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林-《動漫大師手冢治虫》第一章 自古天才多磨難:“漫畫之神”的前期創作(上)


3樓貓 發佈時間:2022-07-16 17:22:09 作者:楊曉林 Language

選自:楊曉林著《動漫大師手冢治虫》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13年8月出版。

楊曉林-《動漫大師手冢治虫》第一章 自古天才多磨難:“漫畫之神”的前期創作(上) - 第1張

手冢治虫(Tezuka Osamu,1928年11月3日-1989年2月9日),日本漫畫家、動畫家、醫生、醫學博士。美國動漫畫研究者保羅·格拉維特在他的《日本漫畫60年》中說:“手冢治虫就是日本動漫產業之父,同時扮演著華特·迪士尼、D.W.格里菲斯[1]與威爾·艾斯納[2]的角色。”他一手創建了現代日本動畫工業的模式,在日本漫畫界的地位無與倫比,被稱為“漫畫之神”、“日本現代漫畫之父”,在“最高”的稱呼之後,甚至可以不用加上“之一”一類的修飾語。

手冢治虫非常勤奮,隨時不停筆地作畫,從事漫畫43年,共繪製了15萬多張漫畫,平均每天畫10頁漫畫。他留下的漫畫作品多達百種,內容涉及兒童生活、科幻、偵探、恐怖、自然、歷史、神話傳說、文學、醫學、宗教、音樂、哲學等各個領域,很多被改編為動畫,真人電影,舞臺劇等。他一生共留下了近千部的作品,其中60多部為動畫,共塑造了兩千多個極富生命力的漫畫形象,發行單行本一億冊以上。

手冢治虫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仍然在作畫,去世時尚有3部漫畫連載未完結,他與意大利合作的卡通電影《聖經》也未完成。生前日本講談社發行過的《手冢治虫漫畫全集》總共就有300卷。在他過世後講談社編輯部又花了10年時間,1997年出版《手冢治虫全集》總共400卷,這個數字讓手冢治虫成為了世界上目前為止著作最多的動漫藝術家。無論從數量還是質量上看,都是後輩漫畫家們難以望其項背的。正是因為手冢治虫如此多的作品數量,才創造出了日本卡通工業夢想的雛形。就如《火鳥》那不死的精神一樣,手冢給後世留下了不滅的影響,成為一個不老的傳奇。

楊曉林-《動漫大師手冢治虫》第一章 自古天才多磨難:“漫畫之神”的前期創作(上) - 第2張

為了敘述的方便,我以蟲製作公司創立為界,把手冢的創作生涯分為前期和中後期。自古天才多磨難,像世上大多數有成就的人一樣,手冢的人生也充滿著坎坷。特別是前半期,小學時受同學嘲弄,中學時被做“解剖遊戲”,戰時做勞動員,遭遇大阪空襲逃出九死一生的險地,美佔領期無辜捱打,投稿被拒,在“漫畫驅逐運動”中受衝擊等,他的生命不可抗拒接受著時代的衝擊和磨難。但是熱愛成就輝煌人生,他最終成為全日本動漫部門納稅額第一,完滿地書寫了自己的前半生。

一 童年:看寶冢歌劇與迪士尼·綽號“鬈毛頭”·喜愛步行蟲(1928-1940)

1928年:出生於大阪府豐能郡,愛好塗鴉。

1928年恰是昭和天皇即位大典。11月3日,手冢出生於日本大阪府豐能郡封中町(現豐中市)。手冢家在當時還算是富裕戶,他是家裡的長子,下有一個小兩歲的弟弟浩和一個小四歲的妹妹美奈子。在3歲時,手冢愛上了畫畫,他經常隨身帶著紙筆,隨時隨地地信手塗鴉,4歲時就把做的夢用圖畫畫出來。

1933年:搬至小濱村,沉浸御殿山。

手冢5歲,隨家人搬到了兵庫縣川邊郡小濱村(今寶冢市御殿山)。新家院子里長著高大的樟樹,屋後有一片被稱為御殿山的雜樹林,樹林中間有一個葫蘆型的池塘,池塘附近還有狐、狸等動物出沒。這是孩子們的“國度”,年幼的手冢沉浸在大自然的懷抱中,和其他孩子們嬉戲玩耍,並且深深地喜歡上了昆蟲。

手冢的外祖父是陸軍中將,大舅是畫家,母親文子和畫家岡本太郎[3]自幼就是朋友,她每次從父親那裡拿到錢,就把其中的一小部分拿出來買書,其中也有不少漫畫,她經常帶手冢到寶冢劇場看戲劇。

1935年:上“金魚寶寶小學”·看《火星進攻地球》·被嘲“鬈毛頭”。

手冢7歲,進入大阪府立池師範附屬小學(現大阪教育大學附屬池田小學)。這所小學是關西地區名門家庭的公子們的學校,人們開玩笑稱為“金魚寶寶小學”。[4]

小學二年級時,母親帶手冢去了大版的朝日會館,參加了那裡的“漫畫電影大會”。手冢第一次見到了迪士尼可愛的米老鼠,立刻被迷住了。米老鼠的線條流動優美,時而飛翔,時而跳躍,時而又翻起了筋斗,這在年幼的手冢心中留下了難以磨滅的烙印。卡通電影令人賞心悅目,為年幼的手冢開啟了全新的大門,做一個卡通動畫家的夢想在心中潛滋暗長。

父親手冢粲是住友金屬的職員,也是一位有名的藝術攝影家,他有淵博的電影和漫畫知識,為年幼的手冢買了許多漫畫書。手冢粲也是一個狂熱的電影愛好者,總是不遺餘力地收集8毫米的膠片電影,甚至還買了一架法國產的家用放映機,附加電影膠捲《米老鼠汽車旅行記》。每到星期天,父親就在客廳的牆上掛起白紙做的銀幕,用手搖式放映機為大家播放米老鼠的卡通片。由於這時的電影都是無聲的,買來配套的唱片一塊放時會出現音畫錯位,電影膠片老化斷裂,臺詞也經常錯位。手冢後來的實驗短片《破爛電影》可以說是最初才從這種觀影經驗中得到的靈感。

除此之外,父親在手冢的眼裡也是個大男子主義者:

母親是軍人後代,從小接受了嚴格的教育。父親是法學家的兒子,從小就是個大少爺,任性,脾氣多變。一遇到事,就把難題推給母親,只會衝母親嚷。母親屬於那種服從型的傳統式女子。不管父親說什麼,無論父親的要求多麼無理,都不會發一句牢騷。

在孩子眼裡,父親坐著時總是墊兩個墊子,吃飯時配菜也比其他人多兩個,又總是威風凜凜,典型的是個得益的人。母親與父親比較起來,那就屬於受損的人了。[5]

手冢小時候,經常被父親扔到外面,有時候還會扔進池塘。被扔到外面後,木板套窗也關上了,他嚎啕大哭一兩個小時,這時母親總是悄悄打開套窗,探出頭來,遞送點心、飯糰,然後再關上套窗。對於這種懲戒,導致了他對父親的憎惡和反感,也抱怨母親不能幫忙讓他進屋。所謂嚴父慈母,這種遭遇,幾乎所有調皮的男孩都能遇到的。

從小學二年級到中學時,手冢經常在家看電影,他被卓別林、弗萊謝爾兄弟[6]的電影和迪士尼的動畫片深深吸引。那時的手冢覺得自己好像和米老鼠一起坐著汽車去旅行,無論看多少遍都不厭倦。

也就是在手冢上小學時,讓孩子看電影運動在戰前發展起來。大阪府成立了學校巡迴電影聯盟,1929年大阪有20家小學加入了聯盟,1935年增加到500家學校,1941年時達到了5000家學校。巡迴電影多選有教育意義的電影,手冢覺得很無趣,後來就被戰爭電影取代了。但手冢很喜歡巡迴放映中的5分鐘左右的漫畫電影短片。再後來,東京興起了讓學生看一般電影的風氣,手冢看了好萊塢的科幻電影《火星進攻地球》,電影中出現的火星人形象,對他日後的漫畫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時在老師的帶領下進電影院觀看了著名喜劇演員榎本健一(Kenichi Enomoto,被譽為日本的卓別林)的《猿飛佐助》。看完後手冢畫了一幅畫,表現榎本健一站在雲端用望遠鏡仔細觀察街道,觀察學生認真看電影的情形。這幅畫被手冢認為是二重三重的素描,還獲了獎。

1937年,9歲的手冢喜歡上了天文學、寶冢少女歌劇和迪士尼卡通影片。手冢迷上了田河水泡[7]的《小個子大將》和《野狗黑吉》,以及衡山隆一的《阿福》 和電視上的《大力水手》,並開始臨摹,後來又轉而臨摹迪士尼的作品。據手冢的妹妹美奈子回憶,小學四年級到六年級這段時間,是手冢和弟妹們瘋狂玩耍的“黃金時代”,手冢創作了以《兵兵生》和《麻麻》為主的喜劇漫畫。而上了中學後,畫風逐漸向著嚴肅漫畫轉變。

手冢治虫自幼身材瘦小虛弱、不擅長體育,高度近視,很小就戴上了眼鏡,頭大大的,天生鬈髮,所以大家叫他“鬈毛頭”。小學常受同班同學的嘲笑和欺負,上學時,總有幾個人聚集在校門口,一見就唱:

一頭毛茸茸的捲毛,

今天也戴眼鏡來了。

他來了,他來了。

60米長的眼鏡。

這首歌讓手冢非常懊惱,俗話說“惹不起還躲不起”,為了減少與“強人”遭遇的機率,他每天上學放學都要盤算換條路走,錯開電車班次,甚至還要想好“遭遇”後的退路。即便如此,還是躲不過“強人”圍追堵截。他們會預測手冢回家的路線,埋伏在校門口的交叉處伏擊,會特地趕到班車的第二站或第三站守株待兔,這讓體弱的手冢防不勝防,傷盡腦筋。

後來手冢發現“弱者”若有一技之長,“強人”就會另眼看待。他先學變魔術,從商店的“奇招專櫃”買來材料,回家猛練。但一個魔術連續表演兩三次就被看漏了,況且魔術材料價格挺貴,靠零花錢購買難以為繼。

為了避免自己被班上的同學欺負,手冢成功地加入了班上的一個團體,並與一位叫石原實的小孩成了好朋友。石原實是大阪澱屋橋一家鐘錶店老闆的兒子,機械構造之類的知識非常豐富。他家那氣派的樓房就在學校的後面。每當手冢被壞孩子追趕時,只要馬上逃進他家就萬事大吉了。受石原同學的影響,手冢喜歡上了天文學。常去電器科學館看天象儀,並且買了原田三夫的《少兒天文學》,讓母親買了一臺天文望遠鏡自己動手安裝,還在家自制天象儀,邀請同學們來看。手冢和石原實做成了十頁左右的鋼板印刷雜誌《世界萬有科學體系》,介紹昆蟲、花草和火星等。

少年的手冢,除了顯示出繪畫的天分,他還如飢似渴閱讀赫伯特·喬治·威爾斯(Herbert George Wells)[8]等人的科幻作品,還很擅長自己編故事,他不太喜歡實際生活中發生過的事情,而總是想出一些有趣的故事情節來吸引大家,甚至到三年級時,在老師指導下寫了篇長達三四十頁的長篇作文,文章裡有很多是自己創作的故事。如手冢寫過一篇《襪子破了的故事》,被評為推薦作文,曾在大阪被廣播過。講述要第二天參加儀式,但襪子破了,只好拿去讓因疲憊而睡著的母親補,但實際上卻無其事。後來老師問過母親後手冢還被教訓了一頓,但手冢卻為此很得意。

繪畫和講故事正是漫畫和動畫的兩個必備要素,手冢從小就在這兩方面打下了良好的基礎。這得力於家中有父親買來收藏的世界文學全集、落語全集等。手冢大量閱讀,並嘗試寫類似的小說、戲劇劇本之類。

手冢自小就是一個喜歡引人注目的人,他喜歡在大家面前講故事、彈鋼琴,喜歡編撰“傳閱雜誌”讓大家閱覽等。上課午休時,他就在黑板前為大家畫畫,同學們以為他畫出的圈是要畫米老鼠,但他卻來了個華麗的變身,畫成了一棵大大的樹。贏得了大家的驚歎,當有人喊老師來了時,他趕緊擦乾淨黑板,回到座位上老老實實地坐著。手冢的這種努力,後來表現在他長篇漫畫裡,那就是他在作品中,運用許許多多新鮮、有趣的元素來吸引讀者。

1939年:起筆名“治蟲”·繪《原色甲蟲圖譜》。

11歲的手冢讀了平山修次郎著的《原色千種昆蟲圖譜》,因而迷上昆蟲採集製作標本,手冢家後院的雜樹林,可是昆蟲的寶庫。他最中意喜愛的還是別名叫垃圾蟲的步行蟲,因為它和自己名字的發音很相近[9]。因此就在自己的本名“手冢治”(由於生於明治天皇誕辰,因而取名“治”)的後面加上“蟲”字,這樣就把原名“治”改成日文中發音很像步行蟲的日文名稱,漢字寫作“治蟲”,以後手冢治虫就成了他的筆名。同時,他作為醫學家身分時仍使用原名“手冢治”。

手冢同時也成了一個讀遍科幻小說的少年。曾和志同道合的同學一起合辦過許多手繪的科普類雜誌,在同學中傳閱,大受歡迎。在這之中的《原色甲蟲圖譜》形象逼真而又漂亮地畫著昆蟲的彩色圖像,這是以寶冢昆蟲館的展示標本及手冢自己親自採集的標本為原型繪製的。昆蟲的逼真度自不待言,手冢將不同大小的昆蟲整齊排列,繪製在固定長度的畫稿內,構圖技巧令人驚歎。兩本加起來畫有五百多種昆蟲,還附有文字說明。這可以看作是手冢最初的創作,他此時繪畫的天賦已有展露。

手冢父親比母親更喜歡漫畫,當時漫畫的出版物並不多,父親還把漫畫當作玩具買給孩子,田河水泡的《野狗黑吉》、島田啟三的《冒險丹吉》、阪本牙城的《漂亮媽媽》等孩子看的漫畫應有盡有。手冢的母親文子還經常念漫畫書給手冢聽,模仿壞蛋的口吻,變化敘述語調,感動的手冢時而哭泣、時而興奮。在手冢眼裡,母親不僅與眾不同,甚至顯得很是“怪異”。因為在20世紀30年代,父母大聲為孩子朗讀漫畫,比較少見。在當時,漫畫尚未取得“公民權”,與其說是書籍,不如說是玩具,其益處無人提及。

漸漸地手冢也開始畫起漫畫了,小學五年級的時候,他畫了整整一本筆記本的故事,拿到班上給同學們傳看。同學們特別喜歡那些畫在筆記本或書口連續圖畫,當嘩啦嘩啦快速翻動時,那些畫就像動了起來一樣,那是最簡單的手動卡通。而手冢的母親,也是畫這種畫的高手。

二少年:被“解剖遊戲”·做戰時勞動員·看《桃太郎·海上神兵》(1941-1945)

1941年:進入北野中學·被“解剖遊戲”。

這年13歲的手冢進入北野中學,並加入美術部,畫了無數的漫畫習作。

12月8日拂曉,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同美英進入戰爭狀態。上了初中後,父親就受到徵召去了部隊,成了陸軍的會計少尉。最初去了中國,後來又轉到朝鮮,再後來就失去了蹤跡。

上了中學之後,手冢受“強人”欺負的情況更加變本加厲。有一種比較惡劣的做法叫做“解剖遊戲”,有十個左右的人一起擁上來,把手冢從襯衫到內褲全部脫光後趕到走廊上。“解剖遊戲”發生在課間時,衣服被藏了起來,手冢只好赤裸裸地站著,直到上課老師來了。在這夥強人中有個領頭的,在班裡成績比較好,屬於精英人物,對手冢的所有言行舉止都加以嘲笑,這讓天性敏感的手冢尤為氣惱。因為在手冢看來,要比成績,他無論怎麼努力也是比不上的。手冢每次回家後,總是向母親哭訴,扳著指頭數當天被弄哭的次數,而母親總是教育手冢“要忍住”。這讓手冢養成了一個習慣,那就是不管對方說什麼,不管受到什麼對待,他都努力嚥下一切,臉上一個勁的露出微笑。這種“手冢式的微笑”我們可以從手冢遺存下來的半身照和視頻中看到。

手冢自認為生來繼承了父親的血脈,脾氣很是暴躁,動不動就發火,當了漫畫家後,在工作上遇到了無數的氣憤事,但每次都能抑制住火氣,這或許是母親的教給的忍耐在起作用。

由於家中有很多漫畫書,加之自己也畫漫畫,手冢在班上逐漸變得小有名氣,每到星期天就會有很多同學到手冢家看漫畫。託漫畫的福,在學校欺負手冢的人越來越少了,朋友也變多了。家裡有了200多本漫畫書時,手冢在班級裡就開始有“地位”了,那些“強人”也禁不住漫畫的吸引,主動與手冢和解了。手冢過生日時,包括“強人”在內的20多名同學來家裡祝賀。母親熱情招待,弟妹參加,父親為大家照相,一群人鬧得天翻地覆。沒想到,漫畫能助人擺脫厄運,對手冢而言,漫畫簡直就是神明!

這樣的往事被手冢後來在作品《三眼神童》中予以表現,寫樂寶介受鬼瞳欺負的情節大約就是如此,而寫樂撕掉膠布後把鬼瞳等做成麵條就是一種想象性的報復。在1973年的漫畫《教父之子》中表現了這種“解剖遊戲”。後來因為“教父之子”明石喜歡漫畫,就和手冢交上了朋友,還教手冢練長跑,最終在菲律賓被炸死時身上還帶著手冢給他畫的他喜歡的女生久美子的漫畫。

除了家有漫畫書的自豪,手冢還說繪畫已成為他“在學校生活中的有力武器”。上初中時,正值戰爭期間,學校每天進行軍事訓練,美術課自然不受重視。但美術老師岡島先生熱心美術教育,語重心長地告訴手冢,不論生活有什麼變故,都不要放棄繪畫。初三時,手冢繪製的《昆蟲的世界》第一號完成,雜誌中畫有漫畫,出現了鬍子爺爺和乙炔燈的形象。

1942年:看《鐵扇公主》,立志漫畫創作。

14歲的手冢治虫觀看了由中國動畫名家萬古蟾等製作的《鐵扇公主》,該片轟動日本及東南亞。據手冢後來的回憶,正是由於這部動畫片的極大震撼,才使他日後走上了漫畫創作的道路。

據手冢的妹妹美奈子回憶,戰爭期間手冢畫的漫畫,美國人和英國人形象都不佳,其中也有揭發間諜等場景。有一本厚厚的漫畫借給朋友,但在空襲中被燒燬了。那是日本的漫畫人物(阿福、荒熊、樂天的爸爸、轟老師等)與美國的漫畫人物(米老鼠、大力水手波派、布魯托等)進行戰爭的漫畫,最後是日本方獲勝,萬萬歲的故事。而留下來的未完成作品《直到勝利那一天》就是那本漫畫的續作。儘管手冢在戰後強烈反對戰爭,但在戰時,他依舊是個軍國少年。

1944年:做軍需工廠勞動員·辦“廁所漫畫展”。

手冢16歲,被派入軍需工廠擔任勞動員。初中四年級時,手冢治虫在澱川邊上的大石棉工廠工作,他孜孜不倦的畫長篇漫畫,完成後不能傳閱,因為如果讓工廠的指導員或老師看到的話,也許會揍個半死。因為戰爭越來越緊張,當時的氣氛已不允許進行類似畫漫畫,傳閱漫畫之類的娛樂活動。同班同學建議把漫畫貼到幹部和老師不去的職工廁所,結果大受歡迎,通過這種方式,手冢連續不斷的辦了很長時間的“廁所漫畫展”。

1945年:進大阪大學學醫·遇空襲·街上捱打·看《桃太郎•海上神兵》·求聘被拒。

3月28日,四年級的手冢和他的同學同五年級的同學一起,從北野中學畢業了,17歲的手冢進入了大阪大學附屬醫學專科部學習。

在戰爭期間,手冢從來沒有想過要當漫畫家,當時的志願是當軍醫。一是因為軍醫待遇好,可以不直接參戰;二是祖父手冢良仙[10]在明治時期是軍醫,手冢認為自己有醫生血統,發誓要成為祖父那樣的醫生。三是雙手曾因感染到細菌差點壞死,後來被奇蹟般的治癒,因此對醫生充滿感激,而父母也希望他學醫。但在考上軍醫學校前,戰爭結束了,軍醫不再需要了,學校也關閉了,只好上了大阪大學。

儘管在大學時認真學醫,但是手冢對於繪畫的喜愛絲毫不減。手冢從沒有進行過繪畫的專業學習,只是從早到晚憑著自己的喜歡畫著漫畫。上課時,手冢常坐在階梯教室的最後一排,為的是躲開老師的視線作畫。有一天不小心弄翻了墨水瓶,墨汁總教室後面的階梯一直流到下面,上課畫漫畫的事終於曝光。

學校裡還有軍事訓練課,教官經常用木槍把學生刺翻在地,手冢也吃了不少苦頭。

當時美國的B29轟炸機的大型編隊,開始對日本的大都市進行夜間空襲。手冢一個接一個的為在工廠勞動的夥伴畫肖像漫畫,怕萬一死於空襲會有個留念。

到了6月,大阪受到了B29的空襲,300架、400架飛機的龐大編隊不分晝夜地扔下燃燒彈,大阪的繁華街道變成了一片廢墟,路上到處是被燒焦的屍體。有次手冢在工廠的瞭望塔上,突遇燃燒彈空襲,他跑下樓梯,周邊的同伴、工作人員全都死了。他跑上澱川堤壩上,這裡屍體堆積成山,牧場的牛全成了焦炭,黑煙從屍體中升騰,空氣中瀰漫著牛排般的腥臭味。澱川大橋遭到直擊彈的轟炸,橋下避難的人也無一倖免。燃燒彈從雲層落下時大阪神戶方向暗黑的雲層下紅光閃閃,手冢感到極為恐懼,懷疑這是地獄或夢中的情境。由於電車停運,手冢不 得不步行30公里趕回豐中。一路上從熊熊燃燒的火海中跑出的人們不斷加入逃難的人群,他們的衣服大都被火燻黑了。到豐中附近時一位和藹的媽媽給了又飢又渴的手冢兩個飯糰,還給他茶水喝。兩三天後,豐中附近也遭空襲,手冢再次經過那裡,那位媽媽失去了蹤影,房子也被燒燬 。

工廠被燒,學校也遭到了空襲,手冢沒事可做時,只好在家畫漫畫。

一個偶然的機會,手冢在大阪松竹影院看了動畫《桃太郎·海上神兵》[11],這是岡本憲三、瀨尾光世師徒聯手為日本海軍制作的。手冢因感動而立志要做動畫家,1964年他在東京新聞的連載《我的人生戰場》中這樣寫著:

敗戰那年的春天,火燒野地中,在一間微髒的電影院,我欣賞了一部叫《桃太郎·海上神兵》的動畫。

日本的動畫和劇情片簡直無法相比,單以作品來說尚未成熟,看了以後還會臉紅不好意思。但是《桃太郎·海上神兵》則不然,全片充滿抒情和夢幻,在我心靈產生強烈的震撼。我為我因太激動而流下眼淚而害羞。“日本終於拍出這麼好的作品!”我下定決心,將來要朝著動畫卡通方面發展。但是天文數字般的製作費和龐大的人力對我而言,猶如空中樓閣一樣,是幾乎達不到的夢……

即便如此,我仍在一九四六年來到東京的動畫製作公司應徵,所長看了我的作品竟說道:“不行,你不適合動畫片。”我反問:“難道沒有實力嗎?”所長回答:“你還是拿到出版社吧!酬勞會比較好,你的作品沒法做動畫。”我委屈地說:“我不求名,什麼都做,請採用我……”卻被對方回絕:“你還是死了這條心吧!”我失望地回到大阪,沒再提起動畫製作的事……[12]

1945年8月15日,昭和天皇通過電臺廣播,宣佈日本投降。

佔領軍來到了日本各地,寶冢也出現了美國兵,或是飛速的駕駛著吉普,或是大搖大擺地四處閒逛。有一天手冢和五六個喝醉的美國兵擦肩而過,其中有一個用英語朝手冢詢問,手冢聽不懂,在不知所措時臉上捱了一拳,被打倒在地。美國兵放聲大笑著走了,手冢臉上疼痛,渾身麻木,氣惱地掉下淚來。他認識到,人和人不能很好的溝通,由此產生了歧視、欺凌,各種紛爭。人和人,國家和國家,人和動物,人和機器,地球人和宇宙人,一切都是如此。以後,手冢在他的各種漫畫裡,重複不斷的提出這個問題。

由於戰敗前的美國的空襲,全國幾乎已成一片焦土,製片廠、攝影機、器材都毀了,戰敗後的重建和民生所需都成問題的日本,連動畫大師都不見得有片子可拍,更何況初出茅廬的年輕人,懷才不遇是時代的原因。

17歲的少年也曾給大阪《每日新聞》社長寫了一封豪情萬丈的信:

迄今為止的漫畫家,他們的作品都不行。現在,戰爭已經結束了,請聘用新的漫畫家。這個新的漫畫家,其實就是我。請你採用我的漫畫。眼下誰都在尋找笑聲、尋找光明。如果登上我的漫畫,一定會讓大家變得開心的。

但這言辭懇切的信並沒有得到迴音。後來因為偶然的機會,手冢見到了《少國民新聞》的總編,在他的建議下,手冢畫起了四格漫畫,顯示出了無法掩蓋的繪畫才能。

(未完,下半部分見博文下篇)

[1]大衛•格里菲斯,全名:戴維•盧埃林•沃克•格里菲思(David Llewelyn Wark Griffith1875 -1948),美國電影大師,他以非凡的才能,把電影從戲劇的奴僕地位中解脫出來,使之發展為一門與音樂、美術、文學平起平坐的獨立的藝術門類。他創造性地安排電影的攝影構圖和蒙太奇,巧妙運用大遠景、中景、近景、特寫、淡出淡入、搖鏡,並交叉使用,使電影史上出現了令今人都歎為觀止的第一個高峰。尤其是他著名的“最後一分鐘營救”節奏性剪輯成為一種獨特的敘事形式。從1908年到1912年,他共攝製了四百多部作品。《一個國家的誕生》和《黨同伐異》奠定他在世界電影史上的崇高地位。

[2]威爾•艾斯納 (Will Eisner 1917-2005),漫畫家、編劇、企業家。被譽為“美國動漫教父”。 他是繪畫小說(即長篇漫畫,或譯圖像小說Graphic Novels)的創始人。他開創了視覺影像的敘事手法和動漫語言的新里程碑,將漫畫從幼兒讀物提升為一種全新的文學形式而被大眾接受。作為漫畫領域的巨擘,聲名顯赫的他擁有近乎神話般的地位。被譽為美國漫畫界的“奧斯卡獎”——艾斯納獎即以他的名字命名。代表作除《閃靈俠》(或譯《斯匹裡特》Spirit)之外,《John Law》、《Lady Luck》、《Mr. Mystic》、《Uncle Sam》、《Blackhawk》、《Sheena》等漫畫也膾炙人口。他還創作了廣受好評的《漫畫與連貫藝術》(Comics and Sequential Art) 和《繪畫故事和視覺敘事》(Graphic Storytelling and Visual Narrative) 等書。

[3] 岡本太郎(1911-1996)是一位在日本極負盛名的藝術家,一生中遺留下來的作品涉及到油畫、版畫、雕塑、陶藝、攝影、著作等多個領域,被稱為日本的“畢加索”。為了紀念他在藝術上所作出的貢獻,1998年在其家鄉神奈川縣川崎市,為他建造了一座岡本太郎美術館。

[4]池田附屬小學的簡稱“池附”,聽起來像“池中之孚”,而日文中的“孚”,有“種子”、“孵卵”等意思。

[5] [日]手冢治虫著,張苓譯:《我的漫畫人生》中信出版社2010年7月出版。第4-5頁。

[6] 弗萊謝爾兄弟的作品有短片:《跳出墨水瓶》(1921)、《小丑可可的地球遙控器》(1927)、《秀色可餐》(1930)、《賓堡狗的啟蒙》(1931)、《可憐的辛蒂瑞拉》(1934)、《生來為人》(1936)、《大力水手與阿里巴巴的四十大盜》(1937)、《超人》(1941)、 《衣衫襤褸的安娜與安迪》(1941)。電影:《格里佛遊記》(1939)、《草蜢進城》記(1941)。1925年,世界上第一部向電影院發行的有聲動畫片就是馬克斯·弗萊謝爾製作的《我的肯塔基老家》,由英克威爾製片公司出品。19世紀20年代的上海灘是個造夢的地方,而“萬氏兄弟”萬籟鳴、萬古蟾和萬超塵的動畫夢,則始於弗萊謝爾兄弟的動畫片《逃出墨水井》。在完全自學手工的條件下,萬氏兄弟完成了中國最早的動畫電影《大鬧畫室》。

[7]田河水泡(1899-1989),日本昭和時代的漫畫家。1931年他的《野狗二等兵》(又譯《野狗黑吉》)開始在《少年俱樂部》發表,連載長達十年之久。這是日本昭和漫畫的起點,人緣之沸騰無人能出其右。《野狗二等兵》的主人公,看起來完全是美國著名卡通人物菲力貓和米老鼠的混搭。講的是一隻四處流浪的狗參加了“猛犬團”最後成為職業軍犬的故事。作品採取擬人化的手法,反映了強烈的軍國主義思想,迎合了當時日本發動侵略戰爭的需要。

[8]赫伯特·喬治·威爾斯(Herbert George Wells,1866-1946),英國著名的小說家,也是新聞記者、政治家、社會學家和歷史學家。他創作的科幻小說影響深遠,如“時間旅行”、“外星人”、“反烏托邦”等都是20世紀科幻小說中的主流話題。威爾斯的科幻小說以軟科幻為主。主要描寫各種先進的科學技術對未來世界的影響。以及這科學技術所帶來的社會問題。政治衝突也就成為了他的小說中約一個重要方面。在他的作品中科技不僅給人類帶來了便利,也同時產生反作用,他認為科學並不一定是人類的夥伴。在他的作品中充滿了科學技術給人類帶來的威脅,如外入侵社會暴政、戰爭、人種變異、太陽消亡等。

[9] 在日語中,治的發音是OSAMU,步行蟲的發音是OSAMUSI。

[10] 在適塾求學時期,手冢良仙曾和日本明治時期的啟蒙思想家福澤諭吉一起學習,一起遊玩。在福澤諭吉留下的《福翁自傳》那本書裡,良仙是以良庵的名字出現的。後來,手冢在他的長篇漫畫《向陽之樹》裡,對手冢良仙做過詳細的介紹。

[11]二戰期間,由於日本軍國主義猖獗,因此動畫題材不離宣傳、誇耀日本軍國主義的路線。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軍部又投資製作了桃太郎系列,包括《桃太郎的海鷲》《桃太郎·天降神兵》等,1942年的《桃太郎·海之神兵》即為此類,這是一部描寫日本海軍傘兵的威風,用來提高孩子們的戰鬥意志的電影。但是這也造成了戰鬥、爆炸畫技的進步,這也是今日日本動畫最引以為傲的技術。1942年號稱東亞第一部動畫長片的中國的《鐵扇公主》從上海輸入,據說《海上神兵》是受其刺激而製作的日本動畫史上的鉅作。松竹動畫研究據說動用了五十名工作人員,錄音、作曲都是一時之選,還請了三十名交響樂來配樂,預算達二十七萬日元。製作期間人員被抽調上前線,片場遭空襲。後因日本戰敗,拷貝和其他戰爭電影一起被燒燬了。

[12]轉引自:黃鬱珊、餘為政著:《動畫電影探索》香港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出版。第123-124頁。

動畫信息

鐵臂阿童木
中文名:鐵臂阿童木
原 名:鉄腕アトム
又 名:原子小金剛 / Tetsuwan atomu / Astro Boy / Astroboy
首 播:1963-01-01(日本)
IMDb:tt0056739

相關閱讀

最近更新

隨機推薦


© 2022 3樓貓動漫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