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海诚谈到梁旋,从《你的名字。》谈到《大鱼海棠》


3楼猫 发布时间:2022-08-07 00:27:42 作者:麟爵 Language

最近看了知乎上面的一个帖子《如何评价电影《你的名字。》》
《你的名字。》在大陆上映前夕就已经被炒得突破天际,记得上次看到这个光景的时候是《大鱼海棠》的宣发。上映前几乎贴吧、空间、论坛一片叫好,但是为什么两部观影之后却迎来了截然不同的结局。
回顾两部作品。
《大鱼海棠》和《你的名字。》两部作品本身隐藏了极多的细节,各类分析贴一抓一大片,我在这里就不多做赘述了。再看制作人,负责《你的名字。》脚本的新海诚文学系出生,并非编导专业。(能写好一篇小说并非能写好一个剧本,电影有电影的叙事方式【所以新海诚早年的作品一直有一种映像小说而非电影的质感】)梁旋也非编导专业出生,也被动漫评论家潇洒说为放不下文人风骨。《你的名字。》部分创意来自日本古典文集《万叶集》(没记错的话)。《大鱼海棠》则取材庄周《逍遥游》。
看上去两者在部分前期方向上是有所类似的,多少有些异曲同工的味道。
但是观影之后却一个唱好一个唱衰,难道真的只是因为一个是国产一个是日产吗?
在说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谈谈我对新海诚作品的直观感受。
1
我是在桂林某影院看完的电影,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一个星期,我就想着写一篇我自己最直观的感受,我现在十九岁,大二,新海诚的导演的作品我们这一辈人最熟悉的,或许可以很直接的说中国观众最熟悉的便是《秒速五厘米》了。
这也是新海诚本人正式产生较大影响力的作品,也在某种程度上奠定了新海诚的艺术风格。
由于是在网络上一口气看完的秒速五厘米(下称秒五)的合集,所以我并不知道秒五是电视TV动画,而认为,樱花抄、太空人等剧集的分化是导演自己的处理手法。(当时还觉得在这样的故事里用挺新颖的【早期香港鬼片经常用这些分段叙事的手法】})
在高二的某个晚上,家里没人,我坐在沙发上裹着棉被看完的秒五,到现在岂不是已经有了三年的时间。想想时间真的过得飞快啊!
秒速五厘米也基本让中国观众有了新海诚等于超真实的精致背景,但是故事感薄弱和人物刻画的不足的认识,所以素有“情节不够画面来凑”的说法。
《秒速五厘米》故事分为三大段,明里贵树小时后、鹿儿岛分别后、成年的二次错过。
这样把故事切为三大段而并非整合在一起,其实在某种意义上表现出了脚本编剧对故事的驾驭能力相对有所不足,为什么这么说,那先谈谈电影和TV动画的区别,TV动画一般来说一记二十多分钟在相对开放的“家里”这样的环境里观看,而电影则是把人关在一个密闭漆黑的环境“电影院”里来坐下观看长达一到两个小时。
电影很在意情绪的渲染,也就是情绪流,一旦观众情绪没有跟上,或者中途脱轨,整部电影对于观众而言便索然无味,电影的相对不自由性也让观众完全没有调整自己情绪的时间。而TV动画则不然,观影TV动画观众有极高的自由度,他们可以选择适当活动来调整自己的情绪,让情绪重新回到故事中来。
所以比起TV动画,一部动画电影更能考核一个脚本导演故事驾驭的功底。
如果你跟我有同样一种的想法,即是新海诚本人的作品来看《秒速五厘米》和《星之声》的情绪流比《言叶之庭》感觉会好很多,那么可能你也能够接受我现在所要提出的观点,即新海诚个人的能力在《言叶之庭》也就说2013年的时候对长达一到两小时的电影动画情绪驾驭能力还是相对不足的。所以《言叶之庭》比起新海诚的早期作品来说稍显得有些索然无味。
而《你的名字。》则是回到新海诚自《追逐繁星的孩子》有些跑偏(我个人这么认为)回归《言叶之庭》这样的故事风格之后,经历沉淀而推出了的作品。似乎也重新回到了《云之彼端》时世界系的手法。
现在有很多影评有提到世界系这个手法,那么世界系是什么?
在这里引用渡边大辅的一席话:
“世界系”所描述的作品群的特征是,“以故事主人公(我)和他所牵挂的女主角(你)的二人关系为中心,将小的日常性(你和我)的问题与‘世界的危机’、‘这个世界的终结’等抽象且非日常的大问题直接连接起来,舍弃一切中间具体的(社会性的)说明描写。”
把泷、三叶、彗星事件放在一起刚好能构成上述条件。
2
以下涉及到剧透:
《你的名字。》故事本身通过三叶和泷的身体交换作为线索,前期故事一直围绕着三叶和泷之间,用两人的生活这方面的内容,讲述了一个小清新模式的爱情故事。期间生活在东京的泷和生活在乡下的三叶交换身体,进入彼此的生活圈,之后画面快速闪过的过两人在对方身上发生的故事,这个时候第一冲突出现了,三叶自导自演的让泷和奥寺前辈约会。
第二天,三叶醒来对着镜子哭了,她知道自己爱上泷了。
于是她决定次日去东京找泷,因为他感觉到一种危机吧(至少我是这样理解)国内也有很多青春小说喜欢用这样的路子,但是low了不少,之后泷与奥寺前辈约会,结束后奥寺前辈给了泷致命一击,“你是曾经喜欢过我吧?现在喜欢上另外一个人了。”这个时候的泷才发现或者说是承认自己爱上三叶了,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于是也准备去找三叶。(在这里本来应该三叶去找泷的事件在先,泷去找三叶的事件在后,但是故事在三叶发现自己喜欢泷之后就戛然而止而切换到了泷的视角,直到泷知道了小镇毁灭的事件。)
在泷与奥寺前辈约会时三叶给泷留言:
你们约会结束的时候应该能够正好看到天上的彗星。
故事开始串联了。而在影院的我脑回路却去了另一个方向,我回想起影片一开头泷在自己的家的天台(大概吧)看到了彗星,我还以为线索回到了最开头,彗星分成了两半象征着泷和三叶这样互换的缘分结束,之后两人可能会渐渐忘掉或者只是模糊记得这件事,然后切入多年后的时间点。
我给一起观影的朋友说了。
可惜来得很迅速,新海诚打了我的脸,显然他的故事比我那瞬间的脑洞复杂了不知道多少。
泷决定去找三叶了,本来搜寻无果的但是在某店家的帮助下,泷终于找到了记忆的那个地方。
但是,泷最终也的确是在死亡名单上找到了宫水三叶的名字。
之后手机的留言簿变为乱码消失,一切就好似没有发生过。
之后泷回想起自己和三叶互换灵魂时供奉给神的口嚼酒,通过口嚼酒,导演讲完了女主的成长,也最后一次的让泷和三叶换了身体。
泷想阻止这场灾难,但是这个小镇里没人相信泷状态的三叶。
三叶也通过这次交换知道了泷所处的时间点,两人最后相遇了,在彼此的手上落下了名字,三叶没有来得及写完,泷写完了,却写的是“我喜欢你”(最近传得比较广的是那段文字倒过来念则是我是泷,我并没有学习日本并不清楚)
之后在两人的相互努力下,解救了小镇。直至多年后两人在东京再次相遇。
(PS:其实我一直在想,如果把三叶去找泷和泷去找三叶的时间都放在三叶面对的陨石危机前,故事会弱多少?新海诚这里用逻辑叙事,把本应该发生的事情的先后顺序调换(不考虑那个三年),其实把故事强化了很多,尤其是通过四叶的口说出三叶去找泷的事,再联系到三叶剪去自己头发,让人不免更是平添伤感。)
期间泷揉三叶的胸部实在让我憋不住笑。
让我差点笑出声的是最后泷通过口嚼酒回到陨石坠落的前一天本来是已经连接上世界危机的事件的应该非常严肃的时候,我想这次他该不会再揉三叶的胸了吧!当时当四叶推开房门的时候,泷依旧没有忘记揉一揉三叶的胸,眼角还带着泪花呢。
在严肃中氛围中突然穿插这样的笑料本来应该是实在笑不出来才对,但是这个笑料却截然没有大概是因为早期泷一直揉胸已经给我铺垫好了吧。
《你的名字。》在剧情和情绪流上比13年的《言叶之庭》更好,我觉得我之所以没有哭出来,大概是因为我比高二看秒五的时候成长了许多。记得知乎上面有一位朋友贴出的《你的名字》中的细节,三叶说她每个月只需要用2000日元,他特地查了一下新干线的票价,从三叶的地方到东京来回差不多28000日元,28000除以2000,三叶用了自己一年零两个月的生活费用,只为去东京找泷,还不知道是否能遇到,还没换掉她乡下的校服,脚已经跑得很痛,还没有找到,最后好不容易见到了对方却还不认识她,不知道为什么有些泪目了。
所以《你的名字。》真的是一部非常优秀的作品啊。
话说,我个人觉得新海诚的故事很喜欢用到几个道具来辅助情感的表达。
其中就有手机短信、还有订婚戒指(不提了)
《星之声》《秒速五厘米》《你的名字。》
这是我最熟悉的三部作品,其中手机都有很重的戏码。
《星之声》里在宇宙中漂流的美加子和阿升的短信。
《秒速五厘米》里贵树在鹿儿岛发送的没有接收人的短信。
《你的名字。》里两个人在彼此手机里面留下的备忘录。
这些东西都串联着故事的主要情感和带动着故事的情节。(欢迎补充)
3
我的第二段就像是一个单独的《你的名字。》的影评。
接下来我就要谈到我导读中说的《大鱼海棠》和《你的名字。》的对比了。
一下纯是个人观点,随时欢迎反驳。
对“大鱼”我不吹不洗,态度上其实是偏向喜欢大鱼的,当初大鱼刚上映的时候,我在一片叫衰的豆瓣上还写了一篇偏夸的影评。
我记得当时有个短评在骂大鱼2D转3D的场景,《你的名字。》不也用了吗?现在大众传媒时代没有干货的媒体人也“敢于”发声,实在可悲。当然在这里不想多提。
我说他们都是取自古典文集,这点总没有异议吧!这点新海诚在采访中已经提到,而大鱼海棠的相信大家都在中学课本里背过。
从故事上来看,《大鱼海棠》是个大故事,多角色,人物关系复杂,而《你的名字。》整个故事围绕在三叶和泷之间算不得复杂。
所得总的来说,其实《大鱼海棠》更像是新海诚的另一部作品《追逐繁星的孩子》,大家不妨看看新海诚驾驭大世界所能做到的程度,(我知道该作没有做完,但是其单调的人生,乏味的剧情的确让人诟病,可能还没有得到完全的展开吧,其实我个人的观点是即使做完了时长的限制也不可能很好的程度)
但是整体来说,梁旋初出茅庐也能做出这个样子其实也不错了。新海诚制作《繁星》的时候毕竟也是经历过“秒五”等大批量的作品才能达到那时的程度。
所以在某种意义上彼岸天选材出错,至于一直诟病的彼岸天风格抄袭新海诚,就像新海诚自己在某次访谈上说的,吉普力在业界影响力实在太大,也形成了某些动画人的惯例,所以说抄袭是非常不恰当的。
在这里我再次声明一下并非给大鱼洗地。
因为横向对比两部作品,我觉得如果把《追逐繁星的孩子》扩展成12级的TV动画,全部展开的话,应该会是个不错的故事吧,但是我相信《大鱼海棠》扩展之后只会更加疲软。
这存在一个叙事的硬伤。
《你的名字。》有理有据的分析细节,写出来会让人细思恐极的文案能够写出好几万字,比如神像的壁画,口嚼酒、神社的大火让祭祀只剩下形式但是宫水家的每个人似乎都有过三叶这样的穿越经历。我看过知乎上的一篇关于神安排这一切达成对他子民的救赎的文章。字数多到我觉得新海诚自己都没有想到这么多。
同样的我也看过大鱼类似的文章,集中体现在B站up主齐潇洒的文案上。关于灵婆鼠婆,关于楸以及那段被做成表情包的天神的爱的出处。
但是横向对比两部作品,从《你的名字。》来看,新海诚想表现的故事可以分为两层,大的故事是我们一来所看到的那一层,也就是我们的直接观感,然后新海诚在故事里也藏着大大小小的细节,在讲好一个故事的基础上在慢慢的把那些藏好的彩蛋式的细节埋到各个枝节里面,让我们自己去挖掘,也慢慢的从细节里看到第二层的故事,就是那些一大类写分析文章所看到的。
而《大鱼海棠》最可怕的一点,或者说叙事的硬伤就是,他把核心想要表达的也埋进了包袱。
换种说法来说,一般叙事结构来说,分为两到三层故事,第一层故事是显而易见的,是能够给观影者在现场第一直观感受,所以第一层故事里一般不埋包袱,至少要保证完整的叙事结构和情绪流。
而彼岸天给我的感觉就是在第一层故事里面也想藏点什么,让《大鱼》更高大上一点,却导致观影过程(观看电影过程中思考密度是有限的)需要我去动动脑子才能看懂,把第一层故事堵死了观众出了影院就只会骂了,谁还有氛围去思考呢。
像《你的名字。》我走出影院感觉自己看完了一个不错的故事,然后身边的人在告诉我你看到xxx细节没有,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还有第二层故事啊,于是隔天又去刷了次电影,完善了我对第二故事的理解,也收获了一些更深入的东西。
对比走出《大鱼海棠》影院的时候,朋友则是告诉我,我觉得他有什么什么地方没讲好,那我们的讨论就限制在第一层直观故事了,也根本没有去深究第二层故事的想法,更别说刷第二遍来考证了,所以第一层故事真的很重要啊,不然只有极少的考据党才会看出电影的细节,然后明白是怎样的故事,在网上发声却无人理睬。
引用潇洒的千夫所指的璞玉,大鱼在叙事结构上真的挺多硬伤的。
但是我觉得吧!多给国产动漫人一点儿机会,指不定张春梁旋就成了中国的新海诚了呢。

动画信息

你的名字。
中文名:你的名字。
原 名:君の名は。
又 名:你的名字 / 君之名 / Your Name / Kimi no na wa.
首 播:2016-12-02(中国大陆) / 2016-08-26(日本)
IMDb:tt5311514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 2022 3楼猫动漫 站点地图 广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