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觀戰爭中的“工具理性”


3樓貓 發佈時間:2022-09-08 13:57:36 作者:胖吃妮妮 Language

《大炮之街》是大友克洋和森本晃司、岡村天齋集體創作的三個單元的動畫集《回憶三部曲》中的最後一部,由大友克洋執導,在主題上延續了他一貫以來關於機器、關於國家專制的思考,也是《回憶三部曲》中最具有實驗性和形式意味的一部。影片《大炮之街》描述了一個怪異的“大炮之街”普通家庭一天的生活:早晨兒子到學校學習炮兵理論,父親到炮廠上班,母親到工廠製造炮彈,晚上回家以後聽的是敵情通報,而兒子睡夢中則夢想著成為將軍把敵人打得落花流水……整個影片採用平淡敘事,故事脈絡簡單,對白也較少,在情節的設置上也沒有好萊塢式的高潮和懸念,但陰鬱的基調和畫面衝擊性的色彩讓影片充滿了諷刺和悲劇的意蘊,表現了導演大友克洋對工業社會的反思以及對戰爭帶來的異化的深刻反思。

一、“符號”的意象化處理

導演對細節符號的處理可謂十分細膩,在短短的二十八分鐘中,從“帽子”、“顏色”等細節的符號化物品來詮釋創作者所寄託的情感價值。

(一)帽子

影片開頭是小孩被鬧鈴叫醒開頭,緊接著小孩熟練的帶上帽子,下床走到了一副軍官巨像前對畫上的人作出“敬禮”動作。在鏡頭前可以看出,小孩的家是由機器搭建起來了,家中充滿了鐵管、蒸汽機、閥門工具與各種電器,家中的母親和父親也是戴著“帽子”的形象。隨後,在小孩上學、父親上班的路上,可以看到畫面中的所有人都戴著“帽子”,而“帽子”的形狀與“軍帽”相似。創作者意圖通過刻畫普羅大眾的“軍事化”形象,來突出戰爭狀態下的人民盲從、機械、混沌的狀態。

(二)顏色

影片以一種灰色的基調冷眼旁觀的敘述著故事的過程,與當下日本流行的唯美動畫不同的是,《大炮之街》以簡單但極具衝擊性的色彩構築起一幀幀畫符:濃黑且凹陷的眼眶、骨骼分明的臉龐、大面積的絡腮鬍須、通紅的鼻子、烏黑的嘴脣……對角色對塑造滲透出一絲驚悚和恐懼。在影片中,小孩和婦女身穿深色服裝,身為工人的父親在炮廠工作時身著橙色服裝,而工廠的領導則身披大紅色披肩,更有趣的是,片中的“大炮”與其他的機械也都為純正的大紅顏色。“紅色”意味著權威與正統,有著權力的象徵意義,創作者企圖通過色彩的分配,暗示在戰爭時期中等級與權威的至高無上性,諷刺了那個時期人們對武力的崇拜,對“工具理性”的痴迷。

(三)細節的隱喻

《大炮之街》描繪的街市裡每一棟建築物頂端都是炮臺,最高大建築就是一尊超級大炮。街市裡每天都會例行發射大炮,他們每日看的電視都會播報當日戰報和各炮臺的開炮指數,無論是小孩還是成人,接觸的都是與大炮相關學習和工作。家中電視旁擺放的書籍,封面為“Gun”(槍支),反映出軍國主義思想無孔不入的滲透。但當兒子詢問父親敵人是誰,父親卻答覆“等你長大了就知道了”。影片描繪了是處於戰爭狀態下,都不知道對手是誰的人民日夜備戰的盲目性與機械性,表現出創作者對戰爭與軍國主義的強烈諷刺。

二、超越蒙太奇的轉接

《大炮之街》以其動畫電影短片的優勢,發揮傳統二維動畫可塑性,在鏡頭與鏡頭的銜接上,完成“one cut”/“onetake”,即跳脫時間與空間,在平面內通過幾何形狀的銜接,完成對空間的轉換與故事的敘述。表面上是運用單鏡頭的一鏡到底所製作而成,但實際上是多個鏡頭下集中雜糅時空的統一敘事。這樣的處理技巧有點類似於好萊塢的蒙太奇,但相較於蒙太奇而言,又突破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在影片中用一個鏡頭連接住宅、工廠和學校等不同的空間,影片在利用運動鏡頭銜接空間方面的巧思足以令人讚歎。這一點在真人電影中是幾乎不可能完成的,其出神入化也只能在動畫電影中才能表現出來。

影片除了有著單鏡頭的自由轉換特點外,在場景設計和鏡頭運用上也有意識地貫穿了空間實驗的觀念,採用了縱深空間設計和360度完整空間的形式主題,突破了畫框對於空間的限制,也體現了日本視覺傳統中一貫以來對於縱深空間的偏好。如在小孩起床後,鏡頭一直隨著小孩的運動軌跡推移,逐步展示家庭內部的走廊、客廳、廚房、大門等空間,通過主人公的視角來完成對整體空間縱深的建構。大友克洋對於運動鏡頭和動畫空間的探索,他在鏡頭的運用上融合了對於動畫在鏡頭語言上特殊性的實驗和探索,從而創造了在真人電影中較難以實現的效果和自由的空間轉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大炮之街》在動畫鏡頭語言的探索上有著重要的實驗意義。

三、反諷意識

《大炮之街》延續了大友克洋在回憶三部曲中對戰爭和軍國主義的反思,他通過動畫的形式,表達自己對工業時代的“工具理性”的思考,揭露戰爭對人民的異化和影響,批判崇尚武力的國家機器行為與文化工業的迷惑性。

(一)批判“工具理性”

在影片《大炮之街》中,隨處可見的機器房子、機械化工具、以大炮為造型的街道和房屋、課堂上的武器教學、機械工廠的生產……大炮發射成功後,城外變成了荒蕪、破敗之地,而城內的街道也瀰漫著墮落和萎靡的氣息。相較於頹廢不振的人們來說,影片多以鮮紅色來塑造機械裝置,突出人在機械面前的弱小與無力,深深的透露出“工具”所佔的主導位置,表達作者對“人機置換”的地位的鄙夷,揭露“工具理性”使人們變得馴服,停止對現實的批判思考。

(二)諷刺“單向度的人”

在影片中,小孩有著濃郁的軍國主義思想,不僅會給大畫像中的指揮官敬禮,還會將“敬禮”日常化使用,在生活中也謹遵軍事化管理:習慣性的邁出軍步、有嚴格的作息時間、敬畏武器、熱衷戰爭……影片中的母親在家時肩負起家務,在外時是大炮工廠的女工,當大炮成功發射時,她同工廠內的所有人歡呼吶喊以此慶祝;影片中的父親是個炮兵,與其他炮兵工人一樣,每日謹遵管理規則,運送、組裝、檢查大炮裝置。影片中的所有人都過著每日如一機械化、單一化的生活,“為戰爭的全副武裝”讓他們喪失了作為人的主動性,他們不再是整全的人、富有生命力的人、善於思考的人,而是一個個由工具操控、由科學擺弄的傀儡,是一個個”病態的人”、“單向度的人”。

(三)反思戰爭的異化

大友克洋在《大炮之街》中對戰爭異化的反思主要是通過影片中的“父與子”關係來表現的。在影片中,父親在搬運炮彈過程中的失誤,是觸發他對大炮恐懼的直接導火索,儘管創作者在故事中沒有表現出父親對戰爭的恐懼,但通過刻畫父親一些列緊張與不安的神態和動作,能夠體會父親在面對大炮開炮時的恐懼。但諷刺的是,他的兒子從小生長在戰爭環境中,對戰爭、武器有著痴迷的愛好和熱忱,他在自己的繪畫中,將自己要做一名指揮官的夢想畫出來,表達出兒童對武器與無力的崇拜之情。父與子對“大炮”有著別樣的理解與情愫,揭露了戰爭對兒童成長的異化,也深深的揭露出時代烙印下兩代人的悲劇。

動畫信息

大炮之街
中文名:大炮之街
原 名:大砲の街
又 名:回憶三部曲第三部 / Cannon Fodder
首 播:None
IMDb:tt6264824

相關閱讀

最近更新

隨機推薦


© 2022 3樓貓動漫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