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妈妈死了,或许是昨天,我也不太清楚」


3楼猫 发布时间:2022-08-25 23:32:39 作者:Shihira Language

「今天妈妈死了,或许是昨天,我也不太清楚」

这是局外人里的开幕词。恰逢剧中有提到女主的妈妈去世,而这可能就是整个故事发生的直接原因,或许在这种地方说这句话也不太违和。更直接的原因是,这是一句叛逆的话,甚至可能让人恶心得要吐。

而天气之子是一个讲叛逆的故事。

男主从家里出逃(或许是因为家暴,因为脸上有绷带),随身带着一本麦田里的守望者。这本书应该很多人都读过。这是一个孤独的人的故事,那有里颓废的少年,叛逆的青春,有离家出走的冲动 一一 没错就像这部电影的男主一样。「他们是多么幼稚的人,也就只有在你们还没进入到这个社会时,还没感受到社会责任的分量时,才会做出这种任性的举动」作为一个合格的、已经被打磨过棱角的社会人,我对这些小屁孩当然要极尽嘲讽之能事:「真是不理性、放纵,虽然跟我读书的时候很像,但我毫不怀念并唾弃那段幼稚的时光,因为我已经成熟了」

大概是人都会嘲笑自己的青葱岁月。中学的自己嘲笑小学的自己,高中的自己嘲笑中学的自己,大学的自己嘲笑高中的自己,工作的自己嘲笑大学的自己,30岁的自己嘲笑20岁的自己。让自己一步一步慢慢变得成熟,等同于向世界宣告,自己能熟知「社会」这个游戏的规则,并且能玩好这个游戏……甚至,享受这个游戏?

或许真的有人会享受这个游戏也说不定,那这个社会就真的是为他而设计的。但我相信绝大部分人,只是感觉自己被强行套上了一个社会上的角色,让你在这个世界舞台上表演。你是「员工」,你应该为公司利益着想;你是「孩子」,你应该听父母的话;你是「学生」,你应该好好学习;你是「伴侣」,你应该忠诚和支持你的另一半;你是「公民」,你应该遵守法律和道德并建设国家;甚至,你是「男/女人」,你应该赚钱养家/贤内助。被套上了这样的角色,我还应该拥有跟这个角色相适配的情感和处事逻辑。尽可以忘掉你自己的感受,你自己的欲望,这些都不靠谱。理性的人会好好读书、好好工作,成为有用的社会人。仿佛适应社会、忍耐就是一项美德 —— 而它貌似确实是,在他人眼中,以及他人的他人眼中。而现在的年轻人,有很多不愿工作的,不愿结婚生子的,佛系的,本质上也是在表达一种对融入社会的抗拒,即我们并不认为适应社会是一种美德。

我自然要旗帜鲜明地反对这些所有的「你应该……」式的判断句。「你应该」往往不是在表达「应该」,而是在表达「你不应该」做另外一些事情。换言之就是我在说「你不应该说不应该」,或「Il est interdit d’interdire」。你可以对别人下道德判断,但你只是在说明你在经历过你的人生后判断「如果是我遇到这样的事情,我会选择这么干」;而别人并没有经历你的人生,所以他也不必这么干。这些「应该」,除了规限和否定,什么都不是。

不,它还是另外一样东西:意识形态。

从孩童第一次从镜子中看见自己,并确立了「我」的想像之后,以意义为食的人开始寻找意义。人开始讲一个关于自己的故事,而这个故事就是意识形态。需要强调的是,意识形态并不是被强加的,而是为了解释我们现在的处境,我们非常需要一个这样的故事,并主动去接纳它。

而后,我们必然会逃离这个支离破碎的故事。

从这部电影宣发那天起,我就知道了这是一个关于「选择」的故事。但看完之后,我意识到,这不是什么小清新的「爱情和世界你选什么」。这是一个存在主义式的选择。选择的是一个人的本真(Authenticity),还是他者(the They)。在本真那里,你有渴望、焦虑、怠惰,自然还有青春的悸动;在他者(超我)那里,你有这个社会约束你应该要去做的事情。所谓「成年」,与其说是心理年龄、生理年龄上的成熟,不如说是你已经接受够了足够长时间的灌输,能很好地形成大他者的想像。这里我们不妨回忆一下同是诚哥的「秒速五厘米」里男主的独白。

「那一瞬间,我似乎明白了,永恒,心灵,灵魂这些东西究竟存于何处。突然间我有种错觉,仿佛在和明里一起分享了自己十三年来的点点滴滴。紧接着,下一刻,我觉得极其难受,因为我已经不知道,该如何去珍惜明里的那份温存,那份情意,该将它们带向何处。我深知,这之后我们无法一直守在一起,挡在我们面前的是巨大庞然的人生,阻隔在我们中间的是广阔无际的时间,令我们无能为力。可是,笼罩着我的那份不安,渐渐消逝了,余下的,就只有明里双唇留下的温存……」

这是一条典型的存在主义式的独白:他感受到了自己的存在,在感性的体验中,在历经风雪后迎来结果后对选择和主观行为的力量的感受中。在其后的两个章节里,他从那个只身一人从家中离开,到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只为见心爱的人一面的那个男孩,变为一个木讷的程序员,做着不喜欢又不得不做的工作,终究是敌不过「巨大庞然的人生」和「广阔无际的时间」。我们也是这样去斥责我们的青春,将自己不断异化,目的是为了能在这社会舞台上演出。在梦中看到让我们无比渴望去温存的景物 —— 我们称之为虚幻;天一亮,无论昨晚的梦做得怎样,穿上西装,打上领结,到地铁上去挤 —— 我们称之为真实。但是,究竟哪一个才是真实,哪一个才是虚幻?

如果你的人生有限,却把人生浪费在实现他者赋予你的意义,并且对自己不断地撒谎 —— 那么你不但帮助不了任何一个他人,而且会把自己拖下地狱。

从那里冲出来吧 —— 从家庭 —— 从学校 —— 从社会 —— 从监狱 —— 冲出来吧。有我为他辩护。为他逃离家庭辩护,为他用枪指着人辩护,为他舍弃世界辩护,为他违犯所有的法律和道德辩护。他的一切行为,正正塑造了一个帆高君的完整人格。

他先是去风俗店做牛郎。这不是世俗道德能够宽容接受的职业,帆高必然是铁了心要跨出这一步,即便受到社会的鄙夷,也比回到那个家乡小镇被父母看着要好。当然,他没有成功。在进入K&A事务所之后,他首先去关注夏美的胸。这是对自己欲望的一次顺从,对本我的诚实,这并不是可耻的事情。反倒是面对性爱故作镇静的人,稍显得面目可憎(当然,他们有可能是ED)。

紧接着,进入K&A工作的他,不断地写着新闻稿,却写不出卖座的内容,常常被一个「现实的大人」一顿骂。这就像是我们常常讨论的,内容创作是应该要表达出自己的风格,还是做所谓「用户导向」去写别人愿意看的东西?要知道,你如果倾倒自己的思想,那么你在倾倒自己的思想;你去迎合别人的喜好,却事实上永远无法迎合到别人。这个「别人」只是一个符号的虚拟,并没有任何一个实在的人能切合这个想像。

在男主利用阳菜能阳女能力卖钱的时候,是他们企图融入这个社会的过程。为了在社会中立足,不得不去服从这个社会的经济规律。包括阳菜(可能因为常常会免费赠包?)被M记解雇,即可以看出一点,就是这个资本社会并容不下人的感情和欲望,因为这太随机、太不可控,无法把握 —— 而社会只需要螺丝钉,需要你去个人化。对于用阳女能力卖钱这一点,夏美给出了非常中肯的评价,就是「变得跟圭酱一样了」。但是夏美在之后的企业面试中,仍然无法做到真正的叛逆,只能违心地说着「贵司是我的第一志愿!」,任由意识形态去遮掩自己的人格。

在冲突发展到最剧烈的地方,出现了公权力。看见公权力事实上不会有人觉得安心,事实上,基本上只有害怕和警觉。即便没有违法的人也一样,因为我们往往不知道自己有没有真的做错事情,内心的清白根本是无用的。这是很奇怪的一点,即这个「对错」的判断竟然不是拿捏在自己手里,而需要别人去提醒。而这个别人仍然不是某个特定存在的「人」,他们也是去个人化的,代表了某种更高的意志,比如说,「宪法意志」或者「道德要求」去判断你。

这部电影与其说是男主帆高的成长,不如说是另外一条很重要的线,即圭酱,这一个「现实的社会人」的成长。他被自己的岳母讨厌,事实上(可能)是无缘无故的讨厌。这也是一个很有趣的话题,即有很多我们作出选择的所谓「缘由」,可能只是后验的、特意挑出来的,用来强行把自己的行为纳入到某种规律中的尝试。或者这正如我们的法律,希望每个人的行为都有规律可循,但这样的做法往往是徒劳的。在他把帆高赶出家门之后,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自责和焦虑。这是他选择的结果,他也明知自己的选择会招致罪恶感 —— 又或者这仍然是一种异化感。如果他扑倒警察那一刻想得不是如何还清他的罪恶,而是想着决心要对自己的内心诚实,那就更好不过了。

最后,在唱校歌的途中帆高停了下来。这是一个具有意识形态意义的大型刻奇现场,他意识到了自己并不能融洽地让自己服从这样的场面。停下歌唱,是对威严的无声反抗 —— 他不怀念同学和共同的生活,不感谢自己的恩师,甚至不爱这个被称作家乡的地方,也没有必要非得爱。因为有一个更令他魂牵梦绕的地方。

诚哥的电影一路看下来,他还是刚开始的那个诚哥,并没有太多的变化。他的作品中总是凝结这一种后现代主义的思潮,比如秒五看完之后哪种强烈的虚无感,就是他想要传达的。反倒是君名作为一部有资本参与的作品,过于主旋律,显得反而不那么诚哥了。在天气之子里,我可以看到他在资本的力量中,仍然希望挣扎出一片属于本己的观念领域,于是形成了这样一种我们看着稍微有点矛盾的、这种黏糊糊的混合物。但是我反而很能对这种产物产生共鸣,皆因我们都是在这个社会中极力挣扎的、希望能保住自我的人。

动画信息

天气之子
中文名:天气之子
原 名:天気の子
又 名:Weathering With You / Weather Child / Weather's Child / Child of Weather
首 播:2019-11-01(中国大陆) / 2019-07-19(日本)
IMDb:tt9426210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 2022 3楼猫动漫 站点地图 广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