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日本學習宣傳的藝術


3樓貓 發佈時間:2022-07-13 14:08:47 作者:叢二 Language

以洋人視角來宣揚本國文化,其實是東亞的偏好,本片就是極為出色的文化出口與演變的一個標本。

英國記者Michael Booth主要寫美食與旅行,先是學了法餐,然後被一本向世界介紹日料的經典著作《Japanese Cooking: A Simple Art》吸引,來到日本探索,2008年寫下美食隨筆《Sushi and Beyond》一書,出版後成為了西方人認識日本料理的著名非虛構作品。日本人把書翻譯了日文版,並製作成這部24集動畫紀錄片《英國一家、日本を食べる》,於2015年4月在NHK播出。

西人故事被日本人制作為日語節目,保留了一定的窺視、探索感,並默默轉化為一種民族自信與自豪,英國人小題大做的幽默感自然融入日本美食番慣有的誇張。片子形式豐富且自由,「旅行故事+異國美食」以動畫故事15分鐘+實拍介紹5分鐘的形式呈現,類似情景喜劇+美食料理節目的結合,切入角度全面,也更容易放開手腳。

相比原書的很多探店經歷和感受,動畫改編其實更像一個原創,做了很多增刪,主要是加強了故事性,增添了很多原書沒有的角色和小情節,更適合影視劇講故事的方式。原書的人物角色被概念化和標籤化了:記者的好奇,大兒子的莽撞,小兒子的怪奇(媽媽是最被忽視的角色),神祕的toshi、黑道大佬般的烹調校長等;而增加的小配角也很有特色,合羽橋道具街的廚神、大阪回魂的章魚燒奶奶、武士醬油店的娘炮老闆等,小而有神,也把原著更偏向歷史和產業介紹的硬知識,轉化為故事性的軟知識。

推薦看看第17集「壽司起源」,形式最豐富的,融合了壽司歷史、記者與大佬的交鋒、併為點出本書主題做了很好的鋪墊,以及!片尾5分鐘的壽司rap,用最流行的西方形式來演繹最傳統的美食,簡陋又熱血,嬉鬧又高級!整集看下來可以說非常圓滿。

有的人捨棄動畫不看只看最後5分鐘介紹,看似有效率、有信息量,其實是買櫝還珠了,細節都在動畫裡,而且「西人的窺探」這個靈魂才是最有趣的部分。比如大阪快餐那一集裡,英國記者在大阪街頭被撞,性急的大阪人撞到西方佬立刻原諒、撞到日本人立刻開罵,原書其實只提了一句「大阪人的走路速度是世界最快的」,這個自黑的小情節就是日本人自己加的。

當然日本人也對原作做了更有利於自己的裁剪,比如和牛一章,Michael Booth其實在書中對和牛的口感提出了質疑:「說實話,和牛偶爾吃吃不錯,但實際上它對我來說太嫩太肥了。困擾我的並不是健康方面的後果,更多的是我喜歡肉有點嚼勁。牛肉真的應該在嘴裡融化嗎?它不是冰激凌,它是一種動物。」聯繫到書中這一章標題叫The Beef Delusion「牛肉的錯覺」,可見記者對這種入口即化的和牛口感並不感冒。但在動畫片中,本集主要在描述記者荒唐的執拗的尋找「和牛馬殺雞」之旅,只在長篇的、自豪的和牛介紹中夾了一句原書檯詞「我更喜歡有嚼勁的」,看上去就只是英國人的傲嬌,把原作的質疑化為無形。

這種自豪感貫穿始終,動畫講述了紛繁的食物,但不時強調日本料理的核心元素:烹調的減法藝術、作為味覺基礎的木魚湯、米飯配一切等基礎性主題,其中大部分是完全日本傳統的料理,甚至不免極具獵奇性,比如相撲手的雜煮鍋美食,同時也很驕傲地以融合美食的角度來審視和食,比如講日本清酒,卻是從一家意大利餐廳開始講起。最重要的是,故事的改編很有小說技法地將「想吃披薩漢堡」與「探究日本料理(被日料征服)」這條飲食主體性的線索貫穿始終,以家人和校友對日料的無知起,最終第24集以英國家人吃法餐主動配米飯為結尾,道出「和洋折衷」的世界性。

中國人真該好好學學這套宣傳的藝術。材料並不難找:另一個英國記者Fuchsia Dunlop扶霞對於中餐的熱愛與報道,其實不比Michael Booth寫日本差,甚至更好。Michael Booth後來寫了關於日本大米、中日韓美食比較等書,利用完這些亞洲材料,就跑去丹麥做Monocle雜誌的北歐常駐記者了,而扶霞則一直深耕中國美食,故事和知識都不缺,缺的就是——

缺的太多,乾脆去請日本動畫公司來算了。

動畫信息

英國一家,吃在日本
中文名:英國一家,吃在日本
原 名:英國一家、日本を食べる
又 名:Sushi and Beyond / Eikoku Ikke, Nihon o Taberu
首 播:2015-04-15(日本)
IMDb:tt4609952

相關閱讀

最近更新

隨機推薦


© 2022 3樓貓動漫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