 NT,一種更世俗,更現實的立場。

一種懂得"自省"的人類,意識到自己的歷史給地球造成無數破壞的人類。

哈撒維在整個故事中最主要的矛盾,並不是琪琪,而是“襲擊行動的正當性”這樣一個問題。動機雖然正義,實行起來卻是恐怖活動。這是作為馬伕蒂的哈撒維每時每刻,每分每秒都在苦惱的問題。

這和查比家族的野心不一樣,和精英主義的夏亞阿茲納布的崇高理想不一樣,這是他們這些英雄人物所不曾有的煩惱。這是阿姆羅雷與夏亞阿茲納布這對基友最根本的衝突,因此他們選擇了不同的立場。這種衝突,匯聚到了哈撒維一個人的身上。

戰敗的日本本來應當處於的立場,屠殺與恐怖襲擊的代價與反思。自己到底是薩長派的維新義士,還是發動侵略戰爭的戰犯,自己的立場到底應該是什麼?實際又是什麼?這可能是21世紀裡,富野想表達的NT,一種懂得自省的人類。

而宇宙世紀的故事裡,人並不是都像在《閃》裡面這麼卑微和現實的。宇宙世紀的英雄時代,隨著夏亞與阿姆羅這對好基友的隕落,早已經結束......

米洛夫斯基粒子

現在回看這個粒子是比較扯蛋,尤其是在量子場論不斷完善的今天。但是這卻是基礎設定中的基礎設定。影視作品一直以來好像都對這種神奇的粒子沒有過多的解釋。要在影視作品中(非小說中)找到答案,似乎只有看最近製作的《Gundam The Origin》,高達起源系列動畫,看看米諾夫斯基博士是怎樣領飯盒的。

軍事迷富野在一開始就意識到,當代戰爭是絕不會出現像一二戰那種大規模步兵肉搏戰的。衛星偵察反偵察,信息戰,導彈飛來飛去,空襲,等等這些手段才是主流。步兵戰只出現在局部的城市鎮壓或暗殺要人。但是從視覺效果和後續商業化考慮,必須有一種設定使得機器人的步兵肉搏戰合情合理。於是萬能的米洛夫斯基粒子出現了。就像核武器的發明決定了當代世界的格局,米氏粒子的發現和應用,影響了宇宙世紀的格局。

如果米洛夫斯基粒子這樣的設定不存在,整個高達系列都不成立。這就像“不死人”的概念之於《黑暗之魂》系列一樣。

“大量的米諾夫斯基粒子會因粒子間的電磁力和重力相互轉換作用自動形成立方晶格” ,萬能的米洛夫斯基有如下的作用:

1,影響雷達偵察,擾亂一切電磁信號,令長距離通訊變得不可能。因此,攻擊行為取決於駕駛員的肉眼判定和臨場反應。(富野估計沒有預計到現在覆蓋全球的光纖網絡,但是實戰中也不是都在城市)

2,小型核融合爐應用成為可能(所有 Mobile Suit,Mobile Armors,宇宙戰艦 的 能量來源)

3,反重力裝置,令戰艦在大氣圈內,地球重力下懸浮飛行成為可能(UC0079年,聯邦軍飛馬級戰艦的技術,直到UC0105,即《閃》的年代,這個技術才小型化應用到兩臺高達身上。因此 Ksi-G 和帕涅羅帕才能在地球重力下懸浮飛行,這和普通戰鬥機的引擎,和MS利用噴射器跳躍的方式本質上都不同。)

4,功率強大的 MEGA 粒子炮,高達裝備小型化的 MEGA 粒子炮發射器,即“Beam Rifle”(光束步槍)。

其他有延伸出很多貌似硬核的底層物理學設定,有興趣可以自行百度。因為米洛夫斯基粒子的發現和應用,宇宙世紀的戰場展現出這種荒誕的情景:高能的武器,異常發達的機械人工學,但通訊系統卻被阻斷。在艾爾斯巨石下集結的馬伕蒂游擊隊小夥伴,一邊面向最新型的高達,另一邊,傳達信息竟然要靠公用電話的響鈴次數做為暗號(小說版)。在這個時代回看確實有點搞笑。

據我的觀察,以上三種科幻小說家中,“藝術生”科幻還是比較能遇見未來科技的設計結果,很多時候這類型的科幻就是為了影視化而寫。例如現在看到的MS駕駛艙的球形全息投影顯示屏,最初的應用是 UC0080年的高達 NT-1 Alex,新人類試作機1號(記憶中,有錯請指正。這臺機仍然是我最喜歡的高達,雖然很菜)。這部1989年的動畫中,有些設定在今天仍然不顯得過時,例如片尾對殖民衛星細節的刻畫。

現實主義

《0080-口袋裡的戰爭》是高達史上最出色的現實主義作品。作品中沒有任何英雄,沒有newtype,主角是新手菜B小朋友,普通的軍隊打工人,不明不白地死去。不知道是不是受《桂河橋》的影響(如果你問我什麼是一流的電影劇本,我會說就是像《桂河橋》這種劇本),表達了最最深刻的主題--戰爭的荒誕性與無意義。這部刻意地反英雄的作品,在我個人的高達觀影歷史裡地位無法取代。

幸好不是富野執導,雖然小說寫得很細,但只要富野一執導,整個片就會變成天才少年意外登上高達全程開掛的老套故事。《逆襲的夏亞/馬沙之反擊》也是因為有一年戰爭和 Zeta-G 的故事為基礎(Z gundam 的首字母並不是英文字母,而是希臘字母 Zeta)。《閃》的故事基礎也同樣建立在《逆》之上,因此沒有那種很俗套的情節。《G-unicorn》本來就是誘導年齡層較低的小朋友入坑宇宙世紀曆史的作品,在我看來是非常失敗的作品。

但當年的《口袋裡的戰爭》,是奇葩一樣的存在。這麼一部意義晦澀的動畫,竟然是TVB暑期檔經常輪播的動畫。當然那時年少無知不知所云,確實超過小朋友的接受範圍。

《閃光的哈撒維》,毫不留情地撇開了幼齡的觀眾,狠狠地踩進了成年人的世界。成年人的世界裡,有兩個男人和一個女人之間複雜的感情關係,這樣一個剛剛成年的女人的身份,還是大總裁的情婦。情感上的猜疑,與身份上的猜疑重疊在一起,令整個故事變得更加複雜。

成人動畫並不一定要黃暴嘔。最能表達“我是一部成人動畫”的是哈撒維看到琪琪在大廳更衣的一幕。琪琪大喊流氓,哈撒維卻非常冷靜地理清了二人的關係,並表示自己對這種不負責任的行為也同樣討厭。那一幕的哈撒維簡直帥炸了。村瀨和富野或許想說:誰還沒見過誰果體了? 這個男主已經不是以往那些情竇初開的小鮮肉技術男。

他知道達官貴人們腐敗的生活習慣,他對他們的情婦見怪不怪,他有自己的情感經歷與愛自己的人(片尾出場的短髮妹子)。你這小屁孩自以為有些姿色便故意對一個陌生男人果體,算什麼?他是一個男人,一個組織的首腦人物。他第一個想法是:這個女孩是肯尼斯大佐派來接近自己的間諜。這些,是成年人的思考方式。

琪琪是一個怎樣的妹子?琪琪在電影版裡觀察力和推理能力更強了,如果玩狼人殺分分鐘秒殺五階大神。有時可可愛愛,有時神經兮兮,上田裡奈演得真好啊。琪琪的角色本來就是一個令男人神魂顛倒的尤物,小說裡肯尼斯甚至用“瑪麗蓮夢露”作為類比。這一點後續的電影應該略有體現。富野的男主角,無一例外都是渣男。

在《0079》,《Z-gundam》等等作品裡面是能看到明顯的正邪對立的,聯邦軍還很明顯地站在了正義地一方,雷比爾總司令還是個很得力的領導者。7年後,泰坦斯也很明顯是邪惡的一方。從UC0079到UC0105年,聯邦政府從正義的一方慢慢步向一個反派角色。

具體到個人,還是弱化了這種正邪關係。權力結構所造成的腐敗似乎是一種客觀事實,靠一己之力永遠無法改變。《逆》中,阿姆羅和布拉度深知聯邦政府的腐敗無能,卻還是死守這一個普通軍人的尊嚴為聯邦政府效力。這種行為像極了在19世紀末嚴守武士道精神的新撰組。我同樣在帕涅羅帕的試驗駕駛員雷恩身上看到這種精神,雖然嘴上說馬伕蒂行為卑鄙,以人質威脅對比起來不算什麼,但最後,和ksi-G的決鬥中,竟然還真的把人質放了!這是一種怎樣的騎士精神,光明正大地決鬥,就像新撰組組員堅持不用槍一樣,充滿浪漫主義。

在《逆》中,大勢力正邪對立已經不那麼明顯了,開始有點存在主義的色彩。每個個體,在組織中各自思考各自的身份立場,尤其是是被馬沙吸引的少女姬絲巴拉瓦,富野塑造了一個脫離身份政治,隨意站邊的悲劇的“個體”。最後的結局卻預示著個體性的消亡。

在《閃》裡,這種衝突更是在哈撒維一個人身上匯聚。聯邦政府所作所為,只不過是“外部”衡量自己行為正當性的一個依據。外部世界的客體性展現得更明顯。聯邦軍行為過分,自己便可以再做得尺度更大,反之,則令負罪感上升。哈撒維無時無刻都活在這種外部判定標準中,將自己成為一個孤立的個體。而他比其他人更優勝的地方,是意識到這種負罪感是一個革命領導人必須揹負的沉重包袱。琪琪這個美好的少女,或許成為了唯一的出口。

就連高達,這一極具象徵意義的機體,也變得界線模糊不清。在小說裡,帕涅羅帕是先出廠的高達,而馬伕蒂竟然可以令阿納海姆電子廠罔顧與聯邦軍的保密條款,自行生產了仿製機 Ksi-G,真是奸商。雷恩一直叫 Ksi-G 做山寨機。身份政治還是那套身份政治,但正義在誰手上,已經不再明顯。每個人只是為自己的立場而戰鬥。

雷恩堅信自己的立場,哈撒維對自己的立場不斷自我懷疑。因此他與雷恩第一次見面時,覺得雷恩就一活脫脫的精神小夥,像年輕時的自己(其實也不像,0093年的哈薩維已經是一個維特式的敏感少年,充滿煩惱)。而哈撒維已經是一個不斷被自我懷疑折磨得非常沉重陰鬱的青年。

新的NewType,對自身存在意義的自省。這同樣是《哈》的核心,人類對自身存在對地球造成的影響的自省。

“死這種事,大家都已經做過了。我也一定能做好的。”

情懷

小時候,TVB的暑期檔經常放高達動畫,而且各種盜版的機械設定畫集在書攤經常能買到。對於南方的小朋友,可能看高達比起看《西遊記》還要多。但是小朋友確實只能看到機械很帥,背後複雜的人物關係與故事本身的藝術性是看不出來的。高中到大學上網條件才比較完善,逐漸補完了宇宙世紀的歷史。高達系列甚至直接影響我的職業選擇,入了設計的坑,一入入了十幾年。

因此今天,重新看到這部號稱無法動畫化的小說終於動畫化,還是有點按耐不住的激動。

當然,現在高水平的動畫更多了,高達系列只是云云眾多IP中的一個。在此列出一些宇宙世紀的動畫作品,看完《閃》仍然有入坑的衝動的話可以當歷史紀錄片看看,有重製版的會優先列出重製版:

一年戰爭前後:

《Gundam The Origin》高達起源系列,可以看作第一部高達動畫《0079》的補充與重製

《機動戰士08MS小隊》

《高達-雷霆宙域》

《0080-口袋裡的戰爭》

UC0083年:

《0083-星塵回憶》,

劇情沒什麼好看的,但機械設定牛逼,就當是機械設計展。

UC0087前後,軍閥混戰時代:

《機動戰士 Z Gundam-星之繼承者》

《機動戰士高達 ZZ》

UC0093

《逆襲的夏亞/馬沙之反擊》

UC0105

《閃光的不孝子》

至此我的高達歷史就結束了。後來的《V》,《F91》等等,只是補坑的話可以不用看了。高達的機體編號通常和宇宙世紀年份對應,宇宙世紀年份又通常很巧合地與製作年份對應,例如UC0079年的高達編號RX-78II,UC0087年的Zeta-G上影年份是1987年,UC0093年的New-G編號Rx-93,這也算是一個小小的彩蛋。

遊戲,《基連的野望》有很多版本,推薦PSP版的《 機動戰士高達:新基連的野望》。搞個模擬器,模擬運行基本沒什麼問題,戰略性也很好,記錄了從UC0079-UC0093的歷史,各種外傳小說的人物機體有收錄。

UP主們還經常剪 TVB 版的梗。舊時TVB配音大膽得驚為天人,《0079》裡面人物全部非直譯。香港意譯的傳統早已有之,例如將《黑客帝國》譯成《21世紀殺人網絡》,《Leon》譯成《這個殺手不太冷》。於是有了李阿寶林有德,馬沙馬茜兄妹這種又接地氣又驚天地泣鬼神的人名。“監視器香左”,“林有德你好野”成為經典梗句。

(最近看到有up主將哈撒維翻譯成林有維,也絕了哈哈哈)

盤點粵語配音版高達動畫中的經典_嗶哩嗶哩_bilibili

【TVB粵語】『個監視器香咗!』合集_嗶哩嗶哩_bilibili

寫到這裡,想起什麼再繼續寫。

動畫信息

機動戰士高達 閃光的哈薩維
中文名:機動戰士高達 閃光的哈薩維
原 名:機動戦士ガンダム 閃光のハサウェイ
又 名:Mobile Suit Gundam Hathaway
首 播:2021-06-11(日本)
IMDb:tt13288678

相關閱讀

最近更新

隨機推薦


© 2022 3樓貓動漫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