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理解】你的名字叫“我喜欢你”——《你的名字》观后感


3楼猫 发布时间:2022-08-04 10:45:40 作者:黑雪莉 Language

“听说诚哥又拍新电影啦!画面巨美张张都能当壁纸!”哦,那么好看,那等网上有资源了再在线看吧。

“听说影片放完电影院里各个哭得都跟泪人儿似的,出了影院都想谈恋爱啦!”哦,既然大家都说好,那等网上有资源了再看吧。

“据说诚哥这次剧本写得超级好,能写好故事的诚哥简直就是神啦!豆瓣上评分都9.0啦!”

在没有看《你的名字》之前,我对新海诚的印象只是停留在《秒速五厘米》,记得第一次看《秒五》的时候,短短一个小时的电影我中间不知停了多少次,因为对于当时还在上大一的我来说,剧情实在是显得晦涩,我必须非常费力地尝试着理解,才能大概明白影片想要表达的意思。当我听到《你的名字》剧本写得超好时,我再也坐不住了,就冲着一个大家都说棒的好故事,我也要在首映日去影院好好看一看,大家口中的“诚哥式好故事”究竟好在哪里。

感觉自己已经有很久没认真分析一个故事了,上一次认真看故事还是看《大鱼海棠》。我清晰地记得,那次观影经历非常辛苦,电影从头到尾,我都必须始终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才能用自己的逻辑试着与编导的逻辑相贴合,从而合理地解析出影片想要传达的主旨——并非爱情,而是对个人梦想的不懈追求。记得当时网上对《大鱼海棠》骂声一片,觉得剧情幼稚逻辑混乱,看到那些影评,我不禁感叹,你们没认真看吧?

这次看《你的名字》,当听到新海诚的大名,联想到他的经典大作《秒速五厘米》之后,我便感觉,这次观影一定又是一场苦战。所以在观影前,一向喜欢看剧透的我查遍了网上的种种剧透,基本熟悉了详细版剧情,然后做足了影片从头到尾都需要眼睛瞪大了,把注意力集中足了,思维转活了的心理准备,正襟危坐地坐在电影院里等待电影的开始。

当看完网上的详细版剧透后,我的内心满是疑惑,不就是男主和女主灵魂对调,交换了一下身体嘛,为什么就会因此爱上对方呢?而且影片很大一部分剧情是灵魂对调后体验对方的生活,比起爱情片,这看起来更像是一场搞笑的闹剧。最关键的是,男主和女主始终没有面对面见过对方,又如何爱上对方?“男主和女主为什么会爱上对方,这种爱情产生的契机又是什么?”这是我想在看《你的名字》正片时解决的一个大问题。

说起新海诚,记得《秒五》的开场把我震惊了,作为一名并不是美术专业生的普通观众,我被那种细腻柔美的画风深深地打动了。精致的画面行云流水,《秒五》仿佛是一本文艺风十足的情感画册。尽管剧情晦涩难懂,但配合着如此精美的画面,当时的我想,也许是因为我太小了,还不能理解“喜欢”那种于心间交织缠绕着的复杂情感吧。新海诚的作品,我只看过《秒五》,因为从未学习过美术专业,便也自然没有勇气在作画方面发表高见。这次看《你的名字》,新海诚就是我心中的原作者,我决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剧本故事,这一我感觉自己还能发表一些粗浅见解的地方。

影片一放,我就震惊了,震惊的原因不是因为再一次被精致的作画所震撼,而是感到好奇,为什么这次的开场那么像周播版电视动画?自然流畅的开头剧情楔子,自然流畅的片头曲MV,自然流畅地就开始讲述故事正片。我所看到的网友评论,大部分都说这是一部能把人感动得稀里哗啦的好电影,如此轻松愉快的开场,也许会引出格外浪漫动人,而又略带伤感的正片吧。我努力把身子坐得更正了,这可是评分9.0的电影啊,原作者可是文艺风大牌啊,每一个镜头每一帧,都一定会有他的用意所在。

然而当我看完全片,发现影片整体的节奏就是这么平实而轻快,流露出的美感甚至都并非文艺风,而是质朴美。没有过多的大空间镜头,更多的是人物的脸部特写与生活化场景的简单描绘,就如同一部日常生活的小电视剧,没有浓重的情感阐释,有的是日常的平实与亲切感。就连BGM(背景音乐),电影全篇,甚至是最为煽情的部分,也并没有特别营造出刻意煽情的效果。令我惊讶的是,几乎所有的BGM都带着轻快的感觉,比起抒情与煽情,更多的是想传达充实与欢乐,并不像《秒五》一样,拽着观众的耳朵让他们直想哭。

在画面比例中,16:9应该算是当下比较流行也比较好看的画面比例,宽宽的屏幕能让更多的场景同时展现于一幅画面中,宽广的视角非常适合或动感炫酷,或精致细腻的大画面。然而看着看着,我开始发现《你的名字》使用的并非经典的16:9画面比例,而是接近于3:2的,略为正方的画面比例。我实在是好奇,这一比例的变化,让画面的视角缩窄了不少,原作者又为何不使用更宽的画面,来充分展现更美更广阔的画面呢?看着显方的屏幕,我竟感觉,自己此时并不是在电影院看电影,而是坐在家中软软的沙发上,借着午后慵懒的阳光,看着小电脑屏幕上等了一周才更新的新番,是那样一种温馨与惬意。

我试着靠在座椅上,发现电影院的座椅被原来是那样柔软舒服。《你的名字》故事节奏就是这样,不快不慢,轻快平实,所有的笑点都在顺其自然中进行着。这样朴实的故事进展甚至可以被称作接地气,敕使说带朋友们去咖啡厅却只是在自动贩售机中买了杯咖啡,配合着轻快的BGM,感觉是在看一部表达质朴的情景喜剧。从头到尾看下来,影片中没有任何一处刻意强调了气氛的紧张,也没有任何一处可以让观众想要坐直了身子,费力地思考一下这一处究竟想要表达什么。全篇的节奏就像一直轻快地奏着的BGM,一切看起来都是水到渠成,演到这里了,下一幕就应该是这样了。就算是懒懒地躺在电影院软软的座椅上,毫不思索地看着,也能同样感受到影片中那些水到渠成的剧情变化。

整体节奏的平实自然,并不代表着整部影片的表现形式都是平平淡淡。该精细该煽情的地方,影片也全都表现得毫不马虎。三叶外婆手中彩色的线,繁华的东京城,上山参加祭祀时的山景,那场绚烂的流星雨,那片宽阔的陨石湖……在需要表达强烈情感的地方,精致细腻的画面全都出来帮忙了,只不过这份浓烈的抒情,并非贯穿全篇始末。刚开始看影片时,心高气傲的我认为这种与原作者一惯风格不同的表现手法甚至带着讨好大众的意味,为什么非要舍弃作为特色的文艺范儿而去做迎合大众口味的小轻松呢?但看着看着,当我不再过度纠结于表现手法,而是放松心态,轻松自在地看影片时,我发现这并不是讨好。

我曾看过一本有关美学的书,名叫《美学是什么》,书中有一句话我一直记忆犹新,并作为我今后创作的首要准则之一,那句话就是“不要让技法束缚了情感,也不要任由情感四溢,而破坏了章法。”在我看过《秒五》后,发现网上的许多评论都说“诚哥就会做壁纸讲不出好故事来”,也许《秒五》就是一个技法的极致,然而那些花哨的技法却束缚了情感,让情感无法流畅地表达出来吧。而《你的名字》这种看似接地气的表现形式,少了花哨,却达到了技法与情感的和谐。不让花哨的技法限制情感的准确表述,让观众们都能看明白,看懂故事,也不会因为过于追求表述清晰,而完全放弃了原本文艺的个性,在恰到好处之时呈现出漂亮的技法,并让技法与情感二者进行有机的融合,既互相规范,又相得益彰。

影片的剧情是男主泷与女主三叶灵魂互换,影片的叙事角度是以第三人称叙事。我所见过的大部分第三人称叙事手法,一般都是轮到谁出场,就以谁的视角为主视角进行叙事。而在《你的名字》中,我认为叙事主视角发生了三次变化。虽然影片中泷和三叶的灵魂一直在发生着互换,但前半部分的主视角为三叶,中间部分的主视角为泷,最终当泷与三叶在不同的时空相遇时,影片的主视角变为了最为常见的没有特定主视角人物的表述方式。影片开始,描绘的最多的是三叶,讲述她为何想变成一位东京帅哥,真的变成东京帅哥之后又经历了怎样搞笑的闹剧。虽然影片也以泷的视角描绘了一些事件,但多以周围人对三叶的转述和配角们的视角呈现出来。直到在三叶体内的泷同三叶的妹妹和外婆一同参加了祭拜活动之后,泷惊醒发现自己的脸上挂着泪水,在此之前,影片充分展现了三叶的内心活动与情感变化。在这之后,影片才开始以泷的视角为主视角进行叙述。

首先选择的主视角是三叶,而并非传统的第三人称叙述方法——在泷与三叶之间频繁切换主视角,原作者的这份细心让我为之惊叹。之所以先选择三叶作为主视角,也许是因为在泷与三叶两人中,最先明确自己“喜欢”的心意的人是三叶吧。三叶最先明白了自己喜欢泷,所以策划了泷和前辈姐姐的约会,所以剪下了一头长长的秀发,所以才会想前往东京,亲自面对自己喜欢的人,站在他的面前,告诉他自己的名字。然而此时的泷也许并不知道自己内心也喜欢上了三叶,只是感到莫名其妙,为什么醒来后自己的脸上会带着泪水。这时,影片主视角换成了泷,这个内心迷迷糊糊的东京帅哥,因为他开始一点一点地,发现自己心中最在乎的其实就是三叶。当两人隔着时空相遇时,主视角人物不再是他们其中单独的任何一个,而是以真正的第三人称视角完完整整地看着两个人,这也许正预示着泷和三叶终于都明白了彼此的心意,都明白了站在对面的,正是自己心中向往的彼此。

泷与三叶的人物性格表现其实并没有太多独特的地方,两人都是平凡普通的青少年,一个还挺霸气,是个小小男子汉,一个外表寡言害羞,其实内心细腻,想要改变自己,去体验一种完全不一样的新生活。这样的男生和女生形象,应该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形象了。所以我认为,影片比起想要塑造两个性格鲜明的主人公,更希望展现的,是两人生活的不同点,以及两人感受到这些不同点之后对彼此情感产生的变化。成为了泷的三叶,感受到了男孩子间那种在她看来显得豪放的友谊与嬉闹,感受到了泷放学后还要打工看别人脸色的辛苦,感受到了泷那份暗恋前辈姐姐的小心情。成为了三叶的泷,感受到了三叶要继承家族使命的新奇与辛苦,感受到了因为父亲和其他原因受到冷眼的苦闷与无助,感受到了试着让“三叶”变得活泼开朗后那点小小的成就感与喜悦感。泷与三叶虽然素不相识,从未和现实中的彼此相处过,但还有哪一种方式,能比灵魂互换更让他们能最为深入地了解彼此呢?

说起男女主角灵魂互换,身体对调,我想到的是之前和妈妈一起看过的一部韩剧《秘密花园》,大致剧情是男女主角会因为下雨而身体对调,随后引发了一连串趣味十足的恋爱喜剧。“灵魂互换”这一题材似乎也是比较老套了,这次《你的名字》又把老素材拿出来用,想要体现出新意的地方便绝对不再是故事素材本身,而是对这一素材的独特的切入点与表述手法。看完影片正片后,我认为,《你的名字》的切入点是因为互换,所以才能真正深入地了解彼此,才会对彼此产生如此深刻的爱。在看影片正片之前,我一直疑惑,身体对调除了会让两人的生活变得搞笑,还会对两人带来怎样的影响?难道让自己的身体与另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对调,就可以轻轻松松地爱上对方了?这样的故事看起来很荒唐,但《你的名字》为这种“交换生活带来的喜欢”做出了一个非常完美的解释:只有完全了解对方的一切,才有可能真正喜欢上对方。

在灵魂互换的初期,泷和三叶根本不知道彼此是谁,更别提喜欢上对方了,那个总在自己身体里捣乱的小家伙,你是谁呀?!在灵魂互换的初期,两人感受到的只是彼此生活的荒唐与混乱,而这种荒唐与混乱的变化并不能成为他们爱上彼此的原因。我感受到泷的心中产生了对三叶的爱,是看到泷惊醒后脸上带着泪水时,他的泪水反映出的便是心中对三叶的情愫。心中产生了“喜欢”这种波动,才会不自觉地流下泪水。而这次惊醒前,泷经历了和三叶的妹妹与外婆一同参加祭拜,这次经历让泷更深入地了解了三叶的生活,了解了三叶。其实在不知不觉中,泷的心已经向三叶打开了。

因为灵魂的互换,他开始“无可奈何”地感受三叶生活中的一点一滴,从最初互换时了解三叶的身体特征,到最终深入地了解三叶的生活和三叶本人,泷所了解到的三叶的全部细节,构成了他对三叶爱的原因。流着泪醒来的三叶也是同样,泷的生活,以及泷本人的所有细节,构成了她对泷爱的原因。这份深入的了解,甚至包括泷在喝了三叶的口嚼酒后看到的三叶从小到大的成长经历,也包括三叶在得知泷喜欢前辈姐姐的心意后,内心产生的小波动和小感伤。这些更为细化的了解,成为了进一步加深他们心中对彼此爱意的确定的推动力。他们爱着彼此,并不是因为彼此多么漂亮或多么帅气,也并不是因为彼此格外闪光的某一点,他们对彼此的爱,产生于将自己的心完全袒露给对方,并完全感受了对方的一点一滴后形成的,这两份爱,都没有原因,因为那个实实在在的彼此就是这两份爱全部的原因。

我认为原作者想通过这部影片传达的是,当两个人能够敞开心扉,完全地了解彼此时,这时产生的爱便是真实而坚固的,这种爱不需要理由,只需要彼此是那个真正的彼此就好了。这份爱绝非一见钟情,而是日久天长,慢慢培养,慢慢形成的真爱。从影片中可以看出,原作者并不支持一见钟情,所以泷在第一面见到三叶时,只是感觉这是一个有点奇怪的陌生人,而不是第一眼看到三叶就深深地爱上了她。如果没有后来那段奇幻的经历,泷和三叶也许永远都只是路人,泷甚至想象不出自己会喜欢一个像三叶一样的女孩子。泷和三叶之所以最后能爱上彼此,也完全是因为这段奇特的灵魂互换的经历,让他们能彻彻底底地了解对方的生活,了解有关对方的一点一滴。这时再产生的喜欢,是基于充分了解后存于心间的喜欢,这份喜欢,要比单纯的一见钟情要坚实得多,因为彼此的心中已经非常清楚,对方是什么样的人,对方的优点与缺点都是什么,对方隐藏于外表下真实的内心世界是怎样的,甚至是对方所经历的生活究竟是怎样的。在所有这一切都了解清楚之后,仍能十分确定,对方就是自己喜欢的人,这时候的喜欢,就已经不需要任何能讲出来的理由了,唯一的理由就是,因为是对方,所以我喜欢。

“真正的喜欢是没有理由的。”小时候的我并不是很相信这句话,因为我总认为,凡事都一定有个理由,不然为什么要去做呢?记得初中时班上有位同学,下课时非常调皮地说着片儿汤话:“我喜欢桌子,因为桌子是桌子!我喜欢椅子,因为椅子是椅子!”这番话在当时的我看来简直就是没什么意义的耍赖皮,但是现在看来,这话也并非没有道理。“我喜欢你,因为你是你”因为是你,所以我才喜欢,如果不是你,哪怕性格习惯完全一样,我也都不再那么喜欢了。就像影片中的泷和三叶一样,他们喜欢彼此也并没有什么具体的理由,只是心中一直都惦着念着彼此,只是因为彼此是真正的彼此而已。当喜欢对方的原因变成了喜欢对方的全部时,这样的喜欢也就没有理由了。喜欢你的理由就是没有理由,我喜欢你,就是因为你是你。

相比日久生情,一见钟情是在双方都不那么了解彼此时产生的喜欢,更多的时候是因为对方某一个格外吸引自己的闪光点。也许是因为对方长得漂亮或帅气,也许是因为对方的才华让自己格外欣赏,又也许是因为对方给自己留下了一个很合自己taste的好印象……但在深入了解对方之后,这种喜欢有时便很难持续下去,因为我们会看到对方除了这些闪光点,还会有这样那样的小毛病,这时对方在我们心中的形象便变得不再那么完美,也不再是曾经我们眼中闪着光的女神或男神。这样的喜欢,往往需要一个坚实而具体的理由支撑,需要我们牢牢地记住,对方的名字叫什么,是叫英俊的吴彦祖还是超级技术宅比尔盖茨。

然而影片中的泷和三叶,即使忘了彼此的名字,还是可以在茫茫人海中擦肩而过时,准确地认出对方。因为他们的爱是在经历了彼此生活的种种之后,一点一滴在心中培养出来的,因为那是在他们敞开心扉,深入地了解了最真实的对方之后,才在心中产生的爱,因为他们爱着彼此的理由,并不仅仅是对方的某一两个闪光点,而是对方的全部。所以当这份爱的全部理由完完整整地呈现在自己面前时,他们自然会认出彼此,不管已经有多久没变,不管对方已经变成了什么样子。当泷与三叶隔着时空相会时,泷在三叶的手上写下自己的名字,写下的是“我喜欢你”。其实这样相爱着的泷与三叶,彼此叫什么名字早已不再重要,那只是其他人在人群中辨识他们的符号罢了。在泷和三叶的心中,彼此的名字都叫做“我喜欢你”。因为我心中对于喜欢的定义,就是你,所以“我喜欢你”就是我心中你的名字。

原作者通过影片想表达,真正深厚的爱是需要双方都敞开心扉,经过对对方真正深入的了解之后,日久天长在心中慢慢培养才会产生的。这些了解包括对对方的优点与缺点,外表与内心,甚至是对方所处的生活和身边关系不同的种种人的了解。建立真正的喜欢,并不是在相见第一面便确定了对对方的好感,从此便沉浸于对方的光环之中,开始了漫长的暗恋,就像最初喜欢前辈姐姐的泷一样。而是要勇敢地让自己的内心变得开放,愿意去接触各种各样的人,然后在对他们的进一步了解中,慢慢寻找到自己真正爱的一个。这个过程也许会非常漫长,就像泷与三叶最终相爱,经历的时间也是那样漫长。但是心中的这一真爱一旦确立起来,便会格外坚定与明确,并将永远保持下去。在这段寻找真爱的旅途中,我们也许会经历各种各样的人,但最终发现这些人并不是我们真正喜欢的。就像三叶外婆对三叶说,自己年轻时也做过灵魂互换的梦,但梦醒了就忘了。而三叶的梦,三叶却怎么也忘不了,因为在三叶梦中的泷,是三叶真正喜欢的人。“梦中相逢人不见,若知是梦何须醒。纵然梦里常幽会,怎比如真见一回。”那些初见之欢就如同美丽而虚幻的梦境,经历过了,知道那并不是自己真正所喜欢的,也就醒来了。然而当梦到了真正喜欢的人,又怎能只满足于让那人只在自己的梦中出现,心中真正希望的,是那个自己喜欢的人就在现实中,就在自己的身边。

三叶外婆说,聚拢,成型,捻转,回绕,时而返回,暂歇,再联结,这就是产灵(MUSUBI),这就是时间。泷和三叶的爱带着一丝命运的意味,然而在我看来,他们的相爱并不是偶然,而是必然,因为凝结成他们心间的爱的,是时间。在这段追寻心中的真爱的漫长旅程中,与彼此从陌生到熟悉的身体,生活相处的时间,让他们的心与命运缠绕到了一起,就像三叶第一次只身一人去东京寻找泷时,牵在他们手中的那根线一样,对彼此了解得越深,他们的命运之线便缠得越紧,直到紧到两人融为一体,他们心中的爱,便因为这段漫长的时间产生了。我们每一次对对方认识的加深,并不仅仅是看到了更为真实的对方,更是把我们自己的心朝着对方的心进一步拉近,是我们自己心扉的进一步敞开,是将我们生活中的种种线与对方生活中的种种线进一步相互缠绕。在这一漫长的过程中,当所有的线都紧紧相缠,我们便将自己的心与对方的心完全相容,我们的心中便产生了真正的爱。“爱得深了,就不分你我了”也许这句话所形容的,就是这种爱的状态。当心中产生了真爱时,我们便成了我们所爱着的对方,也感觉那时的对方也成了另一个自己。

我笑着看完了《你的名字》电影正片,发自内心地感觉,这是一部非常温馨的爱情剧,节奏轻快明朗,不管是在气氛浪漫的电影院看,还是在一个阳光很好的下午,懒洋洋地躺在软软的沙发上对着小笔记本看,都会感觉非常好。我想网友们给《你的名字》一个如此高的评分,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这是一部不管以什么样的心态,都能看得很开心的好电影。影片中并没有晦涩难懂的桥段,也没有极为烧脑的复杂剧情。目不转睛地看,可以很明确地领会到原作者想要传达的主旨情感,自在慵懒地看,也能了解故事的基本内涵。即使是完全放松,漫不经心地随便看看,流畅的剧情也能将我们带入剧中人物的情感之中。我认为这种能全身心放松去观看的影片是最耐看的,《你的名字》就是一部因为情节和艺术表现手法都非常流畅,看起来很轻松自在,所以可以放松去看的好影片。

我原以为不管是故事还是影片,都必须要要求读者或观众全身心投入,才能完全理解作品的内涵,才能被称为好故事或好影片,所以初看《秒五》的我认为《秒五》真的是一部值得思考的好影片,初看《大鱼海棠》的我认为好故事就是需要读者和观众全神贯注,细细品味后才能理解内涵才叫好。但当我看完《你的名字》后,我发现真正的好故事和好影片的评判标准,仍是要遵循我曾从《美学是什么》中看到的那句话,不要让技法束缚了情感,也不要任由情感四溢,而破坏了章法。好故事之所以好,华丽的技法有时真的是次要,最重要的是能够清晰地表述,让读者和观众能明白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在此之上,让技法与情感相融合,达到两者的和谐。如果先用技法搭一个架子,然后为了迎合技法来填充故事,这样的故事也许最大的目的就是哗众取宠。然而一味地抒情而不注重艺术表现手法,即使是好故事,也会存在逻辑混乱或过于平淡的问题。新海诚在《你的名字》中舍弃了16:9的炫酷,讲述了并没有那么文艺那么矫情的故事,换了一种更为接地气的表述方式而不是如同《秒五》一般诗化的表达,却又并不是为了迎合大众的口味而把自己的特点全部舍弃来消极地迎合大众,我能够看出来,新海诚也想用《你的名字》,来达到这种技法与情感上的和谐。

有不少网友说,这次诚哥终于没像《秒五》那样,给男主和女主一个从此只能擦肩而过,相忘于江湖的伤心结局了。的确如此,《你的名字》中,长大后的泷虽然也和三叶擦肩而过,却在最后勇敢地叫住了三叶,三叶也认出了,那个男生就是自己当年喜欢的泷。我认为这并不是诚哥大发善心,让男主和女主最后走到了一起有一个happy end,泷最终会回头叫住三叶,这是一个必然。因为泷一直都清楚地知道自己真正爱着三叶,也一直都记得自己所爱的三叶的样子,哪怕忘记了三叶的名字,而三叶也一直都记得她真心爱着的泷,哪怕她也同样忘记了泷的名字。《秒五》中男主和女主最终的擦肩而过,我认为也是一个必然,因为在《秒五》中,虽然在观众们看来男主和女主爱得甜蜜而浪漫,但男主真正的内心是对自己对女主的爱存在疑惑的。在初看《秒五》时,我便认为,男主在年少时选择离开,是因为感觉自己还承担不起爱女主这么重的责任。

爱并非仅仅是对对方的好感,更包含着一分责任,在明确自己内心对对方的爱的同时,便也同时明确了,自己必须担负起这份爱所承担的一切责任,我们必须对我们所爱之人负责。当我们心中的爱足够明确时,便自然而然地,主动地,甚至格外积极地开始对这份爱和我们所爱之人努力负责,就像泷明确了自己心中对三叶的爱后,便想方设法要将三叶和三叶所在村庄的村民们从那次浩劫之中解救出来。纵使历经千辛万苦,泷也在所不辞。而《秒五》中的男主,内心从始至终都在纠结着,自己有没有能力对自己对女主的爱负责,时而会拿自己的青涩与不成熟当借口,但实际上内心并没有对那份爱足够明确。如果还想放一放,如果心里还总是存在犹豫,如果觉得自己还没有足够的能力为那份爱负责,那么这份爱,便不是真正坚固而成熟的爱。所以在多年后《秒五》中的男主和女主擦肩而过,从此相忘于江湖,并不是一个悲伤的偶然,而是因为彼此的心中那份爱还不够坚固所导致的必然。《你的名字》是一个圆满的大结局,我想诚哥也想告诉所有的观众,只要我们心中的爱是真爱,即使是在茫茫人海之中,即使会经历不知道多少次的擦肩而过,我们也终将遇到那个真爱的彼此,一定不会错过的。

据说许多观众在看完《你的名字》后都会突然想谈恋爱了,也许是因为影片中的男女主角都是青春期的少年少女,他们的年龄和大多数希望寻找爱的观众们的年龄相仿,非常容易产生共鸣。我想,这更要感谢《你的名字》鲜明而积极的主旨:敞开心扉,努力地去了解对方,努力地寻找心中那份不需要理由的真爱,不管这段寻找的时间有多么漫长,都不要放弃,因为与你真心相爱的那个人,你一定不会错过,你甚至不需要知道他们的名字,因为他们便是你心中对爱的定义。我想,那些看完影片就立刻明白了自己心中喜欢的人,并勇敢地去追求的人,是因为他们的心中本身便有自己对“喜欢”的定义,只是还暂时缺乏一点勇气,缺乏一个推动力,让心中的“喜欢”更加明确而坚定。影片中泷和三叶的故事也许就恰巧成为了这一推动力,让他们明确了自己的心意,便自然有勇气去表达出自己内心的喜欢。

也许还会有一些观众内心的喜欢仍像《秒五》中男主和女主的喜欢那样青涩与不成熟,或是仍沉浸于一见钟情式的恋爱心理中,泷和三叶的经历与他们曾经的想法产生了鲜明的反差,这也许会引起他们对自己爱情观的重新思考。在一场真正认真与负责的恋爱中,是否需要完全而彻底地了解对方,包括对方所处的生活环境和身边各种关系不同的人们,才能真正明确自己心里是不是真的喜欢对方。曾经那种青涩的喜欢与一见钟情,现在想想是否太过草率,所以才始终犹豫不决,不知道自己是否应该为这段感情努力地负责。也许看完影片,他们会开始重新审视自己曾经“喜欢”过的人们,思考自己是否真正发自内心地喜欢他们,今后的自己又将以一种怎样端正的心态重新开始了解,熟悉,喜欢那些自己认为会喜欢上的人们。

也许还会有一些观众,在看影片之前并没有喜欢过什么人,甚至根本不想谈恋爱,只是沉浸于自己的世界中,或是坚信“喜欢就一定要有具体的理由,否则就不是真正的喜欢”,而不愿意去跟随自己的内心,而是完全凭借自己的理性判断去寻找自己的“喜欢”。泷和三叶灵魂互换的奇幻经历,有心的观众会从中看出来其中暗示着自我内心的开放。自己的灵魂交换到另一个陌生人的身体之中,就是一次自我内心从锁闭到开放的过程,只有将自己的心打开,从自己的小世界中走出来,看看外面的大千世界,看看各种各样不同的人。也许这些人和原本的我们截然不同,正如泷和三叶是两个不论性格还是生活环境,甚至性别都截然不同的少年,但当我们不断地接触着不同的人时,我们的内心也随之变得丰富了,不再仅仅局限于自己沉浸于自我的小世界时,那种局限与自我的认知了。当我们勇敢地走出自己的世界,开始接触其他人,试着融入他们与自己或相似,或不同的世界中时,我们便不再是孤单一人,而是会渐渐地发现,其他人也很有趣,在其他人中,有些人我们也很喜欢。在与其他人接触的过程中,慢慢地,敞开心扉的我们便能寻找到我们心中对“喜欢”的定义。

不得不赞叹,新海诚这次确实讲了一个好故事。它好在用并不新奇的故事题材讲述了一个简单易懂的道理,让不同的观众以不同的心态观看,都能从中受益匪浅;它好在用并不那么张扬华丽的,接地气的艺术表现手法展现了一段轻快明朗的奇幻小经历,让自己所擅长的技法与好电影所必备的清晰的情感表述达到了和谐;它好在角色都是最普通的少年少女,他们就像曾经出现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一样,他们能够寻找到自己的真爱,我们也一定可以。

你是对我最重要的人,但我却忘记了你的名字,因为我不需要知道你的名字,你的名字叫“我喜欢你”。

动画信息

你的名字。
中文名:你的名字。
原 名:君の名は。
又 名:你的名字 / 君之名 / Your Name / Kimi no na wa.
首 播:2016-12-02(中国大陆) / 2016-08-26(日本)
IMDb:tt5311514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 2022 3楼猫动漫 站点地图 广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