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想象完全不同的“地海傳奇”——一個書迷等待一年之後的雜感


3樓貓 發佈時間:2022-09-11 00:39:13 作者:風間軌跡 Language

等待了足足將近一年之後,近日才買到了質量很好的《地海傳奇》,給足了質量上乘的畫面和國粵英日個聲道配音。於是終於能夠抵住各種各樣的評論和誘惑,靜靜坐下來,細細看下去。我曾經下決心要心平氣和,不把自己的想法預先歸為任何立場。但有一種立場是無論如何也逃不過去的,那就是——作為“地海”書迷的立場。 曾經從預告片中尋找與“地海傳奇”小說中相對應的元素,但坐在熒幕前看得瞠目結舌之後才發現,原來那些真的就只是“元素”而已!吉卜力的《地海傳奇》不能對應任何一本《地海傳奇》的小說,它是利用小說中的人物、場景、對話、故事等等裝配出來的一個全新的故事,其中蘊涵了大量吉卜力自有的理念。宮崎駿改編《哈爾的移動城堡》也是用了類似的手法,但老爸做過的事情,兒子再去做,功底一看就立判高下了。如果說《哈爾的移動城堡》同化吸收了原著,那麼《地海傳奇》則倒轉了過來,是原著同化了電影。看過一些人的觀後感,他們所得到的感動,很多都來源於原著而不是電影。原著那些震撼人心的對白,那些雖然圖象化但仍然由文字誘發出來的畫面,都是電影所仰賴的基石。 我在和別人討論這部電影時說:“宮崎吾郎的胃口和雄心真大啊,他竟然想到要把四本書的內容和元素全都糅合進一部電影裡!”對,這是一邊在看電影的過程中,最令人目瞪口呆的發現。 也許這裡有必要寫寫電影的場面和劇情: 屏幕初開,黑暗中透出兩行清晰的詩句,雖然從日文翻譯過來已經有點變味,個人比較喜歡的譯法是: “沉默中才有話語,黑暗中才有光明,死亡中才有生命!鷹的翱翔,把昏暗的天空照亮!——《厄阿的誕生》” 然後浮現波譎雲詭的大海,天庭霹靂雲開雨闔,驚濤駭浪中折騰著一尾小船,旁人的驚叫和風雨師的哀鳴……劈裂的天空裡,兩條金電附身的巨龍如纏鬥般從雲層中央急墜直下…… 影片就“地海”發生的種種異兆開始,隨之而來,堂皇陰鬱宮廷裡,憂心忡忡的國王被陰暗角落閃過的一條人影刺殺。刺客就是阿仁王子。阿仁搶了家傳的寶劍之後外逃流浪,偶然之下撞見了大法師傑德,和他一起旅行。傑德是要去追尋世界危機的源頭,阿仁則是要逃避心中的恐懼。然後他們來到了霍特鎮,阿仁在裡救下神祕的少女,卻徜徉在熟睡幻境時被人販子抓獲,鎖在車子裡。直到傑德趕到救了阿仁,然後他們星夜前往草原上的一座房屋裡,見到了那兒的泰娜夫人。阿仁發現神祕少女居然也在,而且竟然是泰娜收養的賽璐。然後總覺得故事在這裡停頓了,傑德和阿仁不是外出尋找危機根源,而是留在泰娜家裡勞動耕田,然後就帶出一堆人與大地的感悟,雖然感動,但總覺得有他老爸的影子。漸漸地,原先冷淡的賽璐開始接納阿仁,而在一個黃昏的傍晚,阿仁無意中聽見賽璐唱歌,久違乾涸的眼裡竟然有了淚水……然後背後操縱一切的大反派科博(蜘蛛)終於耐不住寂寞自己跳了出來,派出一個先前出場,混在人販子裡的衣著奇特的反派走狗甲,把泰娜和傑德綁了去。在黑夜裡徘徊的阿仁,遇到了賽璐的鼓舞,勇敢地說出真名,走向了自己黑暗的深處……到天明的時候,他終於用祖傳的劍與賽璐一起打敗了科博。當清晨第一縷曙光浮現天的彼端,天空和大氣之中隱隱發生著變化,阿仁高喊著“特哈努”在風中跳了下去,一頭龍帶著他迎風盤旋升起——原來少女賽璐的真身是一條巨龍! 從開端和介紹來看,電影主體是建立在地海第三部小說《彼岸》與第四部《特哈努》交融的基礎上,但開頭那段“沉默中才有話語”的著名詩句,還有後來出現的“影子”的元素,來源於第一部小說《巫師》,但概念很大程度給修改了。看得中途我陡然大叫:“什麼!難道影子才是好人!”旁人以為我瘋掉了……劇情中傑德帶著阿仁,在路途中去找了泰娜,泰娜本是第二部《古墓》裡的女主角,收留了他們,對阿倫自述古墓身世。看到這裡我的感覺就好像小說中的故事突然間全都串行了,瘋狂地以一種全新的結構交織到了電影當中。電影的另一個主旋律詩句:“遠古龍與人曾經是一體的,人類選擇了地與海,龍選擇了火和空”,是來自於第四部《特哈努》。泰娜收養小女孩賽璐,以及賽璐最後變成龍的故事,也出現在《特哈努》當中,但在電影裡早已神奇地出場,看到最後我才發現,原來整部電影並不是要講傑德與泰娜的故事,而要講述阿仁和賽璐的故事。 這部電影其實很美,就如同它的宣傳海報一樣,它最令人感動的就是猶如小說《特哈努》中描繪過無邊無際的瀰漫著烈焰、金色和火舌的夢境,夕陽彼端的歌吟,沉沒在世界盡頭的光,彼岸,風與火的卷積翻騰……那個古老得彷彿屬於我們想象異面的世界,還有那一場場龐然而清澈的音樂,搖曳著塵埃的滄桑,像獵風一般地貫穿了所有的天空和國度。 我不知道宮崎吾朗的美術功底師承自何方,但有一點是毫無疑問的,《地海傳奇》的佈景做的比人物要好,遠古而瑰麗,如歌如泣的畫面,是影片中的亮點。當然,最值得稱道的還應當是電影中的音樂,那已經超越了影片本身的境界了。然而有一刻,畫面和聲響隱隱約約地引我來到一個不知名的地方,名叫“地海”卻又不是“地海”,像我心中的“地海”卻又給人以疏離感。 原作者曾經不滿的電影一個缺陷是,畫面雖然精緻,但卻不夠細微真實,這也顯示了對生活的積澱不夠的因素。在《千與千尋》與《哈爾的移動城堡》當中,豐富的細節令本應平淡的故事卻產生了完全仿真的熟悉感,光影的變換,人物不經意的一個小動作,器物的光澤與質感,都是吉卜力動畫高水準的標誌。但在《地海傳奇》裡,背景雖然精美,但畫面卻太過粗陋,使得人物彷彿與背景間離開來。尤其是在街上遇到賣布女人的那一場,明明劇情中傑德已經把布料紋理毫髮的細節都說了出來,畫面展示給我們的卻只有一個籠統的色塊,這與其父在作品中連榻榻米上的磨損痕跡這種與情節無關的細節都做得一絲不苟的態度相比,兒子學習的還有很多。 故事情節的一些問題和許多人一樣看後不明白,但我最不能接受的是,導演為什麼要讓阿仁毫無理由地就要揹負軾父之罪?就算是被黑暗的力量侵襲也好,但這樣無動機、無預兆、無交待、無鋪墊的開頭,很顯然地就是要讓人莫名其妙。(有笑話說那把劍是指向宮崎駿的,暴寒!)還有,影片中多次出現阿仁田人交戰時的扭曲表情,實在太過猙獰了,看得人有點連飯都吃不下。總覺得導演過分誇大了一種處於負面或者是背陰的情緒,結果反而影響了人物應該表現的正面形象。退一萬步說,宮崎吾朗做得也太絕了,難道是因為年輕,不懂得凡是要留“餘地”的緣故?其實如果要強調“罪”的話,出手刺傷父親就已經是不得了的重罪了(尤其是日本與中國這種東方文化國家),但只要人沒有死,那兒子回去悔過還說得過去,幹嘛連這點空間都不予預留呢?這就導致雖然懺悔卻已於事無補,男主角在觀眾心中留下的原罪與惡感依然無法消弭。 正如上文所說,也許是太過於強調阿仁和賽璐,《地海傳奇》中真正的男女主角傑德和泰娜反倒可有可無,刻畫得非常平面,形象也不敢恭維,這還導致了傑德的力量受到觀眾的強烈質疑。原著中傑德失去了魔法才會任人宰割,需要賽璐的幫助,可在電影中傑德一介魔法師除了開頭露點小身手,中途傳授高深道理之外,到最後居然手無縛雞之力,形象也更加不敢恭維。雖然傑德和泰娜的確返樸歸真,但也不致像影片描述的那樣完全“鄉土化”吧?傑德是像鷹一樣的男人啊,在電影中也是想這麼表現吧,但很不幸地淪落成一個歐吉桑,可憐的泰娜為了和他相配,也就幾乎差不離地成了一個身材發福的中年大嬸。至於阿仁與賽璐憑著導演從天降下緣分,千里來相會路到盡頭識的關係,雖然是劇情所需,也刻畫得非常感人,但是否能被忠於原著的讀者接受,也是個未知數。 這部電影失敗就在於,它的胃口太大,容納了四本書卻無法及時重組和消化,因此使得想要表達的東西太多反而什麼都表達不清,整個“地海”小說中的理念雜亂無章地散落在熒幕各個片斷之間,猶如龐大潮水褪去之後堆積在沙灘上的遺物。看過書的會搖頭嘆息,沒看過書的完全不明就裡。而且它的主題表現得太過明顯,因此就近乎於說教了。電影最終仍在描述一個最樸素不過的正義戰勝邪惡的故事,但小說《地海傳奇》最重要的內容恰恰並不是這樣的故事。 我曾經極力支持把這部電影譯成《地海傳奇》而不是《加德戰記》,不過看過動畫電影之後,一陣無語……然後就立場發生180度大轉彎地想,還是翻譯回《加德戰記》吧,這部電影離真正的《地海傳奇》小說似乎遠了一點,也許把它當作《加德戰記》而不是《地海傳奇》,就像當作吉卜力的“宮崎吾郎”探索電影,而不是“宮崎駿”電影一樣,能夠更加有助於人們心平氣和地,抱著另一種想法去對待它。 我想宮崎吾郎已經盡了努力去做他心中的好電影,這部電影也的確有許多值得人品味和觸動的地方,可惜在他背後出現了兩座高山一樣的名字:厄休拉勒奎恩和宮崎駿。

動畫信息

地海傳說
中文名:地海傳說
原 名:ゲド戦記
又 名:地海戰記 / 地海傳奇之格德戰記 / 加德戰記 / 地海傳奇 / Tales from Earthsea
首 播:2006-07-29(日本)
IMDb:tt0495596

相關閱讀

最近更新

隨機推薦


© 2022 3樓貓動漫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