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花圃里有两朵花


3楼猫 发布时间:2022-07-25 06:40:06 作者:真二症神少年 Language

(18岁以下及18以上但心智不健全者谢绝观看)

(本文含有部分剧透,介意者建议看完再读。)


这部动漫给我的感觉有点像以前看过的一部电影,温特伯格的《狩猎》。但相对于后者冷峻中略带荒诞的写实主义风格,前者则是以一种日本独特的魔幻主义风格对当今的普世价值发起了一场“堂吉诃德”式的冲击。

“自杀法”(即自杀合法化),我觉得无论是华语文化圈或是有着传统宗教传统的文化圈,想必都完全不能接受这样的法律吧。但如果消解掉“自杀”一词中的情绪化部分,那么,我们很容易就会想到加缪的名言:“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自杀。

而作为诗人,我想起个诗意点的标题,如果说人间是一片五颜六色的花田的话,那么,既然会有善的花,也自然就会有恶之花吧。但恶之花不是毒草,现在这个时代也没必要把一切思想辩论都当成意识形态问题进行上纲上线。我始终都觉得人类的多样性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只有当人世间有了多种多样的人,人类这一物种才不至于陷入“无聊”的深渊中去。不过,对于这种财富,我们必须打紧精神,审慎地使用才行。

(一)利益相关?匿了匿了

对一个习惯性日常鼓吹“Win—Win”的人来说,《巴比伦》这部日漫给我最大的冲击,是第二集中作为反派女主的曲世爱对男主正歧善的反问:

“人应该相互认可不同的价值观吗?”
“当然了。”
“就算是水火不容的价值观吗?”
“人应该了解彼此的价值观,谋求共存。如果不能互相认可,结果只能是战争。”
“战争是坏事吗?”
“这还用说吗?”
“那么认为战争是坏事的人,还有喜欢战争的人,他们也应该认可彼此的价值观,并且谋求共存吗?”

……

是的,正如上文引述中男主的回答那样,双赢策略(或尊重共存策略)的思路无非就是“通过交流或沟通来消解人际关系中的矛盾或壁垒”,但其中隐藏了一个非常关键的词,那就是“妥协”。这“妥协”可以是单向的,也可以是双向的,但就像政治一样,双方之中必须至少有一方做出相对的“妥协”,才可能最终导向双赢的结局。

那,战争狂与和平主义者呢?杀人犯与被害者呢?

如果关系中的双方或多方之间没有直接的冲突,或者没有核心利益上的争夺,那自然双赢是可以做到的。不过但凡涉及到核心利益或者直接冲突的,你难道要赤手空拳地用爱去感化报复社会的恐怖分子吗?不可能的啊。

当然,其实擅长辩论的同学很快就可以发现,反派女主的这些反问其实难免有“偷换概念”和“模糊范围”之嫌。毕竟就像主席他老人家的说的,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啊,哪有一个策略能适用于普天下所有问题的啊。我们推行共赢策略的使用环境,前提是对方也愿意保持和平谈判的态度,而不是说我们面对刀子架到脖子上的场景时,还想着跟罪犯讲求什么“共赢”——都到了你死我活的时候,还共赢个屁啊。

对这种矛盾最好的回应我觉得应该是来源于知乎的一句名言:

“利益相关,匿了匿了。”

(二)人类的花圃里有两朵花

伟大的周树人先生有一句名言:

“我家门前有两颗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

而对于这个问题,我也有一句话不知当不当讲:

“人类的花圃里有两朵花,一朵是善之花,一朵是恶之花。”

回到前文中最后的那个问题,所谓“正义”,所谓“善”,对于我个人来说,应该是什么呢?作为人类社会从古至今久盛不衰的一个永恒命题,“正义”在不同的地域、文化圈、朝代、阶层、哲学思想下都有着各自不同甚至有时完全相反的解释。但无论是在任何领域的解释中,“正义”作为一种被各个统治阶层设为“官方正版普世价值”的概念,始终都在保护着“尊重生命”这个核心

对于奴隶社会的奴隶主正义来说,保护自己的奴隶就是保护自己的生命;对于封建社会的士大夫正义来说,保护清誉就是保护自己的生命;对于资本主义社会中的资本家正义来说,保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就是保护自己的生命;对于社会主义社会中的人民群众来说,保护每个人的生命安全不受侵犯是社会的底线。对于西方社会来说,圣经教导民众要“爱邻人”;对于伊斯兰世界来说,《古兰经》教导民众要“两世兼顾”(即今生修善来世享福,反之亦然);对于儒家千年下的华语文化圈来说,“仁爱”“爱人”这自更不必说。

所以可见,除了一些本身就代表“混乱”和“毁灭”的邪教和政权,其他无论是古今中外各个领域各个圈子,“正义”或“善”最基本的标准,就是要维护“尊重生命”这一底线。那曲世爱所言中的“自杀”文化又是什么时候开始兴起,并深入到人类思维中的呢?

如果不将“尊重生命”和“自杀”看作是一对二元对立,而是从社会阶层、思维观念、文化风潮等角度去分析二者的关系,那么其实“自杀”这一概念也跟“尊重生命”同样漫长地存在于人类的历史中。

“自杀”与“他杀”不同,后者是卑劣的罪恶,而前者则需要分情况分时间分环境来看。《巴比伦》在对“自杀法”的推行过程中,也或多或少涉及到了这一点,就像曲世爱和斋开化二人对自杀法的刻意美化那样,“自杀”这个概念是永远不会具备普遍性和普世适用性的。从最基本的道德层面看,如果“自杀”加入到普世价值中的话,那么人类的延续和繁衍明显就会受到直接的冲击和威胁,如果“自杀”不再受到公序良俗的潜在限制和排斥,那么一个人人都有合理合法自杀权利的世界,也就根本不存在所谓的秩序可言了。

《巴比伦》中成功地引用“器官抽奖”这一实验提出了以下假设:

“如果我们具有完全公平的随机抽取程序,也具备完美的器官移植的技术,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杀掉一个健康的普通人,取出他的器官,足够拯救五个病危的人回归健康。那么,这样的行为会被认为是正义吗?”(第十一集首脑会议内容)

怎么样,听到这个假说的内容,是不是就会联想到那个大名鼎鼎的电车问题?同样是杀一个救五个或杀五个救一个的伦理困境,同样是对现有普世价值和伦理道德观念的挑战。这种观念、这种假说和这种想法的存在本身,就代表着人类花圃里的第二种花,即那朵人类始终不愿正视却又无法避开的恶之花,永远地对人类散发着危险却诱人的邀请。

(三)观察者效应

(必须先告诉大家,观察者效应与不确定原理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前者在“观察”,后者在“测量”,人们经常会对二者进行误用。)

如果你读过乌贼的《奥术神座》,想必应该会明白我使用这个概念的意图。当然,没有读过也不要紧,所谓“观察者效应”,就是指在实验中作为观察者的人对实验过程和结果必然造成影响,我们或多或少地会影响到我们所观察的事物。下面我会引用百度百科中的三种解释:

1、在物理学实验中,为了能够让我们看到“电子”,我们必须想办法让“光子”与其相互作用,而这个动作必然使电子的活动路径产生变化。在课堂上,学生(观察者) 的反应会直接影响教师(被观察者)的情绪和行为。父母教育孩子的时候,会痛苦地发现孩子最终和他们看到的并不一样——因为孩子在处于父母监督下的时候往往 会因此改变自己的行为。

2、当然,更多的时候,我们作为观察者可能产生的影响根本微不足道,甚至可以忽略。但是,这个效应的存在,是我们必须了解的,尤其是在观察我们身边的人或者事物的时候。因为,我们往往只能通过观察了解这个世界,而我们的观察结果,以及对观察结果的理解,决定我们的行为、状态、以及下一步思考。

3、在量子力学中,“观察者效应”是说:“一个量子力学系统在某个特定状态被观察得越频繁,该系统就越可能保持原来状态。”

这个效应的存在其实本身是有点反科学性质的,它里面的主观因素色彩之浓厚完全压过了客观现实的作用。但对于作为观察者本身的我们来说,就像第二条里所说的那样,因为我们人类只可能通过我们自身的观察建立对于世界的认知,而我们的认知则会影响和决定我们接下去的行为和决策。所以把这一概念引入到《巴比伦》中的善恶讨论和自杀法的推行中,就可以得出两条相关却相互矛盾的结论

“如果不先进行观察,自杀对于我们人类的影响是不可知的。”

“作为观察者的我们自身对自杀的态度,对自杀是善或恶的观察本身会造成不可逆的直接影响。”

而曲世爱和斋开化则正是利用这一点,在公开讨论会上对反对自杀法派进行了驳斥。其中最关键的一个核心观念就是——你们之所以会反对自杀,是因为你们是旧观念的残余,你们作为观察者自身有着反自杀的倾向,所以你们的主张和言论必然是偏颇的。而我们作为新世界的开创者,我们主张的自杀自由和自杀合法化,是有利于人类社会稳定的。为此,斋开化举了加拿大自开放大麻交易后大麻使用量反倒降低的例子,以及包含有“器官抽奖”作为浅层核心的自身家庭事件例子。(斋开化的儿子知道父亲选择自杀,并通过社交网络发声,引起了巨大反响,但最后才得知斋开化的自杀愿望是因为他想要给他天生患病的儿子捐献自己的心脏,并同时拒绝了社会的捐赠。)

不论如何,政治的手段也好,抒情的渲染也好,斋开化和曲世爱到底并没有根本性地解决“自杀”这一概念并不具有普适性的问题,当然,我们也不能指望一部动漫来解决困扰了人类数千年的哲学问题。但它对于现有观念和普世价值观的冲击依旧是有价值的

(四)人类多样性:需要审慎使用的宝贵财富

我不止一遍地对身边的许多朋友说过这一点,人类这一物种唯一的高贵之处就是会思考。无论是多么肤浅、多么可笑的思考,只要你持续、不断绝地去思考了,你就是在为人类的发展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可能性。毕竟,人类的许多伟大发明和发现,其本质都不过是偶然性思考中的一霎那罢了。

最近在看《将夜2》,其中有一句已经被用烂了,但依旧不可否认其中价值的话就是:“没有黑暗,哪来的光明?”这道理在《巴比伦》的语境中也同样适用。没有对比和相映衬的事物,好坏善恶又怎么分得清呢。人类本身所带有的多样性既是《圣经》中的诅咒,也是现代哲学中所言的财富和珍宝。

这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同样的,也不会存在完全相同的两个人。人以类聚的同时,同类里也照样存在着相对更加微小的差异。正常人常常会对犯下罪恶的罪犯、战争贩子和变态们说,怎么这世上会有这样的人啊?同样地,他们也会对那些受尽了人间的折磨,却依旧热爱着人类和人间的人们惊呼,怎么这世上会有这样的人啊?是啊,无论是极善或是极恶,大多数都是常人所无法理解的,但无法理解就代表不存在吗?并不是啊,对吧。

就像我刚才在上一节结尾提到的,思考本身应尽量保持一种冷漠的公平与客观,不光要看到善,也同样要去审视和理解恶的发生和源起。如果我们始终拒绝与恶对视和对话,始终因为害怕和厌恶而导致不去给新生的恶起名,这种做法才是最愚蠢且不可取的。

虽然已经发誓毕业后再也不掺和任何学术相关的东西,但我还是觉得学术在一定程度的监管下仍然是要自由开放一些才好。因为真正在和世界对视和对话的,大多还是这些常人无法理解的学者和专家。在我看来,人文科学走到底,其本质就是对人类多样性的探索和记录,我们不止要分析伟人、圣人、好人,我们也同样要审视罪人、恶人和坏人。举一个最浅显的例子吧,如果警察们不对往年的案例存档归类,只有罪犯们才去总结和整理“前辈”们的事迹,我们如何才能发现“模仿犯”的存在呢?

但毕竟恶就是恶,无论如何还是要审慎再审慎,小心再小心,尼采有句中二台词说得好:

缠斗恶龙过久,自身亦变恶龙;凝视深渊过久,自身亦成深渊。

(五)San值爆炸之旅

其实《巴比伦》的剧情逻辑是问题很大的,但由于其中相对突出且优秀的思辨和冲击性,加之与最近中国的部分时事的联系,才让我有了写它的念头。(实际上已经鸽一天了)

回到动漫本身来讲,其实它的画风还是不错的,无论是角色的构图还是分镜都可以说得上是中上,有些Cult风和邪典的味道,看到曲世爱肢解可爱正义的女检事、看到对巴比伦形象的宗教艺术展示,这种San值暴涨的味儿就越来越上头了。

正如豆瓣评论区很多大佬们提到过的那样,《巴比伦》自身的剧情逻辑和一些情节线上的硬伤的确是阻碍它成为热门和爆款的最大障碍,但本身这种Cult片的风格就注定了它的小众风格。即便是深谙Scp基金会、寂静岭、生化、克苏鲁等文化的我,也并非经常想看这种令人San值爆炸的动漫……

但它之所以能让我一口气追完12集,最大的原因大概就是我自身在年后因病毒而封闭的环境中,换个脑子去想想思辨的事儿吧。但如果你是特别正能量的人,或者是自己没有一套非常坚固甚至到顽固的价值观,再或者是缺乏代入和出戏能力的观众,我在这儿还是不建议各位观看这部动漫。它悬疑的部分还是做得蛮成功的,很容易就会吊人胃口,所以还是要再次郑重警告某些怕鬼又作死去看恐怖片的人们。

好奇心害死猫。

危险的事留给专业的人士去做,不然还要Scp干什么。

动画信息

巴比伦
中文名:巴比伦
原 名:バビロン
又 名:None
首 播:2019-10-06(日本)
IMDb:tt10937632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 2022 3楼猫动漫 站点地图 广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