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亚修-战栗杀机结局解读


3楼猫 发布时间:2022-06-29 14:33:39 作者:金色汗水修道场 Language

入坑banana fish已经近两年,可带来的震撼与感动丝毫不减当初,想来想去还是决定写下这篇文章,与各位蕉民一起缅怀亚修。 总的来说,情节精彩,环环相扣,引人入胜,发人深省,是难得的神作。 我想从故事创作的角度来谈谈这部作品,和对亚修的理解。 从艺术表达来看,作者对亚修的结局是经过了深思熟虑和精心设计的,我个人认为这个结局非常戏剧巧妙,也颇具艺术美感。让人意犹未尽。 联想到现实中那些痛彻心扉的苦难,难以平复的刺痛就会涌现,越细想越会无法自拔,昏天黑地的绝望,看完banana fish后这就是最初的感受 从悲剧性探讨作品内涵 无论是动漫还是原作,我相信结局带来的冲击感是刻骨铭心的。 如果是和,恐怕这种难以磨灭的印象就会大打折扣了。人们只会认为这是两个人相知相遇,历经磨难守得云开见日出的浪漫故事,而不会关注作者真正想引起人们反思的,造成那些向往高尚的人活不下去的现实世界的黑暗了。这其实是一个关于人生,关于信念的故事,它引起的对社会的反思,对战争的控诉,对生死意义的探讨才是它真正的价值所在,这样来看,结局升华了作品。 戏剧性的落幕 一个众人大呼意想不到的情节:在与罪恶的斗争看似终于尘埃落定,告一段落之际,亚修面对生活的希望刚被英二的信唤起,就被残酷又荒诞的现实扼杀了。辛舒霖的哥哥辛有泰,这个招致无数骂声的角色,看似游走于主线剧情之外,却是一个极易被忽略的隐患,最终竟成了直接影响亚修结局的关键因素。 从他的出场到最后,人们感受到的只有格格不入的异样感。惊讶愤慨之余我们不得不去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安排辛有泰这个角色呢? 这就要回答一个问题,是什么促成了亚修悲剧的一生? 那些随着剧情的深入暴露出的强权主义压迫,成人世界肮脏的利益交易,隐藏在表面之下种种膨胀丑陋的私欲…无不是我们看完作品想要声讨的对象。可在所有赤裸裸的罪恶面前,那些隐藏的罪恶才是最容易忽视的,那就是人心的愚昧成见,正所谓无知是滋生一切罪恶的温床,人性的所有丑恶恐怕最终都要归结于无知上。 这个角色就是最典型的庸俗的普通人代表。这类人普遍缺乏独立思考,辨别真相的意识,他们能获取的信息往往极为有限,总是活在世界的表象中盲目行动,狭隘的执着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将种种偏见当成真理,本能地排斥超出自己理解范围的事物,这些都是他们最容易被人利用来当枪使的原因。 而亚修是处于灰色地带的英雄,英雄历经了摧残,率先觉醒,能战胜自己的软弱,战胜得了一切看得见的肮脏,却最终难以逃脱人心愚昧无知造成的偏见,这是多么讽刺的事啊。这也警醒着我们如果人民自身无法觉醒,无法辨别英雄辨别贤能,那势必就是人民群众最大的悲哀。 物质再发展,文明却落后,世界的黑暗依然没有休止。 这样的结局直接激发了我们对社会黑暗的愤懑,我们惊叹亚修命运的悲壮和轰轰烈烈,就像看新闻一样真实且触目惊心。亚修是行走在灰色地带的边缘人,是那些遭受迫害后敢于自我献祭,直面惨淡人生的真的勇士。某种意义上他就是我心目中的无名英雄的缩影,以他的反抗为那个时代人类法律的完善文明的进步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从社会背景看亚修悲剧结局的原因 故事发生在越战之后,亚修小时候被一个有过战功的美国军人迫害而走上了杀人的不归路,令人心痛的是,战争后遗留的对暴力无可厚非的社会氛围中,人心也渐渐崩坏。 一个是功勋卓著的军人 一个是白纸一样的小孩,人们不会去追究孩子为什么拿枪杀了人,群众只会被军人的功勋所迷惑,而美国当局也不会为了一个孩子的名声而授人以美国军人丑闻的话柄。幼年的亚修无疑成为了暴力,强权思想的牺牲品。 亚修在这样险象环生的环境下练就了一身卓越的本领,可我们不能忽视亚修的成长是以身心一次次遭受摧残为代价得来的。 第一次吵架,亚修对羡慕其才能的英二说过:“这些东西并不是我想要的,我倒宁愿没有这些才能。” 那一刻英二真正理解了亚修所背负的生命重量。 让一个未成年的孩子去承受成人世界利益争斗的后果,又赋予其与年龄不相符的期待,这是成年人的堕落!是社会的病态! 在这样人心混乱的背景下,亚修作为完全陷入灰色地带的人,表面幸福相安无事的世界早已容不下他了。出于各种利益私心鼓吹的受害者有罪论就是对亚修这样的人最大的摧残,也是致使亚修一直无法获得救赎的原因之一。在事情发生过后往往只有当事者才知道真相,诚然受害者有罪论是寻找真相中无法避免的,但弱者的声音更不该被淹没。我想作者笔下的亚修正是为了唤起观者对弱势群体的同理心,对人权的重新思考,法律的完善而塑造的。 结局营造的悲剧艺术美感 一般来说,大众对悲剧艺术的审美感受力和接受度不会太高,意味着这类有深度的作品传播度不会太广。但它带给我们的艺术感染力确是极为震撼的。 在作品的各处评论中我也看到了不少对作者结局刻画的争议。我想试着从作品出发做出一些思考和解释。 有这样一种声音:作者把亚修写死是出于一种恶趣味。我理解的这里所说的恶趣味应该是悲剧作品总是把美好的事物毁灭给人看。站在读者角度就是作者想要虐自己的读者以追求一种控制人心的快感。 首先这样的作品的确是存在的,只不过被人们冠以伤痛文学的称呼。而这部作品和伤痛文学是有本质区别的。与严肃文学却有一致的腔调。伤痛文学是为了痛而痛,为了悲而悲,它的悲剧是没有故事内在逻辑支撑,更是浮夸脱离实际的。 而这个故事变成悲剧是有逻辑支撑的。不是无脑悲,总的来说它的背景取材是现实主义的,感情基调却是浪漫的,表达的主题也是理想主义的。可以从以下来说明。 从亚修性格和人生理解他的命运 我们都听过:性格决定命运。 可以说,几乎所有美好的词汇用来形容亚修都不为过。纵观全片我们大致可以总结出亚修身上几个颇具魅力的特质:相貌俊美,身体强壮矫健,拥有强大的精神力,卓越的领导才能,高智商,不屈不挠,勇敢刚强…… 作者也为亚修冠以许多别名美称,翡翠,山猫,黎明,灰烬… 人人都喜欢美丽的事物,(不光是外貌也指才干)可人人趋之若鹜的美貌对亚修而言却是一副枷锁。人们执着于占有美丽,却不知道美丽一旦被完全占有,就将大打折扣甚至消失殆尽。雪山上的高岭之花正因无人敢践踏,才显得异常动人。因占有美丽生出的欲望就是人性丑恶的一面。可以说亚修身上有多少魅力,就对应了多少邪恶。 自始至终亚修都挣扎着,执着地反抗被占有的命运。自由对他而言是那样可望不可及。 亚修从小就遭受了大人都难以承受的摧残。 一个只有几岁的孩子,所有人都不信任你,把所有脏水泼到你一个人身上,那种恐惧绝望无助,想想就令人窒息。欧沙和李月龙靠着绝望之中的仇恨生存,而亚修却在绝望中磨砺出强大的精神力找寻着生活的希望,与前两者相比,亚修无疑是高尚的。 当一个心怀高尚的人毫无道理地被这个世界的恶意裹挟着,唯有尊严和屈辱能让他活着。让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罪恶得到报偿,那成了他活下去最切实的意义。 令人悲伤却不得不承认的是,在罪恶肆虐横行之时,高尚也许就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这是因为高尚者不仅主动扛下了与罪恶斗争的责任,也无意识中承担了不让新的恶滋长的义务。这是需要摒弃一切功利和私心才能拥有的境界。 亚修不畏惧死亡,多少次在生命边缘挣扎与死亡咫尺为邻,甚至他渴望着快些死去。大多数人为了生存挣扎着苟且偷生,而他却是为了承接亡灵给予的希望,和迎接最体面的死亡。这就是向死而生的含义吧。

现代人对死通常都是讳莫如深的,很少有人能用一种严肃而又不失浪漫的态度看待百年之后的自己了。大多数人都抱着这样的想法,生活这么富足,谈死不是很扫兴吗?所以我们看到现实世界没有了战争,但人们对生命的态度也变得麻木了,草菅人命的事仍然时时发生,新闻上那些骇人听闻的命案似乎近在咫尺又与我们毫不相干。也许这部作品能作为一个契机,引领我们思考何为生命,如何而死这样每个人终究逃不过的人生问题吧。 亚修向往自由,既然出生的命运没有选择,掌握死亡又何尝不是他所追寻的自由?就像那只走向雪山之巅静待死亡的豹子一样。对于饱经摧残,追寻高尚的人,璀璨地活过就够了,如秋叶般静美的死亡和如浪涛般壮烈的死亡又有什么区别呢?而对于亚修来说也许清白地,静悄悄地死去要比壮烈地,惊动世界地死去更为纯粹体面,那样恶之花就不会秽没他的死亡和他的胜利果实。那些诋毁质疑猜测都不会有滋长的土壤,拼命生存的意义也会最大程度地由爱他的人传递保留。 亚修面临死亡之时是从容超然的。是沐浴着幸福的。浓烈的一生,不寻常的一生,争分夺秒的一生,被摧残后的璀璨,动人心魄的绚烂,这一切注定了亚修对死亡,对生命的觉悟都是普通人也许穷尽一生都难以想象和理解的。 在明知有生还机会的最后一刻,亚修依然选择顺其自然的死去,那些莫须有的污点也就随风而去,这时候死亡的意义也就盖过了生,在受辱的人心中清白地存在过这个世间带来的意义要比所谓的享受生活本身的意义更清晰明了,更可遇不可求。 未经他人生命之痛,莫轻视他人生命的选择。正因是亚修才懂得世间的恶永远会复苏,在新的恶再次复苏之前选择顺其自然的死亡,谁又能不说这是一种对他珍视之人的温柔和守护呢? 正如为了救英二,他能毫不犹豫的扣下扳机;面对屈辱,却紧紧攥着生命的线。他不断承受着他人的生命之重和随时而来的身心摧残,与命运争夺人生而带来的最基本的尊严和自由,顽强不屈地向命运挑战。命运却一刻不停地给他使绊,阻挠他越过混沌的高墙,去往光明的彼岸。 在面临死亡抉择的那一刻,他明白了,自己生命的意义注定不是享受,而是为了曾经活过,在那些和他一样反抗罪恶的人心中,在那些拥有和他相似遭遇的弱者心中,最重要的是在他所珍视的人心中活过。 亚修曾经拼命地活着,活得那么生机勃勃,演绎着生命本该拥有的模样。生如夏花般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活就活得纯粹,舍生取义绝不苟活,这就是亚修的生死观。 与其说英二成了亚修的致命弱点,不如说英二给了他从名为命运的囚笼中获得自由的钥匙。 死亡对亚修来说不是残酷,亲眼看着珍视的人被罪恶侵蚀,那才是真正的残酷,能凌驾于自由之上的只能是爱啊。连肖达都无法让他停下对表面自由的渴望。如果这表面的自由是以世上唯一的牵绊作为代价换来的,亚修生的意义又是什么呢?我想在第一次二选一后,他对这个问题的答案已经有了更为清醒坚定的觉悟。 在等待死亡的时刻,他幡然醒悟,自己忍辱负重所追寻的东西已经全部得到了,尊严,自由,光明,爱和温暖。死亡能让这些永远停留,与其被无赖残酷的现实撕碎,他选择顺其自然全身心地感受死亡来临前灵魂的充实与幸福,他带着最美的笑容向世人展示着他的战利品,时间定格在那里。 爱才是生命的信仰。自由与爱能够兼得吗?在罪恶弥漫的世界,这希望属实渺茫。如果英二再次被送上那个抉择的岔路口,那种虚无感会比以往更深,甚至会成为一种毁灭性的冲击。 把亚修和随便跳楼自杀的小屁孩混为一谈,这难道不是一种亵渎吗?死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他人这其中有着本质的区别。 心心相印的牵绊,灵魂与灵魂的守望 抛去那些世俗社会层面的讨论,我们都知道作者刻画了她心目中人与人最理想的一种关系:灵魂伴侣。 何谓灵魂伴侣呢?借助舒婷的《致橡树》,我们发现两者对理想关系的想象有异曲同工之妙。 致橡树 我如果爱你——绝不象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象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象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甚至春雨。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象刀,象剑,也象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象沉重的叹息,又象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用这首诗形容灵魂伴侣,简直再贴切不过。 亚修被捅后,刚好读完英二的信,也许他在那一刻来临之际,终于释然,自己和英二始终是两个世界的人,只要自己还是杀人犯,他和英二就有着无法逾越的鸿沟。他们的位置就是不平等的。也正因为相互着想,他们才无法真正处在同一个世界。可不在同一个世界,地位却能实现真正的平等。也只有英二能与他建立这种平等。 面对死亡的安宁,是英二的承诺带给他的,生时难以在一起,死后用思念作为牵绊,只要他们的灵魂在一起,英二也就一定能感受到这份独一无二的幸福。这个世上只有英二能够理解并包容自己最后的任性,最珍贵的战利品适合包装成最华美的形态展示给世界:他安静的坐在图书馆的一隅,枕着温暖的信纸,带着最珍贵的回忆,幸福地赶往了最爱之人的身旁,从此不再孤独… 所谓心心相印就是无论发生什么最终都会理解彼此,时间和距离也无法间离彼此的联系。 我认为英二最后一定是理解尊重了亚修的选择。那句“事到如今我依然无法忘记,也从没想过要忘记”就是对亚修最深沉的回应。 “见不到你的日子,心里就像被凿出一个永远填不满的窟窿,唯有你的音容笑貌,能幻化成光注入其中,本想任由时间去掩盖过往的伤痛,可那光照到的地方只剩下死寂和朦胧。

你惊恐的面容化为梦魇,挥之不去,我像一个孤魂游离于世,浑噩无依。我懊悔万分又自暴自弃,抓不住你只配忘记?设下安全距离,与你踏过的足迹,挡住泪水侵袭,可叹越是回避,熟悉的背影竟越清晰。

我像发现新大陆的哥伦布,意外接通了与你失联的路。即使要开启这条路,代价是变成空壳也无反顾。我疯狂地搜寻你的碎片,只为在梦里与你更久相会。可梦醒过后,寂寥就变成洪水猛兽淹没了心扉。

我惊醒自己掉入了时空陷阱,真正的你不在梦里,而被囚禁在天际。腐烂的分子组织不过浮云而已。梦里的寻觅终归是逃离。成为你的疮疖,感受你苦痛伴随的瘙痒和肆虐。温度无法透过手心传递,就搭乘思念的云梯,每时每刻都能相遇。

遍体鳞伤的你,坚强勇敢的你,耀眼夺目的你…每一帧每一画都令我刻骨铭心,任何力量都无法将你从我记忆中分离,我的宿命不是让时间催变成对伤痛麻木的奴隶,而是驻入你的魂灵,传递你的意志,祈祷世界的福音。” 这是看完光之庭后,想象中英二对往事的释然与未来的抉择。 作者也许想告诉我们:所谓灵魂伴侣,是不会用自私的理由绑架对方的,因为他们总是能替彼此感同身受;真正的心心相印就是彼此影响又互不干涉,彼此独立又终生相依,即使天人两隔,想起你就能忘记恐惧,时间和距离非但不会让感情流逝,反而会让它历久弥新,越发深沉厚重,英二已然明白亚修的愿望,他会成为这世上另一个亚修。传递着和他一样的信念,代替他活下去。 这种心有灵犀一点通的理想关系。(像双手的默契,左右相反却始终接近,像镜子一般,彼此照着另一个自己。摘自歌曲the voice in my heart) 最后还想说英二的亚修也一直没变过,无论在哪里,英二是想作为家人守护亚修而不是把他当作对其心有所图的英雄,认为他无所不能必须为了谁活着,哪怕是自己,这个世上只有真正的家人才会尊重我们,允许我们脆弱。亚修在英二这里学会了依赖,而英二则在亚修这里学会了勇敢。 正如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读者也有自行想象故事的权利,站着作品的角度去理解亚修这个人物的,悲剧结局更能使作品产生多方面的意义,双宿双飞的故事固然能让人产生快慰之感,可遗憾缔造的永恒才是无与伦比。 山猫被天上的白鸽深深吸引,那对漂亮的翅膀让他欢喜不已,它自在的与同伴嬉戏,仿佛与深邃的融为一体。 枪声响起,那曼妙的身影消失在了云里,山猫在枪林中寻到了受伤的白鸽,暗下决心,即使粉身碎骨,也不会让白鸽折翼。 白鸽向山猫诉说旅途的惊奇,在与猎人的博弈中它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白鸽听到了山猫心中藏匿的哀鸣,它们相互依偎,生死相依,猎人终于被赶出山林,山猫与白鸽终将分离,他们立下誓言,期待再次相遇。新的弹雨再次席卷山林,这一次山猫没能躲避,拖着沉重的身体奋力爬上仰望白鸽的山顶,从此沉醉在了与白鸽编织的梦境。。。

时至今日那只白鸽依然奔走着向世界传递着和平的福音,山猫变成蓝天,他们终于融为一体,终生相依 亚修,愿你美梦依旧!

缅怀亚修-战栗杀机结局解读 - 第1张

动画信息

战栗杀机
中文名:战栗杀机
原 名:BANANA FISH
又 名:香蕉鱼 / バナナ・フィッシュ
首 播:2018-07-05(日本)
IMDb:tt8515016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 2022 3楼猫动漫 站点地图 广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