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类型电影的一个总结


3楼猫 发布时间:2022-08-16 18:20:22 作者:Philosopia Language

感觉这部片足够短,就让我有去好好阐述这样日本此类动漫、电影的一种类似“套路”的东西。可能也是因为连着3天,看了一部电影、两部纪录片和一部动漫的原因,感觉总是逃不脱这种感觉。

首先感觉实在是因为看塔科夫斯基的《牺牲》耗去了我太多精力,导致一时间再也没有好好地再看一部艺术片的欲望。偏偏下一部想看的还是Solaris。所以我便转向日本电影,因为他们给我的总是一种观影中及观影后的舒适感,甚至还有观影前的。(在看老塔之前,得焚香沐浴,想想昨天的自己有没有睡好,今天能不能不睡着把它看完……)

此类的电影,会非常充满生活气息,用各种技巧让你感觉这便是伸手便可触及的现实。然后慢慢堆积这种真实感,直到让观众能和剧情及演员达到一种共情的层次。最后,必须得失去一些什么,然后让情感爆发。最后平淡地结束电影。我想无论是当今电影及动漫两方面的代表人物:是枝裕和或是新海诚都无非如此。

(“失去”的补充:《无人知晓》中小雪的死亡、《你的名字》中两人的分别……这种失去可被挽回,但大多数导演不会去选择挽回。如果挽回很多时候容易沦为狗血剧情片)

有人会说,电影不都是这样的吗?其实不然,失去并不是唯一的结局,就如同我们说大团圆并不是唯一的结局一般;两者其实是毫无差别的。而且剧情也不一定是要前期中期都慢慢发展,我们完全可以一开始就失去,再慢慢找回。

那我们,或者说我自己,为什么会对这种电影上瘾呢?

我想是因为一种与价值观的匹配,以及受日本一种物哀美的“熏陶”。

首先,先说前者,我认为这种“价值观”便是同情心。而这种“同情心”会导致我们在看着一件在电影中的事件在现实生活发生时,(它们大多都是畸形的)我们就总会期待有一些“不好”的事情发生。而高潮处的“失去”便符合了我们此种心理预期。有人会问,这怎么是一种“同情心”呢?我觉得这便是一种被社会规训了的“同情心”,或者说是一种矫正他人的倾向。话即到此,也不必深入。

后者其实也没什么好说的,熟悉日本的朋友肯定也明白。简而言之,就是会觉得此类失去是一种美,从而这样的失去反而不是一种缺失,而是全片美的集合甚至升华。

单独说说《萤火之森》吧。

是一部完成度超高,极其精炼的此类电影的“总结”。可以说你看过这部“电影”你就看过了很多其他的番剧、剧场版之类的了。

但也因为太过精炼,没什么其他的特点。倒是有些“通常”元素,例如萌萌的妖精,尚可的配乐……反正你可以在其他同类型片中找到的在这里都可。

之后应该一段时间不想再看日本的电影了吧~(或许可以看看《摄像机不要停》?)

动画信息

萤火之森
中文名:萤火之森
原 名:蛍火の杜へ
又 名:萤火之社 / Hotarubi no mori e / To the Forest of Firefly Lights
首 播:2011-09-17(日本)
IMDb:tt2061702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 2022 3楼猫动漫 站点地图 广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