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何時,生存都是一場競爭


3樓貓 發佈時間:2022-07-27 02:43:31 作者:曹娟娟 Language

作為80後(初)的中年人,一直以為自己是個孩子,只有在教育自己孩子又力不從心的時候,才猛然覺醒自己的年齡。在這個文藝多元化卻又相對貧乏的年代,竟然陪著自己的孩子看了好幾年的《喜羊羊》和《熊出沒》,不然就是任由孩子陪外婆奶奶看《非誠勿擾》的相親節目和情情愛愛的電視劇。智商和情商一度下降到0,極度後悔的時候差點已經無法挽救。於是憑著心底的記憶,去搜索我們小時候尚留著溫暖記憶的經典動畫片,第一部要推薦的,就是《咪咪流浪記》。

這是東京電影新社在1977年出品的《家なき子》,直譯應該是《沒家的孩子》,很多人對動畫片的印象歷時數十年以後,只剩下片頭曲那熟悉的旋律,當時國內演唱的小童星孫佳星聲音極富感染力,她唱的是《找爸爸》,“我要我要找我爸爸,走到哪裡也要找我爸爸”,這首主題曲功過參半,功在於它永遠留住了當年看這個動畫片的中國孩子心底對這個動畫片的記憶,並且延續了動畫片悽美又勇敢奮進的主旨;過則是幾乎完全曲解了動畫片和主題曲的故事脈絡。因為全片講述的並不是尋找爸爸的故事,而是一個被遺棄的孩子雷米在如同父親般的師長卡爾羅的陪伴引領下,一邊思念養母,一邊找尋生母的流浪故事。女性的柔美溫和和愛的張力,在本劇足以蓋過“父親”這個模糊的字眼。實際上,片頭曲的名稱和歌詞內容,比記憶中“找爸爸”的印象,涵義要深刻和雋永得多,歌詞翻譯過來如詩如夢,又充滿現實意義和人生哲理:山丘籠罩著晨霧,那霧帶著悲傷的顏色,蒸潤的煙雲如飛如騰,彷彿溫柔的母親;再見,無論何時,生存都是一場競爭,所以今天仍要,繼續向前走。短短几句,已盡述人生的涵義:由自然的壯闊感受到美,由母親的溫柔而感受到愛,由無法避免的離別而感受到悲傷,由無處不在的競爭而感受到艱難,也由上述總總而感受到繼續前進的力量。

在仔細介紹這部動畫片的畫面、故事、音樂以及其他之前,先要簡單介紹一下這部動畫片的原著,法國作家耶克特·馬洛(Hector Malot)所著小說《Sans famille》,直譯是《沒家可歸的孩子》,中文通常譯作《苦兒流浪記》。請原諒我對法語和日語知識的貧乏,只能用中文來作表達,但東西方語言和文化的互相碰撞,在這個動畫片裡展現得淋漓盡致,甚至摩擦出了極其絢麗的火花。並且也讓人深信,對人生苦難這一主題的哲學和美學感受,無論是文學、音樂、美術還是影像的表述,不同國籍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人們,其實是一致的。簡言之,這就是藝術的共鳴。因為是法國作家的作品,故事的場景是在19世紀法國的鄉村和城市,也隨著雷米流浪的步伐及至周邊的英國和瑞士等地,通常評論可以用波瀾壯闊這個詞來形容,但我的感受更為細膩和微觀,隨著足跡所及,他們所到之處都以地圖上標記的形式展現,那些日文的片甲名,讀起來是英文的發音,地點又是在法國,感覺十分有趣。人物的造型和禮儀兼具歐洲人和東方人的特徵,混血的美感尤其讓人著迷,庭院、水井、馬車、船錨、火車等西方物件的細緻刻畫帶著古樸的東方元素,如同一個國際博覽會的現場,這也是其他動畫片和影片無法展現的特殊魅力。

動畫片的繪畫風格堪稱是日本早期動畫的實力擔當,和名滿全球的大師宮崎駿作品有異曲同工之妙。其採取的是三軸立體手繪的方式,既能表現場景的深度,又能突出人物的面部表情。隨著故事情節在春夏秋冬的變換,將四季的景象一一呈現。因為主人公缺衣少食極盡艱辛,往往一些生離死別的場景發生在秋冬,而歡笑和團圓經常在春夏,春之絢麗夏之爛漫秋之蕭瑟冬之嚴酷在繪畫中給予了極大的渲染。此外繪畫風格的處理中,白天和黑夜對比明顯,鄉村和城市截然不同,溫馨和殘忍恍若隔世。觀者心境往往也隨畫面的變換而跌宕起伏,毫無拖沓冗長之感。尤其那天藍雲白野曠、鮮花爛漫叢生、耕牛躅躅而行的夏曼儂村,月明星稀夜靜、杉樹直立成行、倒影隱隱綽綽的法國運河,夜黑風吼雪飄、積雪漫山遍野、沒有一盞星火的死亡之夜,給人留下了揮之不去的深刻印象。在細節處理上,願意著墨去刻畫人物的細微表情,滿臉風霜的師傅卡爾羅、噙著眼淚的母親、咧嘴而笑的小猴子喬尼庫爾、充滿關切目光的小狗卡比,細緻入微直指人心。

音樂絕對是影片的點睛之筆,不去說片頭曲在遙遠異國的家喻戶曉,在中國就做了國語和粵語的改編。就只是其中的插曲和配樂,每一曲都值得單曲循環。這不得不感謝作曲大師渡邊嶽夫。對比片頭曲的優美深沉略帶感傷,影片的片尾曲曲調詼諧明快,以進行曲的形式表現流浪藝人和動物們苦中作樂的樂觀態度,每次聽到,總可以一掃剛才回目的悲愴之感,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也不禁期待著下集人物的命運將會有所改變。很多插曲用到了多種樂器的重奏,單就其中一曲出現頻率較高的《運命の旅立ち》,完美演繹了雷米在旅行途中思念家鄉思念母親同時又和師傅卡羅爾、動物小夥伴以及後來的好朋友馬嘉相依為命的場景,一唱三嘆的婉轉悠揚,彷彿耳畔升起許多的煙雲,如泣如訴。劇情當中,雷米受師傅卡爾羅—曾經的意大利男高音歌唱家的啟蒙學習音樂,從doremifa開始,到能熟悉得彈奏豎琴吹奏長笛演唱歌曲,他的朋友馬嘉更是一個不懂樂理卻能自學成才的小提琴演奏家,當雷米和馬嘉因為不懂為什麼大家要用提琴左邊數過來的第二條弦調音而羞愧難當時,影片通過理髮師兼音樂老師範老師的話傳達了一個積極的理念,音樂是一門藝術,不是專門研究理論的學問,給了熱愛音樂卻缺乏理論指導的小朋友很大的信心,也給我這樣只知道好聽卻演奏不來的人們一點安慰。畢竟不能表達藝術但能欣賞藝術也是一種普世的情操。這給動不動就要高精尖的現代浮躁教育氛圍也是潑了恰到好處的涼水,相反,興趣和必要的天賦是藝術教育的根本,我們很多的家長並不曉得。

最後說到劇情,原著是富有浪漫主義情懷的法國小說,情節編排緊湊,略帶傳奇色彩。身世之謎是主線,雷米主人公的特質c位得十分明顯,就算孤單一人上路,總有俠肝義膽的朋友老師相助。師傅卡爾羅實際是父親角色的替代,他教會了我們怎樣培養一個合格的男孩,那就是脫離母親溫室般的懷抱,投入到社會的現實洪流當中去,哪怕千瘡百孔,身體和心理都得到歷練,相信經歷過的男孩絕對會成長為真正的男人。在遊歷當中,雷米經歷了艱辛的賣藝生涯、被埋坑道的童工生涯、誤入賊窩和少年監獄的密室逃脫生涯,也渡過了白鳥號水上旅遊、強生一家勤勞溫馨的家庭生活,接觸了不同性格特點和人格特質的人物,儘管社會貧富差距懸殊,各種亂象叢生,但懲惡揚善依然是影片的主旋律。幸福永遠有波折,絕望也總會迎來希望,錯過的也許不再回來,但親情友情愛情歷久彌堅。影片透露出積極而強大的力量,要活下去,要向前走,要學習,要熱愛,要珍惜友情,要嚮往自由,這些都不是父母的強迫,而是主人公們在命運歷練下發自內心的表白,在現在社會裡,真的太缺太缺了!

總之,我是帶著兒子每天幾集地熱切地重溫了此劇,每每熱淚盈眶,感動不已。推薦給大家,希望這類影片,能重新在人們的視野中擁有一席之地,也希望我們的國產動畫劇,能擺脫肥皂模式,給孩子一點良心作品吧!

動畫信息

咪咪流浪記
中文名:咪咪流浪記
原 名:家なき子
又 名:沒家的孩子 / 星仔走天涯 / Homeless Remi / Homeless Child Remi / Rittai anime ie naki ko Remi
首 播:1977-10-02(日本)
IMDb:tt0196050

相關閱讀

最近更新

隨機推薦


© 2022 3樓貓動漫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