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anatos---“死”所帶來的幻想


3樓貓 發佈時間:2022-09-08 01:32:34 作者:paradigm Language

【“死亡”這種現象,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是具有持久而無法抗拒的誘惑力的。】
 

這就是我在觀看《俯瞰風景》後思考了很久而得出的結論。
 

無論你相信與否,開頭的這句話在很多層面上都完全成立,否則我們為何願意一遍遍心甘情願的在影象的世界中體驗著死亡所帶來的窒息般的壓迫感?
 

啊,如我推斷的一樣,很多人看到這裡都不禁要拍案而起了吧。
一定會很激動的反駁:“死亡只會令人厭惡,所帶來的也不過只有痛苦和悲傷這樣令人絕望的東西”。
 

這可就是身為讀者的你的不對了,我並沒有說“死”這種現象會給人帶來愉悅的感受啊。
 

我只是說---它具有一定的誘惑力罷了。
 

所謂能夠“誘惑”生者的東西,並不僅僅侷限於“美好”的事物吧…

=====================================================

『Part 1.』 “死”的誘惑
 

 

“誘惑”這種東西的根源,與其說是“慾望”,倒不如說是“未知”比較恰當。
 

打一個比方,你從小就知道了“冰融化以後會變成水”這樣簡單的道理,並無數次親眼見證了這個過程,你還會被這種現象誘惑麼?
答案自然是不。
 

但是“死”不同,那是這世上活著的生物們所不能涉及的領域,即使被生者談起,其內容也是晦澀難懂,令人無法探明其實質。屬於另一層“未知”的世界。
 

人只有在失去生命之時才會體會到生命的可貴,在心臟停止跳動的一剎那,那種壓倒性的死亡奔流與生命的鼓動互相交織,即使是認為自己已經一無所有的人,也會在這種時刻猛然意識到,自己還擁有“生命”這種單純而又重要的東西。如此深刻的終焉,讓“未知”徹徹底底的化為虛無,這樣如劍如雷般貫穿身體的壯烈終結,的確會帶給人一種意外的滿足感,不是麼?
 

無法去抗拒這種“誘惑”,無論如何都想去盡力的接近那種“死”。
 

所以,要去探尋一下麼?“未知”終結的世界究竟是怎樣?

=====================================================


『part 2 』 “俯瞰“與”墜落“的聯繫
 

 

“俯瞰”所能帶來的,是一種即使本我的意識會去抗拒,也仍會如同暴力一般強行侵入的“衝動”。
 

從未預見那高處的景色,所以想去親眼見證。
 

可是這種在高處看到的景色太過壯觀,就連平常的景緻也顯得如此美麗,“意識”與“常識”在此時產生了衝突,名為“遙遠”的衝動便在瞬間失控。
 

所謂“視界”,並不僅僅指“視覺上所呈現的圖像”,其本質是“大腦所反映出的影象”。
 

於是,雖然確確實實置身於那樣壯闊的景色之中,卻無論如何都得不到置身其中的實感。
自己真的是活在這樣深遠的景色之中的麼?還是僅僅生活在自己所能親身體會到的狹小空間?!
 

必須想辦法證明才行!
 

很快,在“意識”與“常識”的摩擦中,其中的一方(這一方往往是常識)敗下陣來,我們基於理性所帶來的“常識”已經再也控制不住自己基於情感所帶來的“意識”,在這其中,對於“飛翔”的渴求便開始在人的思想中進行投影。

飛翔”這個詞其實與“墜落”是緊密相連的。但是對於天空的憧憬往往將這兩者巧妙的區分了。
自古以來的人類從來沒能成功的不借助任何外力進行個體的“飛翔”。其嘗試的結果往往都是“墜落”。
不過,即使做到了“飛翔”那又如何呢?將視角顛倒一下來看,這不也正是一種向著天空的“墜落”麼?
 

那麼,在這片存在於“意識”中的景緻消失之前,你的抉擇又是什麼?

 

是要在這片景色中“墜落”了麼?
 

還是說,今天只是沒飛起來罷了?

 

=====================================================


『Part 3』關於“消逝”的形式
 

 

死亡的“形式”確是不盡相同,
總的來說就如同一座無法找出通道之間有何關聯性的迷宮。
 

看似有一些規律可循,但卻無法用言語來進行精確的定義。
 

幾乎對於所有死者而言,其“死狀”就是最好的遺書。
或者從另一個角度而言,這些死者的“死”若沒有向世間公佈,他們本身的“死”也就不會發生。
 

當然,以上這個說法這對於某一部分死者而言是矛盾的。因為事實是他們很成功的死了,且沒有留下隻言片語。選擇顯眼的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卻不期待“觀眾的喝彩”。這種行為無疑是非常異常的。
舉個例子的話,就像是去家門口的便利店購物,卻在路上意外的遇到了交通事故。
 

而對於相當大的一部分死者而言,他們只是純粹的希望把某種自身暫時無法傳達的信息給傳達出去。因為一個人消逝之前的狀態所能蘊含的信息量是巨大的。(否則偵探們就要失業了…)
 

然而,就像我前面說過的,這一部分人往往都不是在真的在尋死,而且他們的結局其實也是出乎了他們自己的意料…

本來只是想以“死亡”作為媒介,通過逃避現實來解放自身,結果居然真的死了!
 

這樣的局面想來實在是令人發笑。
 

那麼,如果是一開始就真的想“死”,是不是就會選用更加“不會麻煩他人”的方法,以悄無聲息的狀態,徹徹底底的去迎接“死”了呢?
 

這種事情恐怕也是做不到的吧。因為即使人的生命逝去,只要還有人的記憶中仍留有逝者的影像,他就不會完全迴歸所謂的“無”的狀態。
 

就如同即使熄滅香菸的火焰,煙霧也不會立刻消失一樣。



=====================================================


『part 4.』 “記憶”和“原本的時間”
 

 

“記憶”是“時間”在腦海中具象化的體現。
 

不同時間段的經歷都可以給人帶來不一樣的記憶。
而“記憶中的時間”和“原本的時間”最大的區別大概是在於“記憶中的時間”的速度被放慢了。
 

仔細回想一下,當你回憶那些令你記憶深刻的事物的時候,是不是花費了比當初這些事情發生瞬間更多的時間,只是為了回憶起細節。
 

這是何等危險的狀態!
 

當你沉浸在“回憶裡的時間”時,你身邊“原本的時間”也在一刻不停的向前行進。
於是,你“回憶的時間”便開始與“原本的時間:產生隔閡,
其結果最終會變成“唯有回憶生存著”。


這是何等危險的狀態!
 

當你沉浸在“回憶裡的時間”時,你身邊“原本的時間”也在一刻不停的向前行進。
於是,你“回憶的時間”便開始與“原本的時間:產生隔閡,
其結果最終會變成“唯有回憶生存著”。
 

無法正視“原本的時間”會令人錯過許多發生在當下的事物。而無法正視所帶來的扭曲性,通常也要過很久才能顯示出來。而當它顯示出來的時候,往往就已經無法挽回了。
 

在這世上唯一不會變化的就是變化本身。
 

人類不能夠總是活在“記憶的時間”裡,否則無論身邊的時間怎麼變化,作為個體的你也不能感受到任何的波動。
 

太過平靜的境界會招來以“空虛”為代表的念想。而這些念想無疑是殘害精神世界的毒藥。
然後,等到你的精神世界也不復存在的那一天,你的存在本身也許也就失去意義了。
 

因為就失去了“內在的世界“和“拋棄了外在的世界”這一點來看,其狀態就已經和“死去”沒有太多的區別了吧。

=====================================================

Fin.

動畫信息

空之境界 第一章 俯瞰風景
中文名:空之境界 第一章 俯瞰風景
原 名:劇場版 空の境界 第一章 俯瞰風景
又 名:空之境界電影版1:俯瞰風景 / Kara no Kyoukai: The Garden of Sinners / Gekijô ban Kara no kyôkai: Dai isshô - Fukan fûkei
首 播:2007-12-01(日本)
IMDb:tt1155650

相關閱讀

最近更新

隨機推薦


© 2022 3樓貓動漫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