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電影節重映觀影后的新體驗


3樓貓 發佈時間:2022-09-15 17:16:13 作者:馬沙 Language

電影不消說,能來電影院看的觀眾,應該都通過其他媒介早已看過不止一次。我也不例外。

和其他電影一樣,通過專業設備,與同好們一同在放映廳中觀賞的感受,是任何高級家用視聽設備都無法比擬的。

自2007年意外購入《星之繼承者》的實體DVD BOX後不久,在小區文具店中買到了“高達劇場版合集”的光碟套裝。看完內附的三部劇場版後,得以瞭解《高達Z》的大致劇情。完整的動畫劇集則是在此後的數年中通過同學贈予的三張壓縮光碟斷斷續續看完。

作為UC紀元中最受好評的一部TV作品,《高達Z》給我留下了極深的印象,即使中學畢業,離開大學,走進社會,當年的畫面很多依然留存腦海。不過一口氣看完三部劇場版,是沒有嘗試過的。如今有機會全身心的在國內的劇院中感受Z之鼓動,實屬幸事。

由於沒有搶到第一批戲票,本應最後觀看的第三部意外的成為了2021年上海電影節中播映的八部(本人並沒買到《閃光的哈撒韋》)高達劇場版中觀影的第一部。美琪戲院柔軟的靠背和緊湊的座位也給我留下了印象。

閒話到此為止

影片開場銜接上部末尾,旗艦亞加瑪和阿克西斯艦隊會晤劇情。由於夏亞(即古華多羅/柯特羅/克瓦多羅大尉)的個人原因,會談迅速失敗,一行人也被關押。(一行人在地毯上的行走音效沿用在金屬甲板步行的聲音,有些齣戲)

逃離阿克西斯旗艦途中,妮哥中尉(即蕾柯婭)中槍,但只有卡繆對其關切,夏亞則沒有表示(與其說不關心,更像是忽略了這個人的存在)。之後妮哥帶傷出擊後被亞贊擊墜後迅速選擇變節。夏亞持續的冷淡是她不滿情緒積累的根源,此次事件也是一個所有人都沒有發現的爆發點。對夏亞而言,無論是妮哥MIA還是確認變節,對他都不是值得關注的事情。

此處也可以看出西羅克(施洛哥,希洛克)和夏亞的差別。和希洛克利用一切機會對各路人物進行識別和拉攏相比,身為奧古勢力的實質領導者,夏亞在多次的衝突中表現出來的是對領導身份的抗拒和迴避,比起在政界進行演說和周旋,還是招納人才,他更願意以軍人或戰士身份活躍,甚至連指揮官的工作也沒有太多接觸。

0087年的地球圈,三方勢力中,AEUG的軍事規模最小,儘管有地球聯邦軍的部分實權派和中立的月面都市企業以及香港的羅商會支持,但夏亞更像是一個象徵性的統帥,這也可能是因為動畫中對其非戰鬥的畫面著墨不多的緣故。

需要注意的是,夏亞並非缺乏領導能力。一年戰爭期間,其兩次擔任戰艦指揮官,無論是領導特別部隊(僅一艘姆塞)對白色基地追擊還是被基西莉亞重新啟用後,指揮瘋狂射水魚隊對聯邦軍總部加布羅的滲透和進攻,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之後作為“新人類部隊”的指揮官,也有相當的戰績(雖然大多數擊墜由拉拉·辛的艾爾美斯獲得)。

之後他以政治家身份在達卡的活動也取得了顯而易見的成果。不夠這也不是他的主動,在佈列科斯准將被刺身亡前,他也試圖躲在陰影中活動。直到前者臨終託付,夏亞難以逃避,才有了會場演講的驚人“演出”。

也許和童年經歷以及軍隊生涯中隱藏身份的危險生活往事有關,夏亞總是難以接受被人們的目光關注。最終出場的《逆襲的夏亞》片中,結束演講後的夏亞也自嘲道“真像個小丑”。

能力和家世身份疊加下的“天生領袖”和對登臺亮相的極力逃避,矛盾的兩個特質在一個人身上出現,即是古怪,也是必然:

夏亞幼年即父母雙亡,且父母都是由於政治原因,非正常死亡。一直到青年時代,他假冒他人身份進入吉恩公國的軍官學校前,都是半逃亡狀態。而進入公國軍系統後,也要日夜擔憂某日為人揭破身份,死無葬身之地。即使是基西莉亞揭破他身份,恐懼也依然沒有散去。這也是初代高達劇場版中夏亞在最後時刻依然堅持殺死基西莉亞的理由之一。既是為了“向扎比家復仇”,也是為了殺人滅口。

直到成年,夏亞都是以躲藏的狀態生存。小行星阿克西斯的生活中,儘管有人知曉他的真實身份,但微妙的政治局勢依然需要“夏亞”這個假名充當防護。直到達卡演講,嘉斯巴魯這個名字才正式為世界所知。

逃避一是來源於恐懼,一則是缺乏可信任的親屬友人紓解引導。這能解釋為何拉拉之死對其打擊巨大,直到十四年後與阿姆羅決戰時,仍然念念不忘。拉拉之死消滅了夏亞此前小心積累的信任感,她的死對夏亞來說,意味著新人類的共鳴依然沒有超越人的極限,相互理解也無法消除愛恨的情緒。可以說夏亞喪失了對身邊人的信任感,出於防備心,更傾向於將他們作為工具來利用。這也是當身邊人為夏亞特有魅力吸引而接近他時,卻發現被他反感和厭棄。妮哥如是,《逆襲的夏亞》中的葵司如是,而駕駛乍得德卡的邱內甚至沒有被厭棄的機會,只是單純被當做好用的工具罷了。這也催生對方陰暗心理的萌發,轉而走向夏亞的對立面。

從這個角度看,卡繆確實受到了夏亞獨有的青睞和期望,說他的崩壞是夏亞絕望的誘因,並不過分。

同樣是把人當做工具,西羅克和夏亞思路相似卻做法不同。

熟悉UC世界觀的人都瞭解木星船團對地球圈的重要性,船團領導人的身份已經為希洛克的能力做出強力背書。迴歸地球圈後,在多方角逐局面下,找準機會躋身其中。以柔軟身段遊走三方勢力中為自己擷取權力,機關算盡,最終手握一方兵馬,直到殖民地鐳射發射前,其軍勢可謂最大。自身在機動戰士開發,艦隊指揮方面的能力外,對各方實力人物的拉攏和離間也為一絕。從這方面講,希洛克當真有影片最終Boss的手腕和實力。

拉攏妮哥尚屬意料之外,但移交新銳戰艦多格斯基亞的途中,將並不熟稔的亞贊作為暗樁安插到提坦斯實權派巴斯克·歐姆身邊,甚至沒有向他許諾任何物質獎賞,只消等他在必要時刻發揮作用即可。這一舉措,沒有相當的看人眼光和膽色,是絕做不出的。

而後續的發展也如他所願:亞贊也連同其部下,在巴斯克歐姆預備率麾下艦隊進攻西羅克部時,連同座艦被亞讚的漢布拉比小隊一同擊破。此時西羅克才在名義上徹底掌握了提坦斯的全部勢力。

提坦斯“名義”上的最高領導,這一點西羅克自己也有認識。原領導人兼創始人賈米托夫的突然死亡和其親信的“戰死”,對整個提坦斯(宇宙)艦隊的動搖可謂巨大。同樣的事情,七年前同樣上演過:一年戰爭最後階段,阿·巴瓦·庫要塞攻防戰中,總帥的死亡既讓公國二號人物基西利亞掌握了公國軍的名義指揮權和最高權力位置,但總帥基連的死亡也導致了軍心崩潰,對其個人效忠的部隊出走,以及戰役最後的失敗。(雖然《Z高達》原作早於OVA作品《0083》,但劇場版中出現的各種0083機體,意味著劇情是默認0083以及該時間線上的其他官方作品為Z之前故事的一部分,迪拉茲叛亂事件是為地球圈所知的。)

通過陰謀獲得權力,是最快捷的手段,但有極大的風險。

《高達Z》的整個故事起於0087年初奧古武力奪取提坦斯新造高達,結束於0088年初的圍繞殖民衛星鐳射格里普斯II的爭奪戰。故事的時間跨度約為一年,相對前作《高達0079》約5個月(7月-12月底)的時間更長。故事的舞臺也進一步豐富,除宇宙殖民地和地球圈外,本作的主角一行相比前作一路逃亡的路途,更有餘裕將足跡遍佈月面和地球圈都市的大街小巷中,這也為呈現各角色形象提供了更多的場景,角色的性格轉變和行動提供更堅實的基礎。

劇場版第三部中,勢力除提坦斯、奧古以及阿克西斯三方外,水面之下的月面企業聯合體、明面上中立的月球都市群以及決定了局勢最後走向的地球聯邦政府,都在電影中有一定的戲份著墨。100分鐘的電影,看著行雲流水,時間跨度則是從0088年1月18日阿克西斯撞擊色當之門開始,終於同年2月22日,格里普斯戰役結束,達一月有餘。

希洛克從迴歸地球圈到戰死,前後不足一年。暗殺加米托夫,唆使亞贊擊殺巴斯克,奪得提坦斯最高指揮權,再到最後戰死,事件密集,但時間未滿一月。在這期間要求他能夠拉攏人心,整肅提坦斯上下以及調整和地球聯邦政府的關係(自達卡演說後,地球聯邦軍在地球聯邦政府的影響下減少和停止對提坦斯的支援),以西羅克手腕之高明,期限內要解決這些大麻煩,實是強人所難。

但反過來看,在有限的時間和人際佈局下,還能獲得如此成果,直到決定性一擊後,局勢才有分曉,作為一名陰謀家,對希洛克可以有相當高的評價。可惜他雖用人不疑,手下可用之才畢竟太少,計劃推進過程中變數過多,加上生化傳感器這個最大意外,一代梟雄最後還是飲恨宇宙,與他的船團母艦朱庇特里斯一同消散與虛空中。

再談夏亞,作為藝術作品中塑造的角色,他的魅力不消多言,四十餘年來,高達角色層出不窮,但夏亞始終居於前列,常年位居榜首,這就是最好的證明。可作為一名領導者,他並稱不上合格。

領袖人物的魅力,一方面來自卡里斯瑪氣質的多寡,一種勝券在握,泰山崩於前而面不改色的這份穩重也是必備。夏亞恰恰缺乏的是這種穩重,劇場版中初次和哈曼面對面,且是在代表整個陣營出面的狀況下,向對方最高實權人物大打出手,這點上,夏亞被基西莉亞看輕並非沒有理由。第二次聯手機會時則遲遲不肯低頭換取合作機會。第三次面對鐵奧和卡碧尼聯手夾攻下,依然不肯放下身段尋求機會,最後落得機毀人亡(並沒有)的結局,戰役結束後奧古也由於他的缺席而在地球聯邦軍陣營中難以獲得一席之地,落得瓦解吸收的下場。這一走向,歸罪於他因一己之私肆意妄為,並不過分。

多次情緒失控,直到最後也要和昔日情人兵刃相向,作為一個政治家還是統帥,他都不是合適人選。這一點,直到五年後的第二次新吉恩戰爭中也沒有改變。

能讓一代英豪如此失態的,只能是一時女傑,哈曼·坎恩。

關於哈曼,按照無論劇場版還是動畫版劇情中,她的出場時間最晚,戲份最少,給局勢帶來的變化卻是最大,若以三方會戰結束後,各方保有的實力,也是她領導下的阿克西斯/新吉恩最大。直到0088年後半受內部反亂勢力和聯邦軍/奧古軍夾擊後敗亡前,以20出頭年紀,有著操弄整個地球圈的手腕。女傑或女王,用在她身上並不過分。

不談那些近乎調侃的論調,夏亞對她的反感並非毫無來由,直到最後關頭,依然不肯屈就她之下,也是有跡可循的。

本片中,哈曼被夏亞稱為“腐朽扎比家的餘孽”,而後續的《逆襲的夏亞》裡,更是在演講中稱其為“跳梁(小丑)”。

這樣描述,並未誇張。0080年初,遠遁火星圈的吉恩公國殘黨,依靠小行星帶稀少的資源續存,同時還要將大量資源用於軍事產業。平民大概不會有舒適的生活條件。

不難想象,類似北方某國的先軍政治體制是阿克西斯政權最可能採取的方式。大量生產資源用於無產出的軍需工業,民用需求被極度壓縮,再加地處遠離地球圈的火星圈。身為優先階層的軍官群體,少年時代於環境優美資源豐富的地球圈度過的夏亞也不會樂於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下。

先軍政治環境下,資源像軍政領域傾斜,對普通人而言,躋身軍旅是唯一可行的出路。逼仄的環境下,逃至火星圈的吉恩勢力也非鐵板一塊,光是扎比家殘黨就有公王派和米涅芭派明爭暗鬥,求自保和升遷而引發的鬥爭也不罕見。這些事蹟,以阿克西斯為主舞臺的諸多作品都有提及。官方設定中,夏亞迴歸地球圈的原因是逃離阿克西斯內部的鬥爭。來到地球圈後他也如願以償的找到了志向相合的同志。

到火星時,夏亞已是立下過諸多功績的知名人物,而彼時哈曼還是尚未成長的少女,在如此環境中成長並掌握最高權力,背後故事自然不會比希洛克更光彩。對名義幼主的控制,手下軍官的擁戴也反映出她的手腕。

下面談談三人各自的主張和立場,及為何三方最終會走向聯合失敗,以混戰收場的理由。

長年位於火星圈的阿克西斯勢力,說得好聽是蟄伏地下的殘軍勢力,說得難聽,不過是水渠裡的老鼠,伺機奪回過去的權勢。與其說是政權,更像是一群軍人勉強承擔一定的政府職能,在極端環境下存活。

面對雙方,哈曼的主張是“承認扎比家的復興”、“歸還SIDE3”這類政權和準領土主張。身為一個遠走異域的流亡政權,如何從Side3的吉恩共和國政府繼承政權,且得到作為上位存在的地球聯邦政府承認,都是不小的問題。

筆者在此做兩種猜想:

1、“扎比家復興”,“還於舊都”在八年流亡的歲月中,已經是阿克西斯殘黨(或新吉恩)集團超越政治理想的存在。目標的可行性已不再重要,而是一種類似於《天龍八部》中,慕容家族大燕國復興夢的存在。對這一目標的質疑,受到反對的同時,大概還有性命之虞。

第一次阿克西斯戰爭結束(0088),直到0100年吉恩共和國放棄自治權,(AOZ2的火星吉恩和F90漫畫中的火星吉恩不討論),“吉恩再興”一直都是殘黨勢力持之以恆的追求。哈曼本人自幼在這種環境中成長,同樣無法擺脫“復興吉恩”的泥潭,這也是身為創始人吉恩·戴肯之子的夏亞對其嗤之以鼻的理由之一。

2、哈曼身為領導者也意識到了這一目標並無達成可能,但身為領導者一旦對該路線做出調整,自身合法性也要受到動搖,甚至性命難保。所以只好以武力為後盾,走一步是一步。之後的故事中,趁三方會戰之後,各方勢力受損,新吉恩以強大軍力壓制地球圈,取得一系列成果。但阿克西斯勢力最終也沒有實現“還於舊都”的夢想。最後還是在ZZ主角一行、內部反亂勢力以及地球聯邦軍的聯合壓制下走向滅亡。

身為領導者,哈曼無法反制錯誤思潮,順應這一論調以保障大權在握。自然會被敵視扎比家,且目標放在全人類革新上的夏亞輕視。只為擷取權力而不顧歷史潮流走向的哈曼,在夏亞看來,自然是“餘孽”、“小丑”。這一關係,比較類似迪金公王眼中的基連總帥。所謂兩人是因愛生恨的輕佻論調,反而將這兩人都看得輕了。

至於夏亞,前文對其已有解讀,有大志卻不是實幹家,放眼全人類卻耐心不足,最終為人性所釋放的惡和努力後遭遇的失敗所擊垮,最終轉向“毀滅寄生地球的人類”這一空虛且野蠻的目標。

將地球環境轉為核子冬天,且不論殖民衛星的糧食供給和各項物資生產如何保證,單純消滅人類,也是極大的罪惡。單論夏亞,性格上自是有諸多魅力,但0093年的殘暴行為,實在是很難對他有正面評價。對夏亞這個人物的思考,筆者會在《逆襲的夏亞》中詳細解析,此處不再贅述。

希洛克一角,連貫看完劇場版後,可以說有太多的新的感觸。前篇中,籠絡身為提坦斯新兵的莎拉手段,等幾日後觀影完畢後再提及,本篇中和妮哥的幾次交談從側面顯出此人眼光毒辣,言辭一針見血。在亞贊帶回妮哥後,西羅克看出此人的迷茫在感情、陣營對她並非重點。一番懷柔手段後(房中祕事未必沒有,莎拉對尼歌的不滿和敵意更像是爭寵而非政鬥)將其收入帳下,可謂精彩。

而莎拉不論是動搖之下對西羅克依舊保持追隨、多次為西羅克擋槍(莎拉明明是被卡茲射殺,卡茲卻說是為她報仇,心理活動值得玩味)到最終決戰,雙方生化傳感器發動時,莎拉的意識體依舊擋在鐵奧身前,對西羅克的追隨基本是保持到了最終時刻。果然洗腦和巧令辭色的套路還是越小越好用。妮哥死後就毫無猶豫的站在了卡繆一方,並時刻在戰鬥中“放水”。至於最後和艾瑪·辛中尉的死鬥,後文會再解釋。

最後西羅克敗亡,歸咎兩點,一是時間過快,短時間內其無法部署軍事行動同時進行內鬥和拉攏各方人才,直到最終戰,身邊的親兵也只是兩個人。劇情殺無需多說,宇宙世紀最有野心和手腕的人物之一卻以“不動的鐵奧”和“西瓜冰911”等memes留名,多少浪費了富野對這個人物的一番用心。

希洛克常掛在嘴邊的“女性主義”也算貫通了全劇戲份,“全控”的戲稱似乎也能反映他對女性的態度,至於對具體個人是利用還是尊重,筆者還是傾向於利用。所謂理想的女性作為人類領袖,究竟會是何種姿態,目前依然不得而知。不過可以肯定,哈曼絕不符合他的想象。或者等在富野監督的更多作品中理解其“女性主義”立場後,才能對希洛克的這一言論有更深的認識。

死前臺詞的更替(從“我要帶走你的心靈”變成“女人身邊嗎?”),也稀釋了原作動畫末尾生化傳感器神棍的效果。筆者相信富野監督並不希望強調新人類所謂超能力,這種人性希望的浪漫化的表現,在他的諸多作品中都有痕跡。被當做“通過技術手段就能還原的超級特異功能”,實在是作踐了(對,說的就是獨角獸動畫和劇場版)。

主線講完,接下來說說其他小細節和次要人物對劇情的推動。

妮哥中尉在終章的動作看似很大,對於整體局勢影響反而很小。畢竟她是個只為自己而行動的女人。這點不需要做褒貶,個人選擇個人承擔後果。只可惜一波操作帶走了愛瑪中尉。對自我中心女性的偏負面描寫,大概來自於富野監督童年時代母親形象的影響。類似的“肆意妄為的女人”角色,之後的作品中也有不少。

拉迪修號的漢肯艦長和愛瑪中尉的互動相當有愛,日常對話和餐廳眾人吃甜品的部分很能反映兩者若即若離的微妙關係,兩艘戰艦上的眾人大多也是看破不說破,生怕橫插一腳煞了風景。但到死二人都沒有機會戳破這層窗戶紙,走在一起,可謂苦命鴛鴦。拉迪修號眾人捨命掩護高達MK-II的場景也算是高達Z中令人印象深刻的名場面之一。

以一句輕佻話打開整個Z時代,“搞垮”提坦斯的捷力特·梅薩,他相關的女性,每一部會死去一名,新銳MS他也開了不少。第三部中,由於人物龐雜,信息量巨大,原本重要的乞力馬紮羅攻防戰被刪減,能夠塑造他形象的戲份基本刪光,導致最後出場形象可憎。左衝右突妨礙卡繆援救拉迪修號,終於被一套操作帶走,像個多餘的垃圾,被擊墜後與拉迪修號的殘骸一同爆炸消失。

按說捷力特是整部作品的另一條線索,反應了提坦斯由盛轉衰的同時,也作為卡繆的成長鏡像不斷進步,結果死前連句像樣臺詞也沒有。猜測是監督好惡問題。

富野高達裡一向不重視“女主角”,花園麗儘管獨佔結尾曲,但TV中還是存在感稀薄,顏值和造型和眾多女性相比也顯得平平淡淡。劇場版去除羅莎美亞劇情後,稍微矚目了一點。熬死一眾情敵和情敵預備隊和疑似曖昧對象後,終於奪得大腦沒有燒壞的青梅竹馬。最終兩人在宇宙裡濃情蜜意上下翻滾,給艦橋眾人和放映廳的觀眾們都塞了一大把狗糧。正宮地位,名至實歸。

說到這裡,劇場版(2006)和TV(1986)相隔20年整,而劇場版跟如今居然也有15年之久,時間無情。

當年TV結局可謂陰沉悲痛,三方勢力傷亡慘重,登場角色大半死亡的同時,主角也大腦過載變成了傻子,比前一年播出的動畫《重戰機艾爾蓋姆》中,半路天降的真·女主變成痴呆更進一步。

結局時花園麗悲痛的語氣和飄過的百式殘骸相信給當年追劇的觀眾們不小的衝擊感。這一場面在2003年播出的高達SEED中也被沿用,只不過金色百式成了擋炮後粉碎的強襲高達。

二十年過去,毀天滅地的黑富野,如今也成了笑態可掬的老光頭(依然有頭髮),也許是為了彌補當年觀眾們的不滿,如今的劇場版,比起TV版毫無迴旋餘地的悲劇性結局,還是願意稍微發點糖給觀眾。原作中,不得已下,被轟殺的年上“妹妹”羅莎美亞(?),還是結尾卡繆在駕駛艙失智發瘋,都被改成了“溫暖人心”的收尾(指羅莎美亞在第二部中唐突消失和結尾羅莎美亞鬼魂唐突出現)。

不過這一改,後續的高達ZZ再無機會以劇場版形式和本作相連,雖然ZZ本身也是前後矛盾,著急趕工出來的作品。老實說,我也不覺得它有什麼翻新價值(垃圾佬朱老總和眾多普路妹妹們,對不起)。那也是另一個故事了。

高達Z在當年可謂受到相當期待,富野所特有的晦澀語言風格,更豐富的製作資源,新一代的製作團隊,以及和前作對比,相當慘痛的結局,都給當年的觀眾留下了十足的震撼。“愛的戰士”虛淵玄直言,高達Z對他的創作生涯有相當的影響,當年還是中學生的他,對出場的萊拉大尉剛有些感覺(胸大),而劇情也進行到捷力特和她有一定交集的階段是,這個還能起很多作用的角色一下子就死掉了。這也是虛淵玄意識到“動畫還能這麼做”的開端。相信當年在電視前大受震撼,並立志進入動畫界的觀眾,還有很多吧?富野就是這麼一位能夠持續為業界帶來心血的人物。

筆者雖距離動畫有相當的距離,高達系列依然對到目前為止的人生造成了相當的影響,其動畫、小說作品之豐富,直到今天依舊沒有全部拜讀完畢。學習日語的最初動力也是希望能更近距離的理解他的作品。希望這位年屆八十的老人能夠一直保持健康,為我們帶來更多的思考和驚喜。

動畫信息

機動戰士Z高達Ⅲ:星辰的鼓動是愛
中文名:機動戰士Z高達Ⅲ:星辰的鼓動是愛
原 名:機動戦士ΖガンダムⅢ -星の鼓動は愛-
又 名:Mobile Suit Z Gundam: A New Translation III - Love is the Pulse of the Stars
首 播:2006-05-18(日本)
IMDb:tt0488584

相關閱讀

最近更新

隨機推薦


© 2022 3樓貓動漫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