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害者战争叙事的典范


3楼猫 发布时间:2022-09-09 02:37:06 作者:噢噢噢 Language

首先,影片主人公的性格设定为历史观输入铺平道路。本片主角是一个呆萌的女孩,喜欢画画,过着平淡而美好的生活。她善良纯真,勤劳隐忍,甚至有些愚钝,缺乏主见。这种典型的卡通化人物设定不仅获得观众的更多认同和好感,而且使得影片的历史观更有效地传递给观众,减少观众对于“受害者”历史观的警觉。

因为只有这种愚钝的女主角,才不会对于眼前民不聊生的状况产生怀疑,才不会进而质疑日本当局战争行为的正当性。只有这种愚钝的女主角,才能让这个“民众认同战争”的“爱国”故事自圆其说。为了增强爱国的悲情成分,影片让她拥有画家的才华,再用战争夺去其绘画的右手,这里观众只会谴责敌人的炮火,而不会反思深层的原因。

所以,影片为了增强历史观的输出,而不顾及人物心理转变的合理性。比如,日本天皇通过广播向全日本宣告,实行无条件投降,战争结束了,她大声哭喊道:战争就这样结束了吗?不是说要战斗到最后一个人吗?我还要战斗下去!影片表面上看是在表现人民的顽强意志,但是内在包含的是一个让人不寒而栗的历史观。片面强调民众面对战争的顽强,而不去思考导致目前灾难的原因,这其实是一种历史逃避,也是一种愚民宣传。对此,日本著名导演荒井晴彦公开表示:本片还是老套的“战争=被害电影”的模式,在历史观上就已经错误了。

其次,这种历史观也同样体现在对于原著的改编上。动画片《在这世界的角落》对于漫画原著的改编并不多,可以说是尊重原著的典范。但是,耐人寻味的是,动画片对原著的一处对白作了改动。原著中小玲的对白是“日本政府想用暴力让他国屈服,最后屈服于暴力之下”,动画片中改为:“所以我们要在暴力中屈服吗?”经过影片的改编,影片巧妙地回避了战争悲剧的起因。

或许有读者会说,影片主人公就是这样的性格,和历史观无关。诚然,电影中的人物往往具有性格的特点,甚至是缺点,甚至也可能有历史观上的局限性,但是,人物的性格设计是掌握在创作者手中的。这就要求影片创作者的历史观必须十分明确。反观德国的反战电影,比如《铁皮鼓》等优秀作品,不仅批判纳粹党,也批判身陷军国主义泥潭中的民众,尽可能全面真实地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

摘自《核弹焦虑:战后日本电影的“受害者”历史观》

动画信息

在这世界的角落
中文名:在这世界的角落
原 名:この世界の片隅に
又 名:谢谢你,在世界角落中找到我(港) / 谢谢你,在世界的角落找到我(台) / 在这世界的一隅 / 这个世界的角落 / In This Corner of the World
首 播:2016-11-12(日本)
IMDb:tt4769824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 2022 3楼猫动漫 站点地图 广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