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談高橋良輔的群像敘述


3樓貓 發佈時間:2022-07-30 23:41:40 作者:惡魔的步調 Language

略談高橋良輔的群像敘述

比較著看了遍《餓沙羅鬼》和《幕末機關說》,邊看邊作了些筆記,可憐中途筆記本掛機全部葬送,原本的計劃不得成行,所以只能以略談的形式記得多少說多少。基本上因為過度自我中心、我自己的友情提示其實是請繞道哈哈哈哈。

第一幕 起

1998年的《餓沙羅鬼》雖然在某些方面來說是Sunrise對Gainx《新世紀福音戰士》的迴應,或者其實幹脆說是高橋本人對同時期經典名作的迴應,包括之前的《太陽之牙》&《裝甲騎兵》之於《機動戰士高達》,《機甲界》之於《聖戰士登拜因》,《蒼之流星》之於《銀河飄流華爾分》&《北斗神拳》(後半),以及之後的《幕末機關說》之於《混沌武士》(Samurai Champloo)、都是顯而易見的例子。

但總得來說,除了部分人設和暴走之類橋段PLOT的NETA外(例如《餓沙羅鬼》的故事其實在24話就可以算是結束了、而一早設計好的最終話超展開與其說NETA《新世紀福音戰士》,不如說重申了高橋“超級異文明干預”將如何如何的論調,另外這個超展開如果有後續的話,大概會讓人很自然地聯想到《天元突破》吧),《餓沙羅鬼》的感覺跟《新世紀福音戰士》相去甚遠。

高橋之後的《Flag》與《裝甲騎兵:佩爾森檔案》也是不可多得的現實系機器人動畫,但相對《Flag》的半架空與《佩爾森》的完全架空,《餓沙羅鬼》則可說是一段現實世界近未來的Alternative History演譯;從延續性上來說,算是對冷戰背景的《蒼之流星》的繼承,不過相比《蒼》的少漫風格自然是更顯而易見的寫實傾向。

另一方面,《餓沙羅鬼》的敘述與以往高橋的動畫有著本質的不同之處。以往高橋的動畫往往是一種描述個體的史詩感覺,而在此卻發展成了群像式敘述的特點。雖然也有著重的中心角色一兩個,但對劇中各個角色的劇情分配卻變得相當有意識,整體感印象在以往對故事全局結構出色把握的情況下,敘事嚴然又上升了一個臺階。

由以上兩點來看,《餓沙羅鬼》給人的感覺,不管是從紀實性特點還是從文本結構來看,都無疑給動畫這種表達藝術注入了全新Genre的質感。或者,大概恰好是兩種特徵的混搭促成了這樣的結果。要說《裝甲騎兵》是真實系的巔峰的話,單從真實系本身來看,《餓沙羅鬼》無疑又在這個峰頭上蓋了座房子。

第二幕 承

2006年高橋良輔推出了兩部以總監督身份的新作,並採取了網絡首播(ONA)的形式。這兩部動畫便是《Flag》與《幕末機關說》。這兩部風格迥異的動畫可說是8年前《餓沙羅鬼》的延續與發展,因為動畫本身艱於解讀的正劇形態而以ONA的實驗性配信方式推出;當然從某些“妨礙觀賞”的特徵角度看,《餓沙羅鬼》自然是毫不遜色。

《FLAG》的中亞虛構小國戰爭與真實系ROBO元素特徵、以及取景器等的DV式多媒體紀實視角在《餓沙羅鬼》中均早有體現。自然,在《餓沙羅鬼》中,所涉及的其實是南亞巴基斯坦、但也曾出現了虛構國;而其中的紀實性視角的表現手法,比《女巫布萊爾》(The Blair Witch Project)這種類型片都要早了一年。

而同年的另一部動畫《幕末機關說》則發展了《餓沙羅鬼》中的時代劇元素,且由日美角力發展到了日英暗戰,以及,毫無疑問的,又一次的群像敘述的狂歡。

《餓沙羅鬼》15、16話中不僅換上了由丹野忍繪製的特異OP/ED,舞臺背景更是突然轉移至古代(平安編)。舞臺年代相比《幕末機關說》要早很多,不止於500年(劇中稱為距今千年),但倒是與《幕末》中死寫書的500年宿命的說法相映意趣。

以往,明顯的多幕舞臺設置一直是高橋敘事的一個重要特點,這是他增強世界觀層次感的一個重要手段。《餓沙羅鬼》中仍然存在著舞臺切換,但並非顯得多等重要,而取消傳統幕間中場動畫的做法,更是讓觀眾意識到,即便存在舞臺切換,相比“連續性”的特徵,那已不是什麼惹眼的做法了。換句話說,假使《餓沙羅鬼》翻拍成美劇,相對一般的單元劇類型,這也將是部一口氣到底的連續劇。

到《幕末機關說》時則更是進了一步。從橫浜到江戶(東京)到品川到仙台到箱館等等直到最後的五陵郭,在重構江戶無血開城、蝦夷共和國與一年的戊辰戰爭始末等歷史事件的動機的驅動下,除去開場長達八話奠定輪廓、基調的橫浜篇章,之後便義無反顧地投入了“公路電影”模式。

“公路模式”雖可理解為迴應《Samurai Champloo》,但更多的還是基於某種時間線上的“連續性”需要,也因此相比《餓沙羅鬼》的渾然天成,《幕末機關說》因其史實重構的前提限制、會給人一種“填充歷史”的嫌疑。

《幕末機關說》因為著重於“霸者之首”引發的邏輯推演(其中隱藏的侵華的合理性肯定會讓不少衛道士們大呼小叫),人物刻畫方面自然是遠遠不如《餓沙羅鬼》,但正是因為著重點不同,反而讓人覺得各自都已經做到最好的程度了。就算不是最好,也足以恰到好處的成了某種敘述模板。

不過想去套用這樣的模板,大概也非一般人所能達成。就高橋本人來說,這種變化算是一種進化。一般情況下的多幕戲劇他已經掌握到相當老練的程度了,現在他挑戰了一下不間斷地還原一個世界觀的可能性,然後他圓滿地完成了既定任務。這在沒有以往基礎的情況下大概是很難完成的。

第三幕 轉

從短短的兩話平安編我們可以看到高橋對時代感有著相當出色的把握,而到了《幕末機關說》,則延續了對另一段不同時空的歷史質感的把握。所謂“時代劇達人”之稱可見一斑。

不過與其說時代劇達人,倒不如說高橋這個人對世界觀的還原有著相當的造詣,不管是現實的時空,過去、現在、近未來,還是完全架空的世界,他都能構架的一般出彩。這倒不是說他這個人有野心,而是一種視野。作為創作者的上帝視角。

這種全局感意識的視野,雖然我總是下意識地將之歸入某種無與倫比的文學氣質(特別是同時聯想到舞臺設置時),但真要說起來的話,高橋良輔其實更像是個雕刻家。另一方面,我的意思當然是,一個好的作家就是一個雕刻家。

對於一個雕刻家來說首先最重要的是什麼呢?自然是一個腦中幻影的印記,一個關於胚的幻想。而對於構建一個具有相對質感的世界觀,則可能需要更形象一些,首先是對於符合世界觀的器物設定這樣的最表象的考慮,像是機器人、人機界面、武器、服飾這樣零零碎碎的小處小節,但小形總現大象。當然這也只是胚之物質部分,因為胚不止於形狀。

然後考慮的是何種雕刻技法、以及不同工具的選擇。對於高橋,在《餓沙羅鬼》之前,文學質感的劇情設置和結構是其一、一貫而之的主題是其二——我們這裡說的主題不是“機器人”或“時代劇”,對於高橋,“復仇”和“宿命”這兩大主題是劇情推動的原動力,而某幾何神祕物(類似Big Dumb Object)麥高芬(MacGuffin)、以及“超級異文明干預”的Deus ex machina則是劇情走向的方向盤或剎車。

對於“復仇”和“宿命”的主題,一個作家一生只寫一個故事,這個故事或為故事主題,高橋正是這樣的人。這樣的主題便是前敘的胚之精神部分。這兩個主題通常會同時出現在故事中,就像是基因的雙螺旋結構。而產生世界觀特異感(Sense of Wonder)的PLOT DEVICE,不管是變形後的五陵郭(Big Dumb Object/MacGuffin)、還是起舞后通路盡頭的餓沙羅鬼(超級異文明干預/Deus ex machina),都不過是引導“復仇”和“宿命”的物件、或僅僅是由此產生的最終結果。這兩個東西既產生電流也是電流本身,所謂的故事壓。

世界觀的獨特性,想必是要有這樣引導以及導致結果的具體程序機制的設定才能令其顯得矚目,而引發湧現的基礎卻不必過分特別。

在雙螺旋結構和碳水化合物一再利用經歷無數次的華麗轉化之後,經歷了八十年代三部原創真實系ROBO動畫之後,到《餓沙羅鬼》的時候,首次明確嘗試的群像敘述,就像是一直生活在水裡的魚突然爬到了陸地上,嘗試用腮呼吸的同時又進化出了肺成了兩棲類而且似乎還一下子變成了爬行類接著長出毛髮或羽毛成了恆溫生物,在提升真實感、特異性等的同時,更是將以往所暗藏的史詩感呼之欲出,就像是冷血到恆溫的轉變。溫度的感覺不同了。而這無疑進一步加強了世界觀的質感。

為了達到相對成功的群像敘述這樣的目的,為提升真實感層次而在臺詞設計上進行著不懈的嘗試、努力,以及言語分配到各個角色——不管主次之頻率、輕重,更不必說在場景設計(如人機界面)上的認真而為,在相對和諧合理的區間內齊步時,最終所形成的共振效果,連同打碎的非連續上演舞臺,一併達成了某種奇妙、強烈的拼圖視感。

這種拼圖感,最顯而易見的表象便是,不管是《餓沙羅鬼》還是《幕末機關說》,想在最初幾集就找到“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是不可想象的,但這樣的煩惱會在一定階段後晃如冰釋,進而成了一種印象加強的反敘述手段。我暫稱之為史詩手段。

史詩應該從頭到尾完完全全地講一遍嗎?史詩是一個過程並在過程中結束。

史詩的訴求就要有史詩的長度、參與元素與結構。參與元素的構成,這一點即便捨去也不影響史詩的質感,只是不鮮活罷了。每一個史詩無非就是通往毀滅或者烏托邦兩個終點站,史詩的世界可以是一群人的故事,或者講的只是一個人,這中間他們或他是跑還是爬,對結果都沒影響。

如果你的立意只是史詩的話,怎麼樣都可以造出來。但反之,雖然並非立意講一個史詩,卻抓住了這樣的特點,讓參與者去爬,而且是成千上萬在地上爬,這個世界的觀感便會突然顯得壯闊起來了。

當然,這大概只是我對群像之於史詩這種東西的一種理解。而史詩那種浩大感其實不必由那樣的東西表達出來,像高橋良輔的動畫或者中島美雪的音樂,它們本身所包含的元素和讓那些元素騷動起來的規則已經讓它們看起來像個活物了。

造物主照著自己的樣子捏了個人,就是這樣的感覺。

最終幕 合

對於首部原創作品與神田武幸共同監督的高橋良輔來說,作為他的念想大概便是這樣的監督合作制可以讓雙方都相互學習到很多東西,而他本人也相當熱衷於演出協力、作品協力這樣的友情客串。我覺得這一點上,他跟河森正治、富野由悠季這樣也習慣以總監督自居的監督有著相當的不同點。在與高橋的合作中可能會學到更多關於監督的東西,特別是對故事整體感的把握。高橋會是個好老師,當然,同時他又是個偉大的學生。

1985年20歲進入Sunrise的渡邊信一郎開始了第一次的動畫製作參與,擔任《蒼之流星》的製作進行,一同擔任製作進行的同伴中的南雅彥、小林真一郎之後都走上了製作人的角色,分別成了Bones和Manglobe創立者之一;事實上,這個歷史點對於之後《Cowboy Bebop》和《Samurai Champloo》的誕生不無意義。

不過說渡邊信一郎師出高橋算是有點勉強;神田武幸和高橋良輔相互間存在著一種亦師亦友的關係,而事實上,渡邊信一郎真正的伯樂今西隆志勉強說的上是三角中的一員。更多時候高橋、今西大概只是師徒身份的存在關係,這樣渡邊可能就間接地成了高橋的徒孫吧。

相比,谷口悟朗與高橋更有聯繫性、《餓沙羅鬼》的助監督經歷肯定讓谷口受益非淺。在同年監督了海賊王首個OVA《ONE PIECE 倒せ!海賊ギャンザック》後、次年穀口獨立監督了原創TVA首作《無限的未知》,並在過去十年中嚴然成了SF商業動畫的榜樣。

06年的兩部動畫,在高橋的總監督一職之下也另設了協作監督寺田和男和大橋譽志光,其中後者在《幕末機關說》中的職位是チーフディレクター(Chief Director)。チーフディレクター這樣的職位設定現在已不流行,但在七八十年代時卻十分常見,像我們所熟悉的《聰明的一休》這樣的老動畫,相當於監督的位置所設的都是“チーフディレクター”一職,實際上以劇集的標準,這個職稱就相當於TV Director,熟悉美劇的人應該都清楚美劇中一般都不會有總導演這樣的職位(決定性因素也不是分集導演倒是Producer、Creator這樣的人),當然意義也不盡相同,因為動畫這種藝術本身的性質比真人影像更具多人藝術的特徵,造成作品最後呈現的不確定因素就會更多。

《幕末機關說》的大橋譽志光在此前已監督過數作,不過《幕末》之後幾無動向,但本年度他將帶來Sunrise頗有點復古風向味道的新學院戰鬥題材動畫《Sacred Seven》(セイクリッドセブン),經過高橋式洗禮後,他將呈現何種蛻變呢,拭目以待。而《FLAG》的寺田和男雖然此前一直跟著高橋等人幕後打雜,未來這位年過六旬的老者會不會有老驥伏櫪的突然爆發,同樣令人拭目以待。

所以,不管是渡邊信一郎、今西隆志,還是谷口悟朗、寺田和男或大橋譽志光,“高橋派系”無疑不容讓人忽視。

對於人與人之間的契機、聯繫,以及相互影響、互相作用,看起來就很像一個實實在在的群像特徵。特別是在動畫業界這樣一個相對封閉式的系統之中,產生的各種影響自然盡收眼底。

由此不禁讓人琢磨,可以將《幕末機關說》的劇情線索甚至結局一開始便全部暗藏於OP動畫中的人,像高橋這樣擁有強烈全局意識的人,除了在故事裡,多少也會時不時審視一下當下現實中的自己的吧。自己到達哪一步了,自己還可以走多遠,居安思危,以前還剛剛起步的小輩門生們現在都已經走到哪一步了,或者已經走到這一步了啊等等諸如此類的思緒。

與己相關的整個人生的構成就足可以當作是戲劇的模板了,自己大概也能從中吸取點什麼做為創作所需。創作來源於生活,不是這麼說嗎?雖然是兩邊毫不相關的現實與虛幻,但基於現實設身處地的思考,有些基點或現象應該還是似曾相識的。

在之後同樣執導過“裝甲騎兵”系列動畫的今西隆志的推薦下渡邊信一郎的演出處女作參與的是神田武幸的OVA《機甲獵兵》(1988)。這是高橋的“裝甲騎兵”系列的衍生作品。之後渡邊更是在今西隆志與加瀬充子共同執導的OVA《機動戰士高達0083: 星塵回憶》中以分鏡和演出的身份大活躍。相信這兩次的大活躍,從某種程度上也促成渡邊信一郎以另一部ROBO屬性的OVA動畫《Macross Plus》作為監督處女作出道的契機。

不過,這樣一個居然參與過三個ROBO大系的人居然最終以《Cowboy Bebop》這樣的另類太空歌劇背景的西部片吹響號角,不要說是渡邊的同事,就算渡邊本人應該都是相當驚訝。而就算不是去拍機器人動畫,照理說,說不定去拍寫實電影的可能性會更高一點。大概河森正治對他說過,拍動畫會比拍真人電影要好混,所以成了最終決定選擇的因素之一;另一方面,高橋派系動畫中的爵士情懷可能是更大的促進因素也說不定。

到了《幕末機關說》時對《Samurai Champloo》的迴應、甚至末了終場蝴蝶之夢的設定還像極了Cowboy Bebop的劇場《天國之扉》,從某些角度來看,這其實是高橋一個前輩對後生的肯定,誰說不是呢;而到此時的高橋良輔,特別是幹裕樹過逝之後,配樂的選擇也更趨向多元化,雖然不像渡邊那樣以音樂品味為重要賣點之一——相對渡邊的靈性,高橋大概可以說是將旋律用到了實在——他們雖然是對聲音的不同反饋者,但都與各自的影像結合的出落,單單這一點,就會覺得他們的電波大概接收到了非常類似的東西。

在一群人中找到自己,或另一個自己。去影響那一個自己,或學習之——這可不是什麼可恥或羞愧之事。這個群像的人生其實更復雜啊。而這段人生的賣點則是我們不知道最後自己終究成為什麼。

king, thief or joker, watever.

動畫信息

餓沙羅鬼
中文名:餓沙羅鬼
原 名:ガサラキ
又 名:Gasaraki
首 播:1998-10-04
IMDb:tt0250155

相關閱讀

最近更新

隨機推薦


© 2022 3樓貓動漫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