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與理想之間,隔著冰海


3樓貓 發佈時間:2022-06-29 12:30:37 作者:被風吹起的塵埃 Language

如果說,現實的歐洲十世紀,是維京人征戰世界的各個角落;那麼理想中的,大概就是冰海彼岸的那塊遙遠土地——文蘭。那裡“果實累累,有著茫茫草原的新天地”;那是“沒有奴隸,沒有戰亂,每個人都能和平生活的豐饒溫暖之地”。那裡是許多人嚮往的人間“樂園”,那也是許多人窮盡一生無法觸及的夢幻彼岸。

2019年四月,那是屬於WIT STUDIO製作下《進擊的巨人》第三季後半部分的春天,提前贏下了那個夏天最熾熱的“口碑”。那麼在巨人結束後的七月,我們又迎來了WIT STUDIO製作下的冰海世界。《冰海戰記》的序章結束,也是一段新故事的開始。當然,之後的故事我還沒來得及看,只是想寫寫這序章故事中自己的心情。

一、“真正的戰士”——理想與現實的交織

記得第四話中阿謝拉特和“戰鬼”托爾茲決鬥,托爾茲在取得勝利後,扔掉了自己的劍,無所畏懼的面對死亡,直挺挺地立著,被一支支利箭穿透身軀。托爾芬抱著他痛哭不已,他留下了那句“真正的戰士,是不需要劍的”迴盪在阿謝拉特的腦海中。“真正的戰士”之姿,該是怎麼樣的呢?托爾芬走向什麼樣的未來,才是托爾茲希望看到的呢?年幼的托爾芬還來不及去思考,因為他已被滿腔的復仇之火點燃。

現實與理想之間,隔著冰海 - 第1張

現實與理想之間,隔著冰海 - 第2張

於是,到了第六話,他為阿謝拉特做斥候的路上,身負重傷,被一戶普通英格蘭人家救治照顧,這是序章故事中托爾芬遇到的少有溫情。然而當天夜裡他燒燬海邊的房子作為信號,並清除登陸阻礙時,那位救治他的老婦人難以置信地看著他,心中的悲哀和絕望隨著淚水一道流出。她悲哀的是,到底怎樣的經歷,才能使一個如此幼小的孩子成了長於殺伐的工具。而她絕望的是,她帶給的溫情,竟喚不醒這孩子任何一絲過往的溫馴痕跡。托爾芬的語氣平緩地勸說著村民,而當他看到滿面淚水的老婦人時,他長長嘆出一口氣,眼神又變得冷酷得令人窒息。他又拾起步子,融入到搶掠的人流中去。那把殘留著著短暫溫情的梳子,被殘酷的冰冷世界踏碎。村子,被黑色的火焰團團包圍。

現實與理想之間,隔著冰海 - 第3張

現實與理想之間,隔著冰海 - 第4張

現實與理想之間,隔著冰海 - 第5張

現實與理想之間,隔著冰海 - 第6張

現實與理想之間,隔著冰海 - 第7張

第八話,他們將掠奪的財富帶回根據地,酒肉之間,阿謝拉特隨口道出了“金錢的奴隸揮著鞭子,在用金錢買來的奴隸面前擺出個主人的樣子。其實每個人都是某種東西的奴隸,只是人們沒有自覺罷了”。這句話像極了巨人中凱利·阿克曼回望自己守護的雷伊斯往事時說的“人如果不沉醉於某些東西,估計都撐不下去吧……所有人,都是某些東西的奴隸”。是呀,回望人生,正是一段被某些東西“奴役”的故事。幼時無知,成為了父母家人眼中期望的那種人的“奴隸”;少時無力,成了眾多“權威”的奴隸,並矢志不渝地追隨認同;青年無能,成了碳水化合物和所謂“理想”的“奴隸”。中年稍成,卻又成了家庭的“奴隸”,還要求下一代繼續成為自己心中的期望的那個“理想”之人的“奴隸”;垂髫醒悟,疾呼世人不要為某物所“奴役”,可喧囂的人潮,再也聽不到“過時”之人的吶喊了。青年時鮮衣怒馬,笑談天下不過股掌。因為那時有夢,有心力,想要欣賞窮盡世界的美景,想要找尋隱藏於黑暗之中的真諦。老年時頓足啜泣,悲嘆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因為此時夢已做完,心力憔悴。到不了的遠方,不去了;找不到的真理,不找了。於是,世人沉淪在死亡的邊緣,靜候死神的來臨。也許成為了某物的“奴隸”,才能多一份活下去的認真和堅定。

現實與理想之間,隔著冰海 - 第8張

現實與理想之間,隔著冰海 - 第9張

現實與理想之間,隔著冰海 - 第10張

現實與理想之間,隔著冰海 - 第11張

現實與理想之間,隔著冰海 - 第12張

因而第八話裡又多了一個側面,那就是夢境朦朧時分,托爾茲告訴托爾芬“你沒有敵人,任何人都沒有敵人。真正的戰士,不需要劍……”此處與其後奴隸侍女迴應托爾芬的“逃”,說道:“逃,不斷地逃,逃到海的另一頭,又會有什麼呢?肯定什麼都沒有。”你可以認為,這是一種悲觀的態度。但對於一個飽經肉體桎梏和精神重負的奴隸來說,她看到的,是永無休止的戰亂,和或顯性或隱性的奴役。她難道不希望活在一個沒有戰亂、沒有奴隸的自由之地嗎?她想,但是她看不到,也去不了。絕望沖淡了大部分幻想,於是也就漸漸失去了希望。就一個奴隸的發言,可以看做是一個人的絕望。然而在那樣一個征伐不斷,食糧不飽的年代,人們又何嘗不向往自由而安定的生活呢?只不過作為一個普通人,無法干預權力者的抉擇,於是,在長期的灰暗屈辱中,掙扎著,漸漸地失去希望。

現實與理想之間,隔著冰海 - 第13張

現實與理想之間,隔著冰海 - 第14張

現實與理想之間,隔著冰海 - 第15張

現實與理想之間,隔著冰海 - 第16張

現實與理想之間,隔著冰海 - 第17張

但是站在阿謝拉特等維京劫掠者的立場上看問題,他們這麼做是符合自身利益並且適應本國國內情況的。丹麥地處斯堪的納維亞中心區,多山多峽灣,林業發達但可耕種土地少,在人口不斷增長的情況下,農業狀況並不能實現自給自足。因而,維京人利用發達的航海業以及嫻熟的航海技術發動侵略戰爭併吞並富饒土地、劫掠財富,成了那個生產力低下的時代最好的戰略發展方案。在第十話的黎明之際,托爾芬和阿謝拉特談到侵略者與神明時,阿謝拉特說:“人類的世界正緩慢而堅定的逐漸老去。撒克遜人消滅了羅馬人,現在我們又會消滅撒克遜人。曾經的羅馬帝國榮光,將成為遙遠的過去。這是黃昏時代的黎明。”此處的“黃昏時代的黎明”既是指眼前正冉冉升起的紅日,更是指“諸神黃昏”中的毀滅、以及重生。盎格魯撒克遜人把羅馬人和本土居民凱爾特人趕了出去,自己獨佔了英格蘭這片富饒的土地。維京人也希望佔據這片肥沃的土地,維持本國軍備力量的同時,發展本國的綜合實力。這本質上就是一場場“諸神的黃昏”。他們都是慾望無法被填補的“飢餓者”,在利益爭奪中,更“強壯”的那位取得了優勢罷了。立場不同的征伐侵略,沒有哪一方是正義的。人們在征伐之中掠奪消耗,為那黃昏的最後的光芒而自滿驕傲,卻不曾想,長夜終至。

現實與理想之間,隔著冰海 - 第18張

現實與理想之間,隔著冰海 - 第19張

現實與理想之間,隔著冰海 - 第20張

現實與理想之間,隔著冰海 - 第21張

現實與理想之間,隔著冰海 - 第22張

就像是第二十二話中阿謝拉特又和托爾芬決鬥,回憶起身世之苦,自幼起便不再相信人們受神庇護。正如他自己所說的那樣“有些事必須有個人來做,不是等英雄或是神,必須有個人來做”。阿謝拉特並不是個普遍意義上的善人,他手裡沾滿了無辜勞苦的鮮血。無論在那個時代,總要有人為“霸道”(與“王道”相對)揹負罪孽,他只是其中的一個罷了。不去等待神明眷顧庇護,不去期待英雄挺身救贖,自己先邁出腳步,或成為英雄,或成為英雄的墊腳之路,又或成為人民歷史的車軲轆……現世的一切都是積蓄和爭取的結果,即便瞑目也無悔無艾。這是阿謝拉特作為一個“人”的光芒之處,不是明燈卻成橋墩,揹負罪孽卻依舊倒在了追逐的路上。

現實與理想之間,隔著冰海 - 第23張

現實與理想之間,隔著冰海 - 第24張

當阿謝拉特倒下時,溫情的目光望過去,眼中只剩下了始終追隨的托爾芬。托爾芬不是部下,卻成了最“忠誠”的追隨者。他為心中的復仇之火而活著,而阿謝拉特靠著這團復仇之火走到了阿努特大帝的跟前。意識彌留間,洶湧的冰海激起滔浪,他緩緩問著托爾芬:“你……打算怎麼活下去呀……今後……我死了以後……你要怎麼生活啊……托爾芬……你也該向前走了啊……向著那遙遠的前方……超越托爾茲到達的世界……由你這個托爾茲之子……繼續向前……這才是你的戰鬥……成為真正的戰士吧……托爾茲……”被拖拽的托爾茲手中的短劍自手間滑落,劍光中閃現過那一幕幕曾走過的旅途、邂逅的人物。短劍砸落了過往的惘然無助,那一霎,像極了託納託雷的《幽國列車》中倒酒與回憶交織加速的情景。

現實與理想之間,隔著冰海 - 第25張

現實與理想之間,隔著冰海 - 第26張

現實與理想之間,隔著冰海 - 第27張

現實與理想之間,隔著冰海 - 第28張

現實與理想之間,隔著冰海 - 第29張

現實與理想之間,隔著冰海 - 第30張

現實與理想之間,隔著冰海 - 第31張

現實與理想之間,隔著冰海 - 第32張

現實與理想之間,隔著冰海 - 第33張

現實與理想之間,隔著冰海 - 第34張

現實與理想之間,隔著冰海 - 第35張

現實與理想之間,隔著冰海 - 第36張

如果說托爾茲小時候追隨的是父親的背影,那麼在父親亡故後為手戮仇人而變強的“復仇”便是他的精神支柱。每當關於“真正的戰士”的回憶湧上腦海時,他從不去思考其真正的寓意,而試圖用更強大的復仇怒火去掩蓋抹消。在幼年時失去理性並埋下了那顆復仇的種子,讓托爾芬成了復仇的“奴隸”,拋下一切只為一刻之間復仇快感的人,註定無法在這片殘酷的土地上走下去。此時的阿謝拉特給了他棲身之處和復仇之機,讓他活下來的同時,變強。可以說,阿謝拉特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人生導師,因為他只不過是在利用托爾芬失去理性的無知;但他又確確實實充當了托爾芬人生導師的角色,給了他變強的機會,以及前行的方向。然而當他抱著阿謝拉特那漸漸冰冷的身軀時,恍然發覺,拋下了姐姐和母親,屠戮了救助自己的村莊,為的卻是這麼一個荒誕的結果。

“你要怎麼活下去?”這是托爾芬必須面對的問題,也是我們許多人必須面對的問題。是要被一件事物永遠束縛,還是始終向著更遙遠的前方不斷邁步?人常常為現實長久的束縛在同一片土地上,而理想,總在遠方。就好像小津安二郎的《東京物語》那般,不停奔流的人生,和想要為了某種東西而停留,註定是矛盾的。人總有想停在過去的時候,生命只會不停地催促。這是無情的催促,至死方休。

二、什麼是“愛”——人的愛和世界的愛

從第十二話開始,神父關於“愛”的闡述貫穿前後。“愛”賦予金銀以價值,卻不能用金銀度量,因為“愛”賦予了所有事物以“價值”。兄弟之愛,父母子女之愛,夫婦之愛,都很美,但卻都不是“愛”,而是差別待遇下的“愛”。

現實與理想之間,隔著冰海 - 第37張

現實與理想之間,隔著冰海 - 第38張

現實與理想之間,隔著冰海 - 第39張

真正的“愛”是什麼?神父指著那一具具被遺忘在荒野中的屍體,喃喃“那就是愛的化身,他不再憎恨,不再掠奪。他將會被遺棄在這裡,毫不吝惜地將自己的肉分享給野獸和蟲子,暴露在風雨之下,卻不會有一言半語的抱怨……死才能成就人類。”

現實與理想之間,隔著冰海 - 第40張

現實與理想之間,隔著冰海 - 第41張

現實與理想之間,隔著冰海 - 第42張

現實與理想之間,隔著冰海 - 第43張

現實與理想之間,隔著冰海 - 第44張

現實與理想之間,隔著冰海 - 第45張

現實與理想之間,隔著冰海 - 第46張

這裡其實就已經道明,神父心中的“愛”,是對於世間萬物的博愛,是一視同仁不求回報的愛。這也令阿努特大帝感到悲哀“明明世界……神造就的世界是這樣的美麗。人的心中……卻沒有愛嗎?”“神明”總喜歡考驗人性,而人性恰恰是最經不起考驗的。從前的那個時代,博愛整個世界已經太難太難,更何況是如今這個連愛一個人、甚至愛自己都困難的時代呢?

米蘭·昆德拉曾寫到:“如果我們沒有能力愛,也正是因為我們總渴望得到別人的愛,也就是說我們總希望從別人那裡得到什麼(愛),而不是無條件地投入其懷抱中並且只要他這個人存在。”這也解釋了從一個角度說明了為何博愛如此之難。生而為人,卻在關於“愛”的博弈上計較不已。期待著得到愛,期望著愛有回報。彼此博弈的結果,便是沒有人願意成為那個博愛的人,因為,不值得。愛那花草牆瓦,它們不會迴應;愛那鼠兔牛羊,它們可能還會回擊;愛那陌生的她(他),他們可能都不會和自己相遇。於是,漸漸地,閉塞的心,成了一座座孤獨的小島,既害怕去愛,又期待被愛。

當尼采喊出那句“上帝死了”之後,失去信仰的人們在迷茫中絕望了一整個時代。從前的天父“在天上,始終注視著我們的一舉一動,這點,對我來說是個重負。”然而當神明放棄了被屠戮的村民,而救贖了這個偷戒指的小女孩時,被質疑的“重負”卻成了扭曲的“正確”。米蘭·昆德拉《生命不能承受之輕》中的托馬斯正是失去“重負”的一代人,在自我的放逐中尋找幸福。正如書中的一句話“人類之時間不是魂環轉動的,而是直線前進。這就是人類不可能幸福的原因,因為幸福是對重複的渴望。”過得比羽毛還輕的人,卻早早地失去了幸福。

現實與理想之間,隔著冰海 - 第47張

現實與理想之間,隔著冰海 - 第48張

現實與理想之間,隔著冰海 - 第49張

結語

《冰海戰記》的動畫結束也只是序幕的結束,後續的故事還會更值得人期待。畢竟,每一個時代,是上一個故事的結束,和下一個故事的開始。儘管《冰海戰記》作為一部佳作在國內受到冷落,但不妨礙歐美地區對其的喜愛。文化的差異其實正是一個個話語的圈子,圈子裡的人想出去,圈子外的人想進來。出圈後的人找不到共同的“話語”,而進圈的人又被圈子所排斥。圈子裡外,如此生態罷了。

動畫信息

冰海戰記
中文名:冰海戰記
原 名:ヴィンランド・サガ
又 名:海盜戰記 / VINLAND SAGA
首 播:2019-07-07(日本)
IMDb:tt10233448

相關閱讀

最近更新

隨機推薦


© 2022 3樓貓動漫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