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米花漫畫,我很失望。藤本作品綜談。


3樓貓 發佈時間:2022-07-26 22:10:17 作者:是也非也 Language

2021.7.22

想到哪裡說到哪裡。 最近藤本樹出了短篇《驀然回首》,聊天群裡傳“藤本樹本世紀的神”,讓我想起來總結下我對藤本樹的看法。 首先我從不覺得有什麼主觀性的小說之神,電影之神,漫畫之神。 年度銷量人氣王這種客觀上的倒是可以有。

說回藤本樹。 藤本樹這個作者的作品就是快節奏故事,符合互聯網傳播特點,所以火起來不奇怪,什麼同行稱為本世紀的神什麼的聽聽就得了,吹多了聽得煩。

日本人的x年一遇美少女,這個作家了不起,xxx之後最強天才xx,等等稱號已經聽膩滿地走了。

正所謂“崇拜是距離理解最遙遠的距離。”

你都將一名創作者視作神了,只意味著你是創作者進行創作時的最底層受眾。 其次我也沒覺得驀然回首的劇情多有意思,主題:青春校園十百合+追求夢想十平行世界(幻想) ? 從主題上就能看出是部文藝向作品,作為在社會中摸爬滾打的上班族我對劇情故事一點都不感冒

人物表情動作光影這些我又不是畫漫畫的,普通讀者也不關心這些。畫功差的漫畫我照樣看,像素遊戲玩得開心,所以看完了感覺:就這。 我水平不夠,還是看《爆漫王》更有趣。 先說說藤本樹的中篇,電鋸人和炎拳,炎拳是我覺得不錯可以成為經典的作品,電鋸人就差些意思。 因為我最先看的炎拳,覺得這是本世紀大師作品,有上世紀經典作品的水平了。所以電鋸人連載時抱著萬分期待去看。 結果就看到一個“男版凌波麗式”的主角和各路女人產生糾葛的故事,野獸女帕瓦、壞女人馬奇馬、病嬌女塞雷。 另外比較重要的角色就是父親兄長式角色釘劍馬尾男秋君。 其餘的配角劇情設定都是次要的,比如:惡魔為什麼會進入人間、電鋸人為什麼殺戮惡魔、除了日本各國如何看待惡魔、槍之魔開頭鋪墊多厲害登場只是為了推動劇情給馬尾男發刀完結配角支線,這些都不重要。 我為什麼說男主是男版凌波麗,凌波麗是少言寡語無主見。男主外在是漩渦鳴人:缺根筋、說爛話。內心卻不像鳴人/路飛要當火影海賊王,而是無主見極度空乏,帶著厭世感。

厭世空虛內心又暗戳戳各種慾望,這不正是平成廢宅自己嘛,可以說人設討喜,市場受眾精準。 第一部結尾女人們都變成了死女人,電次帶著馬奇馬轉世他找到生活的什麼意義了嗎,沒有。

準備去地獄找血之惡魔嗎,也沒有。

就那麼隨波逐流的生活,甚至沒幹什麼吃喝嫖賭抽沉迷打遊戲的墮落。 啪,完結了。 所以我在想第一部完結後我看了個啥,女角色挺色,賣福利不錯。快節奏推劇情,人氣角色反轉幾次煽情一下後都弄死,重要設定交代、戰力達到小地圖天花板,很像"角色刻畫得好的飛盧打怪升級文”,本質上是一個內心空虛男主的感情番。 電鋸人我前兩年看的時候認識到差不多就是b級片、暴力漫畫爽遊的大雜燴,《鯊捲風》《doom》《殺死比爾》 《魔獸異都》 亂七八糟的經典鏡頭借用了不少。 當然炎拳裡的電影院一提起來大家都能想到《天堂電影院》,還有《銃夢》的突破大氣層大樹上男女相擁,名場面“幻覺看見妹妹後對德瑪使用炎拳”正如《寄生獸》結局講了一堆大道理說服自己畫面一黑還是殺死了無敵生物後藤 等等畫面。 第二藤本樹很喜歡研究h本子,女角色比如小小紅,還有驀然回首裡的女角色,害羞緊張時的臉就跟“啊嘿顏”一樣,懂得怎麼戳男人的性癖。 所以它的動作戲、人物特寫很爽很色 藤本的中篇有個特點就是人設做得夠細,會為重要配角設置至少三層心理性格反轉,然後用短短兩三個和主角發生的重要事件,來兩次三次反轉這些配角的性格,塑造人設。 所以他的角色很立體。 配角的其他戲份就是發揮藤本編短篇最擅長的水溫馨日常來填充。角色的結局就是乾脆利落的被煽情發刀賺眼淚一氣呵成。

藤本中篇漫畫處理這些配角,和國內的武俠小說倒是有異曲同工之處。 金古樑溫的武俠小說裡的江湖人士連雜魚也是奇人異士,長得奇形怪狀,被塑造的逼格滿滿,但在發揮了作者安排的劇情推動作用後也是乾淨利落的撲街,如《英雄之旅》的導師之死朋友之死般促進主角心理正向或負向發展。 總得來說藤本樹很擅長塑造配角,炎拳的故事思辨色彩很濃還充滿人文主義。 電鋸人第一部的故事就是人氣青年漫,與同年連載的《咒術回戰》沒什麼高下之分。 畫得再好,也就是死火海那種看著打發時間,畫長了適應了作者的套路節奏就會麻木退坑的作品,這也是所有長篇商業作品的必然通病。

再說藤本樹早期的短篇,我稱之為“高概念溫馨小故事”,高概念就是一句話引人注目吸引讀者興趣,然後藤本樹總會將這個故事扭轉到什麼兄妹姐弟情少年夢想之類的方向上去,有些短篇沒伏筆扭轉的較為生硬,不過有些人就喜歡看“八嘎推理”不是。 藤本的短篇也跟飛盧的網文走的路子差不多,基本上都是先造個梗,再隨便編個故事。飛盧是造個梗,編一個打怪升級故事。藤本是造個梗,編個日常童話向的故事。 飛盧是“我開局是天帝"”"我重生成貓”"一胎十八寶”,藤本是“我變成了女孩子怎麼面對女友”"當神經女殺手遇到無聊吸血鬼"妹妹公佈了姐姐的裸照”,甚至於也不怎麼高概念的情感小段子,總體觀感像是日本的《搞笑漫畫日和》。 這種小段子式的故事也就那樣吧,科幻奇幻短篇小說裡有許多更好的。 藤本樹的短篇水平相當於前一段時間看的《千年圖書館》,三流推理作家東抄西寫的溫馨科幻奇幻短篇集。其中有些短篇六七分,有些七八分,有些只能打個四五分。 目前藤本樹除了炎拳,還沒有其它能撼動我心靈的作品。電鋸人如果十分制,在我心裡排七到八分間,屬於消遣型作品不值得看第二遍。

真的,現在漫畫熱度過去了。一想到明年後年動畫化後又冒出一堆梗小鬼在ACG圈氾濫刷屏,我就想離開地球。

————————————————

2022.4.11.

看了藤本樹的新短篇《再見繪梨》,不管成功與否還是比較高興看到他嘗試新內容新手法突破自我的穩定套路賣點的。

但是還做的不夠好。

從上個百合追夢短篇開始,他的短篇就從b級片向文藝電影轉型。而這部短篇從結構套路與劇情長度上,同樣可以當做一部電影的“10分鐘看完一部電影”式解說來看。 這部短篇最為亮眼的無疑是它的敘事手法與故事結構。 故事一開始主角接到為母親攝影的任務開始就讓人意識到這一部使用了偽紀錄片電影手法的漫畫,然後使用了藤本樹拿手的小反轉串燒的創作套路。 當藤本樹不停使用“這段劇情其實是拍攝的紀錄片”的手法時,它的前半部分其實變成了一個以“紀錄片與現實真假”為懸念鉤子的懸疑故事,只不過是一部越來越充滿壓抑消極感文藝感的懸疑故事。 而整個故事因為這個“偽紀錄片”懸念,充滿了不確定性與劇情反轉的可能性。 這是“偽紀錄片故事形式”的懸念本身所帶來的吸引力。 這篇短篇的劇情設計本身其實在主角第二次在文化祭上播放電影,然後同學和父親都指出主角在紀錄片中美化他人逃避現實之前都不錯。 算是一箇中規中矩的有小反轉的懸疑開場,收尾壓抑悲傷的文藝片的節奏套路。 而且我認為故事在這裡反轉了幾次然後結束剛剛好,頂多再像《海邊的曼徹斯特》那樣來個突兀的主角飲槍自盡式反轉,就非常完美了。 但是在我以為故事差不多結束的時候。 時間一跳。 十年後,主角工作成家了還天天痴迷剪繪梨和他媽的原片,然後死全家這個就有點為了加深壓抑而壓抑,為反轉而反轉的刻意了。 死媽拍成紀錄片,死異性朋友拍成紀錄片,最後還要死全家拍成紀錄片,反覆從“死人”上出發反轉有些一而再再而三的疲憊感。 用“十年後”時間跳躍手法轉場是個常用的轉場手段,但是得看用得好不好。 其實像我所說的,十年後,在壓抑消極文藝路線繼續走下來,成家工作後的主角在死全家的壓抑後接個升揚的反轉。或乾脆壓抑到底別再反轉折騰主角讓主角死了就很圓滿。 但藤本樹沒鋪墊直接就是死全家,然後開始走奇幻路線了。其實有點《炎拳》奇幻轉進科幻的神展開的影子了,就是生硬了些。 之前死媽死女性朋友都是經過幾十頁鋪墊與暗示的,炎拳本身是個“後啟示錄”大背景。 但本短篇中這個“十年後”的轉進之生硬,堪比突然告訴你“大雄睡醒發現自己是成年的精神病而哆啦A夢是自己幻想出來的了”。 而再之後的結尾的奇幻式展開,某種程度上使前三分之二設計的還比較精巧的反轉情節失去了意義。 畢竟都可以添加奇幻設定了,任何反轉走向都只不過是再加個設定的事情。 看到這裡我看到的其實是藤本樹對他的這部短篇失去了掌控力,從文藝與懸疑嘗試重新回到了他以前畫的那些不怎麼精彩的無厘頭小反轉故事的老路上。 不過其實在故事進行到了奇幻展開後,這個故事的故事結構也不是不可以挽救的。 若是藤本樹能夠合理地將奇幻展開圓回來,從奇幻展開情節,再次出人意料地從結尾呼應之前他花了大篇幅去討論的“如何寫電影大綱”,“如何設計劇本主角形象”的解構電影情節上。

像在炎拳中一樣,讓導演教導阿格尼如何當“電影主角”從而讓被燒了幾年心智還停留在14歲時的阿格尼學會自己如何做人 如何面對這個世界。

如果《再見繪梨》最後能將結尾從奇幻展開拉回到“從解構拍電影解讀人生”上。 那這個結尾從整體故事結構上就可以說真的有成為經典神作的潛力了。 可惜他似乎沒設計好,以至於繪梨與主角討論拍電影似乎單純就是拍電影。在我看來反而是繼炎拳後的退步。 所以故事的結尾boom炸了,就像主角第一次拍完電影作品不被人認可,想要輕生,然後在醫院頂上遇到了繪梨一樣。 炸廢墟結尾對應主角第一次放電影炸醫院,雖然能表達藤本樹所想表達的什麼內涵,但是從故事結構上看有兩個不好的地方。 一是以炸廢墟結尾,那麼觀眾就會落入一個“炸廢墟結尾是不是也是紀錄片,接下來是不是還能反轉?”的“只要加設定就能無限套娃反轉”的地獄裡。 二就是這個故事走向徹底放飛自我,本來在前四分之三一本正經被懸念與反轉牽著走,看到藤本樹的新嘗試不錯挺好。最後四分之一這一哆嗦徹底復讀奇幻——無厘頭的老路了。 它的風格過渡不自然,懸疑與無厘頭比重分配不均頭重腳輕,對細心的讀者來說難免造成了故事整體性上畫風的割裂感。 然後從兩次“爆炸”談談如果有的話,藤本樹想在漫畫裡表達什麼。 硬分析的話,“爆炸”在漫畫裡可能代表三層含義。 第一層比較表面的是主角和繪梨討論的什麼是“爛片”,然後後續奇幻劇情展開可能有點“解構爛片”的意思,藉助主角第一次電影失敗被同學老師噴爛片後,分析他第一次拍電影插入突兀的爆炸轉折很爛,然後主角又重蹈覆轍整了個爛活兒,代表主角“滑向擺爛的深淵”什麼的。 但我們無從確定“第二次爆炸”是現實裡發生的事情,還是主角編造的電影情節,所以“第二次爆炸”是一個開放式結局。 第二層是主角的感情線“存檔點”,在被繪梨忘記後,主角用“爆炸”的方式回到了他第一次放電影失敗後,想要輕生的狀態。 第三層是從“繪梨和主角拍主角的父親”,藉助主角父親之口,半真半假的說“主角是被母親強迫拍記錄視頻在母親死後美化成了電影”,父親所說的話我們同樣無從確定是電影臺詞要求還是真實的。 沒準主角就是個幻想炸了母親住的醫院的神經病。包括第二次拍攝電影后同學揭穿主角剪掉了繪梨戴眼鏡和牙套的片段。直到故事結束,我們也無從確定這個同學是不是主角找來的演員(這就是我討厭這種不說明白真實虛假的手法的原因)。 假如我們可以認定主角一直活在缺少父母關愛,然後被母親之死雙重打擊的陰影裡的話。那麼“爆炸”式荒誕展開,可以代表主角對黑暗壓抑現實生活的“精神反抗”。 但是,正如我在“爆炸”第三層含義所分析的那樣,除非我哪裡看漏了。那麼藤本樹在短篇中並沒有整理好“紀錄片線與現實生活線”的邏輯線索,在我看來玩弄敘述手法和故事結構上失敗了。 藤本樹的核心市場賣點如我前兩次分析中所說,基本上是:快速的劇情節奏殺角色與換地圖,大悲大喜的強讀者情緒調動,荒誕的連環反轉小串燒。以及帶著點“擺爛色彩”的後現代故事主角。

但是藤本樹在掌握了自己核心創作思路後,在進行“商業化”、“文藝化”、“炫技化”的過程中,水平是起伏不定的。 在電鋸人後的兩個短篇中,我們明顯看到了藤本樹想要嘗試突破自我重複的商業套路,在電鋸人取得良好成績下半輩子吃喝不愁後整點新東西。 所以我們在驀然回首中看到了不同於藤本往日b級片風格的“文藝電影風格”與“平行時空”手法。 又在新短篇《再見繪梨》中看到藤本樹嘗試將“偽紀錄片電影手法”與他的核心賣點融合。 我也希望藤本樹能做好,但是在我看來融合他的荒誕反轉融合的還不夠好。 在故事設計上百尺竿頭差了一步。在個人體驗上,我在看到“十年後死全家”情節後的“什麼狗八展開”的疑惑情緒一直沒有沒有得到釋放,看到“第二次爆炸”時覺得“就這結束了?就這?”

主角是個怎樣的人?繪梨是人是吸血鬼?繪梨消除記憶前和主角有沒有感情?主角死了他爹咋辦?這個結局是不是也是主角剪輯過的偽紀錄片?

進而懷疑主角的爹媽是不是也是請來的演員?所有人是否都是一部紀錄片中的演員?

我看完後好像除了跟著主角視角體驗了一把消極壓抑的死人氣氛後啥都沒有?而主角的悲傷也可能是假的?

進而產生“我看了個啥?”的疑惑。 最後隨手推薦兩步混淆真實虛假反轉手法運用的各有特點,拍的也各有情感主旨的電影,《記憶碎片》和《困在時間裡的父親》。讓大家看完做個對比。

雖然一部是短期失憶症,一部是阿爾茲海默症,但是在玩弄真假與反轉上是相通的。偽紀錄片電影大部分是靈異恐怖類電影或只有一兩次反轉抖核心包袱就結束的科幻小短片。

動畫信息

電鋸人
中文名:電鋸人
原 名:チェンソーマン
又 名:鏈鋸人 / Chainsaw Man
首 播:2022(日本)
IMDb:tt13616990

相關閱讀

最近更新

隨機推薦


© 2022 3樓貓動漫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