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关道德审判的抉择,与新海诚的电影


3楼猫 发布时间:2022-08-24 17:22:24 作者:- Language

这是一篇,不讲逻辑,讲感受的影评。不专业,不懂影视制作,纯观众角度讲讲我对这部动画的感受。

1.对比《你的名字》。 既然大家都喜欢拿这个来对比,那我就放在最开始吧。两部动画我都是给4.5吧,差的那0.5就是觉得对我个人没有什么“oh! That's it!”的效果,但这些作品都是让我不悔掏腰包前往影院一睹为快的。睹完更快。

《你的名字》出来的时候也是有消极评价的。各自有各自的期待。

少年对这个世界的呐喊,对过去的惆怅,初次或非初次接触外面的世界时内心的兜兜转转……依据我多年的观影经验,我觉得新海诚的主人公确实出奇地一致啊。

然后,“大制作”(不专业,随便用的词,打个双引号以示不负责任),是突出特点,也能在两部动画都觅得痕迹。陨石的坠落,跨越时空的拯救,vs,失控的天气,跨越结界的拯救……大命题的背后都是个人情感的联结,你的名字是为了拯救那个小村庄而去拯救的吗?不是吧,男主是在抗衡自然力量啊,自然大还是村庄大啊?所以说白了还是个人主义(这不是个贬义词,有质疑的麻烦前去百度一下),我觉得跟天气之子并无二致啊。

讲讲不同吧。音乐。必须是音乐。新海诚的音画配合绝对是让我赞不绝口的一点,不同色彩的主题曲如画龙点睛般唱活了不同色彩的动画。说实话两部动画都去掉音乐来看的话,观感上确实《你名》更加出色,是剪辑的功劳吗?哈哈,太专业了我不懂,只能说个感觉。

回到画面本身的话。可能因为雨天的缘故,从画面上看总觉得这部是言叶与你名的结合体。言叶的视角比天气之子成熟,比较都市,比较有棱角。天气之子仿佛把那种立体感抹平了一样,它比言叶更侧重情感,我觉得。想来这种差距也跟主人公的年龄有关吧?真棒。

整体的话,个人觉得,天气之子是你的名字的升华。像是在弥补你名中未能渗透的元素。相比而言,你名是个比较局限的主题,局限但浓郁。天气之子把那种浓郁冲淡了一些,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与周遭的联结上。你名是一条通天穿地的圆柱,天气之子是横跨地平面的网。(我就是描述一种感觉,不存在啥理性分析,www)

2.音画配合。 这是除了烂大街的“画面制作”评价以外(这句话的意思是,我觉得这一点大家已经夸过很多了,我不必要赘述),新海诚的动画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日本动画以及日剧都很讲究音画配合,个人觉得新海诚在这一方面发挥到了极致。他不是在做给别人看的动画啊,他在做给人共鸣的动画。 《秒5》,《言叶》,说到底都是悲伤的基调。新海诚聚焦的是少年之愁啊。愁有n多种,我从n多年前一部一部地追随着看,发现不管具体命题为何(姐弟恋也好,为个人牺牲世界也好),愁绪总是共通的啊。

所以我很喜欢看新海诚的电影,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呢——

①啊,我好愁啊,我需要治愈(刚开始看电影)对!就是这种感觉!唉,果然是属于我的电影(音乐出来了)诶?仿佛体内某个神经递质被召唤出来了!(音画配合)好像这一刻体内某种激素作用于我的神经细胞由脑至体地在给我洗礼耶!

②哦?新海诚又有新作呀,看看吧。(刚开始看电影)哈哈,又是新海诚style,迷惘的主人公。(音乐出来了)诶?刚刚仿佛被击中一般!(音画配合)天!这是什么神仙制作团队啊!我跟主人公都没什么共鸣我都能看哭耶!

无关道德审判的抉择,与新海诚的电影 - 第1张

(声明:以上仅仅针对音画配合,不针对具体的电影或电影主题)

3.主题。

这确实被大家大为诟病嗷。

说实话,我就没去想过什么大主题。我就像上面写的②一样的心理活动,新海诚电影的魅力就是让我能够从客观观影到走进主人公,可能我就是这样一个无脑感性的人吧,我觉得我看得畅快淋漓并且遗憾当时没有时间去电影院看。

现在冷静一下,思考一下主题。

电影讲了什么?一个离家出走的少年,碰到一个事务所的大叔与他的侄女,还有在麦当劳工作并免费送了一个汉堡当晚餐的小姐姐及其弟弟。少年在事务所包吃包住干杂活,时不时跟着侄女姐姐跑采访,学着编辑。重遇麦当劳小姐姐后,星探般发现她祈祷晴天的技能,遂把她培养成“100%晴女”。后因为少年捡到的那把枪,少年、晴女及其弟弟被盯上,他们开始逃亡。在超豪华总统套房里他们度过无比幸福的一夜,就在少年祈祷永远停留在这一刻时,晴女自发作为活祭换来了晴天,少年与弟弟被抓,同时前面提及的其余人力都前来协助他再见晴女一面。

这一面可不简单,直接让东京给淹了。被淹的三年后,少年复返东京,“世界本来就失控”的碎碎念中,看见如三年前般祷告晴天的晴女,音乐响起,全影终。

有没有发现,整部电影中没有人对少年的抉择抑或阳菜的回归提出指责。阻挠的人他们阻挠的点是什么?是接受教育,不要随便玩枪。关于晴女,大家没有考虑过损耗她来拯救天气。只是一点点期待与愿望,与感恩。大家都期盼着晴天,但是并不期待让一个小姑娘来拯救世界。你可以说因为大家都不信神,但是请问那些信晴女并预约收获晴天的人,有反复地召唤她来享受晴天吗?没有吧。3400日元,对于很多日本人,尤其烟火大会举办方负责人,他肯定很有钱,他以此为契机利用晴女为己谋私的话,似乎十分符合现实常有的情节,如果电影出现这个场景我一点儿也不意外了,反而从理论上,更贴合大家所谓“选人or世界”的主题。

所以为什么他们都没有这么做?这部电影究竟是不是在讨论世界与个人的抗衡呢?我觉得不是哦。总是要有外部世界的参与才能体现少年与“挽救世界”这种观念的抗衡吧?显然it totally merely 少年内心的挣扎,仅此而已。

所以,救晴女,这真的仅仅新海诚“扭曲的价值观”吗?我想哈,有没有一种可能,大家其实误解了主题呢?

当然,世界vs人,这个主题毋庸置疑。但是大家把视角放得太大了,这部电影,新海诚的电影,说来说去,都只是少年而已啊!

我们用电影本身的“结果”来揣度它的主题,有时容易有失偏颇,总需要从创作的心路历程来思考,更加能够专注于作品本身。

晴女是都市传说而已,稍微有点科学常识都知道不可能,日本当前的天气状况也没有丝毫的痕迹可以推测出这样的倾向,所以请问,这部电影创作的灵感来源是什么?显然不是具体的现实吧?

所以我想,什么天气还是晴女的,会不会只是,只是每个人成长过程都会面临的某些抉择的暗喻呢?

如果真的涉及到世界vs爱人这么宏大的命题,怎么可能没有外部世界的参与?(再次重申,本片已出现的外部力量的施力点都无关少年的抉择)

举个例子,我们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铺天盖地的信息都是在告诉你,你要如何根据自己的成绩,对照着什么什么表格去找学校,你要考虑这个考虑那个。没错,大部分人确实应该这么去做,就像本片中梦见晴女牺牲自己换来晴天遂心怀感激的人一样,这只是他们平稳人生路程上的一个小惊喜,或者小过渡。

而男主是个什么样的状况呢?他背井离乡,逃离父母,来到异地,收获阳菜等人的善意。就像每年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时,某一个期待着高考能让自己逃离一切重新开始的少年。彼此,填报志愿,什么筛选机制啊,什么热门专业冷门专业啊,这些有关系吗?对他来说,他看中的是逃离。比如,地理位置足够远,比如那个城市的人思想足够开放,比如文化氛围,凡此种种。

阳菜也好,学校也好,是这类少年心中的一道光。他们仅仅是放弃了“我应该做的事”,而去追求“我需要的东西”。

再形象点讲,我们把《天气之子》来重构一下。

开篇晴女与天空产生联结,或许是A高校管理层某次决策,投放了一个广告,或者A高校的毕业生在网上发的帖子。总之,与当下填报志愿的大背景产生联结。为了叙述方便,就假装是毕业生B发帖子吧。

镜头一转,男主终于结束了高考,登上即将驶向大学彼岸的船,在船上他犹豫着自己在彼岸如何生存,这个生存的命题里,包含着他对自己原生家庭的抗衡。(这一刻,他或许还没有意识到,高校对他来说就是一个实现脱胎换骨的契机。)也就是说,他自己来思考该填什么志愿,才不管父母说的什么商科更有前途之类的话嘞。在船上,他认识了B,知道他在某个城市(我们把他、他的事务所、以及侄女姐姐等所有相关的东西都看做一个城市)。

男主

(对不起,我又要去吃饭了,嘻嘻)

动画信息

天气之子
中文名:天气之子
原 名:天気の子
又 名:Weathering With You / Weather Child / Weather's Child / Child of Weather
首 播:2019-11-01(中国大陆) / 2019-07-19(日本)
IMDb:tt9426210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 2022 3楼猫动漫 站点地图 广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