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多年了,本來不想被一些歪理帶走…但覺得還是聊一聊這個比較敏感的話題


3樓貓 發佈時間:2022-07-24 19:04:01 作者:夜のクイーン Language

首先,這篇文章有違我不想隨大流把這兩個毫不相關的作品放在一起討論的原則。但為了說清楚這兩個作品真的沒必要每次都捆綁討論,這篇影評不得不昧著良心把它們放在一起聊一聊。

灣岸M作品本身沒啥好說的,畢竟這麼多年了,劇情大家都知道。

簡單說來就是高度參考了當年馳騁在首都高速對飆擾民暴走族的非官方賽車組織 灣岸midnight club 的興衰史和背景事件的一部作品。由於這個組織及組織內各位大佬在賽車屆實在是太出名,下文只會簡單講一點必要的,這裡就不花篇幅單獨介紹了。

這個影評不聊作品內容,只簡單介紹一下兩部作品所分別代表的兩種截然不同的日本玩車文化。意在提醒看片的人,不要被一些似懂非懂的影評和言語帶歪了也跟風去對比兩部作品。因為我發現真的太多人喜歡拿它和頭文字d比。這是不對的。這在我看來是極其離譜的。

原因很簡單:兩部作品題材不同。

很多人會說不都是賽車麼?而且都是大街上跑的。我相信看這部作品的人大多都喜歡賽車喜歡JDM,這樣的人群說出這種話來其實很丟份兒。

的確都是賽車沒錯,但兩部作品分別講述的是兩個在當時關聯度並不高的賽車圈以及其背後代表的兩種賽車文化。至少在當時,這完全是兩種文化,並不可一概而論。

我們從以下幾個層面討論。

首先地點不同。

兩者都是現實世界1/1還原,灣岸m是首都高速(且只有這一條賽道),頭文字D是以榛名山(秋名山)為首的眾多山路。兩者我都去過,後者還是拿了駕照馬上就去的,親測還原度100%。雖然同為現實,同為日本,年代都比較接近,甚至離得都不遠(一個在東京,一個在不遠處的群馬),但就是這一點點的方位偏差,恰恰就把它們劃分成了兩個世界。灣岸M講的是街車經過爆改追求極速後跑長距離高速,幾乎就是蹦直線。裡面只有首都高速的大角度カーブ(沒有岔路的曲線路段,角度越大越容易通過),沒有山路那種小角度カーブ(類似秋名山五連發夾彎)。而頭文字D就是純山路,山路十八彎的山路。如果讓灣岸M的人去頭文字D的山路走兩圈,那些人一定會說這鬼地方怎麼一點直線路段都沒有(灣岸中主角還真就這麼吐槽了),但其實山路也是有一點高速路段的。反過來也一樣。簡單來說就是灣岸M在市中心蹦直線,頭文字D在山溝溝裡攻彎。

其次是描述側重點不同。

灣岸M更多在車(甚至可以說惡魔z這輛車才是主角,男主只是個工具人而已),頭文字D更多在人和技術。由於上訴的背景地點不同,導致兩個作品的側重點完全不一樣。所以可以認為灣岸M這個作品幾乎沒有攻彎技術這一說。重點都集中在車輛爆改,追求車輛性能極限上。操控技術基本停留在能駕馭最牛逼的爆改車飛奔還能活下來的就是大佬的層面(當然這對普通人來說已經難如登天)。

而頭文字D,所有人全程就是瘋狂磨鍊攻彎技術。要求做到人對車的完全操控,精確到出入彎角度和賽車線不能偏差一點。而主角藤原拓海在彎道中的油門技術甚至幾乎達到職業級。於是後期也的確順理成章挑戰職業車手,並且他自己也直接往職業方向發展。換言之灣岸那種只要能開著300km/h的車全速衝過緩彎和成功避車就能當大佬的技術程度是遠遠不夠的。兩者的區別大概在灣岸的頂尖車手的技術停留在老百姓自費玩車的頂尖水平(也可以算是專業玩車,但沒法比肩職業車手)。而頭文字D裡面那幾個有頭有臉的,毫無疑問技術層面都到了職業級。至於D的車子調教往往一筆帶過。並且調教更注重平衡性,極速勉強夠用就行。好比高橋兄弟的rx7,明明一開始就有很大提速空間,但除非必要絕不提速。甚至可以說頭文字D裡,誰馬力大誰倒黴也不為過。這也是為什麼gtr在頭文字d裡號稱不勝神話的原因。(鈑金王的r32唯一一次贏過的對手居然也是gtr,作者是多討厭性能車)。

第三就是文化背景不同。

這裡可能就有點火藥味了。這裡不是說漫畫功底啥的,是說他們各自在所屬的文化裡的地位。兩位作者本身在這方面應該很難分高下。他們在各自的玩車圈子裡都混到了極度核心的位置。這裡先說頭文字D,D的作者和漂移職業賽殿堂級大佬土屋圭市算是閨中密友(雖然沒官宣,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拓海就是照著他建模的。至於86,那直接就是土屋現實中的啟蒙愛車)。反正可以說是一邊聽土屋意見一遍畫畫頭文字D的,所以這不人家掛兼修了麼(其實灣岸M兼修也是他)。甚至直接把土屋本人放到作品裡去了,關係可見一斑。而灣岸M之所以放D後面說,是因為作者本身就是文章開頭提到的非官方飆車組織灣岸MC的成員之一。(應該也沒官宣,但本來就不是官方組織,也不存在官宣了)。所以在各自的圈層裡,兩位作者都在絕對的核心,難分高下。其實身處兩種文化的兩人本身也沒太多交集,至少明面上是沒有明顯的敵意的。

但,這兩種文化本身,可以說是針尖對麥芒互不順眼。

現實中,灣岸MC的那些公子哥和改裝店老闆看來,玩車就是要追求車輛的極限速度,誰把車子性能推到極致,並且能駕馭它,誰就是王者。那麼,賽車工業的極限是啥?毫無疑問是方程式。方程式給你玩兒漂移麼?方程式漂移那是啥?那是操作失誤救車,換言之漂移=失敗(好吧漂移還真就源於此)。在身處市中心的灣岸mc們的思路里,開拉力那幫土包子日常沒抓地力玩玩漂移也就算了,山路上那幫鄉巴佬在鋪裝路玩兒漂移那就是連土包子都不如,純粹花架子。

而頭文字D的人,就那句話,彎道快才是真的快。直線加速誰不會踩油門?是男人就要玩兒漂移。市中心那幾個公子哥除了有幾個臭錢還有啥?給我這麼猛的車我也能去蹦高速,但讓你們這幫城裡人來飆山路你們能完整離開麼?

這兩種言論其實都有理,只是大家所處環境不同導致能做的事情和追求不一樣罷了。

關於上訴我杜撰灣岸MC的論調(其實人家也沒說這麼過分),漂移在鋪裝路面或者賽道上的確就是花架子。拉力漂移是因為抓地力問題,但是在能提供正常抓地力的路面,不管彎道多少毫無疑問用抓地力跑法走賽車線才是唯一解。方程式就是這個理論的鐵證。我的意思是,讓f1下地用抓地跑法跑街道或者山路,就算控制引擎轉速到街車水準,漂移黨仍舊是連人家的尾氣都吃不到。別說,這幾年紅牛f1車隊還真就時不時用退役舊車玩兒這麼一下。而且也的確有山路方程式這種項目,感興趣的可以去看看。再不服可以去玩玩各種擬真模擬器。不管是gt7還是地平線5還是別的,越擬度越高,在公路上漂移就越慢。如果有條件直接上路驗證的,那就更能體會了。

但山路漂移圈的人說的也不是沒道理,畢竟你們灣岸MC又不是方程式,和我扯什麼極速理論,一來你們再爆改車也達不到那種極致性能,二來你們人更做不到又做不到那種機器一般精準的操控技術。首都飆車黨都是富一代,富二代和改裝圈大佬。花在機械上的時間遠比駕車時間多。所謂改車倆禮拜,開車兩小時。加上正如漂移黨們認為的那樣,首都高速那幫公子哥們那種只追求極速的改車風格也根本達不到方程式賽車的平衡(極速高,制動強,操控性好,不推頭不甩尾,下壓力合適,抓地力強),讓他們開著那些極速車去山路還不如讓他們直接請大家吃席…

就這樣,當年大家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雙方也的確都有各自正確的地方,誰也說服不了誰。尷尬就尷尬在,所謂文無第一武無第二,他們下地比一場不就完了麼?然而並不能。問題出在,在哪兒比?上面也說了,去對方的地頭比肯定都bbq。一邊的技術沒法攻山路十八彎。一邊的車沒法蹦直道。那去正規賽道吧,直線多少?彎道多少?也很難做到絕對公平。總之,誰輸誰贏都能找到藉口無法服眾。於是只能井水不犯河水隔岸吐口水一直到口水吐幹JDM逐漸遲暮握手言和……

沒錯,沒幾年JDM就把圈子越玩越小逐漸沒落,幾個日系大廠越來越不愛玩兒性能車了。所以,現在這兩個圈子已經沒啥矛盾,甚至都不分彼此,統一就叫JDM圈了。日漸沒落的jdm圈早就統一抱團取暖了。而當年灣岸M的那幾位大佬,帶頭大哥詐騙進去了,老二老三一個做雜誌給包括山路漂移在內的JDM文化瘋狂打call,一個改裝大佬雨宮還已經是全球jdm改裝金字招牌,光是改的漂移車大概已經能繞地球一圈,而土屋圭市則是將近70的高齡開著雨宮出品的抓地車乖乖走著賽車線在山路刷圈速,全程沒有哪怕一次漂移…這,都是後話了…

由於上訴兩種文化理念南轅北轍,導致了我們要說的最後一點,也就是兩部作品的作品立意,也完全不同,甚至可以說和兩種文化一樣截然相反。

簡單來說,雖然兩部作品漫畫和動畫片頭都形式主義地提倡了安全駕駛不要飆車,但灣岸M最深處的用意還真就是希望大家不要飆車,不要過度深入汽車文化(指親身體會),普通人對車的熱愛停留在理論研究和家用車就行。作品全篇都給人一種沉重感和壓迫感。彷彿賽車的人和車就是在追逐死亡本身。所有的配角,包括作為勁敵的男二全篇都在做同一件事,就是用盡各種辦法讓主角別再開那輛破Z飆車了。如果你把灣岸M作為體育運動類題材看,可能無法感受到一點點勵志的元素。至少我自己看的時候,從來明顯哪怕一秒鐘腎上腺素飆升希望主角贏下來。甚至無法以第一視角去看,始終是旁觀者一樣冷眼看著劇中人的故事…而這種壓抑感其實就是大家口中的“真實”。這也正是作者的目的,告訴大家地下飆車的“真實”就是交通事故,車毀人亡,妻離子散,分崩離析,壓抑。作者通過反向操作,在整個作品中不斷重複這幾個負面因素,來讓很多人覺得真實…

而頭文字D則相反。100%正面宣揚山路飆車文化的魅力。就差直接說書本前的你,電視機前的你,快把工作辭了房子賣了對象甩了來飆車呀(我感覺續集MFG基本上已經等於明說了)。看的時候就一個字:爽。就是典型的體育番,觀眾很容易以第一視覺帶入作品,甚至覺得主角就是自己,感受到主角的成長,希望他強,希望他贏,輸了和他一起難過,贏了彷彿自己贏了。但喜歡賽車的人都知道,這和現實也差太多了…它只給我們看成功人士的發家史,告訴我們覺得這種文化多好。這種倖存者偏差就像機場成功學,用兩個字概括是傻樂,一個字概括就是:假。

兩種背道而馳的立意,究其原因其實也說來話長。但還是繞不開這個兩個作品所處的截然不同的賽車圈的文化。

灣岸M這部作品的起點正是灣岸MC這個現實組織的終點。說來諷刺,這個對抗暴走族的飆車組織在一次和暴走族的飆車中導致暴走族車禍牽連無辜百姓而宣佈解散(有一說是至今其實還存續著,規模小了很多,換了個地繼續低調地浪)。所以作為組織內部人員的作者在講述自己曾經的大哥們的故事的同時,自然會重點考量教育意義。

而頭文字D故事的啟程則完全是伴隨著土屋圭市和漂移文化的興盛,並且不管是土屋圭市本人也好,日本的漂移文化也好,至今都不見其沒落。上面已經說了,這就是少數成功人士的機場成功學。但正是這種閉著眼睛吹的精神,使得JDM都快不行了而日本漂移文化居然在全球依然堅挺(現在世界漂移大賽裡,日本的選手和車依然是頂流)。所以在頭文字D的整個創作過程中,作為其參考的現實漂移文化蒸蒸日上沒有半點陰霾,甚至作品本身還推了一把山路文化(我找了個平日去榛名山,都能見到很多車友和觀光客)。現實如此那作者自然更是一門心思表達這個文化的魅力所在。

總結一下就是,一部作品起於衰敗,意在總結教訓。告訴大家玩車的終點是地獄。一部作品啟於興盛,志在推波助瀾。描繪了一個烏托邦,告訴人們玩車的百利無一害彷彿置身天堂。

回到開篇主題,綜上所述,兩部作品所處的背景,作品側重點,各自代表的背景文化,作品立意和創作出發點都完全不同,毫不相關,甚至可以說截然相反。

這樣兩部作品為什麼老是捆綁討論?說漫畫的作畫功底或者動畫製作水準啥的拉踩一下OK,但兩部的作者或作品本身真的毫無關聯性。或者我換個說法,應該不會有人拿這兩部和GPX比吧?那為什麼不和GPX比呢?這兩部和GPX的關係也都一樣,也一樣是日本製作的賽車題材,年代也沒有差太多,也一樣是架空的故事做了大量的現實考證,GPX裡面包括機械在內的各種設定看似天馬行空,其實機設和各種考證比這兩部都多得多,參與兼修的也都當時是國內外業內響噹噹的汽車工程師和方程式技術人員,當時片內很多看似科幻的設想在日後的30年一個接一個在方程式和民用領域實現(也包括測試了最後棄用)。只拿M和D比這不是雙標麼?要比就符合條件的大家一起比呀~當然,這是玩笑。我要說的是,不能因為都是賽車就拿來比。對我來說拿M和D比就和拿這兩部和GPX比一樣荒誕。都是賽車題材,但一切的一切完全沒有任何關聯性。好比鋼琴和薩克斯都是樂器,但這兩種樂器本身怎可同日而語一分高下呢?

動畫信息

灣岸午夜
中文名:灣岸午夜
原 名:灣岸ミッドナイト
又 名:灣岸競速灣岸競速
首 播:2007-06-09
IMDb:tt3385730

相關閱讀

最近更新

隨機推薦


© 2022 3樓貓動漫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