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CUCN201中文配音版《搞笑漫畫日和》的相關接受活動


3樓貓 發佈時間:2022-07-18 21:12:37 作者:greenduck Language

摘要:今年起在網絡上紅極一時的CUCN201中文配音版《搞笑漫畫日和》到現在始終風頭不減,這種再創作的形式使中國觀眾對原作的接受更加容易,也更富有新的樂趣。而這樣一種新形式究竟為何會產生,又是如何迅速風靡網絡,本文將從接受美學的角度入手,通過分析其整個接受活動的過程,探索箇中原因。

關鍵詞:搞笑漫畫日和 CUCN201 接受美學 二次創作

       《搞笑漫畫日和》(《ギャグマンガ日和》)是日本漫畫家増田幸助於2000年1月開始在集英社旗下的漫畫連載雜誌《月刊少年JUMP》上連載的漫畫,後被製作為每集5分鐘的TV版動畫,現已推出至第四季。這部短小精悍的搞笑動畫畫風異常簡單,然而其無厘頭的劇情、對白和人物設定卻使無數觀眾為之狂熱。

       近期國內網絡上再度掀起了一陣“日和狂潮”,而這一次為眾人所矚目的焦點卻集中在其背後的網絡配音團體上,其中尤以來自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的CUCN201團隊最受追捧,他們並不完全按照直譯的原臺詞去配音,而是對其進行本土化的創意性改編,加入了一系列諸如“我嘞個去”、“加嘞個油”、“不給力啊”、“這貨不是……這貨不是……”、“阿西吧”、“妥妥的~”等令人捧腹的口頭禪式短語和句式,語言極盡幽默詼諧,富有強烈的感染力,更加符合目前國內的網絡流行文化特點,短期內便在網上流傳開來,現已成為許多年輕人間的流行用語。

       在此之前,由於近幾年來廣電總局對境外動畫播出的管制,中國內地觀眾觀看日本動畫主要是依靠網絡字幕組的翻譯和製作,聽到的都是日語原聲配音。由於語言和文化差異的限制,對於原聲動畫的接受和理解必然不會像日本觀眾那樣直接明瞭。CUCN201的出現,不僅溶解了這層隔膜,更增添了很多原作中未曾出現的中國式笑點,使《搞笑漫畫日和》在中國的傳播克服了原本難以拉近的審美距離,更加本土化和大眾化。

一、 原作,對歷史文化名人名事的調侃與解構:

       《搞笑漫畫日和》中常會見到很多對歷史文化領域內名人名事戲謔性的滑稽演繹,經常出現的人物就有日本的聖德太子和遣隋大使小野妹子,俳句大師松尾芭蕉與其弟子河合曾良,以及CUCN201因其而一炮走紅的第一季第十話《西遊記——旅程的終點》中我國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中的唐僧師徒四人等。

       因此我們可以說,《搞笑漫畫日和》本身的人設和劇情就是對傳統歷史文化的一次接受過程。而在這層接受活動中,充滿了對人物和事件原型無厘頭的顛覆性再創作。例如聖德太子和松尾芭蕉均被重塑為瘋瘋癲癲、神經質又欠扁的形象,其中聖德太子更以整日身著藍色運動服的形象出現,完全超出了人們固有的審美經驗;而小野妹子與河合曾良一方面為聖德太子和松尾芭蕉所做出的癲狂舉動而頭疼無奈,另一方面又極盡冷麵毒舌,言行之中充滿冷嘲熱諷和嫌惡之情。至於《西遊記》中的師徒四人也同樣如此,《西遊記——旅程的終點》這一話講述了天竺就在眼前,三藏法師和其徒孫悟空、沙悟淨在終點前展開賽跑的故事(豬八戒因成為其他三人的應急儲備糧已過世),在賽跑過程中唐三藏盡顯狡詐無賴之能事,孫悟空和沙悟淨則毫無對師父的尊敬,三人為爭先抵達終點先後使出各種惡劣手段。

       如此一番顛覆性的設定使得原本為人們所熟知的歷史文化名人名事被陌生化,從而大大超出了觀眾原本的期待視野,而動畫中所運用的種種搞笑手法——人物在平靜的對話中突然抓狂,語氣驟然轉變,使用詭異的形容和比喻,配以極快的語速等——則重新拉近了審美距離。堯斯曾經提出建立“效果歷史”的基本原則,即將其描繪為新作品與讀者原有期待視野從矛盾(審美脫離)到統一(通過“視野的改變”來克服距離)再從新的矛盾到新的統一,這樣一個不斷打破舊平衡、建立新平衡的“效果”歷史過程。作品作為審美客體,其內在意義是通過讀者在接受中“視野的改變”得到實現的。 而觀眾正是在這樣一個過程中達到了審美愉快的效果。

二、 譯作,充滿創意的本土化再創作:

       CUCN201配音團隊由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2006級語言傳播系201宿舍的寶木中陽、 NG熊王、One Love和白客(以上均為網名)四個男生組成。他們對《搞笑漫畫日和》的臺詞改編和配音完全出自個人興趣,而這一舉動實際上不僅讓他們在網絡上迅速成名,並且還充分發揮了觀者再創造的能動性作用,完成了一次受眾對於原始文本的接受和二次創作活動,使得原作的審美功能得以更好地在中國實現。

       然而由接受美學的角度來看,他們這種創造第二文本的能動性接受活動必然有其深層原因所在。前文中已經提到,《搞笑漫畫日和》的劇情裡包含很多對歷史文化名人名事的戲謔和顛覆,這樣的陌生化手法使其遠遠超出了觀眾的審美經驗和期待視野,拉開了審美距離。對於動畫原作預設的潛在觀眾——日本觀眾來說,自然可以通過動畫中一系列的搞笑方式和橋段輕鬆地將審美距離重新拉近,由此在期待視野不斷被超越和調適的過程中達到審美愉快的效果,但同樣的文字遊戲和超快語速在中國觀眾看來,卻因為語言上的差異和限制而難以使審美距離達到中間值。因此在觀看日語原聲中文字幕的《搞笑漫畫日和》時,我們常常會因緊湊跳躍的情節和臺詞而忙於將視線在字幕與畫面間不停轉換,同時還需要思考其內涵,不免感到精神上的疲憊。而中文配音版的《搞笑漫畫日和》也就這樣隨著配音團隊(這裡也可將其看作原聲動畫的觀眾代表)的期待視野和廣大國內觀眾的接受需求應運而生。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 也是文化的組成部分。對原作進行漢化時不可避免的要涉及文化。 在漢化過程中吸收外國文化的同時也必須考慮到國內讀者的接受水平。CUCN201對《搞笑漫畫日和》的改創式配音,不僅消除了語言差異的障礙,更通過將原臺詞的本土式歸化為動畫原作增加了新的亮點。例如在第二季第三話《聖德太子的愉快木造建築》中,小野妹子抵達所謂的法隆寺後看到聖德太子坐在圓木堆上彈唱等待他時,原臺詞“還在唱怪歌,吉他的位置好低!”便被改為完全中國化且詼諧的“北京大鼓書?!弦子的位置好低!”, 而同一話中“‘因為你的名字太偽娘了呀!’,‘很爺們兒啊!我這名字比什麼春什麼可什麼著什麼的爺們兒多啦’,‘好~吧~你贏了,以後叫你小野瀋陽行了吧~’”這樣充滿中國當代網絡流行文化符號的對話也就只有我國的觀眾才能聽懂其中的趣味了。至於前文中所提到的“我嘞個去”、“不給力啊”等一系列流行口頭禪的究竟源於何處,CUCN201的主要成員寶木中陽在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曾表示“均來自寢室四年積攢的內部語言”,不過這也許可以從團隊四位成員的老家河北、山東、河南、新疆等地的方言中找出源頭。不論如何,我們均可得知在對原臺詞進行改編的接受活動中,原作與CUCN201成員們的期待視野是存在一個融合過程的,因此最終創作出的第二文本必然體現了他們自身的本土化審美經驗。

三、 試析CUCN201的二次創作過程中所面臨的三重接受活動:

       中文配音版《搞笑漫畫日和》是經過一個很複雜的過程才得以產生的,首先CUCN201並不是日語原聲動畫的直接翻譯者,也就是說,整個過程是先由國內漢化字幕組對日文原臺詞進行翻譯,隨後CUCN201再根據譯好的中文臺詞進行改編和配音,最後國內觀眾對最終完成的二次創作成品展開接受活動。在這一整體接受活動中CUCN201作為第二文本的創造者必然會面臨三次接受活動的影響。首先,他們與原聲動畫及其中文字幕的交流會直接影響第二文本的生成,而中文字幕本身已經經歷了一次對日文原臺詞的接受活動,因此這一過程實際上是對原聲動畫的劇情和配音語氣以及中文字幕的雙重接受。另外,他們在再創作的過程中或多或少會無意識地預測國內觀眾對完成後作品的第二次接受和參與(網絡流行文化符號的加入即可體現這一點),這第三重接受活動便再次影響了改編後臺詞的最終生成。

       在這個環環相扣的接受過程中,日語原聲中文字幕動畫是整個再創作活動的出發點。原始臺詞文本(這裡我們暫且忽略CUCN201並非直接翻譯者而是由已存中文字幕進行改編的這個接受環節)存在著許多可供改編的空間,同時改創者對原始文本的理解活動包含著很大程度的能動性和創造性因素,他們自身的審美經驗、期待視野和判斷標準一定會影響其二次創作活動。中文配音版《搞笑漫畫日和》就很好的體現了CUCN201作為原作觀眾和改創者的主觀能動性的發揮,他們不僅將日常生活中帶有明顯地區方言特色的口頭禪加入到臺詞中,還對動畫的片頭曲與片尾曲進行了改編翻唱,在與原作交流對話的過程中最大限度達到了期待視野的第一次融合,完成了二次創作活動中的第一次接受過程(當然這次接受過程仍包含對原作和中文字幕的雙重接受)。另一方面,改創者還必須考慮到第二文本與其觀眾之間的關係及其期待視野的融合問題。國內觀眾與第二文本的交流活動無疑會影響到臺詞的改編和配音的語氣等具體細節。因此在二次創作的過程中必須對現時國內觀眾的期待視野、審美經驗和接受水平進行預設,並不斷使創作中的第二文本與預設的潛在觀眾進行交流對話,而改創者本身此時也作為第二文本的接受者在無意識地模擬演練著與第二文本的交流。這第二次視野融合也便成為影響最終的中文配音版《搞笑漫畫日和》生成的潛在因素,例如CUCN201的成員在配音時故意將小野妹子(三聲)的名字讀作小野妹子(輕聲),以及片中偶爾冒出的一兩句標誌性日文都是建立在與接受者期待視野的融合之上的,正因如此觀眾才會在觀看過程中不約而同地為之捧腹。

       堯斯認為:“在作家、作品和讀者的三角關係中,後者並不是被動的因素,不是單純的作出反應的環節,它本身便是一種創造歷史的力量” ,在他看來,作品的意義源於兩方面:一是作品本身,一是讀者的賦予。CUCN201全體成員在面臨以上的三重接受活動中,身兼觀眾與創作者的雙重角色,同時進行著對原作的接受和對預設的潛在觀眾尚未發生的接受活動的考量。事實證明他們很好的實現了兩次期待視野的融合,完成了第二文本的再創造,以自身能動性的接受和發揮良好地幫助實現了原作在中國的文本功能和意義。

四、國內觀眾對中文配音版《搞笑漫畫日和》的接受活動與效果:

       事實上日本動畫最初在中國依靠電視引進傳播時,都是由國內配音演員重新進行過配音的,但近幾年由於廣電總局對境外動畫的管制和網絡傳播的發達,加上某些對日本偶像聲優崇拜的心理因素,我們已經很少接觸中文配音版的日本動畫。而對於《搞笑漫畫日和》這樣有一定特殊性的動畫來說,中文配音版的出現是符合國內觀眾的接受需求的。

       這其中最基本的一個原因必然是語言差異的接受障礙被消除,中國觀眾得以在對動畫的接受過程中實現輕鬆的視聽享受,而不必疲於同時觀看字數多過速快時而還會有關於臺詞的註釋出現的中文字幕和畫面。

       而比以往突破更大且成為CUCN201的作品受歡迎程度如此之高的另一個原因自然是團隊成員在融合自身審美經驗與預測觀眾期待視野後對原臺詞進行的本土化創意性改編。在預設的潛在觀眾群屬於同一國家同一時代的前提下,雖然他們之中必然存在著很多平行接受上的差異,但相對整個世界的大環境而言,他們在接受過程中仍然存在著某些相似的審美取向。例如中文配音版《搞笑漫畫日和》中很多地方都對網絡紅人或當代流行文化名人進行了調侃,此外另有許多對經典動畫中名臺詞或招式的惡搞,諸如第二季第三話《聖德太子的愉快木造建築》中的臺詞就曾提及李宇春、曾軼可、劉著、小瀋陽、羅玉鳳等人,而第三季第一話《平田的世界》中惡搞了《七龍珠》中主角孫悟空的招牌招式神龜衝擊波,第一季第十話《西遊記——旅程的終點》中則加入了《BLEACH》中解放斬魄刀時的口號“卍解”。這些對於國內大部分年輕觀眾,包括CUCN201成員本身來說都耳熟能詳的文化符號很容易便在接受過程中引起了人們的共鳴,達到了審美愉快的效果。



       在CUCN201和他們的作品問世之前,很多字幕組也曾經做過將某些臺詞進行本土化的惡搞式改編,如電影《孤兒》中就有字幕組將“Oh, my God!”譯為“哦,我的佛祖啊!”,諸如此類的例子在漢化後的日本動畫中更是屢見不鮮。然而像CUCN201的中文配音版《搞笑漫畫日和》這樣獨具創造力且能夠將片中口頭禪形成自己的一套流行用語的臺詞改編,配以團隊成員專業的配音水準以及豐富多樣的唸白語氣的作品還是第一次出現。這樣一種創新性的二次創作實際上已經超越了傳統的漢化活動,帶有一絲同人創作的色彩。

       然而不管這種創作形式究竟屬於何種範疇,它的出現都已在當代中國成為一個流行文化現象,吸引了廣大網民甚至媒體的強烈關注。CUCN201和他們的中文配音版《搞笑漫畫日和》在整個相關接受活動中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成為鏈接動畫原作與中國觀眾的一架橋樑,為我們帶來了一次精彩絕倫的審美接受的愉快體驗。


參考文獻:
朱立元:《接受美學導論》,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
馬蕭:《文學翻譯的接受美學觀》,《中國翻譯》2000年第2期
百度百科——CUCN201

動畫信息

搞笑漫畫日和2
中文名:搞笑漫畫日和2
原 名:ギャグマンガ日和2
又 名:None
首 播:2006-08-05(日本)
IMDb:None

相關閱讀

最近更新

隨機推薦


© 2022 3樓貓動漫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