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了解小日本文化,自然不会被打动


3楼猫 发布时间:2022-08-10 14:54:43 作者:傲骨贤夫 Language

早就听说这部电影都逆天了,一部动画片,赶紧看看,又和看《龙猫》《大圣归来》等动画一样,没怎么被打动。
豆瓣里面真是人才济济,比如说,在2016年豆瓣影单里面,你的评价如总体评价差距太大的,人家就给你指出来,我靠,这点绝逼受不了。
感觉这个有些穿越题材的内容,有点像超时空恋人那样,在两个不同时空,似见不见,有点联系又看不到,前半部分用两个人心有灵犀做着有趣的事,中间就是拯救和相见的紧张又刺激的场面。最后终于来个大团圆。
动画片本来就是超级想象,比如龙猫那个超级火车,比如,千与千寻里面创造了无数个超级人物,什么无脸男,大脑袋婆婆,好几个腿的烧火大爷,这些人都是千奇百怪,但这个故事有点现实的情感加上超时空的爱情,让两个人交换身体,又相互发生恋爱,感受得到,但又见不到,这种有点软科幻和温情的设计还是有点巧妙。
说道感人,倒是没有,再者,总感觉,动画片还是有点童心 的感觉好一些,《大圣归来》和宫崎骏的作品总是带点童年色彩,并且,好莱坞的疯狂动物城等一系列有着幽默语调,日本的这种玩温情和情感的作品,为何不用成人来拍,是不是依然很不错呢。毕竟动画片里的表演是不能和常人比的。


但是,看了澎湃的文章,知道了这个动画为毛在日本牛逼了,下面复制过来,特此声明,是转载澎湃的哦

《你的名字。》:“羁绊”如何勾连起二次元文化和国家命运
高寒凝
2016-12-23 15:23 来源:澎湃新闻
 

就在《你的名字。》以超过200亿日元的成绩跻身日本本土电影历史票房榜第二的时刻(第一名是宫崎骏的《千与千寻》),已有评论者敏锐地发现了这一事件背后蕴含的转折意味。影评人渡边大辅将《你的名字。》的巨大成功描述为:“身为面向细分市场、创作小众类型作品的作者,以一部某种意义上看来是‘回归原点’的作品,而获得了最高的国民认同。”
的确,与过往盘踞榜单的吉卜力系动画电影不同,那些老少咸宜的题材和纯真中不乏深刻社会批判的姿态从来不曾在新海诚的作品中出现过。他的创作体系深深根植在日本御宅族亚文化之中(以日本ACG作品,即动画animation、漫画comic、游戏game,为核心形成的亚文化,也可以被称为二次元文化),背后绵绵密密地牵扯着堪称小众的“世界系”动画作品和美少女游戏(即galgame)的脉络。在《你的名字。》之前,这一类电影(如各种TV动画的电影版)虽然也曾进入院线,却从未获得足够的排片率和主流观众的认可。

与新海诚此前的作品相比,《你的名字。》从工业化水准上看,可谓进步飞速,不仅克服了小作坊独立制作的诸多弊病,美术与剧本的打磨也日臻完美。但这终究未能颠覆新海诚作品的内核,于是,“世界系”这个概念一夜之间被重新翻检出来,结合起《星之声》、《云之彼端,约定的地方》等早期作品,成为解读这部影片最好的注脚。诚然,无论从何种视角出发,《你的名字。》都十分符合有关世界系作品的基本描述:以主人公之间的关系为核心、舍弃对于社会、政治、经济等具体细节的刻画,并将主人公的命运与世界危机、世界末日等抽象的重大问题直接关联起来。
但是,倘若就此将《你的名字。》视为对于世界系作品的某种“回归”,虽然能够很好地从内部出发梳理世界系作品的脉络与变革,却似乎忽略了诸多来自外部的复杂微妙的变化,且远远不足以解释该片在日本主流观众之中何以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功。

绳结。
在笔者看来,《你的名字。》全片最值得阐释,也是新海诚最着意强调的部分,恰恰是对于产灵(读音为musubi,日文古语中写作产霊,其同音词“结び”,即绳结、结扣之义)这个意象的选择。
新海诚曾多次谈及,自己创作《你的名字。》的动机与2011年日本东北大震灾有关。而被日本官方意识形态指认为全社会灾后重建精神支柱的概念“绊”(きずな kizuna 羁绊),恰是与结び相通的概念,落在本片里,都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牵绊、连结。东北大震灾发生之后,当时的日本首相菅直人为了感谢国际社会的援助,曾发表过一封感谢信,题名即为《绊》。此后“绊”作为一个关键词屡屡出现在各种官方文件和主流媒体的报道中,甚至当选了当年的日本“年度汉字”。
对比汶川地震之后国内“多难兴邦”的主流叙事,就会明白两国之间的差别。在中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大叙事仍然有效,并足以构成抚平伤痛奋勇前行的动力。但类似的话语早在几十年前就已经在日本全面失效。最后兜兜转转,也只能落在无关任何宏大叙事的、抬眼就能看见的人与人之间的牵绊上。震灾之后,日本社会结婚率上升(震灾婚),拍摄全家福的家庭增多,亦能从中窥见社会心理对无常的恐惧和对羁绊的渴求。
与此同时,“绊”一直以来也是日本御宅族文化中的核心概念,这看似不无巧合,却又包裹着深刻的时代症候。御宅族文化以兴趣爱好连接本不相关的孤独个体,人与人之间绝对的、牢不可破的羁绊对处于某种“原子化”生存状态的御宅族而言,是至为深刻独特的情感体验。因此,在日本的ACG作品中,“绊”往往作为重要的文化符号被反复书写,凝聚着御宅族们对于某种理想关系的想象。

也正因如此,单从“爱情”这个维度理解《你的名字。》中男女主人公的关系,是有偏差的。即便这种情感在表象上体现为爱情,那也不过是因为所谓“爱情”,恰好是与御宅族的生命经验距离最为遥远,最容易被异化、神秘化、传奇化的“羁绊”形式之一。推而广之,ACG作品中的爱情实质上大多可以被还原为个体与个体(并且是抽离了性别、阶级等身份政治的个体)间的羁绊。所以才需要多重的、排他的设定(如交换身体、口嚼酒、被当做护身符的绳结等)去巩固这种羁绊的确定性和唯一性。也就是说,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谈恋爱,而在于与另一个生命捆绑并由此获得存在的实感。这也恰是“世界系”作品诞生背后的心理机制。
从“结び”到“绊”,《你的名字。》以一个清晰的意象重复了御宅系作品的核心理念,并以此为扭结点,悄然与震后的日本社会主流思潮及官方意识形态完成合流。尽管在此之前,御宅族文化和ACG作品早已成为日本的大众文化和国家软实力的象征,但却唯有在此时此刻,借助《你的名字。》中交换肉身的多重隐喻,御宅族的个体经验才得以与整个国家的命运深刻勾连在一起,形成某种同构关系。
对于日本的主流观众而言,“结び”或“绊”当然足够引起深刻的情感共鸣。而对于日本的御宅族尤其是新海诚这一代御宅族来说,经历过宫崎勤事件(上世纪80年代末期轰动日本的奸杀幼女案,主犯宫崎勤是一名御宅族)之后长达数十年被整个社会边缘化的历史,他们似乎终于被汹涌变化的社会思潮逼出了个体的、封闭的小宇宙,撕开一条裂缝,以略显笨拙的姿态与这个原本陌生、无关的世界对话。被资本整合、与政治共谋、或被它们欺骗。于一片迷雾之中,朦朦胧胧地看到以御宅族的废柴姿态介入这个世界,“做出一点改变”的可能。

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这种微妙的变化将《你的名字。》与过往的世界系作品区分开来。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和本世纪初的“世界系”作品中,那些深陷消极悲观情绪,自忖无力改变社会,旁观而无所作为的男主人公,已经被更富有行动力的后辈们取代。从废柴到现充(指在现实中很成功生活很丰富的人,与只在网络与游戏空间中呼风唤雨现实中却无所作为的刻板印象中的“宅男”形成对照),新一代的男主角立花泷不仅更为阳光开朗,也以其执着的努力成功拯救了小镇,迎来了属于自己的happy ending。
而这个happy ending,在作品之中,固然靠着扭转乾坤变更时空的奇迹才得以实现,在作品之外,也创造了御宅系动画从未有过的票房奇迹。
时间线又变动了。那么这一次,去向哪里?

动画信息

你的名字。
中文名:你的名字。
原 名:君の名は。
又 名:你的名字 / 君之名 / Your Name / Kimi no na wa.
首 播:2016-12-02(中国大陆) / 2016-08-26(日本)
IMDb:tt5311514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 2022 3楼猫动漫 站点地图 广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