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爬樹的女生才是王道啊!!


3樓貓 發佈時間:2022-07-27 22:59:36 作者:[己註銷] Language

    《小婦人》作為一部名氣很響的世界名著,經典之處不必費口舌。

    原著小說分為上下兩冊出版(分別於1868年和1869年發行),但不少國家的出版社只翻譯了上冊(劇情發展到枚格和布魯克老師結婚為止),因為下冊招來無數人的厭惡,尤其貝絲領便當讓讀者無法接受(對此作者的解釋是“那孩子是天使,所以應該去天堂”……)。

    《小婦人》曾多次被搬上銀幕,日本在80年代就曾出品過兩部精品動畫。一部是中國大陸觀眾很熟悉的26集動畫《起舞吧,枚格!》,也叫《若草四姐妹》,1980年上映。另一部則是“世界名著劇場”系列的48集動畫《愛的若草物語》,國內引進時就譯作《小婦人》,1987年上映。這兩部作品的製作水準都堪稱上乘,前者劇情緊湊、一氣呵成,後者篇幅更長但也毫不拖沓,處理得很有藝術感,而且人設和場景也更為美觀,曾獲得優秀動畫獎。
    87版對喬的刻畫無疑是精彩的,也是我目前看過的影視作品中,最滿意的一個喬。這部動畫裡的喬可是我最喜歡的一個馬尾娘,目前“沒有之一”,當然,喬後來的短髮造型也很可愛(不知道有沒有人覺得喬被火燒屁股其實也滿有萌點的……)。

    原著小說還有三部續作,其中最受好評的《小紳士》也曾被改編成動畫片《新小婦人》(同樣是“世界名著劇場”的作品),DVD封面和臺灣網站都將本片的英文片名拼作最終作“Jo's Boys”(《喬的男孩們》),本片的正確英文名應該是“Little Men”。
    事實上,我個人第一次接觸喬的故事,正是《小紳士》,而不是《小婦人》。小時候買了一部電影,DVD封面的介紹大概是說一個叫丹(迪恩)的孩子在學校受盡了各種嚴厲的對待,終於有一天丹實在忍受不了這些苛刻的校規,於是決心逃走……
    看了介紹後,我還以為這是一個多麼驚險的冒險故事,等到看完整部電影——哦不,還沒看完我就忍不住……我勒了去!喬和巴爾教授簡直是好得無法再好的聖人吶,面對屢屢闖禍的納特和丹,他們一直保持著最大的耐心對其進行教育,有夠感人的,簡介還把他們兩人說的這麼壞,當時就快把我給雷死了,真不知寫簡介的人腦袋裡裝著什麼。

    最近重溫了這兩部動畫片,依然看得饒有興致,尤其《新小婦人》,重看後才知道這部作品比我記憶中的還要出色,作為一部續集她絕不是《小婦人》的跟風之作,相反,在某些方面,她甚至比前作還要出色。這部作品在隨後獲得93年優秀動畫獎可謂當之無愧。

    先說說87版《小婦人》。

    這部動畫主要改編自原著的上冊,在忠實於原著的基礎上,增加了不少喬的未來丈夫巴爾的戲份。

    應該說動畫版對巴爾的塑造還是很到位的,巴爾明顯比原著更容易讓人喜歡(原作中的巴爾不是招人厭,而是成為了觀眾的出氣筒……),就連我這個糾結於喬與勞裡這一對的人士,也對動畫版的巴爾產生了好感。

    不過正因為巴爾的大活躍,勞裡和喬之間的情感戲反而被削弱了。儘管巴爾的戲份沒有勞裡來得多,但就與喬的互動而言,巴爾幾乎每一次登場都顯得至關重要,遠比勞裡更能打動人心。

    在動畫版中,巴爾不但提前登場,搶在勞裡之前先入為主,而且還是喬遇到困難時的最大理解者和支持者,替喬一家介紹房屋之類就不必多說了,平時他表面上對喬的小說大加諷刺,卻也讓後來的喬理解到巴爾的善意,而喬賣掉了頭髮後,周圍的人盡是同情、埋怨、嘲笑之類,就連勞裡也感到遺憾,唯獨巴爾很自然地接受了喬。
    巴爾對喬做到這個地步上,已經讓人無法再用原作的感覺來衡量他了。

    動畫版最後喬眼含淚水送走巴爾的情景,可以看出她是喜歡巴爾的,但卻沒有強力的證據證明她以同樣程度喜歡過勞裡……

    喬是我見過的塑造得最出彩的一個假小子,性格有點像男孩,但卻一點也不“男人婆”,相反喬很可愛,在擁有大量女性粉絲的同時也很受男性讀者的歡迎。
    這類女孩可以說是最難刻畫的,尺度把握過頭會變得很粗魯缺乏女人味,尺度太淺又會很外強中乾。
    但喬不是這樣,在擁有活潑開朗好動這類普遍被認為很男性化的優點的同時,也保留著一個普通女孩的純真,各方面的特點都把握得剛剛好、非常的自然,可以說是“巾幗不讓鬚眉”的典範。
    事實上,喬的原型不是別人,正是作者奧爾柯特女士本人,而《小婦人》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視為帶有自傳性質的文學作品。
    奧爾柯特年少時也很像男孩子,喜歡賽跑、爬樹、吹口哨、把褲管卷得老高、坐在樹上看書、好奇心很強(曾鑽進輪船機房裡弄得滿身煤屑),這些行為往往被認為只屬於男生。喬幾乎就是作者奧爾柯特的化身。我想只有曾經是假小子的女性,才能最準確地把握這類女孩的心理吧,其他人筆下的假小子要麼被搞成了“男人婆”,要麼成了“女強人”,或者空有一箇中性的外表,嚴重缺乏想像力。

    《小婦人》中的四姐妹都擁有相當數量的粉絲,不過要比個高下的話,其結果幾乎成了喬和艾米大決戰。

    貝絲雖然很討人喜歡,但更多的人對她是保持著一種憐愛的態度,這其中就跟貝絲不幸的命運有很大的關係,不少感人的故事也出自貝絲身上。枚格是很傳統的淑女形象,放在別的作品中會很受歡迎,但在《小婦人》中她的幾個妹妹太獨特,枚格的光芒完全被蓋過。

    喬和艾米很明顯更為搶風頭一些。在粉絲論壇上,投選“最喜歡的角色”時,喬的支持率高於艾米,而投選最漂亮和最有氣質的女生時,喬的優勢更是遙遙領先(儘管喬實際上可能是形象最糟糕的一個……),不過在評選最“欣賞”的女性時,反倒是艾米更佔上風了,這其實並不難理解,你也許會喜歡枚格的溫柔、喬的活潑、貝絲的善良,但你不得不承認,論率真,艾米才是第一,她想得到什麼就會很自然地表現出來,儘管這種率真有時會伴隨著任性和胡鬧,但也說明了艾米有任何讓自己得到快樂的機會時,就會趕緊把握住,絕不作任何遲疑或猶豫,所以她能夠成為四姐妹中最大的人生贏家,能夠得到一切其他三人永遠也無法擁有的東西,她可以說是四姐妹中最懂得“活著”、也活得最為幸福的一個。
    相較之下喬雖然很堅強,很聰明,也很能幹,你可以在她身上找出很多艾米不具備的優點,但對到手幸福的掌握能力,喬和艾米比起來卻不是差了一截兩截。
    喬的魅力不僅來自她的八面玲瓏,也來自她孩子氣的一面。喬堅強時能夠像枚格那樣努力克服困難,可一旦任性起來就會連艾米都甘拜下風。所謂“生氣也會很可愛”,用在喬身上再適合不過了。
    喬不是被人欣賞或崇拜的,她更像一個親切的朋友,四姐妹中,在喬的身上最容易找到一個普通人的優點和缺點,你也許無法像貝絲那樣善於彈鋼琴、或像枚格那樣跳著華麗的舞姿、或像艾米那樣成長為一個優雅的人,但像喬那樣曾經喜歡在腦海裡幻想和創作屬於自己的故事、曾經因為爭強好勝而跟別人也跟自己賭氣,這總會有吧?

    其實艾米和喬之間的人氣大戰,也可以視作淑女和TOMBOY的比拼。前者要求女性優雅、端莊,典型的男性心目中的理想女性、夢中情人;後者則推崇女性獨立、自由、感性,追求具有被視為只屬於男性的個性和特點。

    最受歡迎的組合方面,“艾米+勞裡”這一對的支持率,以絕對的優勢高於其他組合。不過喬畢竟是人氣NO.1,她與勞裡之間秒速五釐米所引起的怨念,那真叫一個世紀糾結吶,當年作者在世時就收到了不少抗議信,而倒黴的艾米則至今都是被首先遷怒的對象。

    不過我個人雖然最喜歡喬,但也不會拿艾米出氣,況且,我不認為“失戀”是一種結局,這只是一次挫折,但不是“最後的結果”,正如我並不把《超時空要塞》裡林明美最後沒能和一條輝走在一起當一回事,我喜歡的是明美這個角色本身,也為她在愛情上沒能如願以償感到可惜,但這不代表著我就得仰視明美喜歡的一條輝,他個人怎樣了我並不感興趣。
    失戀也許對個人來說是一次不幸,但絕不是“最後結局”。(所以那些被夢中情人甩了就想跑去上吊和跳樓、絲毫不顧家人朋友的傢伙,請早死早好,為地球人尤其沒飯可吃的窮人省些糧食~~)
    況且,誰說喬失去勞裡就是一種“不幸”?喬只不過走了另一條人生道路罷,她後來和巴爾教授一起建立學校培養孩子,這難道不也是一種幸福、一種理想嗎?

    只是持我這種心態的人士,好像並不太多……?經常看到三角戀劇中某男某女被秒速時,粉絲們的批鬥對象往往不是甩人的後宮男吸星女,而是這場戀愛馬拉松中的所謂“得益者”。不管怎麼說,厭惡看到勞裡和喬秒速的人還是超多的,這大概也是動畫版為何要安排巴爾提前登場並給予濃厚戲份的原因吧?

    再來說說續作《新小婦人》。

    相比原著小說,動畫版作了一些改動,其中最大的不同之處,就是重點突出了喬和南,片名也改成《南與喬老師》。這兩人都在劇情中發揮了各自的作用,給了觀眾一個全新的獨特視角。
    嚴格來說,喬才是本片的第一主角,南雖然很活躍也很討人喜歡,但對劇情的影響力明顯不如喬,甚至不如原著的主角丹和納特。
    不過,雖然動畫版對南的定位還不夠成功,但在人物塑造上無疑是出彩的,南的性格很野性也很好強,和喬有幾分相似,但卻不至於淪為喬的複製品,相反,南在眾多角色中顯得很搶風頭。
    作為本片最大的笑料來源,南對劇情的點綴“功不可沒”,尤其是《長大後的夢想》那集,她和喬之間上演了一場極其爆笑的鬧劇,而南的首次亮相,更是堪稱驚天地、泣鬼神吶…………

    也許是因為沒有了戰爭的背景,本片的劇情更富有喜劇元素,不但是一部出色的文學動畫,也是一部優秀的治癒系作品。儘管片中有少量傷感的情節,但總體上還是很歡樂的。我個人非常非常的喜歡《新小婦人》,可與《七海的堤可》、《小公子》、《小飛俠》、《佛蘭德斯之犬(劇場版)》等我特別偏愛的佳作相比。

    喬在這部後續作品中,變成了一個普通的婦人,除了有點好勝心和少年時一樣外,其他特點幾乎不見蹤影,這點一直讓鐵桿粉絲感到糾結甚至難以接受。說實話,我也是更喜歡少年時期的喬,但如果你認真看過本片的話,也許你會被另一個喬所感動。

    《新小婦人》堪稱名著系列最具有治癒系特點、也最為感人的佳作之一,比《Clannad》更好地詮釋了“大家族”這個概念,主角超過15人,但沒有一個是擺設性的,每個人都擁有屬於自己的故事,不同的故事又帶給觀眾不同的感動,而喬則是將這些線索串連起來的關鍵。

    這部作品給了我太多太多的感動,觀看影片的過程中,我也在不斷地回憶著自己的兒時歲月……

    需要提醒一下的是,《新小婦人》裡枚格的丈夫約翰·布魯克、以及喬的丈夫弗裡茨·巴爾,正是前作《小婦人》中登場的家庭教師卡爾·布魯克、和新聞記者安東尼·巴爾。(不過有些版本在翻譯時延用了前作的人名)

    在網上這兩部片子基本上只能找到國語版,兩者都是臺灣配音,但質量有高下區別。

    《小婦人》的國語版只能說馬馬虎虎過得去,雖然配音水準不差但很嗲聲嗲氣,個人雖然不討厭國語版但也無愛。

    《新小婦人》的國語配音就要出色多了。向來臺灣配音總是敗在小女孩這一環節上,不過本片女主角南的配音不但不差而且很出色,其他角色則多為男性,是臺配的強項,各方面的因素都在促使本片成為臺灣史上譯製得最優秀的動畫作品之一。如果你實在找不到日語版,聽聽國語版也不錯。

    總而言之,無論你是否前作的粉絲,《新小婦人》都是不可錯過的一部佳作。


==============================

後記:關於南北戰爭

    作為一部全齡的動畫片,《小婦人》並不想(也沒義務)從宏觀的角度去探討南北戰爭的起因,片中對這場戰爭的描述可以說是較為客觀的,立場站在美利堅合眾國軍(即北軍)一方的同時,也沒有將南軍醜化得很不堪。

    《小婦人》選擇了從個人的情感去體會戰爭。四姐妹的父親是北軍的將士,懷著解放黑奴的偉大理想而踏上了戰場;作為妻子,馬奇夫人給了丈夫最大的理解;作為女兒,無論戰爭被冠以多麼冠冕堂皇的理由,喬都不希望父親經常奔波於沙場;作為黑人,瓊斯的立場不必多說;作為新聞主編,報社希望能夠從戰爭中尋找亮點;片中某集還花了一點篇幅,講述南軍的一個將領請求貝絲彈奏一首《甜蜜的家園》,將領在音樂的伴奏下回想起了自己故鄉的家人,場面亦頗為動人。

    事實上,儘管黑人的地位在南北戰爭後得到了有限的提升,但“解放黑奴”並不是這場戰爭的爆發原因,也不是作戰目的,更不是最終結果,它很大程度上只是北軍事後自我擦粉的說辭。

    北方絕不是黑人的“自由聖地”,當時北軍中瀰漫著“白人為什麼要為下賤的黑鬼犧牲自己的生命”這類心態,種族歧視亦非一日能解,直到戰爭結束後,南北的學校都對黑人實行苛刻的種族政策,很多黑人長期無法上學。甚至到了二戰時,盟軍中的白人軍隊還出現不允許黑人與他們共餐的惡劣現象。

    正所謂“師出有名”,有了一個正義的藉口,人們才能夠找到打仗的理由,否則有誰願意去不明不白地送死呢。

    南北戰爭真正的起因,在於“聯邦”與“邦聯”的衝突。

    美國是一個先有州、後有國的特殊國度。

    北軍認為,國大於州,主張“聯邦”,凡是加入合眾國聯盟的,就不允許退出,州只是合眾國的一部分不具有自主權,北軍必須維護華盛頓所創立的國家的完整性,這是北軍的“正義”。

    南軍則認為,州大於國,主張“邦聯”,人加入“俱樂部”後,就有權利退出,北軍無權剝奪個體的獨立和自由,南軍必須繼承華盛頓不畏侵略者淫威的精神,這是南軍的“正義”。

    因此,美國的開國領袖華盛頓,在南北兩軍中,都被視為精神偶像。

    南軍將南北戰爭,稱為“第二次獨立戰爭”。他們認為抗擊北方侵略者,就如同當年美國抗擊英國殖民者是完全一樣的道理,他們認為北軍就像當年的英國殖民者一樣,是在橫蠻地踐踏一個政權的尊嚴。

    按今天的觀點來看,北軍(合眾國)的制度無疑更為先進,但在當時,雙方的態度,明顯讓人心偏向了南軍一方,這也是為什麼《冷山》和《眾神與將軍》等影片中,戰爭爆發時,南方的普通百姓都很欣喜若狂並全力支持戰爭的原因了,不管這場戰爭的實際性質是什麼,他們都痛恨北軍對南方的侵略。

    因此戰爭的頭一年,佔據優勢的北軍卻兵敗如山倒,被穿著舊衣和破鞋、小米加步槍的南軍打得很悽慘,以致於當時還流傳著這樣一則笑話:

    北方士兵:“南方佬,你們有沒有跛腳的馬送給我們啊?”
    南方士兵:“北方佬,你要用什麼來換?”
    北方士兵:“用我們的將軍可以嗎?”
    南方士兵:“那……我還是要馬算了……”

    在這種危急的情況下,林肯政府及時拋出了改良政策,將先前的無能將領撤掉,起用大奴隸主格蘭特作指揮官,並推出了“解放黑奴”的法令,再加上隨後南軍在蓋茨堡戰役中的失利,戰爭形勢開始轉向了有利於北軍一方,儘管此後還讓雙方持續了痛苦的幾年。

    戰爭是非理性的,會施行軍事暴行的其實並不止南軍,也包括標榜自由和人權的北軍,他們在南方的所作所為、燒殺搶掠,讓無數南方百姓為之痛恨。

    在美國電影中,無論是以北軍為主角的《光榮戰役》、還是以南軍為主角的《與魔鬼共騎》、亦或同時以兩邊為主角的《眾神與將軍》,都毫不避諱北軍的暴行。

    南北戰爭結束後,有三位將軍後來受到了美國人民的敬仰,他們分別是勞倫斯、傑克遜、和羅伯特·李,前一位是北軍的,後兩位是南軍的。

    向來人們認為北軍中最偉大的英雄不是戰功赫赫的格蘭特,而是在蓋茨堡戰役中表現出色的勞倫斯,這無疑是有道理的。格蘭特雖然是北方名將,但作為一個大奴隸主去執行“解放黑奴”未免太過於黑色幽默(當然,北方中的奴隸主絕不止格蘭特一個),而勞倫斯將軍是真正的自由戰士,並非只是一個把解放黑奴掛在嘴上當作政治籌碼的政客。

    勞倫斯將軍曾說過一段讓我印象深刻的話:

    “南部同盟軍聲稱他們是為自由而戰,我並不質疑這一點,但我質疑為了自己的自由、卻剝奪別人自由的體制。所謂的奴隸制就是一群人有制度地剝削別一群人,這種現象很常見,古書上早有記載,但不代表我們就得容忍它!請別把‘黑人’稱作‘黑鬼’,我們要擺脫這種自大的心態。是的,戰爭最初的目的並不為了解放黑奴,但隨著戰爭的進行,這已經成了一種戰略手段,我並不覺得總統做錯了。如果不廢除奴隸制,用武力凝聚一個國家又有何用?我必須承認戰爭是一場災難,但是奴隸制度也是。軍隊是一種讓人屈服的力量,所以不能讓它落入自私險惡的人手裡。戰爭是殘酷的,所以它的結局必須要值得我們去為之犧牲,如果上帝讓我為黑人而死,那麼我也會接受這一安排。”

    我無法不為這樣的一段話所感動,尤其是第一句,勞倫斯將軍認為,古代有奴隸制,外國也有奴隸制,但不代表美國就必須有奴隸制,古人外人有沒有奴隸制與美國沒有任何關係,它不能成為阻擋美國廢除奴隸制的理由。

    南軍中的傑克遜將軍,是一位相當驍勇的名將,在南北戰爭爆發後,他的“石牆之旅”只打過一次敗仗,其威名讓當時的北軍聞風喪膽,然而傑克遜卻很諷刺地被南軍的子彈誤殺,這場悲劇成了美國史上最聲名狼藉的誤傷事件。

    儘管傑克遜是南軍將領,但他誓死保衛家園的決心,也贏得了世代美國人的尊重,這有點像我國的戰國時代,王剪想要統一六合固然正確,但李牧保衛趙國也沒做錯。傑克遜被自家人的子彈誤傷時所穿的雨衣,至今被保留在了紀念館內。

    羅伯特·李則是弗吉尼亞州的領袖、也是南軍中的頭號名將,他還有一個特殊身份,就是美國第一任總統的親家,其父享利·李倍受華盛頓的賞識。

    在內戰時期李將軍無疑是令北軍相當頭痛的敵人,即便蓋茨堡戰役後他再也無法領導脆弱的南軍贏得勝利,卻也在絕對劣勢的情況下讓北軍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戰爭結束後,李將軍受到美國人民的崇敬,併成為華盛頓大學的校長。他在軍校期間所取得的成績也是後世諸多美國軍人想要超越的目標(如麥克阿瑟)。

    蓋茨堡之戰是一場極其慘烈的戰役,雖然戰事“只”持續了三天,雙方的死亡人數卻都達到了兩萬人以上,算上重傷的,總人數高達十萬,而在整個南北戰爭中,北軍傷亡超過60萬,南軍亦達40多萬,其間造成了至少兩百萬個父母失去自己的孩子、以及多少個孤兒和寡婦、還有多少的隱痛就無法用言語說明了。

    就生命消逝的數量來說,南北雙方很接近,但因為戰略目的是否達到的問題,人們已經可以得出北軍勝利南軍失敗的結論,人命只是被史學家、文學家、和政客玩弄的數字,在戰爭中的不值錢的程度,得到了最大的體現。

    戰爭結束後,南北雙方的士兵遺體被埋葬在了一塊,因為他們都是美國人,居住在同一片土地上,信仰著同一個上帝……

動畫信息

小婦人
中文名:小婦人
原 名:愛の若草物語
又 名:新小婦人
首 播:1987-01-11
IMDb:tt0168283

相關閱讀

最近更新

隨機推薦


© 2022 3樓貓動漫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