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是动画也可以如此深刻


3楼猫 发布时间:2022-08-29 11:19:56 作者:动物凶猛 Language

人会失去灵魂,变成像怪物一样的生物。

《河童》是一部语言简练、想象诡异夸张、主题思想深刻的短篇小说。在看时,我深为芥川龙之介先生明锐的洞察力感到钦佩,同时也为他悲伤的人生观感到惋惜。

影史上芥川龙之介的作品被多次改编,这些作品中不乏经典与庸作,其中基于《河童》的影视作品很少,所幸的是,本人曾经看过一部关于河童的动画电影——《河童之夏》。

本作是导演原慧一(注①)先生,根据日本儿童文学作家木暮正夫的河童系列小说改编而成。虽限于主要受众——青少年的年龄层次较低、知识深度较浅,以及社会经验不足,《河童之夏》并不如《河童》那么的辛辣,但其主旨立意很高,导演借田园犬与河童之口,表现了他对人性的批判以及对深层生态学的哲学思辨,在思想深度方面并不亚于芥之《河童》。

即使是动画也可以如此深刻 - 第1张


电影的主角河童“小酷”,原本生活在日本江户时代,某一天夜晚他亲眼目睹了,父亲试图祈求人类停止开垦栖息的沼泽地,而被残忍杀害的悲剧,并因地震而被掩埋。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中学生康一偶然间发现了封存小酷的化石,并将其带回家后救活。就这样“穿越”了几百年时光的河童小酷,开始艰难的适应这个时代,电影的前半段氛围轻松愉快,小酷各种“不正常”、“异于常人”的行为给电影增添了不少乐趣。

而在电影的后半段,故事却变的阴暗。隔墙有耳,小酷存在的消息不胫而走,这种罕见生物的存在激发了人类猎奇的天性,媒体记者纷涌而至,好事者无关群众也跟着凑热闹,他们围堵在康一家门口,用各种无良的行为(例如偷拍、监视、电话骚扰等),严重干扰了康一他们的家庭生活。

然而更令人感到悲愤的事情还在后面,康一一家带着小酷接受了电视台的专访,在节目录制过程中,小酷惊讶、痛苦的发现了当年伤害父亲之人的后代,并抢走了他所带来的父亲的遗体标本——一节被砍下的手臂,之后小酷爬上电视塔向天发问。

在电影的最后,康一理解了小酷并不属于自己和人类社会,小酷也受喜如妖(注②)的邀请,隐居在了人迹罕至的深山中。

即使是动画也可以如此深刻 - 第2张


批判与哲思:

在文艺作品中,创作者往往通过各类形象来阐述、表露自己的观点、思想,同样,在《河童之夏》中,导演假借康一收养的田园犬“大伯”以及河童“小酷”,这两位“非人”甚至可以说人类对立面的角度,对人性进行了批判,同时也对深层生态学进行了一定的思辨。

即使是动画也可以如此深刻 - 第3张

“大伯”说:

“人类有时突然会变”

关于“大伯”及其名字的来历,是一段令人开心且心酸的故事。

“大伯”是年幼时康一偶然捡回的流浪狗,因为长得像大伯,故起名如此。“大伯”不堪忍受前主人的虐待,选择了逃走流浪。

“(我和主人)小时候关系很好,两人经常一起玩,我和喜欢他,他也很疼爱我”。

“大伯”与前主人一起长大,他们有着愉快的童年经历,但这份快乐随着男孩的长大渐渐缺失直至消失了。

“不久之后,他被同学欺负,不过他能欺负的人只有我,我每天被打,也许他也是吧。”

男孩在学校中受同学欺凌,回到家中将愤怒发泄在关系亲密、但决不会反抗的“大伯”身上。终于有一天,不堪受辱的田园犬离开了男孩。

“为什么他会遭到这样的欺负,我完全想不通,我很悲伤,我不想被打,也不想看他那样,(所以)我逃走了,跑啊跑,累到的时候遇见康一了,康一很像小时候的他。”

深爱的主人对自己行如禽兽,而田园犬却深知也理解他也遭受的不幸。在这里狗与人的身份倒转,尽管在体力、能力方面人对狗是绝对强势,但在道德、情感、精神层面狗超越了人。人类有时突然会变,但狗却不会,即使离开了前主人,“大伯”却并没有忘记他,在电影的高潮段落,被车撞倒后的”大伯“在弥留之际,依然心念这那个可怜的男孩。

“那家伙过得还好吗?还是想以前那样被他一直打下去或许更好一些吧,这样他也许会好受一点吧。”

人心善变,这一个不知出处的词语,是我们公认的“真理”。唐代诗人刘长卿有言,“人心悬反复”,本片导演将人心善变这一大命题,细分为人类对感情的无常、不忠,对待宠物狗尚且如此,那么对待同等物种的人呢?答案当然不言而喻。导演通过狗与人身份的倒置,借狗之口暗示人心的多变,进一步批判了人性的缺点。

即使是动画也可以如此深刻 - 第4张


“小酷”说:

河童小酷作为电影的主角,拥有较多的“发言机会”,而其本身独特的身份——珍稀物种(人类社会几乎不可见)、非人却可以说人话(有独立的思维、有一定的智商)、人的对立面(栖息地被人类占据、父亲被人类杀害)等,为导演的暗喻、暗讽提供了绝佳的载体。导演通过小酷的经历以及话语对现代社会人类的多种恶行进行了批判,让我们由浅入深解读一下。

“好可怕,那些人和那个大眼睛好可怕,我好想会被那个闪闪法官的大眼睛吸进去一样的感觉。”

某夜,埋伏在康一家旁的两名报社记者,试图强拍小酷的照片,然而,闪光灯刺眼的光芒激发了小酷的“超能力”(电影中用词)——在情绪波动时可以用意念震碎物体。尽管震碎了相机镜头,但小酷的形象已经烙印在胶片上,经过报道小酷的存在众人皆知,从此电影情节和氛围开始变得阴暗。

现代社会中,新闻媒体乘上了网络、手机高速发展和普及的东风,但许多无良、素质低下、毫无职业操守的媒体人为了满足普罗大众的猎奇心、审丑欲望,以文字为刀枪、以相机为炮筒,不停的向公民权利(隐私权、生命健康权等)宣战,并企图撩拨“吃瓜群众”的阅读神经。在这里略提一下,电影《夜行者》(注③)深刻的讽刺了媒体从业者的无良行径。

小酷存在的消息不胫而走,康一一家变成了“钉子户”——新闻媒体以及好事者将房子团团围堵,电话线路也被迫断线,有些记者甚至试图翻墙偷拍,毫无疑问这些都为这个家庭带来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导演并不满足于对媒体人的批判,同时也对人性的虚伪进行鞭挞。

康一一家受邀来到电视台演播室,坐在观众席的男女老少们第一次亲眼看到小酷,都惊讶的高呼“好可爱啊!”,然而当受刺激的小酷冲向观众时,他们却又怪叫着逃开。当小酷骑着“大伯”从电视台逃离来到大街时,人们纷纷抛下手头的工作拼命的追赶它们,然而当他们看到“大伯”被撞死,小酷埋头痛苦时,不仅没有一人伸出援手,反而纷纷拿起手机拍照,嘴里还念念有词“快拍快拍!”、“好恶心啊!”。

如果将小酷换为某个焦点事件的当事人,你会发现这样的事情在日常生活中屡见不鲜。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无论是美的,还是丑的;无论是善良的,还是邪恶的,人们总能从各种新闻消息、媒体评论中提取到自己希望看到的东西,并获得精神上的高潮,但当事情关系到自己本身时,却又表现出与之前相反的态度——丑陋且虚伪。

即使是动画也可以如此深刻 - 第5张

“老爸说过,人类从我们手中夺走水和地面,不久也会把风和天空,甚至连神居住的地方都占为己有,最为代价啊,人会失去灵魂,我觉得人类就像怪物一样的生物。”

这句话是小酷在康一一家为他举行的欢送会上所说的,同时也是导演在电影中发出的最直白、最深刻、最有力的声音。

江户时代,小酷的父亲为了保护栖息地,向人类祈求而被杀害,几百年后人类不仅霸占了河水和地面,摩天大楼、电视塔也将天空占据,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的小酷选择了逃离,然而,我们的河水、我们的土地、我们的天空不会逃离,在河水、土地、天空生存的生物也不会逃离,他们只会被人类一点点蚕食侵吞,然而这正在发生的惨剧的最终结果就是——人类终有一天会失去灵魂。

人类破坏自然,在当今社会已是公知,尽管我们一再的呼吁、立法,但贯彻到实处却很少,在这里我并不想就这个老生常谈、无济于事的话题浪费笔墨,让我们更深刻一些。

“人会失去灵魂,(变成)怪物一样的生物。”

自诩为“万物之主”的人类,因为有着地球上其他生物不可比拟的体态、大脑、智商的统一协调性,进一步自诩为万物中唯一具有“灵魂”的存在。

在传统的笛卡尔-牛顿哲学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属于主客二元的绝对对立,自然被认为是客观的存在,是臣服于人类理性控制之下的工具,而人类沙文主义(注④)更是这种工具论的极端表现,灵魂与内在价值只属于人类,非人的存在只具有工具的价值,人类可以根据自己的利益而决定工具如何使用与何时丢弃。

仔细想想,这种观点似乎早已渗透在我们内心。我们养花养宠物、我们采摘果实、我们饲养畜牧并宰割食用、我们开垦土地并建造房屋、我们征服天空并用来争斗、运输,我们把所有“非人”的事物都看作工具,“养殖”、“开垦”、“利用”等等词汇都是以人类为中心,并将自然、地球视为作用的“工具”或“承受者”。

如果我们将这些大自然以及各种“非人”的生物看作与我们同一地位呢?1973年挪威哲学家阿伦·奈斯通过一篇论文提出了深层生态学这一概念,他指出人与自然并不是主客二元对立,人只是地球生物群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不比其他生物具有更多的内在价值,环境远远不止有工具价值,其自身也具有内在价值。“live,letlive”,(人类)活着,让他者也活,人类在满足自身生存发展需要的同时,也应保持一颗谦卑、尊重的心,给自然界其余物种留下足够的生存空间。

当代环境伦理学大师罗尔斯顿在其著作《环境伦理学》的最后一小节写到,“人类应当学会诗意的栖息于地球”,人的优越性和价值在于“维护所有完美的生命形态”,而不应该浪费在仅仅是对自我价值的满足。

既然人类在地球上扮演榜样的角色,那么在动物和植物只能关心自己的生命和种群以及后代的命运之外,人类作为唯一拥有道德的生物,更应该有责任、有义务培养出一种利他、共生主义,以更为仁爱和宽广的胸怀关照和爱护所有非人类的存在物。

我想,导演真正想要表达的主旨莫过于此。

即使是动画也可以如此深刻 - 第6张

本片上映于2007年,至今已有十余年之久,人物画风可能对于某些观众会感到不适,不过喜欢、热爱动画、电影的人并不会因此而错过这部电影,特别是其剧情完整工整、人物塑造较为丰满、主旨立意在动画电影中出类拔萃的优点,我想你没有理由拒绝观看的。


注:

①、原惠一:日本著名动画导演、编剧。代表作有《蜡笔小新》、《河童之夏》、《意外的幸运签》。

②、喜如妖:电影中能够变成人类的冲绳妖怪,以石狮子的造型为原型。最后一幅图中就有。

③、《夜行者》:2014年上映的、由杰克·吉伦哈尔主演的惊悚、犯罪电影,表现了媒体从业者不择手段的获利行径。

④、人类沙文主义:即人类中心主义,是以人类为事物中心的学说。

其核心观点有以下三点:

1、在人与自然的价值关系中,只有拥有意识的人类才是主体,自然是客体。价值评价的尺度必须掌握和始终掌握在人类的手中,任何时候说到“价值”都是指“对于人的意义”。

2、在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中,应当贯彻人是目的的思想,最早提出“人是目的”这一命题的是康德,这被认为是人类中心主义在理论上完成的标志。

3、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如果不能达到这一目的的活动就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此一切应当以人类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

⑤、本文材料来源:《活着,让他者也活着》——薛然、王郑

动画信息

河童之夏
中文名:河童之夏
原 名:河童のクゥと夏休み
又 名:跟河童小咕的暑假时光 / Summer Days with Coo
首 播:2007-07-28(日本)
IMDb:tt1179773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 2022 3楼猫动漫 站点地图 广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