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畫美少女為何而生?淺談《飛躍巔峰》的性之暴力


3樓貓 發佈時間:2022-07-18 22:59:17 作者:丘貝貝Kyubei Language

我至今記得多年前,第一次看到《飛躍巔峰》名場景的震撼:在木星內核的最深處,在決定人類命運存亡的危急關頭,女主角怒喝一聲撕開半邊上衣,露出了一側毫無遮掩的胸脯。伴隨激昂的配樂和強而有力的黑白畫面,性與作畫的暴力完美合一,全片的戰鬥被推向最高潮。

但時過境遷,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這個鏡頭如今已經無法在網絡上被光明正大地看到,同時消逝的還有一眾女角色的出浴鏡頭。有人怒斥審核方與舉報者缺乏鑑賞藝術的品味,也有人責備部分觀眾格調低俗,追逐情色,對全片的偉大視而不見。

但以上兩類主要觀點其實存在矛盾。首先,從觀眾視角,如果性要素真的毫無緣由,那刪掉應該完全不會影響觀看體驗——畫蛇無需添足,爆衣露點既然是蛇足,那審核貼心地刪去了不必要的東西,不是人人喜聞樂見的好事麼?為什麼要為此不爽?

其次,從製作方的角度,如果不是為了色情,製作方讓女主角撕掉胸衣有何意義?為什麼要瓜田李下給人低俗之嫌?而回歸本源,更往深處想:如果不是為了福利,為何要用穿高叉三角褲、裸露大腿的美少女做主角,不用鋼健樸實的肌肉大漢?為什麼不讓男角色穿一樣的高叉訓練服呢?

難道沒有美少女就沒有日本動畫(anime)麼?

不知不覺,我們居然已經來到了日本動畫史上最嚴肅的問題:美少女為何而生?

為什麼要有福利與軟色情?這些女人要來幹嘛?是日本女權意識特別高漲,還是女性真的在軍事行動中有所優勢?就是她們吸引了素質低劣之徒,導致了無數作品風評被害麼?刪掉這些不知所謂的婆娘,代之以可靠的中年男子或圓滾滾的擬人動物,是不是就能大幅提高觀眾質量與作品格調呢?

這個答案當然是否定:美少女恰恰是作品的閃光點,是小眾太空科幻的拯救者,風格的塑造者與內容的和諧者,讓整個故事也因此強而有力。這要從《飛躍巔峰》的風格與淵源說起。

風格的“肉”與“燃”

《飛躍巔峰》在風格上的獨特性為何?

是福利色情與王道熱血元素的結合,很大程度上對應了美少女與巨型機器人這兩大商業要素的特徵——“肉”與“燃”,肉即對情色福利的賣弄,燃則是熱血的劇情與氛圍。

《飛躍巔峰》或許是矯枉過正的產物。在其誕生前,其製作方Gainx完成了一部硬核太空作品《王立宇宙軍》,生產不計成本,製作極其精良,主題為嚴肅冷峻、多數人表面上喜歡但沒耐心瞭解的載人航天。正是這部大作讓公司虧損嚴重,瀕臨破產。那次失敗被歸結於沒有巨大機器人與美少女。可能受到刺激,Gainax報復性地大量增加了美少女與巨型機甲元素,其產物就是《飛躍巔峰》與之後的EVA。

為彌補虧損、迎合市場而生,《飛躍巔峰》展現對了淳樸大眾口味的無限尊重。在熱血上體現為極強的機器人戰鬥作畫、戰友同心大戰宇宙怪獸的王道劇情,在情色上則是毫無遮擋的入浴、裸露、全員美少女角色,和當時頗為新穎乳搖作畫,以近乎暴力的方式堆砌在了一起——這一切彷彿在說:你們要看機器人和美少女,我庵野秀明便讓你們一次看個夠啊!

但在創作者高強技術力的加持下,這兩種元素的結合反而形成了一種奇特的化學作用:媚宅的色情元素與硬核的技術樂觀主義精神形成了融合,在遠離世俗陳規的太空環境中得到了和諧統一。這或許源於性與攻擊行為的共性:都是人類演化過程中最強力的身心喚起,其代表的繁衍與戰鬥都是人類最本能的根源動機。當主角大聲怒吼撕掉胸衣、蓄力一擊時,當巨型機器人的鐵拳搗入星球內壁時,基於性與戰的原始興奮感成為兩大要素交融的生理與情感基礎。某種程度上,熱血的東西也必然是性感,而性感也伴隨著強健與活力之美,共享著一系列讓人心跳的因素,這也是為什麼當兩者交融時,可以比單一元素更進一步地提高喚醒水平。或許正是全片無所不在的性暗示點綴讓觀眾的覺醒程度大大提高,燃燒了氛圍;也是為什麼許多觀眾會在畫面被和諧之後感到有所不對,卻又不知原因為何。

而這種將性感與熱血融合的作法一直影響了其後由Gainax分裂而出的Trigger社之創作,集中體現在後者出品的科幻動作動畫Kill la Kill。該作品充斥對性元素的賣弄、戲謔與自我結構,配合其強力的動作場景形成了獨樹一幟的特色,成為了日本動畫“肉燃”的代表作品。而《飛躍巔峰》對此類風格的形成功不可沒。

但美少女的作用是否僅僅是裝點風格的飾品與驅動情緒的燃油,而與內容毫無關聯?

或許並非如此,正是柔弱純潔的少女形象,和諧了本片所屬分類——太空軍事科幻的爭議性。

軍事科幻的和諧者

追根溯源,《飛躍巔峰》的內容與設定很大程度上源自經典太空歌劇,海因萊茵的《星船傘兵》。

《星船傘兵》開創了諸多經典設定,被後世科幻作品代代沿用:邪惡的蟲族反派、士兵使用的動力外骨骼機甲、少年主角投身軍隊,攜手戰友同外星敵寇開展殊死搏鬥。《星船傘兵》中,主角在經歷母親與好友的死亡後,由吊兒郎當的富家子弟成為可靠的軍人,一如女主法子在先後失去父親、好友史密斯後的成長蛻變。甚至主角操縱的機器人也有《星船傘兵》中動機外骨骼的影子,只不過前者在日本機器人文化的加持下更加強大華麗。

但在題材與劇情上的相似之處,也恰恰說明《飛躍巔峰》也受到其科幻淵源的影響,散發軍人氣質與保守主義傾向,強調奉獻、責任與集體主義精神,以及強烈的人類中心與排外主義傾向。換言之,以今天的標準看,這可能是一部右派電影:徵用未成年人從軍參戰;改造行星為炸彈,爆破銀河中心,與環保主義背道而馳;對異質文明毫無對話,直接進行滅絕。全劇以一種霍布斯式的悲觀視角看待文明間的衝突:各個族群生活在無政府狀態下永無止息的算計與衝突中,保全自己的最好方法就是消滅敵人,甚至可以為此不計代價、不顧一切。與《三體》中的黑暗森林法則頗為相似。

同時期的左派作品《安德的遊戲》則傾向相反,崇尚以合作為主題的自由主義國際觀。同樣藉助大戰蟲族的設定,安德系列思考著如何處理與異文明的關係:不是人類是否代表沒有人權?沒有人權的生物是否可以將其種族滅絕,一如當年白人殖民者對原住民的所作所為?道德與倫理是否只是同類間的默契,根本不具備普遍意義?在《安德的遊戲》中,主角同樣毀滅了外星蟲族的母星,並在之後極度自責:他在未充分溝通的情況下滅絕了一個智慧種族,事實上反映了西方知識分子對殖民時期罪行的道德包袱。出於同樣的原因,西方觀眾們理解安德,而質疑《星船傘兵》。

但為什麼我們在《飛躍巔峰》中卻感受不到《星船傘兵》的氛圍,即使此劇來自同樣揹負戰爭原罪、對軍國主義文化異常敏感的日本?這或許歸功於本片採用的美少女範式,將倫理成分成功從劇中剝離了出來。

其做法一是將敵人變得更加“非人”,更加醜惡可怖,減少毀滅他們的道德爭議——因為敵人足夠噁心猙獰,使得觀眾可以毫無心理負擔地看著它們被轟殺至渣;

二是把主角變得更加可愛。這也是美少女主角的作用之一。幾位角色外形惹人喜愛,彼此間的友誼真摯純潔,對結束戰爭有著非常純良的動機,很大程度淡化了本作濃郁的軍事氛圍;

三是將戰爭問題轉化為個人問題,將宏大的敘事轉化成個人成長奮鬥與友情親情的微觀體驗。如《螢火蟲之墓》中,以孩童主角的視角將“日本戰敗”解讀為“父親不能回來和自己團聚了”,將戰爭的大是大非似乎轉變為了見仁見智,沒有是非對錯的天災。同樣,本作藉助主角二人的個人視角,人對宇宙生物的毀滅戰爭,轉變成了為戰友報仇、和愛人相聚、遵守誓言、讓同伴過上美好生活等等美好感人的個人故事,沖淡了戰爭行為的爭議空間。

這可能也是為什麼《飛躍巔峰》沒有像《星船傘兵》那樣被指責為軍國主義和法西斯作品,即使兩者的設定與劇情頗有類似之處,也都弘揚著責任、犧牲、奉獻、集體主義等精神。而女性角色以其特有的魅力與純良的情感動機對驅散軍事氣息起到了重要作用,觀眾可能感動於她們的情感,忘記了戰爭與滅絕的殘酷本質。

動畫的政治

可能會有觀眾問我是不是想多了。我的很多評論下都有人回覆“為什麼不能安安靜靜地看動畫?”、“為什麼看個動畫都要想這麼多?”

問這類問題的人可能不知道日本動畫的誕生淵源,其最初就是作為政治宣傳產生的,軍事題材更是日本動畫最重要的早期題材之一。某種程度上,近年火熱的《進擊的巨人》也只是在迴歸本源。

在明治維新以後,日本政府認識到了動畫在宣傳上的巨大意義——比起書本文字,動畫對兒童更有吸引力,而掌握了兒童的思想,就等於掌握了未來。為此,動畫可以成為政府鞏固統治,改造新一代人思想的有力武器。其中軍方主導的動畫《桃太郎的海鷹》就是這樣一部典型作品,刻畫了桃太郎率領小動物組成的日本艦隊痛打惡鬼海軍。而在二戰後,有著同樣想法的手冢治虫則反其道而行之,認為動畫既然可以成為洗腦工具宣傳醜惡,也可以作為疫苗向兒童觀眾傳播真善美,培養他們對邪惡的抵禦能力。這也是為什麼相對歐美作品,日本動畫在思想深度上挖掘更深,討論更充分,正是因為動畫行業的歷史淵源。

而動畫誕生之初的前提就是:作品觀眾越是缺乏思考能力,越是兒童,政治宣傳的殺傷力就越是強大。沒有政治傾向的作品是不存在的,只在於立場是否被察覺。而動物、機器人、美少女,都是用來裝點立場的工具。雖然二戰後的日本經過了巨大變革,軍方主導的政宣作品也被商業動畫所取代,但從日本動畫的強大軟實力中,仍可以窺見昔日善惡亡魂的徘徊魅影。

結 語

所以回到開頭的問題,動畫美少女為何而生?

吸引更多受眾,和諧敏感題材,淡化作品的尖銳之處,讓枯燥小眾的太空科幻片煥然一新,在大眾中找到自己的受眾。

當然,以上只是我的個人觀點,這個問題見仁見智。以本片為例,對其女性角色存在的意義也有多種解讀:生活在今天的人們可能會認為這是一部女性解放作品,弘揚了女人不該是總被男人拯救的公主,也能自己拯救世界的豪情壯志;或者認為這是一部有LGBT風格的百合作品,女主並沒有男性配對,相反對“姐姐”有著別樣的情愫,是開放性別觀念的表現。

不可否認,以上觀點也能自圓其說,但我認為這可能算不上創作者採用女性角色的主要初衷。相對於男女混搭,更多美少女角色的最大意義就是有更多的美少女入鏡,更能滿足淳樸觀眾的觀賞需求。就像腐女興趣的本質是帥哥,而不是同性戀,所以不會被滿身肌肉的Gay片打動。同樣,大多數男性受眾喜歡的也是美少女本身而非女性解放與百合,不會接受《美國末日2》中艾比那樣的女T。這也是為什麼動畫會著力刻畫那些面容秀麗,身材姣好的女性角色,因為其本身就是多數受眾幻想的投射,而這些受眾可能並沒有非常超前的品味。

如果去掉美少女和機器人,改成中年大叔開航天飛機,這部作品或許依然優秀,但可能不會如今天這樣廣為人知。從《王立宇宙軍》向《飛躍巔峰》的風格轉變,代表Gainax終於完全意識到了動畫的商業屬性,即滿足廣大受眾的淳樸需求,遠比討好一小撥審美疲勞的專業人士更為重要。我們能看到良心的劇情與製作,但也不能忽視遍佈全片、幾近暴力的福利鏡頭,及其背後埋藏著的對觀眾品味的嘲諷與怨氣。

所以我衷心希望未來有一天,觀眾能像以前一樣,在公開平臺再度觀賞原版作品。當然不僅僅是因為福利,而是對藝術的追求與鑑賞。我不是在開玩笑,因為去掉了性的驅力,這部作品就是不完整的。不單是指內容與氛圍,更是指創作者於其中凝結的經驗結晶——既要追求極致,也要對觀眾的低級趣味永懷尊重之心,而後者可能更為重要,因為有所追求的作品有如繁星,能被人記住的卻寥寥無幾。這也是這部OVA帶給我的直接感觸:一種身為創作者無論如何也希望作品被人所看、所消費、所議論的渴望、怒氣與衝勁。

參考資料

日本動漫藝術概論 陳奇佳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首發於B站專欄: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9372184

動畫信息

勇往直前
中文名:勇往直前
原 名:トップをねらえ!
又 名:飛越顛峰(港) / 勇往直前(臺)
首 播:1988-10-07(日本)
IMDb:tt0098492

相關閱讀

最近更新

隨機推薦


© 2022 3樓貓動漫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