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小圆要在最后一集变身?——魔法少女小圆的弥赛亚原型解读


3楼猫 发布时间:2022-06-29 16:00:46 作者:丘贝贝Kyubei Language

头一次观看魔法少女小圆的观众都会有这样的疑问:“主角什么时候会变身?”跟据以往魔法少女类作品的惯例,观众至多认为会是一集两集的事,绝不会想到“变身”居然一路拖到末尾,成了这部作品的最大悬念。而这一认识落差应该归因于对本片叙事的思维定势:与多数同类题材不同,魔法少女小圆并非典型的英雄之旅故事。

首先,何为“英雄之旅”?

广义的英雄之旅是指电影剧作家对叙事模式的总结,一个冒险故事通常包括以下内容:第一幕中,主角被从平静的日常中牵扯到不可知的冒险;第二幕中,主角踏上旅途,在获取些许胜利后遇到最大的难关;而第三幕中,主角会克服难关,在改变世界的同时也获得了成长,意味着平凡人也可以成为“英雄”,改变自己。这一模式几乎可以用于任何传统的商业影视作品,理论上也可以解释魔法少女小圆的剧情:小圆和丘贝的相遇是第一幕的内容,用于将其由日常带入奇遇;而和麻美、沙耶香、杏子、焰四位少女的共同冒险是第二幕内容,剧情不断下沉直至最后对抗魔女之夜的最低点;而在第三幕中,小圆终于真正成长起来,做出了所能做的最好选择,也完成了于晓美焰的感情线。但是,这仍然无法解释一个问题:为什么小圆是以旁观者而非魔法少女的身份参与剧情主线?按一般人的期望,小圆应该在第一幕成为魔法少女,在第二幕成长锻炼,在第三幕迎来结局。而把最关键的变身放到结尾,是一件令人难以理解的事。

这个问题其实涉及到了本片在故事原型上的差异:与观众的期许的浪漫冒险故事不同,小圆的故事兼容了拯救世界的弥赛亚原型。

什么是弥赛亚?

弥赛亚意为犹太教与基督教中的救世主与天选之子,只是因为其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力而为人所知。弥赛亚与浪漫冒险故事的不同之处在于:主角不是平凡人,而是命中注定的救世主,他旅程终点的奖赏不是爱情、财富或知识,而是对世界的救赎。弥赛亚模式的故事结构如下:一位救世主注定将拯救世界,同时一位恶徒将竭尽全力妨碍救世主,企图夺走他的神力。表面上恶人会成功,但即使他能杀死救世主,却往往变相地帮助后者实现了拯救世界的愿望,成为了救世主升华过程中的试炼。基督教中,圣人是耶稣,恶徒是出卖耶稣的犹大;华夏传说中,舜是救世主,而谋害他的象则作为恶徒成就了舜的声名;贞德是圣人,作为恶徒的勃艮第与英格兰人从肉体上摧毁了她,却反而使其飞升为真正的不朽传奇。

而在魔法少女小圆的故事中,圣人是小圆——一个因命运的玩笑而背负起最强魔法少女与最恶毒魔女宿命的人。

而恶徒呢?

恶徒是晓美焰,她试图困住救世主的锁链则是时间。

虽然晓美焰作为恶徒有些反直觉,但却是弥赛亚的故事中的关键一环。尝试用弥赛亚的模式来描述本片,梗概如下:小圆本是凡人,蒙受神兽丘贝的天启,得知自己注定成长为圣之魔法少女以拯救世界,而恶徒晓美焰则不断扼杀小圆的成长,想要夺走她身上的一切圣性与光辉,让她永远停留在凡人状态。每当小圆破蛹成蝶而燃烧殆尽后,晓美焰就会利用时间的魔法再度把她变回弱小毛虫的状态。但正如弥赛亚所有传说中一样,邪不胜正,晓美焰最终无法阻止小圆的升华,相反,她的一切举动反而促进了小圆的成神成圣之旅。

但与民间传说和宗教故事等原生传统弥赛亚相比,小圆的故事有所不同:晓美焰不是一个真正意义的坏人,她对抗救世主不是出于嫉妒、贪婪等反社会动机,与之相反,驱动晓美焰的是“人性”。“人性”与“神性”之争的话题在另一部杰作中得到过解释,即韦伯的著名音乐剧。

如果说神性象征着纯粹的自我奉献与利他,人性则代表着世俗的欲望与情感。在万世巨星中,耶稣的政治影响力在以色列日渐强大,引起了当局的戒惧猜疑之心。恶徒犹大察觉到耶稣即将引火烧身,在与其交涉无果的情况下,犹大选择告密,以在事态扩大前让耶稣消停。他这么做的原因非常世俗而接地气——让耶稣早点遭受挫折总比事情闹大而死于街头政治好,更因为他爱耶稣,不想让其白白死去。可讽刺的是,犹大的行为恰恰贯彻了上帝的意志——耶稣因告密而死成为烈士,其死亡产生的巨大影响使之成为流传千秋万代的明星人物(Superstar),顺利满足了天父传播福音的残忍目的。

而晓美焰价值观念和万世巨星中的犹大一模一样,正如犹大认为耶稣子承父业当木匠也好于在街头宣扬不危险的福音,晓美焰也认为比起成为魔法少女,小圆保持原样,作为普通中学生庸庸碌碌而活是最好、最幸福的人生。她和犹大一样秉持世俗的价值观:人活得开心幸福远比贯彻理念、拯救世人重要——我爱这个人,所以我希望他活得幸福。但这正是小圆与晓美焰的价值观差异所在:与晓美焰不同,小圆最终站到了神性的一端。

亲社会行为由低到高,其排列大约是:共存、互惠、合作、利他与牺牲。而神性所倡导的自我牺牲在任何社会都落在了亲社会行为的最顶端:为众人奉献牺牲永远是成为圣人的必须标准。而小圆却是本作所有人中最接近圣人的人,合作利他的气质已经体现在了她的性情中。关于成为魔法少女,其他人都有各自的目的:巴麻美的利他行为出于求生与对陪伴的渴望,美树则来自对上条的爱情,杏子更是抛弃了利他信条选择了弱肉强食的功利主义丛林法则,只有小圆是纯粹地将利他性作为人生价值的一部分——她不是为了实现愿望成为魔法少女,而是本身就渴望成为魔法少女,因为能帮助他人最能让她收获自信与价值感,是其成就感与自尊之源。如果用社会价值观概念来描述,小圆拥有典型的合作型社会价值观:更倾向于用合作与互帮互助的方式思考问题。

而与小圆不同,晓美焰是一个高度典型的个人主义社会价值观持有者,完全出于个人动机判断和行动。她本身并没有利他的热情,不太关心世界是否毁灭,甚至不太关心自己,唯一在意的就是拯救小圆这一个人化的目的。个人主义社会价值观另一个典型例子是哈利波特中的斯内普,斯内普不是为了弘扬正义或拯救弱者而对抗反派伏地魔,仅仅是为了他所爱的人而对抗伏地魔,如果有必要,可能也会为了所爱的人转而支持伏地魔,这是他与其他英雄人物的真正差异所在。同样具备灰色风格的晓美焰也不是为了拯救众生而成为魔法少女,而单纯是为了小圆而行动,这恰恰拯救了她成为恶徒的资格。正如犹大被上帝利用,斯内普被邓布利多利用,她的行为也被丘贝为代表的命运或所谓的物理法则所捕获,反而促进了小圆的成神。

所以,这就是圆与焰二人的核心冲突:利他主义vs个人主义,神性vs人性,解救众生的崇高信念vs过好世俗生活的质朴愿望,如果说小圆来自中世纪的弥赛亚传说,晓美焰则更像文艺复兴与希腊神话中苦苦哀求乃至暗施诡计以让英雄无法踏足战场的母亲与妻子。而与中世纪宗教价值观不同的是,代表人性的恶徒开始了对神性的猛烈抨击:牺牲本身真的是合乎伦理的么?强迫救世主放弃应有的幸福生活真的是善举?圣人的概念本身是不是反人类的呢?

解答以上问题或许才是小圆最后一集变身的原因:塑造一个成功的弥赛亚需要充足的铺垫,因为现在的观众没有过去那么单纯了。这也是为什么弥赛亚剧情不再流行的原因——塑造圣人太难。

曾几何时,弥赛亚故事是简单质朴的:耶稣从生下来就是圣人,因为他是上帝之子,除了牺牲自我拯救世人外没有任何性格,他在人间的代理人也不需要其具有任何性格。与之相似,贞德成为圣女的原因在于她蒙受天启,在人人信主的时代,这个理由就足够了。

但在现在的人们开始不买账了:为什么主角偏偏要牺牲自我?他到底图什么?这类质疑反映了剧本创作中驱力的重要性:主角的动机需要理由,普通的行为只需要一般的动机即可,但极端、出乎常理的诡异行为需要异常强大而原始的动机来解释:对求生的执着、对死亡的恐惧、对伤害的刻骨仇恨、保卫父母妻儿的信念、不甘于人后的屈辱、对不义行为的强烈愤怒、对他人创伤的感同身受等。动机越强烈越原始,角色的行为就越发有力。所以角色行为需要动机的匹配:例如在熊熊燃烧的火灾现场,你想让身为一般人的主角奋不顾身救女儿,这是一个颇为合理只需要少量铺垫的动机;如果你需要让主角冲入火海救只见过一两面的人,那就需要更多的铺垫——比如主角的女儿十四岁时死于火灾,他再也不希望有别的父亲经受自己的悲剧。

不加修饰动机塑造圣人会造成非常喜感的效果,典型例子是魔法禁书录中的当麻,常常拼上性命救一个只见过几面的人而不需要任何额外动机,他的回复通常是“面对……而……(视具体情境而定),这是当然的啊!”。我称之为循环论证式的圣人塑造“为什么他要这么做?——因为他是个圣人——为什么他是个圣人?——因为他那么做了(身体直接行动起来)。”通过这样的描述你无法对角色感同身受,只能自愧不如地认为对方是个传说般的圣人。

而鹿目圆角色的塑造成功之处恰恰在于她不是一个传说般的圣人,即使她承担了弥赛亚中的圣人角色,如果说耶稣是做出圣人之举的圣人,小圆则是做出圣人之举的普通人。小圆不漂亮、成绩不好、很胆小,总是一副畏缩的模样,对人生充满迷茫,不知道自己的人生价值在何处。但她富有爱心、很能为他人着想、待人诚恳、很重情义、和任何人都能交心,只是她一直都认识不到这些优点,一直在迷茫中寻找人生的方向。等到她意识到这一点,便是破蛹成蝶的之时(详细可见认识你自己”的艰难旅程——从自我同一性视角浅谈日式动漫作品中的角色分类)。小圆的形象比一般简笔画式的二次元主角都要复杂而微妙,正是因为在成神前十一集时间内对人物动机的耐心打摩与塑造,而这种动机即是自我实现——通俗地说,就是成为自己所希望成为的人。

所以晓美焰无法阻止小圆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她无法阻止一个人的成长,无法阻止一个人向其渴望的方向迈进。就像阿克琉斯即使明知会战死沙场却毅然选择奔赴特洛伊一样,小圆的觉醒也是难以阻止的。无论阻止多少次,小圆依旧会为拯救众人而勇敢上前,会在成为魔法少女后获得果断与自信。因为她最终的决定不仅是为了帮助朋友与其他受苦的人,更是因为这是她实现人生价值的手段,是性情中最根本的闪耀之处。但可悲的是,晓美焰正是被小圆的这一点吸引,但她至始至终做的一切却是想方设法扼杀掉小圆光辉。

最后,成神的时刻终于到来。恶徒晓美焰的努力归于失败,与一切恶徒一样反而促成了小圆的成长。如希腊古典悲剧与莎翁悲剧的情节,逃脱命运的行动促成了命运的达成。这是宿命么?

我个人认为,是,也不是。

一方面,绝对意义上的宿命是无法逃脱的。人无法超越生老病死,无法穿越三维在时间上行走,更无法抗拒和父母亲人的诀别。即使宗教式的宿命不再盛行,自然规律的铁律则以另一种方式统治着我们,摆脱了一套枷楼,又会以另一种形式出现。所以无法逃脱宿命,客观上的确是生物的常态;

但另一方面,恰恰是与命运的抗争彰显了人类精神的伟岸,是悲伤离别与速朽的人生折射出了超越一切的情义。身为恶徒的晓美焰在一系列徒劳的努力后也获得了最终的奖赏——来自小圆的友谊,对方亲口说出的“最好的朋友”,让人感慨如此渺小而无力的人类也能孕育出改写宇宙的力量。

综上所述,魔法少女小圆是一部利用弥赛亚原型讲述凡人故事的作品,以神之口吻高唱人性之赞歌,既有对平凡人性的深入挖掘,也有古典悲剧式的严肃美感,在当今席卷全球的传媒商业化浪潮下具备了强烈的文艺复兴既视感。而选择弥赛亚式的成神之路,而非逐渐成长的英雄之路,是小圆迟迟不能变身的原因。这一技法在维持悬念的同时,留出了更多空间完善主角的动机塑造,刻画救世主与恶徒、小圆与晓美焰的矛盾冲突——那无数个轮回中人性与神性永恒战争。

其它——关于剧场版叛逆的物语:

不得不提的是,此后剧场版叛逆的物语延续了焰与小圆人性vs神性的观念冲突,对世俗生活的渴望vs高洁奉献的行为,并将其直白简化为字面意义上的神与恶魔,场面极为中二尴尬。但该剧场结局的真正失败之处在于放弃了人的立场——晓焰与小圆的精神可贵之处在于她们都只是凡人,是弱小人类文明中的少女,面对丘贝代表的宿命即使脆弱渺小却仍然勇于抗争,才展示了人性的可贵。而叛逆中晓美焰通过神神叨叨的玄学之爱获得了反制丘贝文明的黑科技,使人与命运之争转变为神魔大战,落入了廉价庸俗的窠臼。看到当晓美焰口口声声叨叨【爱】多么牛B,我简直以为自己是在看哈利波特——你既然这么能,连宇宙都能变,为何不在正传里就靠爱发电使出气功波把丘贝母星轰杀至渣呢?是因为那时候不懂得爱么?桀桀桀,我看不要叫叛逆就叫爱之强者爆星物语好了,这才TM强而有力,强而有力啊啊啊!

当然,抛开这些,从商业角度看叛逆还是成功的。因为文艺创作和宗教颇有共通之处,其意义不仅在于内容本身,还在于为其人间的代理人带来财富。如果托尔斯泰的《复活》是当今日漫,一定会有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在一起的后传。不要说破坏文学性的问题,单是发糖就好。发糖就有钱赚,何乐而不为啊?

首发于B站专栏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4271780

动画信息

魔法少女小圆
中文名:魔法少女小圆
原 名:魔法少女まどか☆マギカ
又 名:Madoka☆Magica / 魔法少女魔户香 / Puella Magi Madoka Magica
首 播:2011-01-06(日本)
IMDb:tt1773185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 2022 3楼猫动漫 站点地图 广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