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与反思,存在与继续----GUNDAM OO系列简评


3楼猫 发布时间:2022-09-14 02:52:14 作者:内牛五方 Language

事先说一下,这是基于笔者看完剧场版后综合自己的各种想法写成的。豆瓣上牛人很多,但是感觉对这部剧场版评价不高,有点怨念。完全原创,欢迎拍砖,不感兴趣的马上点红叉叉离开。 借着看新剧场版的契机,顺带把TV版的OO重新回顾了一遍。剧场版的最后,OOQ 和满地的鲜花融为一体时,真的是泪流满面。“我们终于相互理解了。”各种的感动震撼,难以言状。追看了两年的动画,完结了。 虽然剧场版的剧透和熟肉出来以后有很多人大呼看不懂。“外星人?”“那朵花什么意思?”“刹那最后成金属人了?”“最后连各位主要角色的结局都没有交代一下就完结了,有虎头蛇尾的感觉”等等的怨念成了主流,但个人认为,剧场版一方面把两季TV动画的内容做了一个很好的结局交代,另一方面,也试图将GUNDAM的主题从以暴制暴反思战争升华到相互理解。从这一点来说,OO系列已经做的很好了。 一、写作动机 首先说一下个人写这篇评论的动机。 很多人--至少我周边的人都认为,动画片是哄孩子玩的,给小孩子看的,幼稚。到我们这个年龄阶段,看过的动画片可以做成一个相片簿子,待日后拿出来哄自己的孩子了。而涉及到日本动漫时更会蒙上一层民族主义的色彩。所以,当我看动画时,总会有人鄙视。但就个人来说,从动画中学到了很多(笔者看的日本动漫较之欧美动画多,好莱坞的动画电影也有一定涉及,但总是不自觉地联想到了它的商业大片)。对于个人来说,看一部动画作品,就像看电影一样,让我感动过了,有所触动,有所思考,这样就够了,并不一定要去追求其中所反映的有什么所谓深刻内涵或者主题(那有可能会哗众取宠,滥竽充数,况且这类东西从来都没有什么定论)。 因而,在写评论时就难免会带有一些个人的色彩在里面。 记得当初在看一些SEED的评论时,有人提出了一个问题,就是所谓“主角本位”。即不自觉地将自己带入到主角的思考方式中,这样难免会将主观色彩掺杂在里面。况且这又是仅仅对人物评论来说的,涉及到剧情什么的可能会更麻烦。 因此,在这篇评论里,笔者力图撇去个人的一些感情色彩,尽量以一种客观的角度来表达自己的看法,又由于原作的设定和故事背景非常复杂,我仅想借本文阐释自己对一些问题的看法。类似于随笔性质的吧,做艺术作品的赏析,需要很扎实的理论功底,目前我还没达到,仅仅就几个感兴趣并且有想法的方面谈谈。 高达OO系列,是个人比较喜欢的一部作品。 无论从整体的风格,还是人物塑造,剧情等方面,给人一种很精良的感觉,钢铁的味道十足。 这部作品也是笔者迄今为止,唯一追看到底的动漫连载。伴随我走过了高三,大学两年半的时光。追看一部连载的影视动漫,其中的滋味,恐怕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知道。(记得去年二月底正是第二季完结时,最后两集在学校机房看的直播,像看哑剧一样,非常难受,但依然被剧情和场面所折服。当24话里OO-Raiser启动了TRANS-AM BUSTER系统,大量的粒子充斥宇宙空间,场面非常壮观美丽,差点在机房里欢呼出来ORZ)因此,它所带给我的震撼,触动,一直延续到今天看完剧场版。 二、关于GUNDAM,以及OO 先说一点宏观的看法。 作为日本动漫中的国民级作品,每一部G系列的作品都会引发广大爱好者的关注和讨论,而G系列能够保持三十多年的长久不衰,重要的一点就是其所揭示出来的主题具有全人类的接受度。请原谅我的不自量力,对于没有太多涉及老一代UC系列作品的笔者来说,任何的谈论剧情无异于班门弄斧。所以仅能从风格或者主题等方面泛泛而谈。G系列一贯的风格是写实,正是通过精细的背景和资料、人物设定,加上复杂而又有深度且富有悲剧色彩的故事情节,才吸引了一大批成年观众和追求深度的观众。因而,几乎每一部G的作品都是严肃题材的设计(SEED可以排除在外,它的过程是狗血的,但主题同样走向深入),而其所反映的主题和内容也是一以贯之的,即对战争,人类命运,生命的意义等的探讨。惯用的手法是,将个体的生命放置在严酷的战争环境中,思考存在的价值,并尝试寻找战争的根源,悲剧的源头,以期消除战争的产生。从这个层面上理解,G的内涵具有广泛的认同群体。 有关主题—从反思到理解 OO这部作品既是GUNDAM系列动画的第12部作品,也是在新世纪里SEED系列走向极端商业化之后的一次回归。总体来看,作为监督(即导演)的水岛精二算是给观众交了一份合格的答卷,并没有让日升的这块金字招牌再次被商业化吞噬。 但对于广大铁杆的GUNDAM 粉丝来说,虽然剧场版的结束意味着整个OO系列的完结,但它留给我们太多的话题可以去争论考证。 我并非硬科幻的爱好者,对于作品中庞大而严密的科技政治方面的设定没太大的研究兴趣,但单是制作方在这部作品里想要传递给观众的东西就有点令人难以理解了。 至少是似乎难以符合G系列一贯的主题和表现思想。 尤其到了剧场版,竟然史无前例的和外星人干起架来。对于自1991年F91以来唯一一部原创的剧场版来说,确实有点别扭。 个人认为,OO这部作品,从TV版的走向来看,还是很好的贯彻了“反战”这个主题的(从屡次发动战争的日本人嘴里听到这个词真有点不爽)。重点通过战争冲突给普通人带来的肉体和精神上的伤害来表现战争的非人道性,同时又通过战争的亲历者,参与者甚至是制造者来探讨战争状态下的个人的生存状态和生命的意义,表现生命的脆弱和人性的扭曲,在最后,还比较少有的探讨了GUNDAM这种具有压倒性力量的武器究竟在战争中充当一个怎样的角色(杀人工具,还是促成人类交流理解的桥梁)。 这里有必要废话两句,对于战争的叙事手法和视角,已经从传统的宏大史诗型的宏观转向充满个人体验和叙述的微观。这既是文学的走向,也是影视艺术的趋势。它代表着对于战争的描述和体验更多的代表了个人的情感和经验,从这个角度来说,现当代的战争叙事给人的感觉更加真实可感。也更容易使读者或者鉴赏主题进入到思考中。 而OO这部作品还不止想表达这些。作者最终想表达的,并不仅仅是反对战争,祈求和平,导演试图更深层次的解决人性中的问题和缺陷,即战争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历史政治的进步,并没有阻止悲剧的反复重演,愈加发达的先进技术只是将武器赋予了更加残忍的功能,但是作为武器的生产者和使用者,人类并没有拜托战争,人性中最丑恶的一面在不断的冲突和战争中反复得到强化。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便提出了对话,理解等一系列的命题,指出人与人之间唯有通过彻底的交流才能真正相互理解,进而消除分歧与误解,并停止冲突。 这个问题实际上是很“虚”的一个东西,因为相互之间的真正理解是可以为不同的人肆意更改其含义的,本身的模糊性就会导致方式和手段的大相径庭。这种不同,在第二季中以A-Laws和天人的对立集中体现。 而为了解释和贯彻这层意思,导演将其赋予给了GUNDAM本身。在剧场版中,G的作用就已经超过了战斗武器的含义,OOQ这台机体,根本就没有参加战斗,而是成为了和外星种族交流的中介,是“和平与理解的使者” 我们不妨再深入一些,对于这种身高18M的人形兵器,富野老师在最初创造出来的时候可能并没有想太多,但是一代又一代的GUNDAM制作人赋予了这个冰冷的机器某种哲学上的意味。它甚至可以被理解成为人类在战场上的化身。面对面的肉搏被机器装甲所掩盖,但战争的本质仍然没有变,它所迸发出来的非人道姓和人类本性中的攻击天性得到了更为直观的体现。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种“隐蔽的肉搏”甚至比直接的白刃战更为血腥,它可以将人的恐惧和残忍无限的在机械中延伸,最后将人自己吞噬。GUNDAM的提出,就是将这两种战争模式合二为一,继续探讨人类自身的存在问题。 只是这次的OO,水岛将G的内涵明确定义为交流和理解的桥梁。 在每年数量庞大的日本动漫作品中,对话和理解的主题并不少见。以至于故事结构,情节发展频频雷同。这次OO的剧场版就被不少人讥为超时空要塞F,天元突破,苍穹的法芙娜,EVA等等一干作品的翻版。但至少,两季的TV动画加上一部剧场版,导演已经将想表达的东西很好的传达给了观众。 有关剧情--- 总体大于局部 说完了主题方面,再看看剧情的安排。评价OO这部作品,应该将两季TV动画和剧场版放在一起。 可以看出,作者对于故事的架构是费了一番心思的。大体上遵循伊欧利亚.舒恩贝格(故事的关键人物,其中的一些重要设定都是他在故事发生三个世纪之前完成的)为人类设计的路线进行的。第一步,通过拥有GUNDAM的武装组织C.B对世界的冲突进行武力介入,通过这种以暴制暴的方式促进世界的统一;第二步,在形式上的统一之后,对全人类的意识进行统合,消除纷争,达到共同的理解,为即将到来的对话做准备;第三步,将人类推向宇宙,同异种生物进行对话。即是一条破坏---再生---对话(理解)的路线。分别对应动画的第一季,第二季和剧场版。 由于各个阶段的侧重点不同,所以我们看1,2和剧场版的感觉不同。第一季给人的感觉就是各种势力,机体,战术战略的运用令人眼花缭乱,不一而足;第二季则多了许多的政治色彩的描写,略显沉闷。这个阶段除了形式上的统一外,还将转入人类意识的统一(实际上这方面的工作在第二季并未完成,而一直到了剧场版结束才有了一个交代)。在剧场版中,人类在自身尚未达成相互的理解、意识尚未统一的情况下就被迫同异种生命体进行对话,这种人与人相互之间的不理解又进一步扩大为人类和异种外星生物之间的冲突。但最终,人类和ELS还是得以相互理解,人类自身可以真正进入宇宙。从这个角度来说,所谓ELS也好,外星人也好,都是催化剂,客观上加快了人类自身达成相互理解的进程。 我想许多人认为剧场版难以理解,剧情狗血的原因也在这里。表面上看,剧场版在G的历史上第一次加入了外形生命对战的情节,显得有点不伦不类,实际上还是为了表达“人类理解”这个一贯的主题,还是关注人类自身的问题。 ELS的设定比较有意思,希望共享其他生物的思想,这何尝又不是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的基础呢。所以,内在的东西还是没有变,并不是像看到的那样,和人打架玩腻了,找个外星人玩玩不,只不过这次角度有点新颖,也算是对G系列的一次创新吧。 三、关于人物 从剧情和主题的分析可以看出,人类全体的理解是一个集合全体意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与人之间通过彻底的交流和对话,达成相互间的理解。但对个体来说,这并不意味着个体话语意识的毁灭,而是一个求同存异的过程。 那么这个思维上的超越是如何完成的呢。作品中设定了一台超大型的量子计算机VEDA,通过VEDA及其生物体终端变革体来引导辅助人类完成,实现最终的进化。这就面临两个问题,第一,变革体严格意义上说是人造人,具有自身独立的意识思考,又由于他们和VEDA连接,得以共享器海量的资料信息,结果就是变革体拥有超过常人的能力,其本身会不会产生“人上人”的想法呢;第二,对于人类来说,变革体的出现,是对自身存在的巨大挑战,这将涉及不同种族之间的共存问题,尤其是和一个能力、寿命等各个方面都远远超过自己的种族共存。 相似的问题,在SEED系列中也有体现。进化了的人类和普通人,由于各个方面的差距,能否取得共存。这个问题不仅是科幻作品中常常表现的,也几乎已经是我们要面对的现实是问题了。 尽管在作品中,变革体的出现仅是一种过渡,是为了真正意义上的“纯种”的人类变革者的出现而服务的,但对于种族之间的共存问题,却是很现实。 主角 剧场版的标题很有意思“A wakening of the Trailblazer”香港方面的翻译是“先驱者的醒觉”,大陆的字幕组翻译成为“觉醒的先驱者”,个人倾向后者。这个觉醒的先驱者,就是刹那。 作为OO系列的主角,刹那的成长是本片的一大看点,他对于GUNDAM、战争、人类、生存等问题的认识和整个剧情同构在了一起,而作为第一个纯种的变革者,刹那率先完成了人类的进化并自觉引领人类进行对话和解。这样他就成为了人类的先驱(在剧场版结束前,人类中的纯种变革者仅有刹那一人),在人类尚未取得理解的情况下,他必须肩负起促成人类的理解,真正走向宇宙。 在对刹那这个人物的刻画上,他个人的思想认识的变化和剧情的发展保持了一致。而在剧场版中刹那所扮演的对话者的角色也最终将他自身的认识和全人类的统一在了一起,即交流与对话才能取得理解和共存。 刹那个人的经历似乎有一种殉道者的姿态。少年成长在战火纷飞的中东,自己就是一名少年兵,重复着杀戮和死亡,对于战争暴力深恶痛绝。这样一种设定不同于以往的G系列的主角很多都是意外卷入战争的背景设定,从一开始似乎就决定了刹那的道路要比其他主角更为深刻坎坷而富有悲剧意义。省去了对战争从无知到恐惧到厌恶到最后下决心结束战争的传统主角心理路线,刹那的成长更加侧重于对自身存在的关注。 从第一季的单纯战斗以证明自身的存在,到第二季从破坏到再生的战斗,再到最后剧场版的交流理解取得共存,刹那的认识一方面体现了其作为个体生命对自身存在的认识变化,另一方面也是对人类存在状况的关怀。从这个意义上说,刹那这个角色已经自觉地放弃了常人的幸福,而选择成为一种教父般的存在,或者说,是人类的代表。 刹那的名言“我就是GUNDAM(おれはガンダム)”被许多人传为口头语,实际上也是对于GUNDAM这种兵器的定位探讨。导演试图通过主角来传达这么一种意思,即G实际上就是人类的代表和化身,刹那作为引导人类走向变革的先驱,理所应当的负责诠释G的含义。水岛让刹那说了无数遍“我是GUNDAM”实际上就是想将G的含义明确。 还要说的一点,剧场版最后变成金属人的刹那和年迈的玛丽娜公主相拥在一起,并不意味着两人在感情上的认可,而是理念上的认同。所以到了最后,刹那同学还是没能收获自己的爱情。 在剧场版的最后,巨大的ELS母星变成了一朵花,在宇宙中绽放。这似乎是很多人无法理解的地方。个人认为,这也正是主题升华的地方,和后面的满地鲜花覆盖的GUNDAM相照应。ELS在同刹那的对话中真正理解了人类,不再选择侵蚀人类,同时又得以共享VEDA和刹那的思想,那朵花,正是反映了刹那个人的美好愿望,对幸福的愿望和理解的愿望,也算是人类向着理解的进步吧。 关于存在的探讨,个人认为,这次导演不仅探讨了个体和全体人类的存在感,还试着对GUNDAM这种巨大的人形兵器的存在意义进行了深入思考。相信看过动画的朋友都还记得,第二季的ED2,最后一个画面,残破的G覆盖满了鲜花,这似乎正好和剧场版最后的画面相照应,都是满身鲜花的G,一方面表达了作者“GUNDAM应该成为和平的契机,而并不单单是武器”另一方面,似乎也认为GUNDAM可以成为人类交流的桥梁。从这个意义上说,G的存在意义和作品最终的主题同构在了一起。 其他 作品中还有一个人物形象感觉比较有意思,即沙慈.克罗斯罗德。他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经历了天人组织的整个活动过程,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比较真实的角度来观察战争。在第二季里,导演有意识的将他的想法和天人组织的理念放在一起作对比,一方面反映出了平常人对于战争,生命,未来等问题的看法,另一方面,也在旁观者的角度观察主角们的活动究竟具有怎样的可行性。这实际上就是战争叙事走向个人话语后的不同身份的问题。同一个事件,亲历者和旁观者的感觉是不同的,沙慈的视角正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普通人的思维模式,故事也在这个角色的观察中更加真实富有生活气息。 需要强调的一点,G的作品里,从来没有什么绝对的善恶对立,仅仅是各种不同的势力,为了自己的理念,利益而采取的不同行动,这也是G系列吸引人的地方之一吧。 四、比较OO和EVA----仅限于个别方面 事先声明,任何将OO和EVA放在一起比较都会招来批评,所以笔者在这里仅想对这两部作品所展示出来的一些问题表明一下自己的看法。 作为日本的另一部国民级动画,EVA的出现有点戏剧化的色彩,并不同于GUNDAM系列有着长久的热度和深厚的观众基础,EVA的出现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短期内就产生了巨大而持久的社会影响力。大量的心理分析手法的运用,浓厚的宗教背景设定,都令EVA的内涵难以理解。 但个人认为,EVA所要表现的,主要还是人与人之间的孤独困境和交流的障碍,那种永恒的孤独与生俱来,尤其在几位主要角色身上这种交流的困境尤为明显。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相互之间的恐惧和偏见,在残忍的战争面前更加威胁到了存在的本身。 OO和EVA相比较,有一点值得注意,即主要角色都处于一种非常态的环境中。在这个设定下,个体生命面临着最为严酷的生存考验,显得尤为弱小无助,一切的日常生活程序都被颠覆瓦解,只剩下个体最基本的生存本能。这个背景中,人性中的种种扭曲和不堪都会被无限的放大。 在EVA中,我们可以感觉到,主角们之间的关系一波三折,始终处于一种不安的危险状态,而OO中,这种冲突则侧重表现在GUNDAM MEISTER们之间,以及他们和世界,和普通人之间的理念冲突,生存方式的冲突。 这也许是很多日本动漫中所流露出的态度。而交流与理解的困境,无疑加剧了这种存在的危机。难以相互理解,难以相互交流,使得人的生存始终面临着孤独和恐惧。这又和全人类的孤独感相呼应。 各种孤独的困境,渴望交流的困境,使得相互理解的愿望尤为强烈,除了平常的交流途径之外(这些方法看来并不能奏效),作者还试图从人类的宏观角度解释这种无法交流的困境。 OO中,正是人类因为各种的矛盾,能源,宗教,种族等等的差异,更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并不能达成完全的理解与对话,才导致战争的悲剧一再重演;而EVA中,这个表现过程则大部分掩盖在宗教背景设定的外衣下,更多的是在表现这种不理解,不认同之后的结果,但我们仅仅透过几位主角之间的表现可见一斑。面对这种具有群体无意识性质的困境,导演通过不同的办法予以解决。EVA中的解决方法主要是“人类补完计划”,将所有人的绝对领域中和,使所有生命重新回到LCL之海,达成人类在意识上的补完;而OO中,这种完全彻底的交流主要通过OO—RAISER所释放的高浓度GN粒子制造的空间集合人们的意识,而最终的进化则是借助纯种变革者的觉醒达成全人类觉醒来完成的。 所以到了剧场版的最后,玛丽娜和变成金属人的刹那相拥在一起,说“我们相互理解了”实际上也就是作品的主题,理解对话,在人类,战争和未知领域得到了统合,真正融合在了一起。 尾声 磨磨蹭蹭,写写改改的折腾了两天,把这篇评论写得差不多了。算是个人的第一篇动漫评论吧,也酝酿了很久。仅仅是把个人的一些想法写了出来,其中肯定有不足。而且感觉很多问题都没有说清楚,一些想法不太好表达,难道这就是所谓的创作的困境和文语转换的障碍么。 对于OO这部作品,争论很多,恶评也不少,看来剧场版的完结注定要使这部作品毁誉参半吧。 借用作品里的术语,看懂的算作变革者,骂它的算作普通人,那么大部分都还没进化,但是声称自己看懂的又有一部分是伪变革者,并没有完全进化。但总而言之,各种人群都应该相互理解,取得共存吧。 不容否认的是OO似乎比较热忠于说教,这种口吻似乎有点重了,本身剧情就有点令人费解,再加上喋喋不休的说教,难免让人厌恶。 个人喜欢就好。 以上。 2010/12/29 2010.12.27 先行试看版 2010.12.28 第一次修改,第二次修改 2010.12.29 最后修改定稿 2011.4.10 大幅度增删修改完成

动画信息

机动战士高达00 剧场版:先驱者的觉醒
中文名:机动战士高达00 剧场版:先驱者的觉醒
原 名:劇場版 機動戦士ガンダムOO -A wakening of the Trailblazer-
又 名:Mobile Suit Gundam 00 Film -A wakening of the Trailblazer- / 机动战士高达OO剧场版
首 播:2010-09-18(日本)
IMDb:tt1726286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 2022 3楼猫动漫 站点地图 广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