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不伦不类的二流文艺电影——『図书馆戦争 革命のつばさ』


3楼猫 发布时间:2022-09-15 21:10:40 作者:未来永劫 Language

图书馆战争系列是我这些年最喜欢的一套小说,作者有川浩大胆的描述了一个在一切大众媒体、出版物都要受到审查的日本,图书馆的图书队为了保护言论的自由而与良化队抗争的故事。出于某些众所周知的原因,比起11区的阿宅,我想天朝的读者或许对这个故事更有共鸣感。 2008年,这套小说被改编为动画,由于篇幅问题只做了本系列的前三本。平心而论,虽然在一些细节上有所删减,并为了给出一个结局而略作原创,这次的动画改编还是很成功的。为此,我无比的期待着第四卷,也是小说正篇的最后一卷『图书馆革命』的动画化。 今年(2012年),图书馆战争终于登上大屏幕,片名为『図书馆戦争 革命のつばさ』(以下简称“翼”)改编的正是最后一卷「图书馆革命」(以下简称“革命”)。虽然电影版的篇幅有限,但我仍非常期待,因为当初在读小说的时候,我就认为比起TV化,“革命”更加适合改编为电影。 图书馆革命的剧情紧接上一本。某日,日本发生了对核电站进行的恐怖袭击,值得注意的是,恐怖分子的袭击手段与作家当麻氏的一本小说非常相似。良化队试图借此机会扩大良化法的释法范围,要求限制当麻氏的写作权;而图书队一方面与良化队在法庭上进行抗争,另一方面则保护着当麻氏的人身安全。在最高法院的败诉裁决下,当麻氏决定流亡海外。为了保护当麻氏前往外国大使馆,图书队与良化队发生激战。在交战中,男主角堂上笃受了重伤。女主角笠原郁不得不孤身一人,带着当麻氏离开各国大使馆已经被良化队层层包围的东京,前往各国总领事馆所在的大阪…… 虽然这本书里的时间跨度很长(因为司法审判),可是最精彩的恰恰是最后48小时内的逃亡戏——它可以称得上是另外一种“史上最长一天”,所以“革命”比起前三本小说,它更适合改编成为电影。我也对此抱有期待,早早的就买好了前售券,可是结果却不近乎人意。甚至可说,我是乘兴而去,败兴而归。 在我看来,“革命”的剧情十分之紧凑,尤其是最后的逃亡部分动感十足,是一部非常适合拍成动作片的小说。可是“翼”的节奏却非常之慢,缺乏紧张感,而且没有重点。诚然,前期由于审判等事并没有太多的动作部分,可是小说前半的重点正是这场审判——它足以影响到日本接下来的言论自由的权利,可是导演却去不疼不痒的拍点什么男女主角的小日常啊,作家当麻的心路历程之类的,一审二审终审所带给人们的紧张感根本没有体现出来——这可是让本片得到升华的大好机会,甚至在终审之前,都没有用黑字来强调审判的时间流逝(例如“东京地方法院判决前XX天”之类,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塑造紧张感的方法),而在终审时,也不过是随便打上两行黑子,连点效果音都没——这并非是我吹毛求疵,试想24小时里每次时间减少的画面出现时,如果没有那如同心脏跳动一般的效果音,它能让人充分的感受到那种紧迫感吗? 此外,在故事前半的另外一条隐线也被缩减了——手冢慧的第二路线抗争。手冢慧否定良化法也否定图书队,他想从法理上彻底推翻良化法,为此不择手段。可以说,手冢慧是一个“恶役伙伴”,但是正是因为他得到了“良化法设立的内幕”这个对于对抗双方都是核弹的杀手锏,才使得最后双方的抗争开始缓和化。可是在“翼”里面,手冢慧的作用被弱化了,他变成了图书队的一个普通的合作者,有关内幕的部分也全部被删掉,使得最后不得不硬掰了一个荒谬可笑的对立缓和的原因(注1)。可以说,一个非常有魅力的配角就这么被毁掉了。并且,由于少了手冢光和柴琦麻子之间的这个接点,也导致“革命”里的第一男配和女配大大失色,沦为只比小牧教官等被路人化稍强的大配角。虽说两人的决定性事件是在后日谈的别册之中,可是革命里两人的互动仍十分出彩,结果戏份大量被砍——连关键的互换手机的后半段都没了,仅仅成了一个柴琦和手冢慧联系的小道具,这样的避重就轻的剧情安排完全就是本末倒置。 除了乱砍重要戏份外,更令我不满的是大量的改编部分。例如加入了一个对男主角有好感的原创女性角色。本来在小说里,到“革命”这一本书时,男女主角基本已经确定彼此的好感,只差临门一脚了。作为读者来说,这时需要做的只是带着欣慰目送两人走到一起。当然,作为电影,考虑到没有看过原作的观众或许不想看这么温吞的爱情故事,所以加入了一个激化矛盾的“第三者”角色。对此我表示理解,如果你能让这个原创角色活起来来的话,纯粹当看一段同人好了。可是,这个角色的出场戏份寥寥无几,憧憬男主角的原因即与女主角重叠,有没有表现出侵略性。结果仅仅成了一个合理安排受伤的男主到该书店避难(原作是去了一家当麻氏熟人的不知名的小书店,电影里估计是因为纪伊国书店给了赞助,所以改成了纪伊国书店)、以及最后推了女主角一把道具。导致这个角色完全没有价值,还显得突兀和搁几人。 还有就是有关作家当麻氏的心路过程。原作里,当麻氏虽然没有特别的表现出对于良化法和良化队的反抗态度,但至少也是非暴力不合作的。可是在电影了,居然改成了他一开始想要妥协?!然后随着和男女主角等图书队队员的接触,特别是和“日野的噩梦”的幸存者的前司令的对谈,他才慢慢的改变了想法,想要抗争。我承认,马丁·尼穆勒牧师(注2)的那段话确实很适合做出电影,但是在这么一部本应紧凑的电影里非要加入这种冗长的文艺剧情,虽不能说画蛇添足,但实在是有本末倒置之嫌。或许导演的本意是想强调“沉默的大多数”,可是那些镜头下漠不关心的被采访者就足够表现这一点了。个人觉得,作为中心人物的当麻氏,还是如原作一样,表现出一些血性比较好。 如果说以上这些原创剧情还是个小小的瑕疵而已,那么关于最后的逃亡部分的改编就是不可饶恕的罪恶。本来,到达大阪以后,女主角的计划是把当麻氏(男)化妆成老太太,正大光明的走进英国总领事馆,与此同时自己(女主角)则作为诱饵强攻旁边美国总领事馆,以便把英国总领事馆的敌人也尽量吸引过来。可以说,这是一个比起勇,更重智的计划,原作里也漂亮的成功了。图书馆革命可说是女主角成熟的一卷,身为一个有勇有谋的图书馆特种部队队员的形象被刻画的入木三分。可是,“翼”里面偏偏改成了因为小概率事件导致计划失败,增援而来的图书队队员和良化队在英国领事馆前交战,女主角带着作家强攻美国大使馆,结果是不敌被抓,这时不知从哪里赶来的金发帅哥姗姗来迟,把当麻氏拉进外交牌照的车里,逃亡成功。——这叫什么闹剧啊?!一台普通的旅行车,面临对面的实弹齐放还硬冲,真当自己是美国大片里的超级英雄啊?而且对面已经用数台大货车把路封死,就算能充过护栏,也根本过不去。结果,智勇双全的女主角就这么成了中二的脑残妹子。而且图书队和良化队在总领馆前的那一场交战完全是画蛇添足,日本人究竟有多喜欢凸显团队精神啊。明明这一幕是一场个人英雄主义的大片,就这么成了“仲间最高”的蹩脚励志剧了。 节奏慢、缺乏紧张感、没有重点,大量重要戏份要么被砍,要么乱改……这一切还导致另外一个后果,那就是缺少高潮、张力不足。例如,前半的小高潮应该是良化队为了捕获当麻氏,袭击了当麻氏所躲藏的图书馆前司令的家,男女主角带着当麻氏逃往图书馆基地。平心而论,这一段拍的还可以,前司令用枪指着良化队员的头“作为‘日野的噩梦’的幸存者,我现在已经是用仅有的理性控制着自己了”这一段甚至可以说是“翼”少有的亮点了。可是因为前半的节奏拖得极慢,有缺少紧迫感,硬生生的把这个小高潮搞成了温开水。还有后半里,女主角带着作家到百货商店里换装,这里出现的销售员大妈以及作家的华丽大阪妇女形象登场都是亮点,既提现了民众对良化法的厌恶和对当麻氏的同情,可以使作品的内涵再次升华,还昭显了作品的幽默。本来这里是让所有观众——无论是否看过原作,都能会心一笑的地方。结果就为了顺利演出后面那一幕蹩脚戏,硬生生把这里给省略掉了,最后我们只能直接看到一个不怎么华丽的中年妇女突然登场。真是浪费了读者的期待,和观众的惊喜。 那么,牺牲了节奏感、紧张感等等一系列动作片的要素后,导演是否成功的把本作拍成了一部动人心扉的爱情大片呢?答案,依然是否定的。就像我说的,从对于男二号和女二号的粗暴简单的处理,就可想而知导演在爱情戏上的功力了。在原作里,女主角不得不留下重伤的男主角前往大阪,两人离别时的第一个、捅破那层窗户纸的吻,是在狂风暴雨之中,是在激战逃亡后,心情无比激动下女主角对男主角的强吻。可是在电影里,逃亡时的激战没了,逃亡时的狼狈没了,来到书店时,大出血的男主角居然还有时间换身干爽的衣服躺在床上和女主角依依惜别——这是哪门子的突如其来的爱情故事啊。好好的一出冲出火焰的战地爱情就这么变成了烂俗的偶像剧,张力和魄力完全不够,而且也和故事的主题不相配(虽说这片子的节奏已经和主题不相配了)。而最后男女主角真正互表爱意的地方也做的其烂无比,男主角那已经不是迟钝了,而是没头脑,原来在病房里的那段笨拙却不失温馨的剧情哪去了?笑中带(感动的)泪的爱情,才是本书爱情的基调啊!现在我既笑不出,也不感动。 至于“翼”的音乐,我也很不满意。节奏慢与音乐的表现力不足也很有关系,雨夜狂奔也好,驱车逃亡时也好,都没有一首紧凑的动人心弦的背景音乐。你能想象石破天惊(TheRock)开头抢夺毒气弹时,没有“Hummell Gets The Rockets”吗?好吧,这是从动作片角度来看。那么换成爱情片,男女主角的互吐爱意也好,忘情接吻也好,连首舒缓动听的背景乐或插曲都欠奉,这叫哪门子的文艺片?更别提剧中大量的无背景音乐的过场,本身节奏就够慢了,这更是让人感觉冷场。 当然,“翼”还是有亮点的,例如上面提到的前司令举枪的那一幕,还有对于“日野的噩梦”的回忆,那冰冷的枪击下,图书馆员一个又一个倒下,还有最后那大量的裹尸袋,都让人不有道吸一口冷气——这里明明就有我一直在找的张力,虽然还略显不够,但总比其他部分的毫无张力要强不少。还有就是女主角笠原郁在电影版里把女性特有的柔软表现的淋漓尽致,比起TV版里那个“野猴子”、“直线条”可爱多了——只是,这些特性本来应该是小说后日谈的别册里,两人正式交往后才显露出来的。 可惜,这些让人眼前一亮的地方,实在是太少,太少了…… 或许,正如同样是Base Ball Bear的曲子,TV的ED「changes」比电影的「初恋」就强多了一般,即便是同一个导演,电影版也未必能如TV版一样成功。或许导演不想让本片成为一部单纯的,有着火爆动作戏的爆米花电影,而去强调原作中的文艺部分。可是,他既没有挖掘出图书馆战争背后隐藏的东西,在男女主角的感情方面又做的十分蹩脚。结果,这部牺牲了动作部分的电影,变成了一部既没有动作,也没有文艺的不伦不类——既缺少了原作的本来的大胆性,又没表现好女性作者独有的细腻感情。虽然不能说『革命のつばさ』毁了『图书馆革命』这本书,但不得不说,它距离我的期望值差的很远很远…… 注1:电影里良化队和图书队对立缓和的原因变成了由于作家当麻氏流亡一事,西方各个国家对日本表示了谴责,然后日本的政府和议会就很诚惶诚恐的开始讨论起缓和对抗,以及良化法的合(宪)法性……虽说小说里,外部的压力确实也是原因之一,但更重要的还是手冢慧拿到了隐藏在黑幕后的“王牌”。 注2:1945年,德国牧师马丁.尼穆勒(Martin Niemoeller,1892-1984)曾如此形容纳粹施虐时人们的旁观心态: “在德国,起初他们追杀共产主义者,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共产主义者;接着他们追杀犹太人,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犹太人;后来他们追杀工会成员,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工会成员;此后他们追杀天主教徒,我没有说话,因为我是新教教徒;最后他们奔我而来,却再也没有人站出来为我说话。”

动画信息

图书馆战争:革命之翼
中文名:图书馆战争:革命之翼
原 名:図書館戦争 革命のつばさ
又 名:图书馆战争剧场版
首 播:2012-11-25(中国香港) / 2012-06-16(日本)
IMDb:tt2220674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 2022 3楼猫动漫 站点地图 广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