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林先生與麻衣的對話,思考中日關係


3樓貓 發佈時間:2022-07-12 14:44:51 作者:[己註銷] Language

《惡靈獵人》:從林先生與麻衣的對話,思考中日關係

    之所以觀看這部作品,完全是衝著小野不由美來的,以前看了她的代表作《十二國記》後佩服萬分,不由得感嘆在日本動漫越來越惡趣味的今天,小野的作品卻能夠出淤泥而不染,從而正正經經地講述一個文學性極強的故事。
    《惡靈獵人》雖然同樣是小野的作品,但商業化色彩比較濃,故事的氣氛也不像《十二國記》那麼嚴肅,相反人物表演很誇張,更多時候還是一種打鬧的心態。
    觀完整部動畫後,我個人最喜歡的兩個故事分別是“公園的詭異之事”和“靜默的聖誕節”,前者很搞笑,後者則很憂傷、很煽情,不過我被徹底地煽到了。

    故事裡登場的主要角色中有一個姓林的神祕人士,為人沉默寡言,雖然常常與主角們一起外出活動,卻讓人無法猜透他的心思和身世。
    林與其他主角完全不同,作者始終以第三人稱的視角去描述這個角色,讓他與觀眾保持著距離,並沒有像其他人那樣親近觀眾,這使得林比其他人更具有神祕感。
    在這部與二戰毫無關係的動畫的第18~19集,我們得知了林是中國人,並且和麻衣之間來了以下這段對話:

    麻衣:“為什麼林先生對我總是很冷淡的樣子呢?”
    林:“因為我討厭日本人……”
    麻衣:“!…………為什麼……?”
    林:“日本在二戰時期對中國做了什麼,你不會不知道吧?連這種自覺和常識都沒有的日本人,我很不願意和他們相處!”
    麻衣:“我知道……我當然知道……雖然日本做了對不起中國的事,但我情願林先生討厭我不是只因為我是‘日本人’……”
    林:“我並不是討厭你,只是生理上的反感無法消除罷了……”

    小野不由美和田中芳樹一樣是屬於立場比較左的小說家,而且也都喜歡中國文化,所以對於他們的作品可能會出現一些譴責日本侵略者的劇情,我並不感到意外。
    不得不說小野對中國人的心理分析很到位,也很客觀。

    如果說德國人普遍外冷內熱的話,那麼中國人則經常是刀子嘴豆腐心。我就曾見過有些人士在現實中雖然嘴上“小日本”、“小鬼子”罵個不停,但真正有日本遊客不辭千里跑來中國玩時,這些人又會表現得很熱情好客,一個勁地向對方介紹一些中國文化的精妙之處。

    我曾有疑問,為什麼英國和日本都侵略過中國,但今天的大多中國人都不再記恨英國,卻對日本的罪行死咬不放呢?
    其實我們中國人並不像表面上展現出來的那般“心胸狹窄”,中國人對接受他人道歉的底線要求是非常低的,很多時候我們甚至不會要求對方賠償,只需要聽到對方說一句“我錯了”,就會感到莫大的心理安慰或者覺得爭足了面子。
    我國政府曾將中日交往底線降低到:只要移走靖國神社裡幾個甲級戰犯的靈位、就可以隨便日本官方參拜的程度。可是即便如此低檔次的要求,日本政府也沒有辦到,小犬依然在東條等人的“英靈”前一拜再拜,並指責中國人干涉他們的信仰自由。
    英國政府把嘴巴閉上了,而日本政府卻在靖國神社裡拜個不停。所以我們不再恨英國,但依然恨日本。

    我們常常將二戰後德國人和日本人的反思態度作比較,結果往往是我們開始尊敬德國了,卻更加鄙視日本了。
    其實德國人再怎麼勇敢地自我反思,民間也免不了會有“新納粹”。日本政府再怎麼惹人厭,民間也會有一些勇於正視歷史的人,如:史野浩二、前田知惠、森村誠一、津田道夫、小林正樹等等。
    可是,日本畢竟不是德國。
    我們真正要的,絕不是日本人必須曲膝下跪再三拜九叩認大罪,更不是日本人隔靴騷癢的“檢討”,而僅僅只是日本官方能夠拿出“起碼”的誠意,明確地聲明那些軍國主義者曾經“侵略”過中國,就這麼簡單,可日本政府卻沒有這麼做。
    當年田中角榮訪華時,在演講中將日本的的侵華罪行說成是“給中國人添了一些麻煩”,當場沒把周總理給氣昏過去。事後周總理說:“什麼叫‘添麻煩’?就是你走在一條泥濘的路上,從一個姑娘的身邊經過,結果不小心將汙水濺在了姑娘的裙子上,這就叫‘添麻煩’!”。

    在德國,否認猶太大屠殺是會被判刑的,而在日本,政府卻放縱那些否認南京大屠殺的言論,並美其名曰“言論自由”。

    從以上的這點差別,就不難看出,為什麼德國人獲得了歐洲人的原諒,但日本人的所作所為卻讓東亞人無法釋懷。
    人們不會因為德國禁止本國人發表美化猶太大屠殺言論,而去批評這個國家缺乏“人權”或者“言論不自由”,也不會因為日本右翼頻頻否認他們的罪行而認為這是“自由”的體現。
    一件事件的關鍵不在於“出於什麼目的而做”,而在於“做了沒有”,否則你腦海想一千萬個如何如何,卻始終沒有付諸於實際行動,那也沒有任何用處,相反一個明星若為了出名而去捐款,那就讓他多出幾次名吧,這隻有好處而沒有壞處。因此你說德國人能夠辦到正視歷史,是出於戰略考慮也好,政治退讓也好,外在壓力也好,內在反思也好,德國人至少是認真地施行著他們的反思活動,而日本人沒有。德國人的反思不是停留上口頭上,而日本人大多時候只是嘴上說說。這就是為什麼德國可以成為德國,而日本就僅僅只能是日本了。

    如果對被害的死者連起碼一點表面上的尊重都沒有的話,那麼就已經喪失了“做人的條件”(小林正樹的影片《做人的條件》)。自由是建立在尊重生命之上的,如果連這點都無法辦到,那還談什麼“自由”呢?日本放縱右翼言論,不過是一種偽自由罷。這種“自由”的背後,隱藏著的是政治——對右翼妥協讓步、百般討好的無恥政治。

    我們真的“記恨”日本人,對過去的仇恨“念念不忘”、“斤斤計較”嗎?
    沒有。

    我們放棄了對日的官方索賠;
    我們主動提出重新和日本友好;
    我們在戰後不計前嫌將日本僑民遣送回國;
    我們在瀋陽審判後不久釋放了所有日本戰犯;
    我們至今都還與日本保持著密切的貿易來往……

    中國從二戰結束以來,沒有主動對日本撒破臉皮過。

    上世紀80年代,中日之間曾有過非常友好的來往,當時的報紙一說到日本無一不是誇讚和濫美之辭。
    可是今天,中國人再次恨上了日本人。
    因為,小犬拜社了,石原放屁了,日本申常了,右翼叫囂了……
    所以,我們恨日本人,如果說這能夠叫作“記恨”,那麼完全是日右逼的。

    我們不妨再回顧一下小野安排給林先生的那句臺詞吧:“連這種自覺和常識都沒有的日本人,我很不願意和他們相處!”,那麼,什麼是林先生口中的“自覺”和“常識”?其實就是他前邊說到的“日本在二戰時期對中國做了什麼”。
    林並非一個逢日必反的激進民族主義者,他只是討厭那些沒有“自覺”和“常識”的日本人,討厭那些侵略了中國卻連起碼的一點歉意都沒有的日本人,討厭那些幹盡壞事但事後卻還表現得“理所當然”的日本人。

    麻衣說“雖然日本做了對不起中國的事,但我情願林先生討厭我不是只因為我是‘日本人’……”,我想這也是小野這類左翼作家的立場吧。他們能夠理解日本人為什麼會被中國人討厭,但無法接受很多中國人討厭日本人,僅僅以“日本人”這一種族概念來作為唯一的理由,僅僅因為他們出生在日本這片土地上,而被理直氣壯地討厭,僅僅因為他們出生在與中國隔一個海洋的對岸,就被認為是應該討厭的對象。
    看了太多“這事已經過去,別再記恨”的辯護言論,我的心早已麻木了,不再奢望嬌柔造作的日本作家能夠真誠去反思中日關係的未來,可小野筆下的麻衣所說的這句話,卻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

    林說自己討厭日本人,很多時候是“生理上的反感無法消除”,我相信很多中國人恐怕也是如此。
    我的祖父曾在抗戰時期遭受日本兵的欺侮,也許正是因為這點,無論我在平時表現得對日本文化多麼的寬容,都會特別敏感地在意日本人對中國的看法,我可以對一個美國人罵中國的話視而不見,卻無法容忍一個日本人對中國有半點不敬,更別談國內某些青年的那些什麼“都已經過去的事了,我們不要再記恨日本,況且他們也捱了原子彈,也很可憐”之類的狗屁言論。
    我可以接受別人提倡嘗試平靜地去看待那些不堪回首的歷史記憶,但是很難以去接受站在日本人的立場上去思考問題,更不想去“理解”日本人,因為我不是日本人,我是很傳統的中國人,“中國”這一概念根深蒂固地殖入了我的腦海裡,儘管國家的概念不是人類生來具有的。
    如果有人叫我嘗試著從日本人的角度去思考歷史問題,那麼我會反過來叫他嘗試著從南京大屠殺的受害者、731實驗室裡的“馬魯他”、抗戰中的殉難者、中國遠征軍的將士們……的角度去思考歷史問題。

    日本的二戰影片和二戰漫畫,我算是看過不不少了,可是真正能夠打動我並引發我去思考的,卻只是林和麻衣之間這段短短的對話——它出自小野不由美的這部與二戰毫無關係的作品。

    真誠,其實並不需要長篇贅述。

動畫信息

奇幻貴公子
中文名:奇幻貴公子
原 名:ゴーストハント
又 名:Ghost Hunt / 惡靈獵人
首 播:2006-10-03(日本)
IMDb:tt0985285

相關閱讀

最近更新

隨機推薦


© 2022 3樓貓動漫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