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作为审美对象的《平家物语》


3楼猫 发布时间:2022-07-02 14:11:45 作者:迟慎清和Ashley Language

八年前的2013年,我在高一时第一次读完了上海译文出版社王新禧译本的全本《平家物语》。我曾经很多次表达过对《平家物语》小说的喜欢,但是这种表达仅限于干巴巴的“真厉害好感动”,或者是类似一种拉踩的“可能比同类型的《三国演义》给我的震撼都要大”。总结起来原因大概有两点:《平家物语》体量巨大、人物众多,加上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短篇幅内很难解释故事的发展脉络;同时,我也确实不清楚这部书会对我产生如此大的震撼的原因。而在我看完山田尚子导演的动画版《平家物语》后,这些旧问题似乎突然浮现出来,又迅速地找到了自己的答案。

《平家物语》(平家物语 へいけ ものがたり Heike Monogatari)是一部成书于13世纪(日本镰仓时代)的长篇战争小说,记叙了1156年-1185年这一时期煊赫一时的平家从权倾朝野到被源氏击败而迅速灭亡的故事。虽然与《源氏物语》并称为“日本古典文学双璧”,但不同于由紫式部一人书写的《源氏物语》,《平家物语》是一部集体创作作品,在流传过程中不断增加卷数。它最早通过琵琶师的说唱在民间流传,形成了《平家物语》的“唱本系统”;后期由于阅读的需求,才形成了“读本系统”以及近现代的“改写本系统”。

《平家物语》讲述故事的年代处于日本从贵族政治向武家政治转变的时期。贵族政治时期,以天皇为首的公卿贵族掌握国家权力,《源氏物语》即处于这一时代。平家本是卫护天皇的武士家族,而到了《平家物语》的年代,平家逐渐进入原被公卿贵族霸占的统治阶级,取代贵族成为了国家的实际掌权者。基于这一背景,《平家物语》的主要角色分布于三个阵营:平家、天皇家族与源氏。最核心的是平家一族,以平家家主、“太政入道”平清盛为核心,重要人物有平清盛及其儿子平重盛(在平清盛之前去世,生长子平维盛、次子平资盛、三子平清经)、宗盛(平重盛、平清盛先后去世后的平家家主)与女儿德子(嫁给高仓天皇、生下安德天皇)。天皇家族以后白河法皇(天皇退位为上皇,上皇出家后称为法皇)为中心,其子高仓天皇与平德子生下安德天皇。为了推翻平家,后白河法皇扶植了以源赖朝为代表的源氏家族,其中《平家物语》中着墨较多的是日本历史上被誉为“战神”的源义经,也正是源义经带领源氏最终在“坛浦合战”中彻底打败平家,平家一门几乎全部战死或投海而亡。平家被灭后,源赖朝逐渐获得国家统治权,彻底架空天皇,最终建立完全的武家政权——镰仓幕府,开启了在日本延续数百年的幕府时代。

《平家物语》的诸多著名片段,在后世的很多文学作品中频繁出现。最著名的毫无疑问是《平家物语》的开篇诗:

祇园精舎の钟の声 祇园精舍的钟声, 诸行无常の响きあり 响诸行无常之妙理; 娑罗双树の花の色 娑罗双树之花色, 盛者必衰の理を顕す 显盛者必衰之真谛。 骄れる人も久しからず 骄奢者绝难长久, 唯春の夜の梦の如し 宛如春夜梦幻; 猛き者も终には亡びぬ 横暴者必将覆亡, 偏に风の前の尘に同じ 仿佛风前尘埃。

这首开篇诗精准概括了《平家物语》所要表达的主题,即“诸行无常”与“盛者必衰”。但从字面角度理解,这首诗的前后两段有着一个矛盾:“诸行无常”所要强调的是一种“无来由”,是生命、荣华之类自存在时便注定的灭亡,人力无法左右;而后半段表述的则是“覆亡”来自“骄奢”与“横暴”——这并不是“无常”,而是“因果”。同时,从历史角度看,平家的跋扈并不构成他们最终败亡的关键原因。书中包括焚烧寺院、软禁法皇在内的很多“暴虐”行为,是特殊年代维护统治的无奈之举。从马后炮的角度来说,这当然都是平家灭亡的原因,但并不能完全解释为何会产生如此惨烈的结局。

山田尚子的《平家物语》就从这个矛盾点开篇。一开场,女主角琵琶的父亲就被滥杀无辜的平家秃童(专门培养以监视众人行为言论的家童)杀害。琵琶因此受到极大的刺激,拥有了看见未来的能力。她看见了平家的红色战旗下尸横遍野,又看见了满树代表武士的山茶花全部飘落。于是琵琶来到平家权臣平重盛的府邸,为了报复。她无法替父亲报仇,只是来告诉他们:你们很快就要灭亡。

想要冷眼看平家灭亡的琵琶却被一个绝美的家族打动。仅就原著而言,除去对平清盛、平宗盛等人恶行的描述,对平家所有其他人几乎都不吝赞美。平重盛是平清盛的嫡长子,身负赫赫战功,《平家物语》故事开始时是平家除平清盛以外官位最高者。在原著中,平重盛被描述为“文章绝丽,心存忠厚,才艺超群,言辞与德行兼备”,在整部书前半段是唯一一个能够意识到平家纵行恣肆、前途堪忧的平家人。平重盛的长子平维盛,十九岁簪樱花、梅花在宫宴上作青海波舞,时人为其容貌与舞蹈惊艳,呼为“樱梅少将”。平重盛的弟弟平重衡,文采出众,精通音律更兼武艺高强,相貌堂堂,被喻为牡丹花。死时仅十六岁的平敦盛,原文表述为“眉清目秀,丰神俊雅”,其最后死于战阵上前慨然说出的“直枭我首问他人,见者必有知之者”,可堪称为全书最经典段落之一。

阅读《平家物语》小说时很难对这个家族产生恶感,其原因就有作者对平家人细节的刻画。动漫设置的巧妙之处在于,琵琶看到平家覆灭的前路时,命运已经帮她报了杀父之仇。因此,琵琶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温柔的人,甚至是具备了日本审美传统中所有优秀特征的人,他们对悲惨的前路一无所知。

平家全盛时期唯一能够预感到灭亡的是出现在前4集中的重盛。动漫将其设定为与琵琶相对应的角色:琵琶能看到未来,而重盛能看到死去的人,因此对平家的暴行有直接感触。原著中重盛是作为平家良心仅存的人物存在,动漫基本维持了原有人物设定。重盛代表了对平家前路的一种态度:如果再行暴政加之不忠于天皇家族,平家必将灭亡。因此,重盛所做的是兵谏平清盛,在平家与天皇家族之间寻找平衡,并因此产生了“忠则不孝,孝则不忠”的进退两难的局面。维盛仅继承了父亲重盛的温和仁厚,却没有继承军事才能。重盛去世后,平家的势力已经大大减弱,开始了需要面临各种起兵叛乱的阶段。维盛参与了几次关键的使平家元气大伤的战争,深感灭亡已经不可避免并由此产生了厌战与绝望的念头,最后在平家覆亡前出家并投水自尽。知盛、重衡、资盛等人其实最后同样走上了维盛的道路,只是他们是在最后经历了一番死战,才走到了这一步。

面对无法改变历史的无力感,琵琶在第7话中选择了出走。但最后她还是回到了平家。不同于故事一开头她要做的事情——亲眼见证平家的灭亡,既然灭亡的结局已经注定,她不再在乎结局如何,而是用琵琶说唱如实记录。动漫中的战争场景全部通过琵琶的琵琶说唱展现,与《平家物语》本身琵琶法师传唱的性质相合。于是我们发现,因为琵琶的记录,这个败亡的故事变得不一样了。每个人都曾经在乱世中拼命地活过,但都不可避免地走向最终的死亡;美的事物终会消逝,事物本身与消逝都是美的,如年轻的武士是美的,年轻的武士凋零在战场上也是美的。“平家贵胄一一投海,相继丧生……(部将们)将赤旗赤帜抛入海中,如山风吹落泷田川红叶,满目血红,就连翻涌的白浪也映成了浅红色。”

回到一开始的问题,为何我会为《平家物语》感到如此震撼?因为它一反常见的古典战争题材中对胜负的讨论,将畏惧与勇敢、绝望与希望、死亡与生命同时作为了审美对象。在《平家物语》着力构造的这一背景下,我们尤其无法对历史人物作出任何道德的评判。对于开篇诗的理解,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对这首诗更合适的理解其实是,“盛者”——不论是否“骄奢”“横暴”——都注定灭亡;骄奢可能使灭亡来得更快,却并不是灭亡的本因;面对无法改变的历史乃至未来,人不可困于一时的荣耀成败,而应体会向死而生、死中求生的美。山田尚子巧妙地抓住了《平家物语》的这一审美的而非历史的倾向,弱化战争的胜败而强调每一个人在战争中的心境与浮沉。

动画信息

平家物语
中文名:平家物语
原 名:平家物語
又 名:The Heike Story
首 播:2021-09-15(日本)
IMDb:tt15357440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 2022 3楼猫动漫 站点地图 广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