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何喜爱《龙猫》,写在播出30周年


3楼猫 发布时间:2022-08-12 10:58:53 作者:燕麦麦 Language

有一类好作品,可以直入人心,不需经过思考,就与内心深处的某些情绪发生共鸣。

《龙猫》就是如此。

它从童心的视角看待世界、解读世界、探索世界,无论观影对象是儿童、少年,或是天真尚存的成年人。

《龙猫》故事里有一个大的基础是孤独、恐惧与苦难,而这部电影的核心是消解与重建——用温暖消解孤独,用神奇消解恐惧,用快乐消解苦难,在此之上建立起独立的勇气。

影片开头,爸爸带着小月和小梅姐妹俩搬到乡下,如果脱开动画片的纯真滤镜去还原现实,自然会意识到这是一个还满艰苦的环境。

破破烂烂的旧房子,门前是木质腐朽濒临倒塌的立柱,屋内脏兮兮地到处堆满灰尘,空旷无人的黑暗里传来诡异的响动,隔壁婆婆的样子有点吓人,邻居小男孩高声告诉你这里是座大鬼屋,夜里刮起大风屋顶响声大得仿佛随时要垮掉。

小孩子最是天真单纯,喜怒爱憎不加掩饰,像一面镜子映照出他们成长的环境,曾经历了什么,大人们又给予了怎样的教育。

举一个现实中的例子,这几年热播的某明星亲子真人秀,小朋友们并不懂录制节目的意义,没收玩具,哭,被迫离开妈妈,哭哭,住进了破烂的房子,哭哭哭,再被要求独自做任务,哭哭哭哭哭……

可只要好好跟他们讲道理,引导着他们发现身边的乐趣,又会发现他们常常比大人想象中坚强。

小羊小鸡小石子可以是很好的玩具,摘果子赶鸭子堆沙子可以是很棒的游戏,小朋友甚至可以独当一面寻找食材、买菜洗菜,照顾小弟弟小妹妹。

在你心里毛骨悚然避之不及的恶心毛毛虫,在他眼里可能是五彩斑斓肉呼呼的小可爱。所谓善恶美丑贫富贵贱的概念,不正是我们从孩童阶段起不断向外界探索并学习吸收后形成的反应么。

打小就被吓唬“不听话乖乖睡觉妖怪就来抓你”的孩子,成年后可能依然害怕鬼怪、恐惧黑暗,假如身边人都是无神论的大无畏,也许从来就不会在字典里写下“怕鬼”二字。

问题是,世界之大,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良好的陪伴,妥善的照顾,和健康的教育。

对于孩子来说,除了大人们的言传身教,童话恰恰是通向世界的巨大窗口,一个与世界交流的重要途径。

孩子是最容易相信的,他们会愿意相信,风是龙猫巴士从身边飞奔而过,水中涟漪是它踩出的脚印,树丛中倾泻而下的积雨是因为大龙猫调皮跺脚,黑暗里莫名的怪声是小龙猫和小小龙猫在玩耍,橡果子是世界上最赞的礼物,真诚的祈祷能祝福种子顺利发芽,人可以在睡梦中真实地翱翔于天空。

当我们摆出科学理论侃侃而谈童话不可能存在的时候,童话便死了,它随着想象力的消亡而消亡。只有天真的心才能看到龙猫的存在,因为他们乐于幻想并愿意相信。幻想与科学并不矛盾,我们懂得了风的成因是空气的流动,并不妨碍我们在想象中看见一辆龙猫巴士擦身经过,吹起我们的头发和嘴角。

《龙猫》不说教,它是潜移默化的,润物细无声。

孩子们在烂木柱子下嬉戏,被掉下的木屑逗得哈哈大笑;从井里抽水要好一会才能变干净,正是赤脚踩水的大好时光;屋里遍布灰尘弄得手脚脏兮兮,那是煤煤虫跟你躲猫猫留下的痕迹;说到鬼屋?爸爸说他从小就想住鬼屋呢,爸爸小时候都不怕,那鬼一定并不可怕,爸爸还说房子不会刮塌,放声大笑就能让可怕的东西通通跑光光。

苦难也许是客观的,恐惧却是主观的情绪,当我们无法选择客观环境时,至少可以选择面对它的态度。

《龙猫》告诉你,看起来吓人的事情,未必真的可怕。

爸爸妈妈不在身边的时候,他们心里也在想着我们;妈妈生病久了点,依然笑吟吟地计划着回家后的幸福画面;隔壁婆婆才认识不久,会为你的安危牵肠挂肚;陌生的环境依然能快速交到好朋友,善良的小孩会把伞借给更小的小朋友挡雨;走丢的时候,会有神奇的龙猫送我们跟亲人相聚,龙猫的大嘴巨齿初看有点吓人,仔细观察却是又萌又暖。

所以,小朋友,不要怕,快乐地成长吧。《龙猫》如是说。

我总觉得《龙猫》充满了东方式的美学,那种引而不发的,内敛不张扬的,余韵悠长的美,有浅浅的忧和淡淡的暖。

与西方常见的对超级英雄的向往不同,《龙猫》的路线偏向治愈系,当然,治愈系只是一个笼统的说法,内里的方向各有不同。可以是纯纯的甜让人忘记悲伤,可以是理直气壮的丧令人安心悲伤,还可以是帮人转变观念去面对和化解悲伤。

具体来说,每种童话题材对应了不同的人群,或者说是对应人们内心不同的心境。每一种心境都能在相应的作品里得到所需的能量。

压抑的灵魂在郑渊洁里学习反抗,弱小的灵魂在哆啦a梦里遇到勇气,孤独的灵魂在龙猫里感受温暖,懵懂的灵魂在桂正和里触碰青涩,懦弱的灵魂在EVA中担起责任,好奇的灵魂在爱丽丝梦境中自由探险,自信的灵魂在超英宇宙中拯救世界,中二的灵魂在银魂中丧着热血,等等等等。

还有我国早期的大量优秀美术片,水墨的剪纸的木偶的等等,大约百多部吧,大多富有丰富的教育意义,告诉孩子们要善良,敢抗争,莫骄傲,要机智,别邋遢,不要人云亦云,不用急着一夜长大。

《龙猫》的治愈是主动出击寻找快乐化解悲伤的那一种,从艰苦中开出花来,让我们知道艰苦不等于痛苦。我会想要借用并改造一个词来形容它——治愈系伤痕童话。《龙猫》里的确有恐惧,这恐惧最终将被治愈,这份治愈的特性是由作品呈现出的气质所决定的。

也许有些足够幸运的孩子不需要这样的治愈,但总会有人需要它,很多很多人,在成长的过程里,都需要学着面对或大或小的苦难,他们感受过孤独痛苦,他们渴望温暖需要勇气,这是他们不明所以就被龙猫直击心灵的共振源。

每个人都有童年,无论国家安稳或动荡,社会繁荣或萧条,父母温柔或暴力,家庭富裕或贫苦,每一个童年都要面对自己的处境,时间流过,成长不等人。童话是平等的爱,龙猫对所有人敞开它毛绒绒软乎乎的怀抱。

近些年来原生家庭的观念开始广为人知,儿童心理学教育学等等也越来越被新一代家长所重视,我们结合理论回顾童年时,开始了解到孩童时期获得的爱与安全感有多重要,那是支撑人一生独自走下去的力量源泉。

只要仔细观察,亦或回首过往,就会发现孩童并非完全幼稚无知,事实上成长是无时无刻不在悄悄进行的,孩子们或主动或被动地练习着独立,时刻准备着离开家长的庇护或笼罩。

我相信很多人的记忆深处都有那么一两个可怕的瞬间,从童年一路穿透现在,也许是独自在家的雷雨天,也许是父母长期出差模糊的脸,也许是频繁搬家后一个个丢失的小伙伴。

《龙猫》用糟糕的环境里乐观的态度和梦幻的奇遇来抚慰我们童年那些悲伤瞬间,这是一部能给予孩子安全感,进而获得勇气与快乐的动画,它也能给很多成年人带来久违的宁静与柔软。

作为一部优秀的动画电影作品,它的内容是丰富的,除了富有治愈力的核心,还填充着细腻而真实的骨肉,同样能引发相当数量人群的共鸣。

美丽的自然风光,简单质朴的田园日常,相亲相爱的邻里邻居,是都市钢筋水泥森林里稀缺的珍贵,是人们忙碌的快节奏下向往的生活。

懂事的姐姐,可爱的妹妹,总是黏在一起,偶尔也会闹别扭,讨厌又依恋对方,是独生子女不曾有的体会,也是非独生子女温情的回忆。

温柔可亲的妈妈,总能给予理解和肯定的爸爸,仿佛曾经的自己也被温柔地理解了,肯定了。顽皮是孩子的天性,才不是什么瞎捣蛋不听话,幻想是孩子的天赋,才不是什么胡思乱想的傻瓜。

害羞而懵懂的小男孩,是曾经的自己,还是自己曾经遇到的那个人?那份若无其事的伪装下,咚咚跳动的心情,现在还能回忆得起,体会得到吗?

《龙猫》的受众不只是孩子,很多成人都会喜欢它,甚至热爱它。

成年后的我们,心里还留着儿时那份童心么,是否有给曾经的天真留存一方角落。

写字台落灰了,是皱皱眉生气又要干活了,还是笑着拿起抹布把煤煤虫请出房间。

外出时遇到下雨,是厌恶地撑起伞抱怨天气差,还是开心地聆听雨滴击打大地的音乐。

小区里起风了,偶尔会仰头闭目感受树叶拍打耳畔清风的愉悦么。

踏青野外,美景满目,会莫名激动想要感恩大自然的包容与馈赠么。

有小孩子来缠着玩闹,问东问西,无论自己曾被如何对待,会愿意耐心解释,保护一颗纯真的心么。

说了这么多,其实喜爱是看《龙猫》时的第一感觉,不需要任何理由,静下来想想,却可以分析出好多好多缘由。总之它就这么静静地与我心底某处情绪共鸣了。

还有《龙猫》中的音乐,过耳难忘,绝不是口水调子,却朗朗上口,声声入心,在橡果子长成参天大树的画面,沁透得天衣无缝,那一瞬间这段旋律化作几个字——忘我的神奇。

《龙猫》是一部至真至纯,足以引发许多人心灵共鸣的优秀作品。

我们喜欢《龙猫》,只因为它是它本身,只因为我们是我们自己。

动画信息

龙猫
中文名:龙猫
原 名:となりのトトロ
又 名:邻居托托罗 / 邻家的豆豆龙 / 隔壁的特特罗 / Tonari no Totoro / My Neighbor Totoro
首 播:2018-12-14(中国大陆) / 1988-04-16(日本)
IMDb:tt0096283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 2022 3楼猫动漫 站点地图 广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