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塵的回憶


3樓貓 發佈時間:2022-07-23 05:43:57 作者:潛潛 Language

    馬士文最後是戰死的,就如梭倫所說的雅典之王忒修斯一樣,對於從前的國王,對於未來的軍人,戰死沙場是最好的榮譽的結局。他為亞古斯捷,為自護公國,更確切地說是為哈曼而死的,他不知道自己被哈曼作為戰鬥機器過度強化了,後果是他失去了自制力和冷靜的判斷力。他死的時候哈曼只感覺少了一只可以隨意操控的棋子,可是他已經死了,哈曼對於他已經無關緊要。
    無論是馬士文、姬娜,甚至是古利明,這些人物出場的時候都缺少以往反角所具有的邪惡意味,甚至馬士文的騎士精神,姬娜的神經質,還是古利明的痴情與變化,都讓我們印象深刻,有時又感覺敬佩。高達的這個系列是輕鬆幽默的,表面上。認同朋友說的,以往的高達系列都比現在的強多了,無論性格刻畫還是劇情,還有對白。或許以往成就太輝煌,以致於現在無法超越。
    古利明是性格變化最大的人物。初登場時他只作為馬士文的一個忠心的部下,在以後展開的故事中,我們才知道他擁有沙比家皇族血統,是哈曼甚為器重的一員大將,進入地球圈時他作為哈曼最獲信任的統帥介紹給地球聯邦的官員。他生活在哈曼的陰影下,擔心有一天自己會失勢,喪失權力。他有魄力有野心(貶義的話),就似那個“木星迴來的人”施洛克一樣,但是他身上有施洛克缺少的人性的溫情,他喜歡女主角呂嘉,並一直聲稱要得到呂嘉的愛,由此展開了一段我們印象中的三角戀。如果從新批評的角度,這段三角戀似乎並不存在,主角捷度從來沒有過分地關懷過呂嘉,他們也沒有發生過傳統意義上的感情戲,整部影片他們的關係只不過是親密的戰友,相反古利明與呂嘉,捷度與科蕾的感情戲更多。
    對於古利明的追求,呂嘉印象中是不喜歡的,認為他性格太柔和,呂嘉大概喜歡一些倔強堅定的人,捷度似乎正是此類型。在沙漠小鎮的情節裡是三角戀若有若無的描寫,古利明首先從比查處得知呂嘉可能喜歡捷度,當然比查或者是特意刺激古利明,或者是他想當然,又或者純粹是他編造的,但古利明認定捷度為情敵。呂嘉是否真的喜歡捷度?又或者她有否喜歡過古利明,只不過因為他是敵人,才否定自己的愛意呢?對於古利明熱切的追求,呂嘉不可能無動於衷,在小鎮上他們兩人獨處的時候,古利明表白自己的內心,這時鎮外的戰事分散了他的注意力,呂嘉對他說了一句:“不是認真的。”古利明不知所以,她補充說,跟女孩約會的時候分心,證明他的愛意並不是認真的。發現真相的她有否難過?她說給古利明聽,是否想古利明解釋?但是古利明並沒有解釋,或者他的確被這問題考到了,他的愛意是否只是一場遊戲或者是一種天性的衝動?這些我們都不知道,只知道呂嘉的確很在意古利明對她的愛意,因為在結局她開槍殺死古利明時,她說了一句:“你說過你喜歡我,我不會忘記的。”她流著淚說了對不起,這些淚映襯她內心的悲痛,她明白古利明愛她,但古利明是敵人。
    古利明被哈曼重視,不論是因為其血統還是因為其能力,都不重要了,因為哈曼始終提防古利明,她曾經用言語試探過古利明的想法,因為她知道古利明暗中培養了一隊新類型人部隊。擁有了這個部隊似乎就擁有了可以左右宇宙的強大的軍事力量,至少古利明是這麼認為。他可能害怕哈曼的手碗,再不想過那種伴君如伴虎的日子,可能看穿沙比家只不過是哈曼手中的一個傀儡,或者他追尋光榮的統一宇宙的夢想,也就是鐵碗獨裁,總之他最後還是背叛了哈曼並向她宣戰。古利明的行動是經過精密思考,具有其自身的哲理性的。他的邏輯與伊凡·卡拉馬佐夫的一樣,自由是人類痛苦的根源,人的惰性使其習慣被安排被操縱而不喜歡自己決定自己的生活,為了人類幸福和平,一個等級秩序深嚴的社會是必須的,一個代替所有人決策並承擔後果的最高領袖是必須的。這就是他的抱負與夢想,是他使自己自豪的獨立思考的結果,所以他看不起捷度,捷度正是應該把自由交給他的那類人,他嘲笑捷度戰鬥不是按自己意識,捷度的一切行動不過是順其自然的,被形勢所迫,缺少他認為的最重要的自由意志。
    整部作品其實更像是捷度的成長史,一個心靈長大的過程。他由開頭懵懂的少年,經歷了戰爭的磨難,真正成長起來,結尾處他有了自己戰鬥的理由,這是嘉美尤啟發他的,同樣是嘉美尤戰鬥的理由,就是他自己在經歷中感覺到的不平和憤怒,對於弱小人群無辜受累甚至死亡的不平和氣憤,對於善良的人遭受毀滅的痛苦等等,這是個不公正不人道的世界。大人是骯髒與邪惡的,天真的孩子是未來的希望,當人人進化為新類型人(我們可以理解為道德完美的神人類)的時候,美好的世界便會到來。這是嘉美尤和捷度的世界觀。太過烏托邦,太過理想,所以世俗的哈曼是不相信的,馬沙也不相信。嘉美尤對整個人類抱有希望,他可能是個性善論者,而哈曼則相反,所有人都變成道德完美是不可能的,是人類永遠不能達到的夢想,就如人類不會飛一樣。人類會飛是超越自然束縛的象徵,一天不能超越自然,全人類道德完美也是不切實際的,因此哈曼一直追問捷度人類會飛嗎?馬沙一直沒有出現,上次戰爭後他隱姓埋名了,開始新的思考,他發現無論他追隨哪一方,自己都不是實在的站在正義的一方,人類始終邪惡,戰爭仍然源源不絕。他努力思考消滅戰爭的途徑,獨裁還是民主更好?如果我們相信理想主義就是欺騙自己,刻意扭曲我們經歷的日常生活和經驗,這是許多人所有的共識,如何樹立一個好的價值是所有哲學的困境。
    哈曼與捷度互相感應,讓我一度懷疑他們是母子關係,思考一下他們的年齡,科蕾是12歲,她大概與莉娜同齡,作為哥哥的捷度應該16歲左右,而哈曼與馬沙是同一代人,一年戰爭爆發了宇宙紀元0079年,當時馬沙至少25歲,而捷度應該是0086年左右遇見哈曼,因此哈曼最多也只是32歲,捷度是她兒子的可能性極少,文中也沒有直接表述,莉娜與哈曼也沒有互相感應,而哈曼的紅髮與捷度的黑髮也不相似,他們的感應應該出自他們同屬於巔峰的新類型人。之所以有如此多的不同思想不同性格的巔峰新類型人,正是表達世界價值觀的多元性,我們可以在這些價值觀之間搖擺,當然最後作者選擇的自然是捷度嘉美尤代表的正義觀,帶著一些相信全人類都會進化為道德完美的神人類的希冀。
    從前總愛幻想捷度與呂嘉是一對小情人,或者因此厭惡科蕾,或者討厭科蕾率真固執的性格,她的性格太纏人。科蕾應該是新類型人,而科蕾二世則是強化人。她們統一起來才算是有愛有恨的一個人。比起科蕾對捷度天生的愛與親密感,科蕾二世表現的是天生的恨與厭惡感,她是科蕾的愛的反面。科蕾是被扭曲了的人,是捷度對不公正世界感到不平的其中一個原因,12歲的女孩已經參加殘酷的戰爭,科蕾自小被培養成戰爭人才,但她內心很孤獨,一半由於生存環境,一半由於她自身優越的天賦,遇上捷度她才發現第一次遇到與她相同種類的人。新類型人被視為異類,儘管其優秀與卓越,由於只佔人類數目的極少部分,因此其天賦被認為是魔術,是與魔鬼立下契約得來的邪惡力量。哈曼也感覺孤寂,大概馬沙、阿寶與嘉美尤都如此,所以她才渴望捷度加入她的麾下,她才三翻四次想說服捷度,同一種族的人沒有相殘的理由。科蕾似是剛出生的兒童,第一眼遇見的人就是她的親人。她一直想得到捷度,作為情人,更似作為哥哥,她嫉妒莉娜的幸福,她的愛是野性的,未經過馴化的佔有慾,不想與莉娜分享一個哥哥。當莉娜和捷度的包容都使她感覺愛可以共享,他們三人都可以成為兄妹時,莉娜卻被誤認為死亡,這時,她想代替莉娜成為捷度的妹妹,但捷度把她推開了,在他心中血親始終最重要,科蕾有感受人心的敏感力,她知道捷度在內心始終不能把她與莉娜視為平等。大概她的死亡才是她的幸福,我們可以看到她的死喚不起捷度同樣的悲痛,或者她作為一種意識進入了捷度內心,真正成為了他,又或者捷度看見與科蕾一模一樣的科蕾二世,因此感覺消失的科蕾又再回來,分擔了悲痛,無論作何解釋,捷度在此處有我們不能接受的殘忍,在此處我們也真正同情科蕾。但她的死是幸福的,我始終強調,因為她真正進入了他,成為了他。雖然在物質、在外界、在肉體上她都分享不到捷度最深的愛。

    最後的問題是捷度與呂嘉可能一直互相在意,是暗地裡的,只表現在細微之處,是作者有意的含糊其詞,不明白他為什麼不想表達,又或者他想賦予作品更豐富的內涵,讓我們自己挖掘。呂嘉可能很在意捷度,在莉娜被認為死亡後,捷度頹廢,她看不慣這樣的捷度,死亡過後,人生還得繼續面對,她不想捷度的心也隨著莉娜而死亡,她鼓勵捷度,用自己激進的不被理解的方式。或者捷度也理解了,感受到了,因為是呂嘉對他的關心。呂嘉出走以後,捷度才恢復過來,可能因為出走的是呂嘉,他擔心再失去一個自己在意的人?到作品的最後我們才慢慢看到呂嘉對捷度的留意,瞭解捷度內心想法,清楚地知道捷度要與哈曼作一個了結的,大概只有她一個人吧?我們不知道最後捷度與呂嘉共同奔赴土星加入正規軍是否他們商量的,還是兩人自然而然的未經刻意的選擇,也有可能是兩人間祕而不宣的默契。在最後的最後的結局畫面中,映著他們乘坐的宇宙船的特寫,在落地玻璃的背後,我們勉強看見兩人倚著欄杆,捷度突然伸手搭上呂嘉的肩膀,我們勉強看到,呂嘉的反應是有些驚訝也有些含羞。我們不知道捷度的想法,這算是愛的象徵還是一時情之所至,如果確是愛意,又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也不知道呂嘉對捷度的確切反應,這是否是她一直期待的,或者是她突然感覺到的。
    這些一眼不能看穿的人物,才是最引人入勝,吸引我們不斷去思考去猜測的。而現在的高達系列中,似乎再也找不到這些讓我們浮想聯翩的人物了。

動畫信息

機動戰士高達ZZ
中文名:機動戰士高達ZZ
原 名:機動戦士ガンダムΖΖ
又 名:Mobile Suit Gundam ZZ
首 播:1986-03-01(日本)
IMDb:tt0159184

相關閱讀

最近更新

隨機推薦


© 2022 3樓貓動漫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