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薦,記號一下,觀後感已補上


3樓貓 發佈時間:2022-07-19 22:11:42 作者:仁慈的父 Language

節奏太他媽的緊湊了,層層抽絲剝繭般的推理,精美的讓人大氣都不能出一口,讓我忍受著爆肝的危險一口氣看完了13集,媽媽的,回頭一定要看原著,今天的精神狀態——死定了。昨天早晨五點起床的人,至今還未能睡上一覺,今天又要高價赴宴~

(一天一夜之後)話接上回,從死神一樣地獄般的痛苦經歷中夢迴,長達10小時的睡眠,總算是把缺失的精神彌補回來一點,但是氣溫驟降,讓人應接不暇……

話說我不是一個愛劇透的人,所以這篇評論依然繼承以前的光榮傳統,堅定不移的不劇透。

此劇中一個主要人物是中禪寺秋彥,他是一家舊書店的老闆,同時也是陰陽師。對於日本的陰陽師此類的故事能聯想到只有安倍晴明,說起來沒看本劇之前確實認為類似的神道或許傳承於中國的道教,或者其他五行類的巫祝,沒有什麼科學依據。但看完此劇才發現,或許我的這些想法才是給自己樹立了四面牆,困在其中的我變成了陰影,使我看不到真相的光明,從而變成了——魍魎。

魍魎:它既可以指“影子外層的淡影”,也可以指“渺茫無所依的樣子”,前者在《莊子》裡還有個寓言,甚至斑固在他的《幽通賦》中也有提及。(參照《王力古漢語字典》P1739)至於後者,《淮南子覽冥訓》中有個句子:“浮游,不知所求;魍魎,不知所往”。 魍魎,嚴格地說,是“山精”,是“木石之怪”。《國語魯語下》說,“木石之怪曰夔(音魁)、罔兩。”罔兩、萬良——魍魎者,繡山萬藤相思子,花七是也。

劇中用了長達約40分鐘的時間都在做關於神道及陰陽五行,正、反物質相剋相生等等的闡釋,導致許多人認為作者刻意弔書帶。實際上,就好像治病的醫生通常要找到得病的原因才能因病下藥的原理一樣,沒有這麼些詳盡的淵源解釋,我們無法探求那隱藏在匣中祕密的陰影究竟來自何方,或者就算知道了真相也無法理解其中的奧理。

沒有被劇透,沒有看過原著的我看完第一集有些許的錯愕,這到底是在講一個魔幻百合片還是一個封建迷信宣傳片?這恐怕也跟動畫的篇幅有關,我們沒辦法在那麼短的時間內,獲得原著那麼大量的信息,因而對事情的經過跟發展進行有限的聯想,導致故事與想象中有了一些差別。

但這也正是一個優秀的本格推理小說家才具備的良好素質,讓觀者陷入腦髓的地獄,百思不得其解。

雖然老話說的好,一千人眼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此劇中貫穿整個故事始末的一句話就是——“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的故事。”

事實如此,看到如此,但每人的反應伴隨著個體差異、環境事務、心理變化、時間遞進總是以不同的形態出現。

每一個犯罪故事背後都有一個所謂的殺人動機,法律界中將“動機”看的非常重要,這是區別犯罪與否或犯罪主觀惡性強弱的主要依據。

如果是根據“動機”的判斷,是防衛殺人的殺人行為結果很有可能會變成減輕或免除刑事處罰,至少也是個從輕;而相反的看,殺人後碎屍匿屍的通常被認為主觀惡性極大,手段殘忍令人髮指,對待這樣的罪犯從重從快的刑罰手段就成了應對民憤與社會輿論的法寶。

但動機是什麼?不過是尋求一種看似合理的判決理由罷啦。會不會殺人並不取決於犯罪動機,而取決於“那個”會不會來。

可以說一個完整的犯罪行為應該包括:犯罪動機,犯罪實施條件,犯罪衝動,衝動轉化為犯罪行為這幾段來的。而犯罪動機不過是其中一個因素而已,況且也並不是必備因素,很多案件中犯罪通常動機很離譜,那就是因為——根本沒有犯罪動機。

故事以日本戰後的亂境為背景,以《匣中少女》的小說形式展開,小說的主人翁在回鄉下奔喪的火車上,見到一個懷抱盒子的奇怪男人,這男人在對盒子訴說著什麼。不久,盒中傳來了輕微的“呵”的一聲。看見他好奇的表情,男人友善的向他展示了盒中之物。那是一個少女的頭顱,她的眼睛向周圍打量,目光定睛在主人翁的身上,朱脣微啟,發出“呵”的一聲。

這一情節讓我不禁想起還是孩子時期所看的一本前蘇聯科幻小說《陶威爾教授的頭顱》,與那個教授一樣,這顆匣中的頭顱是活著的!

而接下來的故事則完全顛覆了我之前對神祕主義的觀感。

你要說日本人都是變態的,那麼你就已經把自己四周豎起高牆而藏在陰影中了。作為京極夏彥的代言人,中禪寺秋彥是一個善於將別人的匣子打開的人。匣中藏著的是陰暗,汙穢,見不得人的魍魎,是被邊緣化的同類。人之所以變成了魍魎,差不多也都是因為把自己關在匣子中,而缺乏陽光。用這樣的理論來解釋犯罪衝動最合適不過了。所以說這部片子並非一個怪力亂神的宣傳片。

前12集的故事基本保持了原著的風貌,每一集的最後都留下一個勾人心魄的尾巴,如果是在日本看它連載早就被自己迫切的心情逼瘋了,好在我們現在可以在網上一口氣把它看完,哪怕的累的爆肝也是值得的!把一個由人組成的經緯錯綜複雜的殺人事件,以時間為軸線,脈絡清晰的展現在我們眼前。雖然最精彩的推理僅僅用了一集20幾分鐘來展現確實讓人有點意猶未盡,但總體來說,這樣的一個讓人既悲憤又沉默的一個結果能以這樣一個詳略得當的形式來完結,也真的讓人禁不住鼓掌叫好。

嚴格意義上破解犯罪是一個心理推理的過程,設計犯罪情節的人總是醉心於詭異、悽慘、噩夢一樣的犯罪過程而忽略了對犯罪者內心的探求。究竟是什麼導致犯罪的發生,這後面應該有很大的空間。

每個人或多或少的都會有犯罪意圖,想要除掉自己不喜歡的人或事物,想要得到自己不能得到的人或事物,但除掉或得到這些東西,絕非像我們輕點鼠標del鍵或者下載保存這麼輕鬆。揹負著對懲罰的恐懼,大多數人都還是老老實實的忍耐著惹自己反感的人或事物的存在,忍耐著自己喜愛的東西在別人身邊那種痛苦。如果不能為自己找到一個合適的理由的話,這些讓人厭煩的東西就越來越討厭,積怨也就越來越深;而喜歡的東西會越來越愛,甚至愛屋及烏,或者不擇手段也要佔有。任何有理智的人都會不由自主的害怕他們這些念頭被人窺破。這是受正統教育的他們不能認同的的怪異想法。於是他們築起高牆來掩飾這淡淡的影子,結果這影子越來越深,當想法指使行為實施真實的犯罪的時候,那遊離在影子邊緣的淡色變成為了匣中的魍魎。

魍魎形如三歲小兒,色赤黑。目赤,耳長,發潤。好食亡者肝。

身體之於人,如同是裝物的匣子,沒有頭腦的人,如同沒有裝東西的空匣子。

存在與虛無、物質與意識、科學與幻覺,很多時候作為一個人是沒辦法完全看的清楚明白的,因為人有侷限性。每個人都強調自己的故事,但那故事總是以滿足自己為前提的。許許多多的“自己”的故事,交叉在一起,讓真相更加撲朔迷離,探求真理的人在眾多方向各異的故事中往往陷入了真相另一端的陰影之中。

因為要消滅魍魎,就要靠近它,瞭解它,想它所想,為它所為,才能明白它喜好什麼,懼怕什麼,從而找到克服它的有效辦法。但這個過程中最可怕的就是,本想消滅魍魎的人,最後被魍魎同化,而成為魍魎。

柚木加菜子和楠本賴子本是完全不同的兩個人,她們有不同的不為人所知的匣子,雖然動畫中對背景的鋪墊不太足夠,沒有對賴子究竟為何痛恨母親的“本源”進行介紹,一開始我把那種恨理解為缺失父愛與青春期叛逆,後來看了原著之後才能領會賴子對母親那種充滿恥辱的恨。而對加菜子苦苦希望得到母愛而母親卻恨她恨到要殺死她的情節,到最後一集才有了一個終極悲劇性的解答。

伴隨著推理的層層展開,劇中人物紛紛都有了悲劇的故事,刨開人物堅硬的匣子是一個痛苦的過程,妖豔怪異,光怪陸離,社會背景,精神妄想,甚至是稍微普通一點的強迫症、抑鬱症都在折磨著他們已被戰爭摧殘的幾乎破裂到不能繼續跳動的心。

戰爭機器的運作讓美馬阪幸四郎癲狂,他陷入執著的瘋狂境地,而一種不引人注意的魍魎連鎖反應一樣的直接影響到柚木陽子、柚木加菜子、雨宮典匡、絹子、久保竣公——他們每個人又都不同程度的擴散了這種影響,結果是犯罪像瘟疫一樣的擴散開,像夢魘一樣影響了普通人、被害者、凶手、記者、律師、警察、偵探……

我毫無疑問的是一個唯物主義者,從不相信怪力亂神的妄談,神、魔、妖怪、魍魎都是人想象中的產物。從這部片子我也認同所有的“幽靈”,不過是人的一面鏡子,魍魎就是把在自己周圍豎起高牆,把自己裝進匣子的人。從人到魍魎不過是一步之遙,關鍵看“那個”會不會來……

動畫信息

魍魎之匣
中文名:魍魎之匣
原 名:魍魎の匣
又 名:Mouryou No Hako
首 播:2008-10-07(日本)
IMDb:tt2172914

相關閱讀

最近更新

隨機推薦


© 2022 3樓貓動漫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